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这个词大概很多人都还有一点印象,是曾经在语文课本上见到过的,而与之关系比较大的有一个成语,那就是“一鼓作气”。也就是告诉我们,人做事情的时候,就要趁热打铁,若是等到热度都降下去了,再来做事,就根本是来不及的了。这个词语很好记,但是这个故事主人公,你又有多少了解呢?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知道吗,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曹刿吧。
公元前697年,周桓王姬林自感大去之期不远,便叫来周公黑肩等人安排后事。寡人命不久矣,吾死之后,诸君当奉太子即位,三子姬克乃爱妾之子,吾不忍其久为人臣,他日当仰赖诸君兄终弟及。黑肩含泪点头,桓王溘然长逝。
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周王朝却不然,自打东迁以来,它是积贫积弱,在二流国家中也只能向后靠。桓王死后直到庄公六年才得以埋葬,原因很简单,再穷花样不能少,他是王啊,谱一定要摆足了。可是周国实在太穷了,于是找诸侯哭了七年穷才凑够葬仪。
穷是穷了点,但丝毫不妨碍内部矛盾的潜滋暗长。王室东迁,洛邑城的大小领主们是心有不甘的。这很好理解,因为周王以及身边的王公大臣是要吃饭的,这势必要侵犯洛邑土著们的利益。
其实洛邑城的大夫们也是武王后裔,只是相较周王身边的重臣周公、召公、毛公、毕公等人,他们属于远支宗亲,也就是小宗。大宗来了要分财产,分土地,这样,大宗与小宗的矛盾就不可避免了。终东周一世,这样的矛盾一直没有消停。
比如这一次,小宗们是赞成太子姬佗当王的,嫡长子继承,天经地义。那黑肩非要放出风声,将来要奉王子克为王,这不就是作乱吗?再说,就算兄终弟及,那王次子成父也是武功赫赫,要及也该他先及。
其实成父不是他的名而是职务,也就是说王次子的职位是城父(也写作成父),相当于首都卫戍区司令员,这职位也是相当的敏感。
老大周庄王姬佗即位了,老二成父失眠了。他非常清楚老大和老三之间的矛盾,他知道以他的位置,帮谁谁赢。可是,他该帮谁呢?按说,他也反感小宗,不愿看小宗脸色。但是,反对大哥那就是反对周礼,这更是他不愿意干的。哎呀,人生真是好难啊!跑。思量了几个昼夜,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往哪儿跑?齐国啊,离得远一点,眼不见心不烦。
周庄王四年,周公黑肩坐不住了,与王子克密谋作乱。不料行事不密,被畿内侯辛伯发现了。辛伯劝黑肩:媵妾并同于王后,庶子相等于嫡子,权臣和卿士互争权力,城邑和国都一样大,这都是祸乱的根本。黑肩对辛伯的警告不以为然,辛伯就给周庄王打了小报告。结果可想而知,周庄王杀了黑肩,王子克提前得知消息,逃到了卫国的附庸南燕国,终老于此地。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他又想打鲁国了。在山东这个地方,把鲁国修理趴下了,那就没人敢嚷嚷了。管仲不同意:主公初即位,正该内修政治,外结与国,待时而动方是上策。鲍叔牙一反常态:乾时一战,鲁国吓破了苦胆,我们只需再加一把力,他也就服帖了,我的意思是战,并且要速战。
齐桓公笑了,关键时刻还是老师支持他。称霸称霸,连家门口的鲁国都搞不定,还称什么霸,打!公元前684年春天,齐国倾全国之力,以鲍叔牙为主将兵伐鲁国,意在一战功成。
鲁庄公不是笨蛋,早在乾时吃了败仗之后,他就知道齐国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强化了军队的训练,还疏浚了曲阜以北的洙水,以此天然屏障保卫国都的安全。可是这次不一样,齐国想玩大的,棋差一着就会亡国灭种啊。鲁庄公来了个全民总动员:但凡有退敌高招者,不论身份地位,尽管讲来。
还真来了一位,曹刿,曲阜郊野一个普通村夫。
来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笑话他:国家大事那是吃肉的人管的,你凑什么热闹?曹刿昴然道:吃肉的人没有见识,他们不懂如何救国。
见到鲁侯,庄公问道:先生,有什么指教啊?
曹刿反问道:主公靠什么应战呢?
