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一个动乱的年代,这一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大国吞并小国,让原本数百个小国的周王室最终只剩下了那么强大的七个,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没有被吞并掉的但是也不强大的国家。而在各国诸侯王都被称为“公”的时候,偏偏有一个例外,楚国被称“王”,这是为何?楚国实力究竟有多强大,竟然到了称王的地步?
楚国最初被周成王分封为“子爵”,是爵位中最低一级。但是后来经历两次称王事件后,楚国国君便一直以“王”的称号一直到战国末期。
首先楚国为什么要称“王”呢?尊卑与实力的问题
1.三子封王后又取消
楚国被周成王封在南边,替周王朝抵挡南蛮,抚化南蛮。楚人先祖由于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技术与发展水平,吸引很多蛮部归附,楚国也壮大起来。
到了熊渠时期,西周正是周夷王当政,国内混乱互相攻伐,诸侯不再朝贡,于是熊渠趁机避开姬姓诸侯国,灭谷、邓、卢、鄢、罗、庸、扬越等国,把楚国的实力扩张到江汉平原。
然后熊渠说出了上面这句话,立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封为王,那熊渠自己当然也是王。
但是到了周厉王时期,因为周厉王残暴,熊渠担心被周朝讨伐,于是又悄悄取消了“王”的称号。
这说明这个时期楚国与周朝的实力还是有差距。
2.熊通称王
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楚国第一次称王结束后,第二次到了熊通时期,这个时候楚国灭了很多周边的诸侯国,疆域已扩张至汉水,他觉得子爵这称号已经配不上他的疆域和实力了,于是想要让周天子提升他的爵位,结果被周天子拒绝,于是一怒之下,熊通干脆称王。
所以春秋时期楚国就已经僭越称王,因为他的实力与疆域不止是一个小小的子爵。一个疆域千里的万乘之国,怎么会愿意顶着一个小小的子爵,朝拜周天子时,站在后面,吃的东西也不如别人。
3.其他国家为什么称“公”
西周真正的公爵只有八位焦、蓟、祝、陈、杞、宋、虞和虢国,其他即便是齐、鲁、燕等都是侯爵。
但是称“公”并不是真的代表其为公爵,应该是一种美称、敬称。
还有一种便是在西周之处,很多称呼还按照爵位进行,比如齐侯、鲁侯等,但是诸侯国强大之后,逐渐出现一些僭越的称呼。
宣太后又被称为芈八子、秦宣太后。春秋战国时代秦君王皇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登基之初,宣太后以皇太后之职掌权
汉武帝在位期间,为了提升中央集权发布了推恩令。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推恩令就是削藩,其实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削藩手段一般比较委婉,担心
最近在网上有看到一篇文章,那就是有人说其实真正统一中国的不是这个秦国,真正统一秦国的是当时的楚国,所以这个说法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说到管仲,大家对这个人应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是春秋时期非常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大名早已响彻历史。在当时,管仲是辅佐齐国的。然而明明
说到当时的楚国,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他们国家的实力确实是非常的强盛,但是在强盛过后,楚国也是一点点的慢慢衰弱,不仅如此,春秋五霸中的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这个礼乐崩坏,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孔子所提出的,但是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个“礼乐崩坏”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那
说到历史上谋反的例子,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有动乱发生。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一个动乱的时期,为什么很少会出现那种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春秋战国时期,那可是非常的精彩,在那个时期,发生了非常重要的时刻,而且在那个时期出现了很多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说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都知道,秦国和赵国之间的这个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最为惨烈的一战了,而且这一战也是秦国统一中国的序幕之战。但是
在战国时期,当时的楚国可以说是地大物博,而且实力也是非常的强悍。当时的楚国和秦国以及齐国之间的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歇。但是最后还
在电视剧《御赐小仵作》里,楚楚其实是陈璎和许家娘子的女儿,她和公主并没有什么关系,最后她嫁给了自己爱的人,成
楚王宁弈是清朝。《天盛长歌》是通过沈严以及刘海波导演进行拍摄制作的,路怡、邹越、卢菁、王佩以及邱永懿一起编写的剧本,由演员陈
说到古代打仗这个事情,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残忍的事情,但是又不得不为之。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打仗这个事情需要知道
说到春秋时期的楚国和秦国,大家都知道,当时楚国算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地广人多,兵强马壮的。不过最后秦国还是统一了六国,可是相比其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真的是各方面都非常厉害,不管是在文化哲学,还是在打仗等等,尤
秦亡于二世之手,大家自然会猜想,如果当年继位的是扶苏,那秦朝的命运会不会更好一些呢?不过这毕竟是没有发生过的事,而且史书对于扶苏
张仪是秦国著名相国,以能言善辩著称。张仪开创“连横”策略,帮助秦国破解纵横之术,是秦惠文王不可获取的得力助手。张仪有才,不过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