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资讯 > 华夏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何频繁举行戚城会盟?

时间:2021-02-26 17:27:27 栏目:华夏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戚城是卫国的都城,戚城会盟是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相互结盟的一种方式。随着汉室权威每况愈下,各个强大的诸侯国开始相继称霸,不过各国为了统一战线往往会拉拢其他国家结成联盟,这样就能使己方更加强大,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会盟事件,其中戚城会盟的次数是最多的。那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到戚城去结盟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戚城,已经当时戚城受欢迎的原因,一起来了解下吧。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何频繁举行戚城会盟?

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个城市,虽在史书中没有经常提及,可是就会盟之事上,绝对是可被称为会盟之城的,这座城市就是隶属于卫国的戚城。为什么说戚城会被称作会盟之城呢?原来自商周以来,诸侯国们就非常流行以会盟解决争端,即便是没有任何重大事件也会在特定的时间举行会盟,以亲近相互之间的关系,《左传》有:“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时而会,不协而盟”,可见就会盟这个事情上,即便是周天子也是非常重视的。到春秋战国时代,自齐桓公推行“尊王攘夷”而后,春秋霸主国们更是把会盟当成是取得诸侯认可的方法。而有史记载的是,戚城举行的会盟至少就有8次之多。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何频繁举行戚城会盟?

戚城属卫国都城濮阳地区,戚城之悲剧命运,似乎就跟卫国的悲剧命运休戚与共,《竹书纪年》云:‘帝颛顼高阳氏……元年,帝即位居濮”,即是在上古时代濮阳地区就已经发展起来,而戚城临近黄河多半也就是人们常常出没之地,在殷商时代这里也是殷商族群的重要政治和经济地区,只是在周人建国而后,周人也许是淡化了濮阳的政治地位,在卫国建都朝歌而后,濮阳出现在典籍史料中的频次就非常之少,直到后来卫国为狄人所灭卫成公迁徙其族到了濮阳复国,这个地区才又重新兴盛起来。而当晋国成为霸主之国后,处晋卫之间的戚城的命运也就逐渐发生了转变。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何频繁举行戚城会盟?

戚城这座城市又临近黄河东岸,与晋国的东部地区临河相望,是晋国东进中原的咽喉要道,而且戚城最为繁忙的时期大致也就是晋楚称霸的鼎盛时代,在这段时间里,戚城的人们经历了时而附卫、时而附晋的政治格局,只要晋国要东进之时,戚城往往就会处于紧张状态,著名的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晋郑之间的铁丘之战,都跟戚城息息相关。当年卫成公迁徙其地后,就在大力经营濮阳城市,而戚城也在其范围之内,也即享受着都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发展到后来就成为诸侯列国们更为重视的城市,所谓“盖其地濒河西,据中国之要枢,不独卫之重地,亦晋、郑、吴、楚之孔道也”,说的就是这里。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何频繁举行戚城会盟?

即便是到今天,考古发掘出来的戚城,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依然存在着一座呈现为长方形的城垣,周长为1.5公里,城墙最高的地方大约有8.3米,可见当时自卫成公而后卫国国君们就对戚城进行过持续多年的建设。卫成公时代,戚城为卫国臣子孙昭子的封地,只是当时的卫成公不知道哪里来的胆子,诸侯国君们都到晋国朝见的时候卫成公不仅不去反而还派兵入侵郑国,这就导致晋国与卫国之间的关系日趋恶化,晋国派遣大军攻占戚城,并组织诸侯们在戚城会盟,在卫国臣服而后才把戚城退还给卫国。后来在鲁成公、鲁襄公、卫献公、卫襄公时代,又有多次会盟在戚城举行。

戚城之地,可谓是见证了晋国崛起、晋楚称霸、晋国东进乃至晋国衰败多个重大时期,在那些战火弥漫的纷争之世中,戚城以会盟之地成为诸侯们重视的城市,也算是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原因。

关键词 :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