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对于孙权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位大臣,当年孙策临死,张昭成了托孤大臣,后来孙权继位,张昭也实在没有辜负当年孙策的重托,辅佐孙权也是尽心竭力,而且他有自己要坚持的立场,很多时候孙权也拿他没办法。不过张昭前后辅佐孙权36年,到最后连个宰相也混不上,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张昭的能力不够吗?
东汉末年,中原动乱,张昭随其他难民逃到江南,受到孙策的重用。孙策创业时,张昭担任的是长史、抚军中郎将,总管文武之事,孙策的领地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他为孙策打平江东做出了很大贡献。建安五年(200年),孙策临终前将19岁的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孙策嘱咐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公元222年,孙权正式称王,并将丞相一职委以此前并无太多优异表现的车骑长史。三年后,丞相病逝,他又将另一大臣提任为新丞相。实际上,在这两次任命状尚未公布前,众多官员都推举张昭为相。孙权却从来没有采纳,坚决不让张昭当丞相。
张昭辅佐孙权36年,虽然有的极高的声誉,但却并未担任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职务。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在孙权初掌大权的几年里,张昭不仅总领府署的大小事务,对近乎骂谏的直言,孙权尽管愤愤不平,却往往一笑而过。
孙权喜欢操弓驰马,同野生猛虎一对一。去打猎时,常常骑着马射老虎,老虎也常攀住马鞍。张昭毫不留情地指责孙权,承继父兄伟业,理应厉兵秣马,剑指中原,岂能“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一旦有失,岂不沦为天下笑柄?孙权听完后,连连向张昭道歉,但还是不能罢手,就命人打造“射虎车”,将四壁封死,只留下一个方口用于射击。有时遇到野兽舍命撞车,随从看得胆战心惊,孙权却乐在其中。张昭认为此举太过荒唐,一次次疾言厉色地直谏,孙权却笑而不答。
除去狩猎,孙权还有一大嗜好,就是聚众饮酒。有一次,孙权在武昌的钓台边上聚众欢宴,酒醉后的孙权让人用水洒向群臣,嘴里还不停地说:“今日大家畅饮,一定要不醉不归,都要醉入水中哦!”这时的张昭一脸严肃,一言不发,不一会儿就拂袖而出。孙权于是派人招呼张昭回来,传话给他:“大家一起高兴,您又何必发怒呢?”张昭回答:“从前纣王作糟丘酒池一夜宴饮,当时也以为只是高兴而已,可是后来呢?”孙权听后顿时醒悟,赶紧撤了宴席。
类似这样的顶撞之事,张昭做得还真不少。
称帝后,孙权的控制欲极度膨胀,听不得丝毫逆耳忠言。即便如此,张昭还是我行我素,每次上朝都敢于挑衅孙权的权威抉择,常常“以直言逆旨”。到后来,孙权一听张昭求见,直接赠以闭门羹。
公元232年,孙权误信公孙渊的花言巧语,幻想同辽东联合,夹击魏国。正当孙权对满朝文武憧憬北伐灭魏,一统天下时,张昭突然站出来打断孙权,断言公孙渊为人狡诈,不可轻信,吴军若贸然出动,必定损兵折将,有去无回,到头来只能是自取其辱。
孙权尚在美梦中,突然被踹醒,自然怒不可遏,甚至拔出佩刀,指着张昭吼道:“吴国士人入宫则拜见我,出宫则拜见先生,我敬重你可以说是已经到了顶点了,你竟敢屡次公开抵触我!”
张昭一动不动,眼睛直勾勾望着孙权,语重心长地说道,老臣本来可以一言不发,安享晚年,只是“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说完,张昭满是褶皱的脸上老泪纵横。孙权当即掷刀于地,扑向张昭,相拥而泣。
尽管如此,孙权还是不顾张昭的善谏,遣使辽东。结果公孙渊临阵倒戈,斩杀吴使,令东吴在与魏国的博弈中陷入被动。张昭一气之下,挂印回家了。孙权多次派人前去抚慰张昭,张昭拒不复出。一怒之下,孙权决定采取非常措施。他听说古人有放火烧山以求贤才的先例。于是命人焚烧张府的大门,可张昭却把门关得更紧了。无奈之下,孙权令待命已久的救火队极速灭火,然后亲自登门扶起张昭,并用御车将其载回宫中。
聪敏的孙权当然知道张昭这么做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不过,身为君主的他总是这么被人犯言直谏,心里自然很不痛快。可是,张昭却全然没有考虑到孙权的感受,依旧以老臣自居,继续将孙权视作小孩子加以指责。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统帅大军南征,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企图迫降孙权。这时的张昭明显怀有私心,以他为首的多数大臣坚持主和论,也就是想通过让孙权投降的办法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这一做法完全违背了孙权的意志,彻底激化了少主与权臣之间的矛盾。于是,孙权在鲁肃和周瑜等主战派的支持下,采取了联刘抗曹的重大决策。赤壁一战,终将曹军杀得灰飞烟灭。对于张昭来说,这一胜利实际上也宣告了他辅政时代的结束。
赤壁之战后,出于顾念老臣兼及维稳的考虑,孙权对张昭并未下狠手,仍让他以绥远将军、由拳侯的名义继续留在东吴的核心领导层中。久经风浪的张昭当然知道这种做法就是让自己“被和谐”,于是也就淡然退出。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这种明智的举动很是让孙权满意,君臣相安的局面一直维持到了张昭离世。
公元236年,81岁的张昭与世长辞。孙权素服临吊,亲赐谥号“文”,并感慨道:“孤虽贵为天子,但与张公言,却不敢肆无忌惮。”事实印证了一切,张昭死后,孙权迅速陷入妄自尊大的深渊,从一位年轻的贤君,沦为“果于杀戮”的魔王。
和珅虽然到今天他留给我们的是不好的感觉,是个大贪官,全是负面印象,但他实际上也曾任大学士。在过去的时期,大学士实际上没啥影响力和
在电视剧《与君歌》中,齐焱和程若鱼相爱之后矛盾不断浮现,尽管两个人非常相爱,但程若鱼的祖父是齐焱下旨赐死的,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不管是刘备,曹操还是孙权,他们三个人的身边总会有一些非常厉害的人。比如说孙权身边的三位大都督,他们三个可是孙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对于刘备“借荆州”这一段肯定不会陌生了,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刘备和孙权因为此事而结成了盟友关系。不过在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中,东吴又四大英杰,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这四位被封为东吴四大都督。不得不说,这四位对东吴都是起到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历史上从古至今,一般情况下,都是子承父业,或者就是嫡长子继承皇位。所以一般情况下,皇帝在有子嗣的情况下,一般都是
