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朝代都当过官的被称为“贰臣”,吴三桂是典型的贰臣,但他并没有被列入乾隆皇帝所要求编纂的《贰臣传》,其原因自然和吴三桂谋反一事有关。到了乾隆年间,清朝政权已经趋向稳定,所以乾隆为了进一步缓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决定编纂《贰臣传》,把有贡献的贰臣都列入其中。其真实目的还是为了方便统治,让百官认可清政权。
吴三桂从明朝官员投降过来,变成了清朝官员,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他在平定西南,消灭南明政权上,所作出的贡献是突出的。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就是被吴三桂消灭并绞死的。
从这个方面来说,吴三桂应该放在“甲卷”里。
但是,吴三桂最终是造反了的。当吴三桂造反以后,它就不仅仅是“贰臣”的问题,他已经是“逆臣”,性质完全变了。
如果把吴三桂也放进《贰臣传》里,就不能发挥《贰臣传》所起到的作用了。《贰臣传》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忠心。虽然这些从明朝投奔到清朝的人,品德有亏,但多多少少还算是认可的,可以评判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而吴三桂完全不同,吴三桂后来完全是造反谋大逆,后来还称帝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忠诚”的问题,而是“邪恶”的问题。这样的人,是要严厉打击的。这样的人,是不可以讨论的。把这样的人放在《贰臣传》里,《贰臣传》的性质就完全变了,乾隆当然不会这样做。
《贰臣传》分为甲卷和乙卷两部分。甲卷的人,本来是明朝的大臣,后来投降了清朝,并且对清朝忠心耿耿,还立了战功。乙卷的人,投降了清朝以后,却没有什么贡献,只是碌碌无为。
显然,乾隆皇帝在这里,提出了两条标准:一条是“德”的标准。《贰臣传》里的人,都是从明朝投降过来的。如果天下不大乱,他们一辈子都会忠君爱国。但是因为“遭际时限”,因此,便选择投降了清朝。
虽然说,投降清朝,属于是迫不得已,但是毕竟投降了,这就叫做“大节有亏”,所以,就应该被列入“贰臣”的行列。就必须把他们列出来,昭告天下,让大家知道,任何时候,只要不忠,就应该被打上耻辱的标记。
另一条是“能”的标准。就是说,这个人投降清朝以后,究竟为清朝做了多大的贡献?如果贡献很大,就放入“甲卷”之中;如果贡献很小的,就放入“乙卷”之中。
乾隆皇帝从“德”“能”两个方面来编辑这个《贰臣传》,究竟有什么样的目的呢?
第一个目的,就是要弘扬忠诚。不忠诚,那就是品德有亏。哪怕你对敌人不忠诚,但你原本地敌方的人,加入到己方阵营,也是一种品德有亏的表现。
第二个目的,就是鼓励贡献。不能说投降过来就算了,你得做事。做了事,虽然还是脱不了“贰臣”名字,但可以进入“甲卷”了。
在顺治、康熙、雍正时期,清朝在意识形态方面是非常混乱的。之所以会这么混乱,是因为清政府统治者属于“异族”,他们入主中原,并不被汉人所接受。再加上南明政权还在南方存在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关于“忠诚与背叛”,关于“华夷之辨”这样的问题,在南方被大量议论,长久发酵。清政府想要规范这种言行,却办不到。比如雍正时期,就搞了一本《大义觉迷录》的书,还让“造反派”曾静到全国各地去宣讲。但是反而引起了更大的争议。雍正没有清理好这些言行,民间学者反而对清皇室议论纷纷。总之,这在当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乾隆皇帝时期,清朝已经完全一统天下,政府已经完全确立了它作为正统中央政府的地位,没有任何人能够撼动它的地位。所以,乾隆想要整肃思想,他就要重新确立一个“忠诚”的标准。
这个标准的确立是非常微妙的。不能把忠诚于清政府称作“忠诚”,这样就狭隘了,也不服众。乾隆皇帝确立的“忠诚”标准是“忠诚于旧主”,这是从古至今的传统标准,因此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在这个标准之下,再来清理明朝末年投降清朝的那些人。这样一来,就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了。无论是忠于明朝的旧臣后裔,还是背叛明朝投降清朝的大臣后裔,对这件事都很认可。
更重要的是,清政府就掌握了话语权,清政府就成为一个标准,大家也都服从于清政府了。
陈圆圆原名邢畹芬,是江南水乡家的女儿,母亲早亡,自小收养在姨父家,因姨父姓陈,所以便改名为陈圆圆,后来,她被姨父送到了一个戏院学艺。进
事实上吴三桂当年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纯粹就是忽悠人的,忽悠别人去当炮灰的。自古以来,野心家的眼里都是利益高于一切的。为了能够实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吴三桂的子孙后代比较感兴趣,很多人都问了吴三桂的子孙后代都在哪里呢?还有这个吴三桂的子孙后代是不是都在山东呢
最近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历史上明末清初名将祖大寿的墓竟然在这个加拿大了,祖大寿是这个吴三桂的舅舅哦,大名鼎鼎的明末
吴三桂在历史上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觉得他是大汉奸,但也有人认为吴三桂“汉奸”的名号是被强加上去的。但带领清军入关的人,的
最近不少人在问这个吴三桂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吴三桂其实在起兵反清之前手下只有10万兵马的,但是在吴三桂起兵反清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吴三桂和陈圆圆这两个人可是非常有故事的,而且历史上还又传说吴三桂头像李自成是因为陈圆圆。那么吴三桂和陈圆
说到吴三桂,大家肯定都会想到鹿鼎记吧,当时的吴三桂可是非常的出名,那个时候的吴三桂和李自成都是明朝的,但是李自成起义成功之后,明朝
说起吴三桂,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清军入关就是他一手造成的,可以说是减少了不少清军的麻烦,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当然了,这也不影响李自
说起明朝时期的那些名将,我们肯定马上就会想到出身于农家,消灭了张士诚,灭了陈友谅的中山王徐达、常遇春,荡平倭人,北御蒙古的戚继光了
吴三桂先是叛明归清,后又起兵反清,虽然他认为自己当时的兵力胜于八旗,但最后还是失败了。从吴三桂这两次的行为来看,可以发现他在家国
吴三桂的反清复明为什么会失败?这主要还是因为他是个没有信仰的人。吴三桂造反起兵打的旗号就是反清复明,然而全中国的人都有资格
说到陈圆圆其实小编就想到了吴三桂了,感觉这两个人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那么真正的陈圆圆和吴三桂到底是有什么关系和故事呢?还有
说到尚可喜其实大家也懂的还是很有历史的一个人,话说他和吴三桂的关系不错,但是清初的时候有三藩之乱,这个尚可喜为何没有和吴三桂一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著名政治人物,他曾发动三藩之乱起兵反清,后在衡州自立为帝,但也只是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后人对于吴三桂的评价很复
吴三桂是明朝末期著名的大汉奸,而且更是被称为历史上的头号汉奸,那吴三桂到底是做了什么能享有如此称号呢?可能我们对吴三桂的认识
说到云南沐氏,相信有不少人都会对他们有很深的敬佩之情吧,沐氏自从朱元璋时代就开始镇守云南,一直坚守了280年,保得云南太平无事,而他
了解明清历史的人都知道,吴三桂这个名字,而与吴三桂有所关联的,一定少不了陈圆圆,甚至有说,吴三桂之所以最终选择了投降清军,就是因为陈
历史上一直都流传着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故事虽然听起来感人,也有传闻说吴三桂之所以选择投降清军而不是投降李自成,也正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