庄公笑了笑:你看吧,我不吝啬华衣美食,只要是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我都会赏赐他们。
曹刿道:小恩小惠又普及不到老百姓,他们是不会听从于您的。
那我祭祀祖宗神灵,好东西一样都不少,又不虚报瞒报,诚实守信,神灵也该降福的。
这些小信用未必能感动神灵。
那,大小案件,我虽然做不到明察秋毫,但是必定会合情合理的予以处置。
曹刿哈哈一笑:这还差不多,主公尽到了人君的本职,可以和齐国决战了,小民希望能跟随主公作战。
那还用说,做我的车右,走吧。
鲁庄公审时度势,将鲁军驻扎于进可攻退可守的长勺(曲阜北郊)。
有了乾时之胜,鲍叔牙诸将均认为鲁军不堪一击,于是,擂鼓猛攻。
鲁庄公看齐军来势凶凶,拿起令旗就要下令迎战,曹刿急忙拦住:主公,不可。庄公遂令鲁军固守阵地,让弓弩手射箭稳住阵脚。齐军受到鲁军弓弩劲射无法前进,只得后撤。稍事休整,鲍叔牙又下令展开第二轮攻击,曹刿仍劝庄公不要出击,继续固守阵地。齐军攻势虽猛,但仍攻不进鲁军阵内,只得再退回原地。
不多时,鲍叔牙再次下令击鼓,展开了第三轮攻击。曹刿道:可矣!鲁庄公令旗一挥,鲁军潮水般涌了上去。鲁庄公亲自将战鼓擂得山响,鲁军将士听到鼓声,个个如猛虎下山,瞬时将齐军冲得七零八落。鲁庄公兴奋异常,带头追击,曹刿又道:不可。然后跳下车子,看了看齐军的车辙印迹,又跳上车子向远处望了望,道声:可矣!
鲁庄公笑了,这家伙神神叨叨的,搞什么名堂。这一战,鲁军穷追猛打,俘获大量甲兵和辎重,给齐军以沉重打击,一雪乾时之辱,国势为之大振。回到曲阜,鲁庄公还做梦一样,感觉有些不真实。曹大夫(虽没正式封赏,但内心里鲁庄公已经以曹刿为大夫了),你来说说,这一切是为什么呢?
曹刿浅浅一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耳熟吗?那就对了,这一段,在初中的课本里那是原文背诵的。大家别嫌啰嗦,还是翻译一下吧:
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就有些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军力是不容易估计的,别看败了,难保不会杀出伏兵。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知道他们无序逃跑,是真的败了,所以下令追击。
服吗?服了。曹刿军事思想里最精髓的部分就是:战机,正是他把握住了交战的最佳时机,才最终赢得了战争。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这个礼乐崩坏,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孔子所提出的,但是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个“礼乐崩坏”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那
说到历史上谋反的例子,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有动乱发生。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一个动乱的时期,为什么很少会出现那种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春秋战国时期,那可是非常的精彩,在那个时期,发生了非常重要的时刻,而且在那个时期出现了很多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说到古代打仗这个事情,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残忍的事情,但是又不得不为之。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打仗这个事情需要知道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真的是各方面都非常厉害,不管是在文化哲学,还是在打仗等等,尤
其实周朝算是一个比较神器的朝代,作为周朝最高的权力象征,周朝国却在战国时期以后不断衰落,升至还被一些小国弱国给超越,究竟周朝国是
春秋战国,是一个动乱的年代,这一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大国吞并小国,让原本数百个小国的周王室最终只剩下了那么强大的七个,当然
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皇帝传位基本上都要遵照“立长不立幼”这个原则,不过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因为一般皇帝都会有很多儿子,他肯
说到名人其实大家也知道每个时期其实都是有没个时期的名人的,真的挺多的,那么春秋战国事情又有哪些名人呢?因为这个时期比较的混乱
春秋战国时期,感觉是一个非常有神秘感的时代,不管是文化哲学方面的突然爆发,还是完成中国第一次统一,春秋战国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重
其实很多人应该都发现了,在秦朝建立之后的历朝历代,人们取名字的时候,他们的名字都是比较简单的姓加名的形式,除此之外还会有字,但是大
说到这个管鲍之交大家也听说了很多了,还是非常有寓意的一个成语了,背后的故事也非常的有典故,最近很多人也问了,这个管鲍之交为什么叫
说到这个管仲和鲍叔牙分别是哪个国家的人也还是比较简单的一个问题,但是也还是有不少的人不知道,不知道也不要紧的,下面小编给大家来
说到这个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感情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因为感觉不是兄弟感情啊,因为他们之间的事情太直爽了,但是其实这样的感情也是难能
说到春秋战国事情的曹刿想必很多网友也是知道这个人的,这个最为著名的就是曹刿论战了,所以还是有不少人知道的他,但是也有人不是太知
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片百花齐放的态势,各个国家都曾有过崛起的时期。可能多数人还是会觉得,白起才是战国最厉害的统帅,不过这句
2020年的高考语文卷的题目已经公布,而全国卷的作文题中,涉及到了三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那就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
在《东汉列国志》这本著作的第14章有写着这么一段话:“卫国守城军士,闻王师已败,先自奔窜。”这句话中所说的“窜”有着奔逃的含义。
曹刿论战的故事如今被很多初中的教材所收录,成为了要求熟读并且背诵的篇目之一。不过很多朋友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一遍《三国演
哀姜是鲁庄公夫人,齐襄公女儿。哀姜嫁到鲁国后与庆父通奸,还连弑两位鲁国国君,此后被迫逃到邾国,又被引渡回齐国。等庆父死后,天下人依
张一山穿越到春秋战国是电影《夺路而逃》。影片《夺路而逃》是由著名导演吴林执导,由演员张一山、何云伟、李菁、朴河宣
《剑王朝》当中有众多人物的名字,虽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是总还是会让人们联想到那些真实的人物,比如有叫郑袖的,还有扶苏、张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