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是发生在项羽和刘邦开战前期非常重要的一起事件,而这篇史传文多被认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实际上,记载鸿门宴一事最早是出自《楚汉春秋》,《楚汉春秋》是由西汉外交家陆贾著写,陆贾要比司马迁早出生95年,所以鸿门宴并非是由司马迁最先记载的。从情结和人物来看,和鸿门宴大致相同,而且情结更加生动形象。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楚汉春秋》中的鸿门宴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一般以为,鸿门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实际上,就现存文献资料看,鸿门宴最早的文字记载应当是汉初陆贾的《楚汉春秋》。
《楚汉春秋》逸于南宋,清人所辑逸文中与鸿门宴直接相关的主要有三条:(一)沛公西入武关,居于灞上。遣将军闭函谷关,无内项王。项王大将亚父至关不得入,怒曰:“沛公欲反耶?”即令家发薪一束,欲烧关门,关门乃开。(出自《艺文类聚》卷6)(二)项王在鸿门,亚父曰:“吾使人望沛公,其气冲天,五采色相缪,或似龙,或似云,非人臣之气,可诛之。”高祖会项羽,范增目羽,羽不应。樊哙杖盾撞人入,食豕肩于此,羽壮之。(出自《水经注·渭水注》,《太平御览》也有相关节录)(三)沛公脱身鸿门,从间道至军。张良、韩信乃谒项王军门曰:“沛公使臣奉白璧一双,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只,献大将军足下。”亚父受玉斗,置地,戟撞破之。(出自《太平御览》卷352)
从情节上说,上述材料包括沛公入据咸阳、驻军灞上,项羽驻军鸿门,鸿门宴前亚父进谏,宴会上又想杀掉沛公,宴会后击碎玉斗等情节;从人物上说,有项羽、沛公、范增、樊哙、张良等。可以说,这些材料包括了鸿门宴的主要人物和大部分情节。
三条逸文中的人物性格也都有一定特色。亚父,首先是霸气十足。“沛公欲反耶”一句,既是疑问,又是反问,充满指责和蔑视,俨然是天下王者的口气,彰显出十足的霸气!在亚父看来,你刘季仗着运气好,侥幸先进入关中也就罢了,竟想关闭函谷关,独占关中?一顶造反的大帽直接就给沛公扣上了,并当即欲烧关门,沛公只好开关。其次是头脑清醒,杀沛公的态度坚决。范增在事业顶峰时,还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对天下形势认识得清楚,预见得精准,是很了不起的。“可诛之”一句表现出其态度的坚决。再次,碎玉斗表现出极大的心理失落。他完全不顾礼节,先将玉斗“置地”,再“戟撞破之”:刘邦逃走了,只留下一块玉,因此扔在地上;还不解恨,硬生生地用戟把玉斗毁掉!亚父的性格特征通过这些动作,立现于纸上。亚父是一个料事精准,一心为项羽着想的人。
项羽是善斗力、不善斗心的。在上述逸文中,项羽的形象无处不在。如第一条亚父看到关门紧闭而怒曰:“沛公欲反耶?”映衬出项羽此时威风八面,以天下主宰者身份自居的心理;“关门乃开”,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的威慑力。最直接反映项羽性格的是第三条中“范增目羽,羽不应。樊哙杖盾撞人入,食豕肩于此,羽壮之”。两句话写出了项羽的两种面貌。
前一句不响应亚父是一种面貌,后一句欣赏樊哙是另一种面貌。两者结合起来,正好表现了此时项羽似乎有点手足无措的心理。项羽宁愿斗力而不斗心,鸿门宴是最激烈的斗心场合,因此,尽管鸿门宴是他一生最关键的时刻,但项羽似乎是局外人,完全无所作为。项羽是眼下就要见结果的人;鸿门宴上欣赏起强闯宴会、想和他拼命的樊哙,也是情理自然。
在项羽的巅峰时期,樊哙敢单刀闯鸿门宴、虎口夺食,既反映了他的忠心,也反映出他的无畏,充满精神气。樊哙可谓“壮”!他是沛公集团中唯一一个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况下,进行反抗,敢于发声的人。他化解了沛公在宴会上的不利局面,为沛公脱身创造了机会。樊哙是整个鸿门宴上最光彩动人的人物形象。
上述逸文每条都和沛公直接相关。闭关,反映出他想独占关中的贪婪;开关,表现出他对项羽的害怕;宴会中途及时脱身及周详安排,表现出他临危不乱的果敢和机智。
“鸿门宴”是《史记》里的名篇,也当是陆贾着力书写的篇章。对上面三条逸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看出陆贾写人叙事的能力和水准。这是他善于分析事理、把握关键、长于表达的禀赋在叙事写作上的表现。
首先,陆贾把握住了鸿门宴的基本框架,情节安排也颇具匠心。沛公派兵守函谷关想阻挡项羽,暴露了野心,因而惹下祸端,就势必要解释一番。亚父看穿他的心思,想借宴会之机除掉后患。宴会上沛公命悬一线,幸亏樊哙解围,最后机智脱身。《项羽本纪》鸿门宴的基本框架,在逸文中已基本具备。可以肯定,《楚汉春秋》对鸿门宴的书写应该比逸文更加详细、全面。不仅如此,整个宴会的情节安排,前后呼应,颇具理致,颇见匠心。亚父碎玉的动作既是对项羽的无聊表现、自毁前程的极大遗憾和失望,也是鸿门宴最理想的结尾:一块拱手奉上的美玉,最后被生生毁掉,似乎是项羽前程的预兆。
宴会在碎玉声中结束,余味无穷。司马迁以此为基础,又结合其他资料,写成了《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另外,逸文叙事写人,言简意赅,富有言外之致,得《左传》之神。如“沛公西入武关,居于灞上”,从武关进入咸阳,从咸阳移驻灞上,中间一概省略,但言外之意丰富(不居城中,而居灞上,正是沛公不同凡响之处,也是亚父最忌惮之处)。“遣将军闭函谷关,无内项王”,言外之意也非常丰富(关中是天下的中心,占据咸阳就掌握了天下,而项羽是最大的威胁)。鸿门宴的高潮只两句话(范增目羽,羽不应。樊哙杖盾撞人入,食豕肩于此,羽壮之),鸿门宴的结尾也只一句(亚父受玉斗,置地,戟撞破之),但都余味无穷。
