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逝后,对于蜀汉朝里朝外的打击都是巨大的。可能对于曹魏还有东吴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当时东吴就在巴丘吞屯兵,还把刘禅给吓了一大跳,难道曹魏和东吴是想夹击蜀汉么?蜀汉衰落对于东吴来说,并不算好事,因为蜀汉灭亡那下一个跟着遭殃的就是东吴了。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以防不测”,背后的典故就发生在诸葛亮去世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五回,发生在诸葛亮去世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刘禅、蒋琬、宗预和孙权。原文如下:
却说后主回到成都,忽近臣奏曰:“边庭报来,东吴令全琮引兵数万,屯于巴丘界口,未知何意。”后主惊曰:“丞相新亡,东吴负盟侵界,如之奈何?”蒋琬奏曰:“臣敢保王平、张嶷引兵数万屯于永安,以防不测。陛下再命一人去东吴报丧,以探其动静。”后主曰:“须得一舌辩之士为使。”一人应声而出曰:“微臣愿往。”
众视之,乃南阳安众人,姓宗,名预,字德艳,官任参军、右中郎将。后主大喜,即命宗预往东吴报丧,兼探虚实。宗预领命,径到金陵,入见吴主孙权。礼毕,只见左右人皆着素衣。权作色而言曰:“吴、蜀已为一家,卿主何故而增白帝之守也?”预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笑曰:“卿不亚于邓芝。”乃谓宗预曰:“朕闻诸葛丞相归天,每日流涕,令官僚尽皆挂孝。朕恐魏人乘丧取蜀,故增巴丘守兵万人,以为救援,别无他意也。”预顿首拜谢。权曰:“朕既许以同盟,安有背义之理?”……又命使赍香帛奠仪,入川致祭。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病逝后,蜀汉举国哀悼。就在此时,后主刘禅突然接到奏报,得知孙权忽然下令在巴丘屯兵数万,意图不详。刘禅大惊,蒋琬随即提出,一方面派遣张嶷和王平火速赶往永安,一方面遣使前往东吴了解实情。此时,大臣宗预主动请缨,要求前往东吴。等宗预来到东吴面见孙权后才得知,孙权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曹魏利用蜀汉举国哀悼期间发动偷袭,这才下令调兵。一场误会也因此得以化解。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蒋琬口中的“以防不测”,意为用来防备不曾料想到的事。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描述的这一段蜀汉与东吴之间发生的一场误会,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三国志 宗预传》载:“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由此可见,孙权的举动是出自一番好意。不够,此举却令刚刚失去主心骨的蜀汉朝廷非常紧张,后主刘禅因此下令增强永安的军事力量,同时派宗预出使东吴一探究竟。
刘禅此举,让原本出自一番好意的孙权感到不满。在与宗预见面后,孙权毫不客气地质问宗预:“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此时已经了解东吴屯兵真相的宗预不慌不忙,回答道:“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这才让孙权转怒为喜并与宗预的机智非常欣赏。此后,宗预也成了前往东吴次数最多的使者,为两国增加互信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最后附带说一句,宗预也是蜀汉集团的元老之一,当年随张飞一起进入益州,也是极少数亲眼目睹蜀汉集团从辉煌走向灭亡的大臣之一。尽管他对诸葛亮非常钦佩,但却不看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的能力。《三国志 宗预传》载,诸葛瞻执掌朝政后,老将廖化专门来到宗预的府第,希望他能与自己一起去拜会诸葛瞻。但宗预不仅婉言拒绝,还对廖化表示:“吾等年逾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意思是说无论是辈分还是资历,诸葛瞻都是后生晚辈,根本犯不着这么低三下气地去拍诸葛瞻的马屁。
很多喜欢打篮球的伙伴,应该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某某某你打篮球怎么像蔡徐坤呢?”凭大家的直觉,应该是可以判断出这一定不
淦是一个汉语文字,拼音发音为gàn,总笔划为十一。基础意思是水渗进船中。源于《说文》段玉裁注:“水入船中,必由朕(舟缝)而入。淦者,浸
羽扇纶巾,汉语成语,字的拼音是yǔshànguānjīn,意思是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方巾。形容态度从容。出自于宋·苏轼《念奴娇·赤
网络流行词,特指某人在不知道事情真相,或甘心情愿的情况下,对其他人进行协助,不辞劳苦,随时待命地投入,在感情,物质和资金上不计得失,始终
白月光通常指心里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或物,一直都喜爱,却无法触碰。朱砂痣通常代指心念的心上人、念念不忘的初恋这样的意向。现部分引
说到这个项羽大家也了解江东霸主,有关他的一些事情也特别多,也是英雄一样的人物,项羽这么厉害实际上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厉害,也是有很
也许每一个男子一辈子里都遇到过这两种女人,红玫瑰和白月光。娶了红玫瑰,长此以往,红的变了墙面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广积粮缓称王”是谁最先提出来的,有人说是刘邦,有人说是明朝的朱元璋,也有人说三国时期的这个孙权,那么到底是谁
说到古代的一些成语,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很多成语都是通过一些人物和事情来变换而来的。比如说这个“房谋杜断”,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也都在说这个天子守国门的相关问题,这句话非常的振奋人心,很多人也觉得很有意思,也想知道这句话的具体情况,比方说这
说到鸿雁传书,大家应给都知道,作为一个成语,又名是飞鸽传书,就是指的用鸿雁来指代书信。很多现在的成语都是通过历史故事来传递故事的
说到这个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吧,对于这个柳下惠,他是周朝时期的鲁国人,很多人提到这个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关于他
