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首《蜀道难》,让人们看到了蜀道的艰险,不过李白写诗惯常会使用一些很夸张的说法,因此很多人如果不是亲眼见过,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不过历史上有一个例子也可以说明李白这一次并没有夸张,那就是钟会被拦在剑门关,最终靠邓艾偷渡阴平才终于灭亡了蜀国。当时钟会带领十万大军,却都对剑门关束手无策,历史上剑门关究竟是有多难攻呢?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千米处,剑门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
剑门关隘口形成于白垩纪,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垂直高度近300米,底部最窄处仅50米的天然隘口,是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关隘。
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时,见大小剑山之间有阁道三十里,又见大剑山中断处壁高千刃,天开一线,便在此垒石为关,以为屏障,称剑阁,又称剑阁关。后来诸葛亮五出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经过此地。
剑门关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1700多年以来剑门关楼屡建屡败,又屡毁屡建。
唐朝以后,开始改称为剑门关。
原古关城楼是三层翘角式箭楼,阁楼正中悬一横匾,书“天下雄关”,顶楼正中的匾额题有“雄关天堑”。这座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
1992年在关口川陕公路东侧崖底修建了关楼。2006年2月,关楼被大火烧成灰烬。
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关楼,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约15公里处,以雄、奇、秀、险、幽而闻名,和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九寨天下奇并称为四川四大奇观。剑门关古称剑阁,剑阁在古代典籍中一般都是指剑门关,除了东晋时新设并存在了几十年的剑阁县外,1913年剑州改剑阁县后,才专指县名。剑阁县位于广元市西南,东接广元市昭化区、苍溪县,北接广元市利州区、青川县,西接绵阳,南接南充,有“川北金三角”之称。剑阁县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山地占总面积的90%以上。剑阁县历史上也出过不少的名人,如唐代名相普安郡(今剑阁县)人魏征,明朝兵部尚书赵炳然等等。另外,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称帝前被封在剑州,为普安郡王。
在春秋战国时,秦国为争霸天下欲吞巴蜀,由于关中入蜀的道路几乎不通,便诈称有五头会屙金的牛送给蜀王,贪婪的蜀王中计,让五丁力士开蜀道,这条道便是著名的金牛道。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司马错沿金牛道南下灭蜀,将天府之国打造成秦国的大粮仓,为后来争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古代很长时期里,从汉中南下巴蜀主要有三条道路: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金牛道是其中最为便捷的一条路,可直达蜀地核心城市成都。而剑门关则扼守金牛道咽喉,是蜀地当之无愧的北方门户。剑门关破,蜀地不存,历来有“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的说法。
虽然金牛道在战国时已有,但是剑门关的出现却要晚一些,直到三国时期才由蜀汉丞相诸葛亮下令修建。据《寰宇记》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剑门关位置实在太重要,是真真正正的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发生在剑门关的战事数不胜数,剑门关关楼被摧毁重建的事屡有发生。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剑门关在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被拆毁。如今的剑门关关楼是2009年在清代关楼的原址上重建的。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冷兵器时代,要想攻破扼守蜀道的剑门关更是难上加难,在古代战争中剑门关创造了从未被正面攻破的纪录。李白曾有诗云:“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足见剑门关的险要程度。剑门关前战事频繁,最出名的便是三国时蜀汉姜维率3万大军守剑门关,成功抵挡魏国镇西将军钟会率领的十数万大军的疯狂进攻。在钟会实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才有邓艾绕过剑门关,冒着生命危险偷渡阴平,灭亡蜀汉的故事情节。
