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托孤大臣,指的自然就是那些在帝王临终之前,将下一任皇帝交给这些大臣们辅佐的臣子,著名的比如三国时期刘备白帝城托孤,让诸葛亮和李严共同辅佐幼主刘禅,而他们两人也是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然而同时期的东吴和曹魏似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在曹操和孙权临终之前安排的托孤大臣,尤其是大家所熟悉的司马懿,最终都走上了谋反的道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他们为什么被选中做托孤大臣,最终又是为什么要谋反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事实上刘备托孤后,曹丕托孤后和孙权托孤后,三国的托孤大臣都因为权利争夺而引起了内部争斗。相对来说司马懿走的更快一步。而诸葛亮和东吴的托孤大臣走的相对较慢一些。所以司马懿篡魏改朝换代了。而诸葛亮和东吴的托孤大臣则没有改朝换代。他们只是成为了权臣,基本上来说,权臣发展的下一步就是造反了。所以说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白帝城托孤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实际上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主角有二,其一是诸葛亮,其二就是蜀中干才李严。而且刘备把军事大权托付给了李严,而不是诸葛亮。李严本身和诸葛亮就不是一个派系的。所以在刘备死后,李严和诸葛亮不可避免的开始了争权夺利。但相对诸葛亮来说,李严的政治手段就太弱鸡了。而且手段也过于低劣。这就导致李严没斗过诸葛亮,最终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
而诸葛亮成为了托孤的唯一重臣,手中军政大权尽握,蜀汉后主刘禅也彻底成为了一个摆设,史料记载,蜀汉事,无论巨细,诸葛亮皆亲自处理。刘禅之负责宗庙祭祀,由此可见诸葛亮是多么的专权。诸葛亮之所以没反,并不是诸葛亮多么的忠心。而是因为当时的蜀汉政权实际上已经危如累卵了。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其目的就是想要打开蜀汉门户的圈禁。如果诸葛亮真的北伐成功战胜了曹魏,那么诸葛亮绝对会造反,这不是诸葛亮愿不愿意的事情,而是到时候会有人逼着诸葛亮造反。在刘备死后就有不少人劝诸葛亮称王,黄袍加身什么意思,明白吧!而且北伐未成一切都是空谈。诸葛亮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所以在北伐未成之前他没有必要去行叛逆之举。
东吴方面,孙权在临终之际,太子孙亮仅有十岁。所以孙权就安排了诸葛恪,孙弘,滕胤,吕据以及宗室孙峻五人辅政。本来孙权这个辅政群体安排的很好,有文臣,有武将,还有宗室。五人相互制约互相扶持,本来可以很好的辅佐孙亮。但实际上孙弘和诸葛恪不和,所以在孙权死后,孙弘先下手为强想要除掉诸葛恪,但孙弘的不轨举动被孙峻告发,诸葛恪随即马上下手铲除了孙弘。于是,孙权刚死,五大辅政大臣之一的孙弘就因为内斗而死。可见东吴权力争斗之激烈。
孙弘被杀后,诸葛恪彻底成为了东吴实力最强的臣子。诸葛恪的骄横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这其中也包括皇帝孙亮。所以在诸葛恪讨伐曹魏失败后,孙峻联合皇帝孙亮铲除了诸葛恪,这个时候孙权才刚死一年。而东吴的第二位托孤大臣诸葛恪也命丧黄泉了。此时宗室孙峻又成为了东吴最具有权利的臣子,孙峻掌握大权后,立刻诛杀了废太子孙和,孙权的女儿孙鲁育,孙登之子孙英等人。当时孙权子女多死于孙峻这为宗亲之手。
后来孙峻在征讨魏国的过程中因病去世,孙峻的堂弟孙綝接替了孙峻的权位成为了东吴的最大的权臣。之后孙綝不仅傀儡了皇帝孙亮,而且在不久之后还废除了孙亮,改立琅琊王孙休为帝。此时孙权时期所立下的五位辅政大臣只剩下了吕据和滕胤。之后滕胤和吕据密谋要铲除孙綝,结果事情败露滕胤被杀,吕据自杀身亡。虽然后来孙綝被皇帝孙休斩杀。但此时的东吴已经是元气大伤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内部权力的争夺。
曹魏方面,司马懿篡位可以说是耗时最长,但也最成功的案例了。司马懿是四朝旧臣,而且还是两代帝王的托孤大臣。可以说司马懿在曹操的势力可以说是发展最坚实的。本身即使如此的司马懿的谋逆之举想要成功也是很难的。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曹芳时期,本来大将军曹爽看不惯司马懿,已经把司马懿彻底架空了。但曹爽在看到司马懿主动退避三舍的时候,曹爽也开始松懈了。
司马懿则趁机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本身如果曹爽召集兵马进京,可以很顺利的解决掉司马懿。但曹爽却懦弱的退让了,他选择向司马懿妥协。结果被司马懿诛杀全族。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其后嗣继承他的权位终于篡取了曹魏的江山。从司马家族篡位的事迹来看,司马家族历经三代才算是造反成功。而诸葛亮和孙綝的根据就显得太过于单薄了。所以他们只能是权臣,而司马家族却可以取而代之。