说到衔环结草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过,毕竟这个成语也是蕴含了两个故事,而且这两个故事都是关于感恩的。“衔环结草”这个成语
最近不少人也都在说这个尾生抱柱的事情,很多人也不知道这个尾生抱柱的意思和典故,其实这个典故非常的有意思,简直能把人给看傻了,那么
最近很多人想必被一些有钱的恶人做的恶心事给刷屏了吧,真的过份了,所以很多人都在对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个网友引用了孔
“班姬团扇”的典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是专门来形容失宠遭到冷落的人,同时也比喻一种凄凉哀怨的情感。班姬团扇的主人公就是一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班姬团扇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班姬团扇的历史故事是什么,还有班姬团扇的出处,这些问题也都还是值得我们去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都是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延伸出来的。那么关于这个“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大家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徐娘半老”的成语,很多人其实只是知道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女性。其实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风韵犹存”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瓦岗一炉香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瓦岗一炉香的典故是什么,其实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的典故出处非常的感兴趣,想知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是用的哪个
喜欢吃饺子的人很多,但了解饺子起源的朋友就不多了。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一般被认为起源于东汉年间,是由“医圣”张仲景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爱知道,关于历史典故的一些成语真的是很多,而且每个成语基本上都代表了一个主人公,那么关于“燕然勒功”指的是历史
说到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他们俩是商末时期一个贵族世家的两个亲兄弟。不得不说,这两个人可是非常受尊重的。而且关于他们两的典故被史
在小编在网上有看到一个词语,那就是潘嘎之交,这个词语是四个字的,所以也可以叫成语,而且这个成语是有文言文出处的,所以下面我们就简单
说到历史上的的一些富豪,相信大家应该都多多少少的了解一些,毕竟不管从古到今,只要是富豪,那么精彩事迹肯定是少不了的。比如说这个石
说到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的熟悉,毕竟在网上很多这种成语故事都是通过历史上来拓展的,而且又的还是通过历史来完成成语创造。那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讲信用,诚信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品质,所以一诺千金的分量是很重的。那你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故事吗?如
说到成语故事,在历史上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而且大部分的意思都是通过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传出来的。比如说这个噤若寒蝉,其实这
一动不动是王八出处_一动不动是王八出自哪个小品 近日,网上经常有一句这样的话干啥呀,锁我喉是吧,掐我脖,臭不要
最近在抖音经常出现一个很好笑的梗,白瞎我以前对你那么好,那么这一句话是出自哪里呢?是出自哪个小品呢?下面就让我
最近在抖音经常有这样一句话,也就是在前几天我遇到这个朋友,就是他在外面纯捡垃圾吃的,被各大的抖友玩坏了,下面就让
说到这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也还是比较给力的,很多人也都说这个典故,那么这个典故到底是什么内容呢?下面给大家简单的带来相关的内容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饺子的事情,关于饺子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今天就说一个北方比较常见的一个习俗,那就是进门饺子然后出门面这个说
说到这个“二桃杀三士”,本来是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不过后来变成了成语“二桃三士”。其实还是又很多关于这样的成语历史故事。但是
说到三国里面的郭嘉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真的是有点英雄惜英雄的感觉,郭嘉在曹操手下当谋士的时候,诸葛亮是处于隐士的状态。那么关于这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在以前也是经常能够用到的,但是关于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并不是很了解,而且
说到一些成语的故事,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毕竟在历史上,很多成语的故事典故都是从一些历史上流传开来。那么关于成语“羊车望幸”,是什
历史上的曹操那可真的是有仇必报,如果惹到曹操,或者有什么事情迁怒到了他,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要被自己给赐死的。但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
说到成语高山流水,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这个成语主要也是用于中国的十大古曲之一。而且这个词语也是让人有一种非常清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