其实说到裴炎这个人,他一开始是辅佐李显的,可是后来裴炎向武则天举报,随后就直接将李宗贤贵妃废除了。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住他的地位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之所以会发动这个夷陵之战,不仅仅是因为孙权偷袭了锦州,更重要的是因为孙权还杀了关羽!毕竟关羽对于刘备来说
说到三国里面孙权借给刘备荆州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对于这个故事,看上去孙权借给刘备荆州,但是实际上是孙权必须要和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权可是战胜了刘备,当时就想要派陆逊去乘胜追击刘备,但是刘备并没有回成都,而是驻扎在白帝城。
说到于禁,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曹操的手下,而且是五子良将之一。和曹操一起可以说是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于禁在襄樊之战战败,投降于关羽
姚崇是唐朝著名宰相,曾得到多位皇帝的重用。姚崇早年得武则天赏识,后来他帮助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还政李氏。此后,太平公主
贾诩有才能,但品行并不是太好,所以后人在看待贾诩时,基本也是分开来说。三国时期,孙权就不怎么看得上贾诩,他得知曹丕要任贾诩为宰相时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唐朝的历史上,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宰相,大家所熟知的比如说房玄龄,长孙无忌,狄仁杰,张九龄等等。对于这些比较了解的
说到武则天,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说她厉害吧,她确实很厉害,不然也当不上女皇帝。但是除了厉害之外,还有的就是非常的狠心,杀人如麻,连自
最近小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宰相和丞相小编很容易混淆,完全不知道这个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总以为这两个官职是一样的,但是真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历史上的宰相制,其实一直都是非常有争议的,毕竟一直都有宰相和丞相之区别。但是到了明朝,朱元璋直接一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霸主,毕竟是统治一方的王。所以他在选择自己的接班人的时候还是非常谨慎的,但是一般情
说到秦国那个时候,李斯作为一代宰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按照正常情况来看的话,李斯和赵高两个人如果发生什么事情的话,李
其实但凡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不会干这事,说好听是联姻,说不好听的这等于是把自己女儿变成人质了。再说了如果二爷这么干你让刘备怎么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孙权的一些事情,大家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孙权其实比曹操还有刘备多活了好多年的,但是最后大家或许也都
原因很简单,因为孙权根本就不想天下一统。在三分时代的大boss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中,只有孙权是坚决反对统一的。曹操希望一统天下
军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不论是繁荣昌盛的强大的王国,又或是穷困潦倒艰难自保的小国,都会有一只保家
《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有看过了,里面关羽走麦城的那一段可以说是看碎了不少观众的新。关羽在逃亡的路途中了埋伏,被潘璋的部将领马
《宰相刘罗锅》真假皇帝是第30集。两个皇上一模一样,知府和大臣们都无法辨认出哪个是真的皇帝,知道刘墉出现,一下子就辨别出真假,并且
说到宰相这个职位,大家肯定都比较熟悉了。毕竟在很多电视剧中,宰相这个职位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基本上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么
说到孙权这个人,大家肯定都会想到三国历史,毕竟他在三国历史里面是一代帝王。而且大家所熟知的盗墓笔记里面的摸金校尉就是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这是人类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惨败。在这场战争当中,刘备败在了陆逊的火攻,被迫退守到了永安,刘备率领出川的蜀军大多
在三国历史上,关于孙权和陆逊的故事还是挺多的。陆逊在很小的时候,差不多21岁吧,就已经成为孙权的军师了。所以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襄樊之战,这是关羽一生中最后一次进攻型战役。在此之间的长时间里,关羽都坐镇荆州。为了保卫刘备的大后方,一直处于防御姿态。在这场
相信很多小伙伴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都很清楚,在不管是在哪个朝代,都会有当朝宰相,或者说是丞相。但是最关键的是,这个宰相和丞相中间
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人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时期魏蜀吴的领袖人物。这三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做事方法,每个都是在当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