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代人结婚,一般都会选择中午举办婚礼,一大早就要赶着去接亲。不过古人结婚,却喜欢把婚礼放在黄昏举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古代的婚礼习俗十分复杂,有很多规矩甚至让人难以理解。一般从拟婚到完婚中间要经过六礼,少了一礼可能这婚就结不成了。现代婚礼虽然简化了很多,但流程也是根据古代那些习俗演变而来的,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古时候的婚礼,感兴趣的话就来一起看看吧。
人生有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便是其中之一。在古代,“洞房花烛夜”有“小登科”之称,堪与金榜题名相媲美。而“洞房花烛”便是婚礼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时刻。
我们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主要奠基于周代的礼乐文化。在周代,有所“礼有五经”之说,即所谓的“吉凶军宾嘉”是也。而婚礼则属于嘉礼,有“礼之本”之称。婚礼为何如此重要呢?《礼记·昏义》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在这里“婚礼”写作“昏礼”,也就是表明其在黄昏时候举行。那么,昏礼又为何在黄昏时候举行呢?
根据《白虎通义》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黄昏时候有何特殊意义呢?古人常以阴阳解释天地万物,而黄昏时刻正是阴阳交替之际。男子属阳,女子属阴。男女结合正暗合了阴阳交替之义,如此则无违于天时。
其实,婚礼由其产生到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原始社会时,人们实行群婚制,往往没有固定的配偶。后来随着生产力及文明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产生了对偶婚。就在群婚制向对偶婚转变的时期,男子为了获取交配权,往往会采取抢亲的方式。而抢亲一般在夜晚进行,抢回来的新娘立即拜堂成亲,就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固定时刻的成亲仪式。这种成亲仪式经历过夏商二代的沿袭,到了“郁郁乎文哉”的周朝,形成了完备的婚礼仪式。
在古人看来,婚礼不纯粹是两个人爱情的保障,其最主要的还是政治伦理行为。“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这就决定了婚礼是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家族之间缔结关系的社会行为。既然涉及到两个家族,那就牵涉到太多的因素。日本人类学家绫部恒雄曾指出,人类生命历程中的这种仪式,“其意义首先是向社会公开表示个人在其所属社会中获取的新地位和新职能,使经历仪式的本人认识到自己的新身份。”因此,婚礼也就不仅是结婚双方或两个家族之间的事,更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伦理行为。
婚礼的程序极为繁杂,仪式感十足,因此显得极为隆重。对婚礼仪式的行为程序、言语及相关物品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而在其中,规定了所谓的“六礼”,垂范三千年,影响至今。
所谓的六礼,即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手续。
纳彩:其意思即是指男家使人纳其采择之礼,以表示采择此女为婚姻的意思。此外还需特别强调一点,在纳彩之前还有“下达”之礼,即男方先谴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许之,然后男方才又谴媒人到女家纳彩,即赠送彩礼。
问名:其意思即指在纳彩的同一天、紧接着紧接纳彩之后所行之礼,即向女家主人讯问女子之名。
纳吉:之所以要问名,是为了回去由男方主人占卜娶该女子是否吉利。如果吉利,男方就谴媒人至女方家中告知,此为“纳吉”。
纳征:纳吉之后就是纳征,即男方谴媒人向女家赠送聘礼,这是表示两性婚姻关系的正式确立,所纳之礼也最重。
请期:纳征之后,男方要通过占卜挑选一个好日子成亲,日期确定之后,须谴媒人到女方家报告。但报告时却是先由媒人代表男方主人向女家主人请示婚期,此为表示谦虚不敢自专之意,故有“请期”之称。当女家主人一再推辞之后,媒人才将男方选定的日子告诉女方主人。之后,便到了婚期亲迎成婚了。
亲迎:指到了约定的婚期,男方要亲自去往女方迎娶新娘。
此外,还需特别强调一点。根据《礼记》记载,到了迎亲之日,“壻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壻授绥,预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壻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这一段描述的是男方前往女方家迎亲的场景。婿拿着雁进入庙门,同女方主人行三揖三让之礼,而后登上庙堂,将雁摆在地上并向女子行再拜礼,这是表示亲自从女方父母那里接受了妇。
之所以要以雁为迎娶之礼,也是有深刻原因的。《说文解字》曰:“雁,知时鸟,大夫以为挚,婚礼用之,故从人从佳。”其意在说雁为季节性迁徙鸟类,官宦人家将其奉为上品,婚礼时常用它来待客。《古今诗话》云:“北方白雁,秋深乃来,来则霜降,谓之霜信。”《白虎通义·嫁娶篇》也说:“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如此,我们便可以看出,所谓的“雁”包含有两层含义。
一为“不失时”,雁为候鸟,秋南飞而冬北返,顺应自然规律。男女的婚姻结合也是顺应自然生理的,要不失时。
另一方面,《白虎通义·嫁娶篇》记载:“娶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逾越也。又婚礼贽不用死难,故用雁也。”我们发现雁往往成双成对飞行,鲜有落单者。在雁群中,往往成双成对,矢志不渝。如有一方遇难,则另一方必舍命保护。故用“雁”表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
“合卺而酳”传到了今天已演变为交杯酒。其实最初的时候,则是将一个葫芦剖开成两半。男女双方各执一半,表示阴阳双方结合为一体,荣辱与共,永不分离。
但从这些仪式来说,婚礼的确是够为繁杂的了。但繁杂恰恰说明了古人对婚礼的重视,故举行的如此隆重。夫妇之道被视为人伦之始,王化之基。因为有夫妇然后才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如此由家庭而社会,再到国家,构成了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的婚礼尽管有深刻的社会伦理政治意义。但婚礼主要是两个家庭(家族)社会关系的缔结,有时甚至是排斥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的。因为此种婚礼最为重视的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诗经·豳风·伐柯》一诗中的“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便无疑揭示了这一点。
平安夜被称作圣诞夜,即圣诞前夕(12月24日),在大部份基督教会中是圣诞节日的一部分。传统上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加子夜弥撒或聚会
据传,朱元璋儿时家中非常穷,便给一家富翁放牛。某一天放牛回归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富翁恼羞成怒,便把他关入一间
说起也门这个国家,他们的婚姻习俗是非常有趣的,有着浓郁的文化特色,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社交场合。在也门的婚姻习俗当中包含着各种各样
最近时代少年团是站在演艺圈的风口浪尖上,虽然说他们的这个团是比不上师兄们火,但是负面新闻却比师兄们多得多,
其实时代少年团这一个团体自从真正出道以来,就受到非常大的非议,首先是这个团体的人员年龄普遍都不是很大,所以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合卺礼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合卺礼是什么意思,其实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只要理解了古代婚礼习俗的一些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新生儿抓周的事情,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新生儿抓周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了,那么这个抓周一般在孩子多大的时候进行呢?这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人死了之后好像脸上都会盖一个白布,那么这一看就是这个丧葬习俗了,那么这个习俗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又有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杨玉环的事情,很多人对杨玉环的第一次比较感兴趣,很多人都在问,这个杨玉环的第一次到底有没有给寿王李瑁,这个
