说到孙权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其实还算得上是一位比较有意思的君王了,但是比较富庶的东吴在三国时期好像成了配角,但是三国少了又不叫三国了,所以这个东吴的重要也是非常的有道理的,东吴的孙权在前期也是一位恨角了,但是到了晚年的孙权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啊,他的性情却大变,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个人认为孙权才是三国中间最不容易的一个君主,他面临的困难远比曹操和刘备要大,能够守住半壁江山已充分证明他的能力,当然,他的很多选择都是不得已为之,都是根据形势必须做出的选择,谈不上是昏君。
首先我们来看孙权的困境。
从外部来看,孙权面对两个强劲的对手,一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个是以刘皇叔自居的刘备。两个人都以汉室正统自居,占据了道德高位,而孙权就显得不伦不类了,他不过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罢了。统一天下对孙权来说只是一个空想,也可以说连想都不要想,处在两强的夹缝中间,能自保就不错了。
从内部来看,他的江山基业和政治班底,都来自于孙策的转让。孙策刚刚打下江东六郡,没多久就死掉了。
孙权接班的时候年仅18岁。不管是江东土著势力还是孙氏宗亲,都有叛乱和勾结外敌的事件发生,也就是说,孙权的江山并不巩固。
孙权的政治班底中,文有张昭,武有周瑜。以他们两个人为首领导团队控制了东吴的政权,一开始孙权对他们两个人既利用,又不放心,因为他们都不是自己的嫡系人马。周瑜倒是很快就死去了,而张昭却活了很久,孙权对他一直既容忍有斗争,到了张昭的晚年,孙权还不忘讽刺张昭一把:当年赤壁大战时,你劝我投降曹操,如果当年听你的,朕会有今天的地位吗?朕又会是在哪里呢?
二
其次,我们来看孙权即位后的一系列政治选择。
对外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偶尔也会向曹操称臣,敲打一下刘备。不管出于哪一种选择,都是在为东吴争取一个最好的外部环境和现实利益。
对内,孙权做的事情就比较多了。既要安抚孙策留下来的政治班底,又要拉拢江东本土势力来维护政权稳定和牵制孙策的政治班底。同时,孙权还要建立自己的嫡系团队。
孙权的政治班底中,最得力的就是战略大师鲁肃,他为孙权规划了东吴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实施方案。另外一个就是陆逊,他是江东本地四大家族的杰出代表,他帮助孙权夺回了荆州,打败了刘备,抵抗了曹丕,巩固了江东的外部局势。
鉴于孙权的内外压力都比较大,所以他没有办法作出大的改革调整。孙权只能在孙策留下了的政治班底、自己的嫡系人马和江东的四大家族中间做政治平衡,让他们相互牵制,以便于自己的整体管控。
三
最后我们来看孙权晚年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在三国中间,刘备政权的主体是外来政权,依靠的是外来势力,和本土势力关系非常不好,因此很难得到本土势力的大力支持,所以最先灭亡。曹魏政权则相反,过度依赖士族大姓的支持,最终被司马懿夺权。
相对于刘备和曹操而言,孙权的东吴最后才灭亡,就是孙权政治路线正确的结果。孙权没有过度的依赖哪一方势力,而是在各方势力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所以能够长期维持自己的统治。
到了孙权的晚年,孙策的政治班底早已老去,退出江湖。在孙权的嫡系人马中,外来势力逐渐凋零,江东四大家族迅速崛起。
为了维持政治平衡,孙权不得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寻找不同的借口,严厉打压江东四大家族,甚至不惜逼死陆逊,杀死了不少江东四大家族的人才。为了巩固东部的政权,他还废掉了自己和江东四大家族走得太近的太子。
可以说,孙权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做出的一切选择都是为了维护孙氏江山,让各派势力能够达到一个平衡。如果有哪一方的势力过大,孙权就会出手打击。
这一切都是一个成熟政治家必须采取的政治手段,也是东吴能够坚持到蜀国和曹魏灭亡之后,成为三国中最后一个才被灭亡的国家。
对于一个实力并不强大的国家而言,孙权能做到这个程度,实属不易,谁又敢说孙权是一个昏君呢。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不管是刘备,曹操还是孙权,他们三个人的身边总会有一些非常厉害的人。比如说孙权身边的三位大都督,他们三个可是孙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对于刘备“借荆州”这一段肯定不会陌生了,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刘备和孙权因为此事而结成了盟友关系。不过在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中,东吴又四大英杰,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这四位被封为东吴四大都督。不得不说,这四位对东吴都是起到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历史上从古至今,一般情况下,都是子承父业,或者就是嫡长子继承皇位。所以一般情况下,皇帝在有子嗣的情况下,一般都是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之所以会发动这个夷陵之战,不仅仅是因为孙权偷袭了锦州,更重要的是因为孙权还杀了关羽!毕竟关羽对于刘备来说
说到三国里面孙权借给刘备荆州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对于这个故事,看上去孙权借给刘备荆州,但是实际上是孙权必须要和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权可是战胜了刘备,当时就想要派陆逊去乘胜追击刘备,但是刘备并没有回成都,而是驻扎在白帝城。
说到于禁,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曹操的手下,而且是五子良将之一。和曹操一起可以说是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于禁在襄樊之战战败,投降于关羽
贾诩有才能,但品行并不是太好,所以后人在看待贾诩时,基本也是分开来说。三国时期,孙权就不怎么看得上贾诩,他得知曹丕要任贾诩为宰相时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霸主,毕竟是统治一方的王。所以他在选择自己的接班人的时候还是非常谨慎的,但是一般情
其实但凡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不会干这事,说好听是联姻,说不好听的这等于是把自己女儿变成人质了。再说了如果二爷这么干你让刘备怎么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孙权的一些事情,大家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孙权其实比曹操还有刘备多活了好多年的,但是最后大家或许也都
原因很简单,因为孙权根本就不想天下一统。在三分时代的大boss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中,只有孙权是坚决反对统一的。曹操希望一统天下
军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不论是繁荣昌盛的强大的王国,又或是穷困潦倒艰难自保的小国,都会有一只保家
《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有看过了,里面关羽走麦城的那一段可以说是看碎了不少观众的新。关羽在逃亡的路途中了埋伏,被潘璋的部将领马
说到孙权这个人,大家肯定都会想到三国历史,毕竟他在三国历史里面是一代帝王。而且大家所熟知的盗墓笔记里面的摸金校尉就是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这是人类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惨败。在这场战争当中,刘备败在了陆逊的火攻,被迫退守到了永安,刘备率领出川的蜀军大多
在三国历史上,关于孙权和陆逊的故事还是挺多的。陆逊在很小的时候,差不多21岁吧,就已经成为孙权的军师了。所以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襄樊之战,这是关羽一生中最后一次进攻型战役。在此之间的长时间里,关羽都坐镇荆州。为了保卫刘备的大后方,一直处于防御姿态。在这场
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人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时期魏蜀吴的领袖人物。这三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做事方法,每个都是在当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