大家都知道,古代帝王登基,都非常重视名分。若是名不正言不顺,反对者就有可能会以政治改革的幌子向其帝位发动冲击。事实上,每逢天下大
相信大家对于三国中周瑜的死因赶到非常的好奇和疑问,毕竟他的死确实是比较蹊跷,而且也非常的让人不得不怀疑。那么关羽周瑜的死到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中,东吴又四大英杰,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这四位被封为东吴四大都督。不得不说,这四位对东吴都是起到了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论知名度,诸葛瑾远不如诸葛亮,没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也知道诸葛亮的故事,但诸葛瑾就不一定了。诸葛瑾和诸葛亮虽
在我国历史上,托孤这种情况一直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这些托孤大臣最后的命运都不咋地,几乎没有能够善终的。那么为何这些托孤大臣
李世民儿子中,有谋反之心的不止长子李承乾,还有第五子李祐。李世民待李祐不错,他当上皇帝后,封李祐为楚王,两年后改封燕王,任幽州刺史。
胤禩是康熙皇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胤禩从小深得父亲喜爱,是所有皇子中最年轻的贝勒。当太子被废后,胤禩想要替自己争取一番,不过他因
大家应该都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朱棣是他的第四个儿子,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朱棣是被封为燕王,帮助明朝守家卫国。只不过让朱棣没想到
清君侧的意思是指,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亲信。那历史上,发生过好几次打着清君侧名义进行的谋反活动。第一次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第二
说到这个邓艾,可能有些人并不知道他是谁,在三国时期,他可是曹魏灭蜀的功臣。对于曹魏来说,邓艾就是一位大将。也正是他最后兵临城下迫
关羽虽然名气大,但他性格有些傲慢,不易与他人相处。其实三国中有不少人内心是不服关羽的,他们有些和关羽有矛盾,有些是觉得关羽名不副
据说,李世民在听闻太子李承乾准备谋反后,气的欲拔剑自杀。李世民的这个举动应该也是因为他十分懊恼,没想到自己对李承乾那么好,他却打
说到张飞的儿子张绍,他是蜀汉的大将,刘备死后,就跟随了刘禅。但是作为蜀汉的人,而且还是名将张飞的儿子,为什么最后张绍会投降自己的敌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曹魏的政权可是非常的稳定。不过对于曹操来说,司马懿可是非常忠心的。但是除了曹操和曹丕之外
夷陵之战是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战后,蜀汉遭受重创,元气大伤。东吴一方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孙权依然忌惮蜀军,因此派遣使者议和,刘备同
孙登是孙权长子,孙权称帝后就将他立为太子,此后还将一些政务交给他处理。孙登有自己的思想,他经常劝谏孙权,在国事上也有自己的见解,工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八王之乱的事情,当时八王之乱那么乱,所以蜀汉和东吴的残留是不是可以选择乘机复国呢?这个问题也还是值得讨论
魏忠贤他是个太监,他造反一点用都没有?失败了,会万剐凌迟诛灭九族;即使成功了,他有子孙后代继承他夺下的江山吗?魏忠贤在天启年间确
独孤怀恩是名臣独孤信的孙子,文献皇后的侄子,唐高祖李渊的表弟。独孤怀恩是妥妥的皇亲国戚,但他最后结局却是因密谋反叛,后来事情败露
三国中,曹操手上出色的文武大臣最多,他也是最不用担心自己会人才枯竭的一方,想必这点会让刘备和孙权感到羡慕。那曹操重用的将领,基本
曹操本有机会完成全国一统,但是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的失败,使得曹操生前没能达成这一目标。三国鼎立局势成型后,虽然曹魏实力要强于吴
对于东吴来说,杀关羽毫无意义,但是对于吕蒙来说,杀关羽就意义非常大了。虽说关羽是一员猛将,但是最多也就算是个打手,没有什么经天纬地
说到历史上谋反的例子,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有动乱发生。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一个动乱的时期,为什么很少会出现那种手
