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开国老臣们的后代几乎都是不如自己父辈的,刘备的儿子刘禅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他们的父亲比起来都差的很远。诸葛亮死后,姜维主动扛起了北伐的大旗,但是最后却因为朝中大臣们接连反对,自己反而不敢回家了。这个时候诸葛瞻就显得很无助,而且手中也没多少兵权,最后被邓艾攻城所杀。
历代醒猛的皇帝都会把庙堂的事与宫里的人严格的区分开,决不允许宫里服侍自己的人指染到政治。甚至以祖宗成法、制定律规、打面石碑永久摆在显眼的地方等方式方法告诫后代:阉人不得干政。诸葛瞻临死说过“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如何评价黄皓姜维对蜀国灭亡的责任?
蜀汉灭亡的直接罪人,当然不止宦官黄皓一人,也不止是信用黄皓的皇帝刘禅。毕竟蜀汉是刘备和诸葛亮建立的,复古西汉“儒表法里”体制的古典军国主义国家,从来不是东汉和晚唐,区区一个宦官绝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也无法从根本上左右天下大势。
黄皓是蜀汉后期乱政的重要宦官,是他从内部瓦解和排斥了蜀汉本就已凋零的人才网,削弱了蜀汉的力量,所以应该除掉;姜维是蜀汉后期唯一有能力阻挡曹魏的军事将领,但诸葛瞻说“不能制他”,
黄皓不光专权,奸匿,还误国误民,当司马昭派出的大军已经出动的时候,他还和刘禅说问了鬼神,敌军不会来,这时的姜维已然提醒。直到最后邓艾攻入成都,蜀汉灭亡,黄皓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也算罪有应得。
诸葛瞻确实说过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蜀国灭亡更多可以归结于阿斗,弱智一样的皇帝又有皇帝的权威,姜维是蜀汉后期最有计谋和战术的人,因为阉人黄皓已经被司马昭买通了,目的就是杀姜维灭掉蜀国,
外不能制姜维。刘禅也感受很深,就是姜维总是以先主刘备的话来压自己,“匡扶汉室为己任。”所以,时时讨伐篡位的曹魏和政权。搞得那些当官的,还有乡绅土豪,个个心里不爽,想好好地睡个安稳觉也不行。所以,邓艾的一万大军一到,他们就逼我投降,这些都是的姜维折腾的。
说到三国中的诸葛亮北伐,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诸葛亮生前可是一直都在北伐。等他死了之后他的土地姜维将继续接着北伐。可是姜维并没
说到费祎,大家应该都知道,诸葛亮临终前定下来的继承人,其中就有费祎这个。第一个继承人是蒋琬,然后是费祎。蒋琬病死之后,费祎就被一个
没看过三国的朋友,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位陈祗。虽然陈祗名气不大,但他在蜀汉算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其权利鼎盛期,甚至超过了大将军姜维
说到这个姜维,他可是蜀汉的名将。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就展现了出来,而且继续北伐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名将,而且手握重兵。这个姜维
说到三国中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都是对曹魏发起的进攻。诸葛亮北伐被称为“六出祁山”,姜维北伐被称为“九伐中原”。对比两次北伐
说起诸葛瞻,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们对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诸葛瞻是诸葛亮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于公元226年。这一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孙权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因为父亲的强大光环,导致诸葛瞻出生后也是被寄予厚望。不过诸葛瞻和诸葛亮的人生轨迹完全不同,他也没能达到父
说到姜维小编也觉得这个人是非常的厉害的一个人,姜维的智谋也经常被诸葛亮惊叹,但是但是这个姜维带兵打仗吧,总是输给了这个邓艾了,那
不论是在智谋还是武艺方面,邓艾都要比姜维要强上那么一些。邓艾的出身很贫寒,而且自幼丧父。由于曹操的移民政策,邓艾就从老家南阳迁
因为父亲身上的光芒实在太过耀眼,诸葛瞻在很多人眼里,对他的评价多为庸才。演义中对诸葛瞻的生平描述和正史上大体相同,他就没有那么
蒋琬为官一方时以安民为本,留守丞相府时对于南征北战,后方大政方略均不负诸葛亮重托,虽然没有北伐成功,但使魏国处于守势,保卫蜀汉,维持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原本应该再谨慎一些,但他却让经验平平的马谡镇守街亭,结果是被魏军击溃。守街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当时魏军兵力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当时诸葛亮在蜀汉的时候,一直都有在北伐中原,这个事情也一直都是在坐。不过后来诸葛亮死后,姜维就继续开始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