剑门关为何如此难攻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地形。剑门关所在的山脉是龙门山脉的支脉剑门山,全长约70公里,最高峰海拔约1200米。剑门山中间出现断裂,可分为大剑山(也叫梁山)和小剑山,由72座似剑的山峰组成,两山之间出现宽约20米的豁口,其状如门,故曰剑门。剑门关就位于这个豁口处,扼守着狭窄的南北通道。另外,你会发现剑门山还有一点比较特别,北高南低,北坡是非常陡峭的悬崖峭壁,几乎呈90度,而南坡地势则相对比较缓和,逐渐降低。这意味着,从北向南攻要比从南向北攻难太多了。如果从北面进攻,再多的兵也没用,空间有限根本施展不开。而防守方却可以居高临下,占据极大优势,即使兵力有损失也很快能补上。
剑门关位于大剑山中断处,为东峰营盘嘴,西峰金城山断崖之间的狭谷隘口。两崖石壁如刀砍斧劈,平地拔高150多米,长500多米,顶部宽 100 余米,底 部 宽 50 多米。“两崖对峙倚霄汉,昂首只见一线天”。大剑溪水绕崖穿石,向北流出隘口,直泻而下,地势异常险峻。蜀汉诸葛亮在此修筑关楼成为军事要塞。剑门关楼历史上屡遭破坏,又多次修复。
明代重建的剑门关楼,为飞檐三重,甚为雄壮。清朝修复后的关楼,仍为三层,底层以石条砌成拱形关门。有两扇铁皮乳钉大门。门正中,镶嵌“剑阁”二字。上筑堞垛,居高临下,供瞭望射击。向北两边石墙,刻有楹联。古道穿过关门通向峡谷。二层关楼,高大宏敞,四周通廊。正中悬挂“天下雄关”木匾。顶楼阁檐正中,悬“雄关天堑”匾额。楼阁中空,四面窗棂。关门内置傍壁级道,可登顶阁。
民国24年冬,修筑川陕公路时,将关楼拆毁,改成通道。在关楼遗址右侧,建有三棱 形石 碑一座,上刻“古剑门关”四字。后毁,另竖长方形石碑,镌刻“剑门关”三字。剑门关石崖上历代名人碑碣甚多,已毁坏殆尽,今存“天下雄关”和清果亲王书“第一关”等石刻。关内外怪石嶙峋,自然形成的石胄、石猴、石兔、石龟、石蛤蟆、石龙、石虎、石锣、石鼓、石笋、石瓶等形象,赋有美妙神奇的传说,耐人寻味。1959年县人民委员会在古关楼遗址处,新建木结构亭阁一处。1966年郭沫若偕夫人于立群游剑门。郭老题诗:“剑门天失险,如砥坦途通。秦栈已无迹,汉砖土欲融。群峰齿尽黑,万砾色皆红。主席思潮壮,人民天下雄。”于立群手书“雄关漫道真如铁”大字隶书条幅。
剑门关隘口属嘉陵江水系清江河小支流大剑溪流域。河流特征是源近流短,流域面积不大,河道平均坡降陡,径流随雨季变化,陡涨陡落。大剑溪发源于剑门关镇南部的黑山观,由南向北逆流,流流溪谷浅,到剑门关陡然深切,降落50米,形成显著的剑门关隘,北流出剑门关隘口至水会渡(大石咀)与小剑溪汇合后随即注入清江河。
许褚是三国时期曹操帐下的一员猛将,被曹操称为“吾之樊哙”,军中敬畏而称他为“虎痴”。典韦死后,他肩负起护卫曹操的重要职责,而他的
刘寔在三国这段历史当中,名气不算特别的高,可能很多朋友都是第一次听闻这个名字。那刘寔是因一事出名,他在邓艾、钟会讨伐蜀汉前夕,成
姜维,本是三国时魏国的一名将领,后来投降蜀国,成为诸葛亮最看重的弟子,在诸葛亮死后,也一直继续北伐。只可惜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刘禅开城
三国后期,当老一辈的三国人物都一一离世后,主角自然也就成了一个个的年轻一辈。以魏蜀两国来看,比较有名的当属三个人,姜维、邓艾和钟
许褚的大儿子许仪,为钟会所杀,而钟会原本又是许褚手下的将士,可以说钟会能有后来的成就,也是离不开许褚的栽培的,钟会本来就是一个有才
钟会,是三国后期曹魏的一员将领兼谋士,在对蜀国的灭国之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与另一位名将邓艾分兵攻灭蜀国。然而这样一员大将,后
钟会与邓艾,都是三国后期曹魏的名将,二人联手攻灭了蜀国,单就这一项功绩,他们都是魏国的大功臣,但他们的贡献当然远不止此。然而,当时蜀
三国时期,三个国家当中,蜀国是最先灭亡的,而灭亡蜀国的大功臣,其中一个就是三国后期的名将钟会。钟会不仅是一位将领,还是一个谋士,可以
说起李白,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姑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世人们尊称“诗仙”。李白的诗风格豪迈,想象力极其丰富,语
三国时期杨修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因为自己的小聪明,再加上站队失误,最终被曹操所杀。然而我们都是事后,在事先,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