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也可以理解为做事情的时候的一般做法,因为人们可能会形成一种定性思维,见到谁了说什么话,遇见什么了做什么事,经常会有一些看似是固定的做法。不过在历史上,却总会出现一些“反套路”的神操作,与人们寻常脑回路完全相反,做出了一些令人惊奇的事情,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历史上有哪些让人捧腹的不按套路出牌的操作。
1
历史上有哪些不按套路出牌的神操作吗?有的。“崔杼弑其君”的故事,听说过么?没听说过我也不打算仔细讲。这则故事之所以出名,得感谢写历史的人的刚正不阿:
齐国大夫崔杼因为狗血事件(被戴绿帽)杀了齐庄公,太史拿人俸禄尽职工作,把实情记述了下来。崔杼当了那什么又怕被人说,威逼太史修改一下试卷,改成强盗杀国君。太史当然不肯,崔杼便一连杀了太史家两兄弟,老三拿过接力棒仍然不改,崔杼又杀。好在太史家人丁兴旺,老四接任,继续如实记载,最后崔杼只有感叹写历史的不好惹,放过了太史老四。
而太史老四还在里面生死未卜的时候,打南边又来了个南史氏,如果太史家因为这件事被灭绝了,他准备接任续写“崔杼弑其君”的历史事实。所以,这则故事中心思想很简单:写历史的人(像我这样的)不好惹!
说完结论,再看过程。
在崔杼还没杀齐庄公的时候,齐国内部各阶层人员接到线报开始行动,有的急着跑出国避难,有的关上大门留条门缝看戏,有的想抵抗但能力不足……有个叫陈不占的人,就属于最后这一类。
陈不占听说崔杼围困了国君,叫上司机就要奔赴国难。但在出发之前,他要先吃点饭,毕竟吃饱了才有力气对抗黑恶势力。煮好饭,情况紧急,陈不占催着司机赶紧发车,生死时速的事刻不容缓。
司机见主人如此忠君爱国的操作也很感动,但接下来就让人有点大跌眼镜了。陈不占端着碗的手不停哆嗦,连勺子都拿不起,打算爬上车吧,又紧张得握不住苏轼,哦不对,握不住车轼。
司机把扬起的鞭子慢慢落下,对陈不占说:“您都怕成这个样子了,还去救啥啊?”陈不占大义凛然:“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意思是,为国君死,是义士,不勇敢,是我自己私人的事,哪能因私废公?
好吧,司机被这仁者之勇感动,加速驾马车。结果刚走到崔杼家门口,听见里面兵器械斗的声音,还没下车,陈不占就吓得心脏骤停,肝胆破裂——恐骇而死。
虽然这种忠君热情值得点赞,但这结局……真是翻车现场。这则故事出自一向爱自己造史的刘向编的《新序》,真实性为0,只在体现了当时的价值观。
2
那么,接下来就说一个确有其事的不按套路出牌。孔子有一次坐在家里,门外忽传朋友死讯,有一个叫伯高的人在卫国去世了。
伯高家属报完丧,剩孔子在门口犯难。按春秋的礼,哭丧是件很有讲究的事——比如,兄弟死了,在祖庙里哭他,表示咱们同一个祖宗;父亲的朋友死了,在祖庙外哭,虽然是伯/叔父,但不能进祖庙;老师死了,在正寝哭他;朋友死了,在寝室门外哭他;只是知道个名字的点赞之交,就在野外哭他。
孔子是最讲礼的人,当然不敢破坏规则,但对于伯高,孔子真纠结了。在正寝哭他,显得太隆重,在野外哭他,又显得交情太浅,怎么办?孔子思前想后,终于灵机一动:“他是通过子贡跟我见面认识的,我还是到子贡家里去哭吧……”
试想一下当时的场面,孔子大老远边走边哭,走到子贡家就开始捶胸顿足号哭,嘴里还要碎碎念:“哎哟可怜的伯高,你咋这么早就跑下了我们……”子贡一定一脸黑人问号脸。
按吾乡忌讳习俗,有丧事在身的人都不能去别人家,估摸子贡媳妇儿都忍不住竖个扫把在门口……这还没完,孔子到子贡家,又以老师之尊要求子贡为伯高成立治丧委员会,代替充任会长,跟前来哭吊的人互动答拜。子贡也是稀里糊涂就当了一回死者“家属”。
3
东汉时期有位赵憙,堪称不按套路出牌奖最佳得主。赵憙是个身负血海深仇的人。他还是个少年的时候,堂兄就被人杀了,而且堂兄年纪也小,还没留下一儿半女,等于绝嗣。赵憙一直愤愤不平,想为堂兄报仇。
关于当时报仇的社会理念,《春秋三传》解说过,《礼记》里也有明确记载。按当时的习俗,血海深仇,是一定要报的,不然枉为人亲戚。西汉时期,就曾以《春秋》作为“决断诉讼”的基础根据,称为“春秋决狱”。也就是按孔子的思想指导作为行为和牢狱规范。
所以,来看看孔子怎么看待杀亲戚之仇的。《礼记·檀弓上》记载: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曰:「请问居从父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
子夏问老师:杀父母的仇人应该怎么办?孔子:那就啥事儿也别干了,一心只记着报仇这件事,绝不能跟仇人在同一片天空下生存。睡觉的时候都要枕着戈盾,无论到哪里都不能让武器离手。即使在大街上或朝堂边遇到敌人,都要立即下手。”
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就是这么来的。
子夏:那么杀兄弟的仇应该怎么办?孔子:坚决不能跟他同朝为官,但如果因公出差遇到了仇人,就要把公事放在第一位,私仇后面再算。
《神雕侠侣》里小郭襄被杨过抱走后,黄蓉劝武三通和大小武先一起找郭襄,再找李莫愁报仇,虽然很自私,主题也被篡改成了以自家女儿为重,但也大略是有“不能因私废公”的出处的。
子夏又问:那么遇到杀堂兄弟的仇怎么办?孔子:堂兄弟有他自己的家人了,所以不需要你带头报仇,但如果他家里人去报仇,你可以拿着假货在后面帮忙!
