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资讯 > 热门解密

在《史记》中萧何张良是世家,为什么韩信列传呢?

时间:2021-02-26 03:34:43 栏目:热门解密

说到在《史记》中很多人都知道的其实关于人物的记载还是非常的有话说的,而且也分得非常的清楚了,最近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在《史记》中萧何张良是进入了世家的,但是作为韩信来说却只入了列传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在《史记》中萧何张良是世家,为什么韩信列传呢?

这个问题往小了说,是因为《史记》的体例标准,以及这三个人对大汉的功业有别,结局不同。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12篇本纪,30篇世家,70篇列传,8篇书,10篇表。本纪记载帝王,世家讲述诸侯,列传叙录人臣,书用来记录礼、乐、历法、天文等。

萧何在汉高祖刘邦最初起事时就跟上了,而且家族中一共有十来个人都在营中。

尽管萧何是文臣,没有在战场上拼过命,但每当刘邦在前线打仗时,他总能想办法把粮草筹集起来并运送到前方。一旦战争惨烈军队损减厉害,他还能想方设法找到吃粮人及时充实到军营。

特别是在韩信的事上,萧何的作用更是明显。当刘邦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时,萧何月下追韩信,给汉王保住了一个军事奇才,扭转了楚汉相争的乾坤;当韩信要“造反”时,又是萧何设计拿下了韩信,解除了高祖的心腹之患。

凭着这些,萧何在大汉建立后,被封为酂侯,做了相国,而且几代受到恩封。故而,萧何收入世家天经地义。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秦灭韩国后,张良曾刺杀秦始皇未遂。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张良怀揣《太公兵法》,带着一支队伍,投奔了刘邦。

在之后的时日里,张良成了刘邦的福星。鸿门宴上帮助刘邦免了一死,楚汉相争中出谋划策功不可没,大汉初建时进谏高祖稳定人心。高祖刘邦夸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而且,张良一不贪财,二不恋位。汉朝建立,分封群臣,他只要了留侯的名号,没受封邑,不求高官,扬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张良知进知止,终得善终,入世家自然名正言顺。

韩信,虽然祖上也曾是贵族,但早已没落。受过胯下之辱,当过逃亡之卒。先从项王,后投沛公。尽管楚汉相争中功劳卓著,但是,却竟然说汉王只配带兵十万,而自己却是“多多益善”;

本来说好合围项羽,却敢放高祖鸽子;趁着高祖让他去攻打霸王,却讨价还价索要封王。本已功高盖主,再加居功自傲,直接导致了被夷三族。

韩信对大汉虽说也是功劳显赫,但是,最后却是想“谋反”而被诛杀的罪人。说实话,把他放到“列传”里,已是司马迁胆大妄为,放进世家,那就是奢望了。

在《史记》中萧何张良是世家,为什么韩信列传呢?

这个问题往大了说,就涉及到了司马迁的历史观。

《史记》被后人称为“不虚美,不隐恶”的“信史”。这一称誉没有溢美之词,是实打实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充分表现了他“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武力征天下”的历史观。他把楚汉相争的失败者——西楚霸王项羽,放到了本纪里,把被绞杀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世家里,把大汉定为谋反罪臣的韩信,放到列传里。

这些人虽然都是失败者,但他们都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司马迁在《史记》中既记录了他们的覆灭,批判了他们想通过武力征服天下的错误做法,表达出自己以文化人的思想,也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历史功绩。

司马迁的《史记》也表现了他“秉笔直书的史心本色”。尽管他是汉朝人,但他没有过度美化汉朝统治者,在相关篇章中,司马迁写了汉高祖刘邦身上的流氓习气、无赖特点、自私本质,可以说一点都没留情面。后世的史书就不敢这么写了。

但司马迁毕竟是世代史官的家族之人,懂得春秋笔法的重要性。于是在《淮阴侯列传》里暗示了他对韩信造反的不理解,以及对他的同情。

司马迁当然可以把韩信放到世家里去写,这方面也不是没有先例,《陈涉世家》里写的陈胜吴广就是。

他把韩信安排到“列传”,是想让我们在对比中懂得,“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是很难避免的,所以,越是在打天下时功勋显赫的人,越要懂得谦恭自守,功成身退。即使你没有非分之想,也很容易引人猜忌;如果你不知进退,极可能惹火烧身。

在《史记》中萧何张良是世家,为什么韩信列传呢?

尽管有人说,历史像一幅油画,远了才清晰,近了反而模糊,但是通过历代先贤留下的历史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史官的良心与自觉。

今天我们读历史,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之前发生过什么,甚至只为了窥探一下古代帝王宫廷的奢靡生活和权力之争。而应该以史为鉴,以古鉴今,跨越千年,对话古人,借助历史的经验,走好未来的道路。

关键词 :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