不过,这几条逸文对历史人物的称呼似乎比较随意。比如对刘邦,有称“沛公”的,有称“高祖”的。对项羽的称呼尤其乱,有称“项羽”的,有称“项王”的,有称“大王”的,特别是第两条逸文,在一个段落中,开始称“项王”,继而又称“项羽”,接着下一句又称“羽”。梁玉绳《史记志疑·项羽本纪》“足以当项王乎”句下云:“案:羽时亦未王,故沛公称羽‘将军’,以其为诸侯上将军也。《史》乃预书为王,此下项伯曰‘项王’,范增、项庄曰‘君王’,张良、樊哙曰‘项王’‘大王’,沛公曰‘项王’,凡书‘王’者三十八,似失史体。”按,除“君王”外,其他几种称呼在《楚汉春秋》逸文中也是如此。称呼较乱,也是《史记》较普遍的现象,不少学者以为是司马迁对原素材删除未尽造成的。
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1、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解,讽刺劳师远征、兵败而归的李广利,被打入大牢,并惩处宫刑;2、司马迁,字子长,司马
最近很多人在研究明朝历史的时候,竟然发现了这个明朝其实把越南等地区已经有占领了,很多人还说当时的明朝对越南的统治非常的残暴,那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大家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里面的人物赴约一场鸿门宴,然而每次鸿门宴要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都是以摔杯子为信号
周携王在历史上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身为周朝君主,但在《史记》中却没有提到有关周携王的任何事情,这究竟是为何呢?实际上,周携王时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曹操和刘备,一直都是死敌,而且是征战沙场多年。可是后来曹操打败了吕布之后因为高兴,就安排了一场鸿门宴,然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女军事家。甲骨文中记载着妇好骁勇善战的事迹,她曾平定鬼方、羌方、土方等地,能有这般成就
说到“鸿门宴”的故事其实大家真的不陌生了,但是其实真的要我们分析个什么七七八八的出来也还是有难度的,毕竟有的时候时间也是过去
鸿门宴永远是人们最喜欢讨论的历史故事之一,到底项羽是在顾虑什么,而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可以除掉刘邦的机会。有人说项羽是怕天下人
说到汉武帝其实也算是一位大明君了,说到司马迁写《史记》也是真的中国历史一部不可或缺的重要史书了,但是我们今天要说一件很有意思
说到妇好其实应该是被大家所熟悉的就是国家宝藏系列的吧,话说其实妇好在甲骨文中有非常多的记载的,但是其实在史记这样的史书中却又
鸿门宴,历史上极为凶险的一次宴会,历来都被作为表面上是聚会,实际上心思难以捉摸的代名词。刘邦当时奔赴项羽的宴会,心里也是怕的,不过
说起金介屎,先不说很多小伙伴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看着这个名字就觉得很奇怪。而事实上,这个名字确实是带有着侮辱性质的。金介屎是朝
很多时候,参与到古代皇陵建设当中的工匠们,最终都会被杀掉,毕竟皇陵里面珍宝无数,皇帝当然不希望这些宝物被人盗取,不希望自己陵寝中的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时间跨度约有3000多年,从上古皇帝时期一直记载到了汉武帝太初四年。可以说是一部学历史的
说到《史记》大家也知道的,现在很多的学术啊什么的都会拿《史记》做为参考,所以《史记》的东西很不错了,但是也有质疑的声音,说《史记
对于比干被剜心一事,很多人可能都认为是因为纣王被妲己迷惑才这样做,但这毕竟是小说里的神话故事,真正的比干也的确遭受了剜心,但绝不
说到大泽乡起义,我们都能想起两个人,那就是陈胜和吴广,他们两人领导了这次著名的农民起义,可以说他们在知名度上算是相当的。然而在史
《史记》所记载的内容跨度可以说是众多史书里面最长的一本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到汉武帝时期,中间一共经过了三千年的时间,这一
两千多年前,历史上发生过一件非常有名的事情,也是一个宴会,宴会上杀机四伏,却又不得不去,那就是著名的鸿门宴。而这场宴会里面,项羽最终
樊哙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屠夫,每日贩卖狗肉,在刘邦还是一个小混混的时候就与他交好。后来爆发起义,他们也加入了进去,樊哙从始至终都一直
传国玉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众多宝物当中非常出名的一件了,但是有关传国玉玺的传说也有很多,而且传国玉玺至今是下落不明的,究竟是否还
史记是由司马迁著作的一部体通史,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历史的书籍。从史记里能得到非常有趣的历史新闻,只不过让现代人读可能会
说起鸿门宴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了,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场饭局,鸿门宴可以说成了后世两千多年来一个非常著名的代名词了。
说到郭解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这个人其实真的不简单的,话说他是一位大侠,也是一位江湖人士,也被誉为是黑老大了,但是这个人并不简单的,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司马迁还是非常有难的一个人,一个人历尽千辛万苦才写出了今天的旷世其作《史记》,大家可能不知道司马迁有多难
卫青和霍去病,在很多人看来,他们都是西汉时期非常有名的大将,尤其在抗击匈奴这一方面,更是有着非常大的功劳,这样的人,写入史书当中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