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渊是三国时期魏国官吏,他的名气在三国不算大,可以说是一位十分低调的文臣。国渊是被曹操亲自征召的人才,刚开始担任司空掾属一职。后来曹操把屯田一事交给他去办理,国渊对此十分上心,不仅是亲自考察土地,安置百姓,还多次提议要精简项目,此后只用了五年时间,便让粮仓丰实。可以说国渊是一位被多数人忽视的人才,这次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他,想了解的话就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疆域是最大的,占据了几乎整个中原地区。在这一有利条件下,曹操麾下的人才数量自然也是远远多于蜀汉和东吴的。事实上,曹魏政权除了有荀彧、郭嘉这样的知名谋士,还有不少一流文臣,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其个人才干却十分出色。比如魏国太仆国渊,此人能力出众、性格刚直,虽位列九卿,行事却异常低调,所以不为后世知晓。
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青年时期的国渊,曾在辽东地区求学,名声蜚声于文坛。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师郑玄,正是国渊的老师,也是公孙瓒和刘备的老师。换句话说,国渊其实还是刘备的同门师兄。对于国渊的沉稳,郑玄非常欣赏,曾不止一次夸奖他:“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当然,国渊也没有辜负老师的厚望,他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一路升迁到太仆的高位,不仅位列九卿,还受到曹操的重视。
据《三国志》记载,国渊在投奔曹操以后,起初负责屯田事务。当时曹操的领地,不过只有兖州和豫州,而且都是饱经战火侵袭的重灾区。为恢复生产,刺激经济回暖,曹操决定实行屯田制度,其中军屯方面由曹操的妹夫任峻负责,而关系错综复杂的民屯,则落到了国渊身上。事实证明,国渊的确是处理这方面的好手,经过他的努力,最难解决的民屯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
屯田计划的成功实施,使曹操获得了充足的钱粮,堪称是大功一件。经此一事,国渊成功走进了曹操的视野并得到重点培养,以至于后来逐步高升,得以位列九卿之位。很多朋友或许会说,太仆不过是负责掌管皇帝的舆马和马政而已,算不上什么重臣。然而在两汉时期,太仆乃是九卿之中的显要职务,担任者通常可以擢升为三公,比如西汉时期刘舍、陈万年皆由太仆升为御史大夫,公孙贺则由太仆升为丞相。到了东汉时期,太仆的地位更加之高,皇帝多选素负声望或有功的大臣充任,甚至于还出现过由司空、尚书令转任为太仆的情况,可见其名位之重。
说起来,国渊之所以能得到曹操的看重,不仅是因为其能力出众,还在于其可贵的刚直性格。当时,军队中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谎报军功,一些将领为了给自己邀功,经常夸大自己的斩敌数量,常常会出现“以一当十”的情况。尽管这个现象在军中很常见,甚至夏侯惇等宗亲将领都这么做过,但是国渊在了解到此事后,丝毫不顾忌得罪者甚众,毅然选择直言不讳。在一次交谈中,国渊借机向曹操阐明此事,后者闻之大怒,出台相关措施加以整治,在此之后,曹魏集团谎报军功的风气有了明显改善。
纵观国渊一生,他少年颇有才名,得到老师盛赞后却依然虚心学习,可见他低调淡泊的心性。在加入曹魏集团后,国渊凭借自己的出众才华平步青云,担任显赫职务,但他的生活却依然保持俭朴,“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直到卒于任上,国渊也始终老实本分,始终秉持着自己低调做人的风格。正因如此,国渊在当时受到了曹魏上下的一致尊敬。
大家都知道,古代帝王登基,都非常重视名分。若是名不正言不顺,反对者就有可能会以政治改革的幌子向其帝位发动冲击。事实上,每逢天下大
说到这个邓艾,可能有些人并不知道他是谁,在三国时期,他可是曹魏灭蜀的功臣。对于曹魏来说,邓艾就是一位大将。也正是他最后兵临城下迫
关羽虽然名气大,但他性格有些傲慢,不易与他人相处。其实三国中有不少人内心是不服关羽的,他们有些和关羽有矛盾,有些是觉得关羽名不副
说到张飞的儿子张绍,他是蜀汉的大将,刘备死后,就跟随了刘禅。但是作为蜀汉的人,而且还是名将张飞的儿子,为什么最后张绍会投降自己的敌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曹魏的政权可是非常的稳定。不过对于曹操来说,司马懿可是非常忠心的。但是除了曹操和曹丕之外
三国中,曹操手上出色的文武大臣最多,他也是最不用担心自己会人才枯竭的一方,想必这点会让刘备和孙权感到羡慕。那曹操重用的将领,基本
曹操本有机会完成全国一统,但是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的失败,使得曹操生前没能达成这一目标。三国鼎立局势成型后,虽然曹魏实力要强于吴
曹操用人只有四个字“唯才是举”,只要是能力突出者便可得到提拔和重用,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身边的人才才能络绎不绝,和东吴、蜀汉相比
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会有人认为刘备仁义,对汉室忠贞不二。事实上,刘备并没有那么高尚,他的所谓"复兴汉室″不过是一个
曹魏一共有五代皇帝,分别是曹丕、曹睿、曹芳、曹髦和曹奂。不过其中真正掌权的皇帝只有曹丕和曹睿,曹睿死后司马懿发动了政变,将大将
说到夏侯惇,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在曹魏可是地位很高的,而且曹操非常看好他,很喜欢他。但是在三国时期,夏侯惇并没有什么可观的战绩,然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