曹操用人只有四个字“唯才是举”,只要是能力突出者便可得到提拔和重用,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身边的人才才能络绎不绝,和东吴、蜀汉相比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其实可以算半个男主角,另外半个是诸葛亮。演义里,关羽基本就是无敌的存在,无人能在沙场上战胜他。关二爷无论是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三国时期,刘备攻打孙权的东吴可以说是非常的仇恨啊,刘备不管怎么样都要把孙权的东吴给打下来。但是关于这
李承乾是李世民长子,他早早就被立为太子,所以有很多朋友并不理解李承乾为什么还要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发动政变,难道他是想效仿自己父亲
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会有人认为刘备仁义,对汉室忠贞不二。事实上,刘备并没有那么高尚,他的所谓"复兴汉室″不过是一个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东吴的四大都督,那可是非常的出名啊,很多人对于他们这个四个人都是非常崇拜和喜欢的。毕竟在三国时期,那个时
侯君集在谋反之前,就已经被李世民选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内。同年,侯君集因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一事,最后被下令处死。不过李世民看在侯
曹魏一共有五代皇帝,分别是曹丕、曹睿、曹芳、曹髦和曹奂。不过其中真正掌权的皇帝只有曹丕和曹睿,曹睿死后司马懿发动了政变,将大将
说到夏侯惇,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在曹魏可是地位很高的,而且曹操非常看好他,很喜欢他。但是在三国时期,夏侯惇并没有什么可观的战绩,然而还
大小乔是东汉末年有名的美人,姐姐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妹妹小乔是周瑜的妻子,这两对都是才子配佳人的典范。曹操听闻大小乔的故事,也动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李白和这个李璘谋反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在说了,小编竟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那么这个李白和李璘谋反事件到底
公元208年12月,在长江上,曹操的大军与孙刘联军爆发了一场决定未来走向和格局的战争,这便是赤壁之战。我们都知道,此战最后是以孙刘联
说到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次的战役是刘备对东吴发起的战争。然而在这一次的战役中,刘备损失惨重,但是为什么东吴
在电视剧《骊歌行》里太子也算得上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了,他虽然坐在东宫太子的位置上,可是却并没有多少人信服
说起淮南王刘安,了解汉朝历史的朋友们都会有一个印象,那就是这个刘安处处跟汉武帝作对。其实严格来说也谈不上是作对,算是政见不同。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东吴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东吴当时其实已经把荆州拿回来了,为什么还是杀了这个关羽呢?杀这个关羽就真的非常
东汉末年,出现了三国鼎立局势,不过当时曹魏实力最强,蜀汉和东吴大部分时间都是结盟之势,共同抵抗魏国。不过蜀汉被灭后,为什么东吴还能
说到魏延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是作为一个谋反的将领,最后被诸葛亮给杀害了。原因就是因为,诸葛亮发现了魏延的谋反心里,加上
曹利用迎来了一段高光时刻,他对父亲曹太傅说的一段话,让整个曹家人瞬间清醒,其实他才是真正看清大局的人。曹利用如果帮冀王和他的妹
在两个朝代都当过官的被称为“贰臣”,吴三桂是典型的贰臣,但他并没有被列入乾隆皇帝所要求编纂的《贰臣传》,其原因自然和吴三桂谋反
古代民间曾流传出一个和三国时期吴国有关的神秘故事。据说当时有一位自称来自火星的青衣童子,他去到东吴告诉人们三国接下来的命运
李世民和朱棣有一些相似之处,他们能成为皇帝都是靠谋反,通过战胜自家人来夺取皇位。这件事也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大的黑点,但后人对于李
龚自珍有一句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一拘不格降人才”,这句诗句反应了人才的重要性。时势造英雄,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格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