作为天下最著名的老师,孔子的教育就是好,可以让学生不断提问题,他负责详细解答,堪比最早的知乎大V。孔子给出了答案,赵憙作为儒家传统弟子,自然要严守规则。他堂兄家没人,这个重担就落到他身上了。
准备工作做了很久,赵憙终于决定放手去干,纠集了一帮好兄弟一起赶赴仇人家。结果,仇人家可能集体食物中毒,全瘫在床上起不来,没一个人能举起家伙跟赵憙搏斗一下。
怎么办?君子不能乘人之危,纠结了好一会儿,赵憙还是放弃了。走之前跟仇人说:“等你们身体恢复好了,以后走路避着我!”仇人一个个躺在床上,小鸡啄米似的叩头拜谢,心里也是感激不尽。
等过了一阵子,仇人们身体恢复了,集体把自己五花大绑去见赵憙。你饶了我,我感激你,并给你机会报仇。按这个路数,差不多就要演绎成冤家宜解不宜结,最后双方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结为异姓兄弟了。
但,赵憙并不想和解,坚决不肯见仇人。仇人也是轴,越不见越求见,于是双方形成拉锯战——
仇人:我们错了,感谢你那天大恩大德,现在请你处置。
赵憙:走走走,离我远点。
仇人:来都来了,如果你不处置,也只有你宽恕我们才能安心啊。
赵憙:烦人,不见。
仇人:你要不肯见一面,我们就在这儿长跪不起。
真是大型电视剧现场。再跪下去,赵憙眼看着就要被胁迫得和仇人手拉手把酒言欢了。
但结局是,赵憙被逼无奈,走出来,抽出40m大刀,把仇人团灭了……灭了……
别说你们没反应过来,估计仇人自己都没反应过来,真是装X一时爽,全家火葬场的真实写照。赵憙,你咋不按套路出牌呢?
孔子被尊为“至圣”、“文宣王”、“素王”,又被誉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在后人眼里,孔子享受的尊崇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像这
韩流不喜欢小鲜肉,偏要风靡大叔控,这一现象在迎来诸多男星酷帅再出后变得更加明显了。李栋旭、孔刘等等,都是气质和状态超绝。尤其是
又有影视剧翻车了?前段时间韩娱圈“文化挪用”争议还没有结束,近日就又出现了韩剧贬低中国古代人物的情况。最
丧家之狗,顾名思义,就是失去家人的狗。这显然不是一个用在人身上的好词,一般是形容人很狼狈时候的样子。春秋时期,一个郑人用这个比喻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孔子的陵墓孔林的事情,很多人也问了,为什么会叫这个孔林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又有什么历史渊源呢?对于这个问题相
最近发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很多人问这个孔子为什么非常的偏爱这个颜回,这个问题吧也非常的有意思,所以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这个礼乐崩坏,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孔子所提出的,但是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个“礼乐崩坏”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那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经典《论语》也是一部国人必读的语录文集。可以说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持续了两千多
说到孔子,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他可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了,他创建的儒学可是影响了很多人,甚至是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出名的
说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从古至今,这句话可是传遍了大江南北,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只是知
孔子是鲁国陬邑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人。不过孔子的祖籍并不在山东,他的先祖是宋国的贵族,当年封于栗邑,今河南夏邑。关于孔子的姓
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意思是,千里马并不是以它的力气出名,而是以它的品德出名。表明在孔子眼里,品德是高于一切的,也是最基
说到孔子我们首先想到的事情就是他就是我们大中华的文圣了,其实我们都挺佩服和敬仰孔子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其实孔子一直叫孔老二了
孔子学生众多,且不说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之后,几乎所有读书人都是儒家弟子,包括现在的我们,就算在当时,追随孔子的学生依旧是有非
要说孔子和纣王之间有什么关系,很多人一定意想不到,纣王作为历史上昏君暴君的代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负面形象,而孔子比纣王晚了数百年
说起孔子,相信只要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这可是我国文化历史的大圣人。孔子目前是中国文化向国际发展的一个代表人物,尤其是他的儒家
说起诸子百家,相信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诸子百家是我国思想上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已经涌现出一大批非常卓
“天命”这个词,一听就带有很浓厚的封建意义,但是这个词,却是孔子也曾经说过的。孔子在很多人心中,都是一个圣人级别的大人物。不过,孔
说起孔子,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我国历史上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主要提倡仁、义、礼、智、信
说起叔梁纥,估计很多小伙伴们觉着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叔梁纥是鲁国人,拥有士的身份,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陬邑大夫。叔梁纥的祖上是宋国的
说到孔子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孔子是中国史上著名的人物,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们从上学开始便接受儒学经典,学习孔子的相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