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称帝后杯酒释兵权,没有杀害一位功臣,因此留下一段美名。不过赵匡胤不愿下放兵权的做法,可能给宋朝发展带来一个抑武的隐患。其实宋朝鼎盛时期非常强大,无论是文化、经济还是军事等领域都是顶尖水平,那为什么宋军对外的战绩却往往不如人意呢?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大部分失败的原因都是出在内部,而不是对手太强大所以打不赢。这也是宋朝发展史上,比较难以处理的一点。
武将兵权过重,是五代十国朝代更迭频繁的重要原因,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对其进行了深刻反思,然后施行了“重文抑武”的策略,来看看前因后果吧!
武将篡位
从公元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后梁以后,当时的北方中原地区,53年间经历了5个朝代,梁、唐、晋、汉、周相继走上历史舞台。存世最长的后梁17年,最短的后汉仅4年,由此可见当时的混乱。
主要原因便是武将、藩镇手握重兵,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公开说“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很明显,皇帝大家都可以做,谁有实力谁就继承大统。
杯酒释兵权
公元960年,趁着后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坐上了帝位,建立了宋朝,赵匡胤即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依然担心禁军的将领们自恃功高,进而威胁自己的皇权。
当时的谋臣赵普就直言唐朝灭亡以后,为何朝代更迭频繁,都是因为“藩镇太重,君弱臣强”。于是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石守信等禁军将领的兵权,同时给予优厚待遇,这些功臣没有了兵权自然就不会威胁帝位了。
兵权改革
虽然解除了开国功臣的兵权,但是依然有其他的武将威胁,于是兵权改革紧接着来了。
首先是将禁军统领一分为三,分别为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再选派亲信担任将领,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设立枢密院,枢密院的职责是调动部队,官员多是文官担任。这样指挥打仗的禁军将领和调兵的枢密院相互牵制,兵权进一步分化。
然后施行更戍法,将禁军部队定期更换驻地,但统兵的将领不跟随部队调动,这样做就避免了将领培养嫡系部队,让部队只能听从于皇帝的命令,防止了叛乱的发生。
接着将地方厢军、乡兵中的精干编入禁军,这样做就让地方不可能培养出有战斗力的部队,国家的防卫只能依靠禁军了。
利弊分析
有利的方面:这些政策确保了皇权的安稳,另外重文抑武让文人走上了前台宋朝也是文人最幸福的时代,宋太祖的遗训中便有不杀士大夫一条。宋朝的文人们,不仅创造出了宋词这一灿烂的文化成果,科学、哲学均得到大爆发。
另外,宋朝也特别注重经济发展,当时的商业贸易相当发达,而且城市也没有宵禁,丰富的生活设施让百姓幸福度爆棚。《水浒传》里的武大郎卖烧饼,可以在市中心拥有二层小楼还有美丽的老婆,可见宋朝人的生活水准。
不利的方面:宋朝的兵权改革,让禁军空前强大,而地方却没有有效防卫力量,辽、金南侵能够快速推进到汴京城下,就是因为地方空虚。
不得不说,从宋朝开始,绵延了几千年的尚武精神越来越萧条。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生活,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概念非常受欢迎,不能读书经商也不错,没人愿意去禁军受罪了。
总结
虽然“重文抑武”造成了尚武精神的没落,但宋朝的对外战争却不是一败涂地,无论是辽、金、西夏,宋朝与他们都形成了均势,并没有造成王朝覆灭。就算是蒙古人,南宋也抵抗了45年,双方战事非常胶着。
宋太祖赵匡胤的“重文抑武”策略绝对不算矫枉过正,否则也不可能存世320年了,不过如果宋朝能够审时度势的调整政策,应该会更加辉煌!
赵匡胤在49岁突然去世,其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宋朝历史上的第一次权力交接不是父子相继,而是兄终弟及。难道赵匡胤就没有考虑自己
赵匡胤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而不是儿子的缘故,跟杜太后死前的嘱咐有关系。宋朝皇帝之一赵匡义就是欺负后周的孤儿寡母才上位的,他的
赵匡胤传弟不传子,这其中不光有他跟弟弟赵光义兄弟情义的缘故,当然更多的还是来自杜太后生前对赵匡胤施加的压力。杜太后担心今后类
赵匡胤传弟不传子,这其中不光有他跟弟弟赵光义兄弟情义的缘故,当然更多的还是来自杜太后生前对赵匡胤施加的压力。杜太后担心今后类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宋朝作为历史上经济发展最鼎盛的朝代,甚至超越了唐朝。但是对于古代封建王朝中,宋朝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重文轻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赵匡胤和赵普之间的关系,在一开始的时候赵普可是赵匡胤最信任的人,毕竟在陈桥兵变的时候,赵普可是帮助到赵匡
事实上赵匡胤并没有传位给任何人。赵匡胤死的时候只有50岁,作为一员武将,身体一直算是好的,也许也从来没有思考过传位给谁的问题。作
赵匡胤死后,他的儿子没能继位,而是由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历史上,对于赵光义这位继承人的合理性其实存在不少争议,只是我们想获取真相
论功绩自然是赵匡胤更大,毕竟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而赵光义本身继位的合理性就一直存在争议,这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件比较迷离的事件。和
李煜是南唐的末代皇帝,不过当皇位传到他手上时已经取消了“帝号”,对外称国主。他自幼出生于帝王之家,聪明好学,精于诗词歌赋,是一个才
说到宋太祖赵匡胤,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他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开国君主。然而,赵匡胤的死却充满着谜团,突然在一夜之间猝然离世,留给历史
说到赵匡胤的陈桥兵变,那可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而且最后也是因为这个,赵匡胤才能得以成为宋太祖。那么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兵力上面完
太祖誓碑上有这样一句话,“不得滥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之人”,所以便认为赵匡胤是重文抑武,然而真相真是这样吗?实际上赵匡胤的确抑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典故吧?正因为这个,赵匡胤才成功改立后周为宋,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个黄袍加身的把戏是宋太祖
说到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对于他大家一直都不理解的是他的死因。为什么在斧声烛影之间就直接驾崩了。然而他
说到宋朝时期的赵匡胤,当时的他是最信任赵普的,因为当时在陈桥兵变的时候有拥戴之功,而且后来还为宋朝出谋划策,所以赵匡胤当时非常看
在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期,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都会将那些与自己南征北战,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杀掉一批,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种
说到宋太祖赵匡胤,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他建立大宋王朝可以说是非常的厉害。但是关于他的死,在历史上可是众说纷纭,但是并没有一个确定
说到孟昶,他是后蜀皇帝,本来是一个好皇帝,但是最后过渡沉迷文艺和女色,让自己的国家走向了灭亡。最后赵匡胤攻破后蜀,孟昶也投降于北宋
赵匡胤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和王彦超的故事中就能知晓。赵匡胤的父亲和王彦超是好友,此后赵匡胤想凭借这层关系,让王彦超帮忙提携他。
我们仔细的回顾一下柴荣和宋太祖所制定和实施的统一策略,不难发现,两人的总体思路是非常一致的。不过这两个人都是务实主义者,通过实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赵匡胤,可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关于赵匡胤的死,在史记中的记载,关于赵匡胤的死确实是有点离奇,而且是轻描
说到这个赵匡胤想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非常的厉害,但是一个人厉害再历史也就那么回事,所以赵匡胤也有自己的得力助手的,话说赵匡胤旗下
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死的十分蹊跷,有关他的死因在民间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很多都指向赵光义,因为赵匡胤死后他是最受益的人。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