说到相亲,从古至今都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一直到现在相亲这个事情还是非常普遍的。那么在古代的时候,相亲是个什么体验呢?古人相
就在今天,是中国农历三月三传统节日,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今天到底是个什么节日,只是知道有一个三月三,就好比二月二龙抬头是一样的。那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
寒衣节?这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个很陌生的节日,殊不知它可是中国的四大鬼节之一,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寒衣节的一些事
立冬,我国有“迎冬”“补冬”习俗。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皇帝有出郊迎冬的仪式,并赐群臣冬衣,抚恤孤寡。立冬
下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
鬼节的由来和来历 许多人都不知道中国“鬼节”的由来,实际上,“鬼节”源自佛教“盂兰盆会”。 盂兰节源于佛
大雪节气的由来 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
冬至的由来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帝国黄昏》是改编自雪珥原著《绝版恭亲王》,由胡玫导演,于正制片,陈晓、林鹏主演的大型历史传奇电视剧,展现了恭亲
元旦,也被称为“新年”或“新历年”,是指现行阳历的1月1日。但在古代,“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也就是夏历新年。
2016猴年过年就快要到了,你知道过年的来历吗?关于春节的习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那么下面就给大家整理介绍一下过年的
小寒节气的由来(来历)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slightcold),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
腊八节的由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
大寒节气的由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
小年节日的由来|来历 由来一: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
立春节气的由来(来历)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
除夕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除夕 外文名称:Chinese New Year's Eve 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晚上 别名
情人节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情人节 外文名称:Valentine‘s Day 别称:圣瓦伦丁节 公历日期:2月14日 起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
惊蛰节气由来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
从小我们就知道劳动最光荣,五一劳动节也称“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都知道五一劳动节会放假,但是您知道五一劳动节的
立夏是什么意思 立夏是指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
儿童节的由来 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著名的屠杀--利迪策惨案有关。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我
《雷神3诸神黄昏》是由Craig Kyle、克里斯托弗·约斯特共同编剧,剧情承接《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并由《雷神》主
小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
大暑节气的由来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 《通纬·孝经援神契》:“
立秋由来(什么意思)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
众所周知,每年的建军节都会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一来是庆祝节日的意义,二来是让年轻一代对历史有个更好的认识。据知
处暑节气由来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
七夕节的来历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
国庆节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庆祝的日子。但是你了解2016国庆节的由来和习俗吗?国庆节的由来是什么?国庆节
24节气作为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个节气我们都该如数家珍。秋分作为24节气之一,既意味着当天昼夜平分,又表示平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9月7-9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65°。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 天气渐转凉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重阳节是个意义很重大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意义上,重阳节那天是属于老人的一个节
2013年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
万圣节是西方非常有名的节日,孩子大人都会选择在这一天对自己进行装扮来度过这个节日,那么这个节日有什么特殊的习
立冬是于每年的11月7日,或者是8日,我国古代明间就习惯立冬,就是冬季的开始。那么在民间立冬节也是很重要的,让我们一
雷神已经出到第三部了,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将雷神托尔演绎的是淋漓尽致。那么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介绍一下雷神3诸
芒种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芒种的习俗是怎么样的?芒种的由来是什么?怎么来的芒种节气?芒种有什么含义?芒种节气是
”你是秋日的风景 你是散落秋叶的黄昏大地”是来自《风景》的一句歌词,这首歌是由丢火车乐队演唱的。《风景》歌词那
在黄昏在夜色在街头或在某个角落 我不再走停歇在马路湿的雨后是什么歌?这首歌是箜篌引音乐工作室的《镜》。以下是歌
初晓在等 哪个黄昏 蒹葭深深 落个轻吻是什么歌?这首歌是音阙诗听/王梓钰演唱的《白露》,以下是歌词:白露 - 音阙诗听/王
近日,小编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中有一句歌词是“想念昨天的风也想念昨天的雨 也想念昨天的黄昏和海岸”。那么这首
近日听到一首歌曲很是好听,这首歌有一句歌词是谁看过那绝美的黄昏 把明天当最后的旅程,那么这首歌是什么歌呢?下面就让
近日听到一首歌曲很是好听,这首歌有一句歌词是你一路迎向那被黄昏染红的天边 怀揣着来世的梦走向今生的终结,那么这首
说到清明节,大家应该都了解,在这样的日子就是去祭祀扫墓的,也就是所谓的上坟。毕竟清明节可是我们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那么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