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人死了之后好像脸上都会盖一个白布,那么这一看就是这个丧葬习俗了,那么这个习俗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又有什么样的说法呢?这些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吧。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医院中有人去世后,医生把他推出来,死者脸上会盖着一张白布,这叫做白布遮脸。据说这不是医生单独的创造,而是有历史渊源的。
传说,用白布盖脸这习俗,最先是来自于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他俘虏了越王,把越王带到了国内,对他百般羞辱,勾践眼看着大好河山在他手里葬送,心里十分不甘,他决定忍辱偷生,东山再起。他在吴国委曲求全做了一名普通的马夫,历经几年的卧薪尝胆,他寻找到一个机会返回越国。
重当越王之后,他想报过去的胯下之辱,几十年后,他反败为胜,把吴国给灭了。当年越王在吴国的时候,夫差身边的人伍子胥曾经对他说要斩草除根。那时夫差不听,才致使多年后的杀身之祸。夫差在临死之前对身边的人说,我死之后实在无脸面对伍子胥,就用白布把我的脸盖上吧。
无独有偶,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被逼上绝路,在煤山自缢身亡时,临终前他也写下了类似的一段话,我死后无脸面对地下的祖宗,就用头发盖面。由此可见,古时候人死后把脸盖住,有没脸见人,是自己羞愧的意思。
以上所讲只是传说。其实古人在每一个去世之后的人脸上盖白布,还有另外的意思。我们知道人死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代社会可以根据一些仪器来判断人的真正死亡。在医院中,医生往往会根据心电图的图示以及人体的脉搏跳动和呼吸的状况来判断人的死亡。
然而,在古代社会,没有这么多的仪器,没有专业的医生,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死亡成为一个难题。往往会出现一些假死的死件,造成冤案。曾经考古史上就见过这样的现象,有一次从地底下挖出来的棺材,打开后发现棺材的四壁都是抓痕,意味着死者被埋后重新醒来,最后被活活闷死。
因此,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古人想出了两个办法,第一是停尸三天,第二在死者的脸上盖上一层布。
停尸三天,大家都比较好理解,目的是防止死者处于病死状态,如果他有复活的可能,奇迹往往发生在三天之内。那么该如何发现他复活的征兆呢?
人去世之后,亲人会把他正面摆放在床上,安置在公厅里,之后在他的脸上盖上一张黄色或者黑色的纸,后来就演变成盖一张有图案的布或者白布。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可以观察死者是否有气息。如果这个人处于假死状态,当他复活的时候,他的鼻孔会吹出一些气息,只是这种气息比较微弱,如果脸上的纸张或者布有起落就意味着人可能活过来,身边的人察觉到就可以把他救回。
假如三天里这张纸一动不动,意味着那个人已经去世了,那么就可以入土为安,为他操办后事。
用一张布盖在死者的脸上,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我们知道一个人真正死亡后,尸体会在两个小时后发生变化,遗体的肤色慢慢改变,脸色变得阴沉,死者的脸上会出现一些尸斑。
人去世后要守灵三天,把逝者的脸盖上,可以让亲友不用直接面对逝者的遗容,勾起心中的伤感,让一些胆小者不必见到逝者出现尸斑的一幕,也能避免引发前来吊唁的人的恐惧心理。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还有另外一层作用,人死后的两个小时内,身体变得僵硬,体内的细菌开始活跃起来,腐败菌加快对身体的腐化。外界的细菌也要趁机而入,细菌进入的通道主要是口鼻,如果尸体需要停尸三天,在没有冷冻条件的地区,在死者的脸上,蒙上一条白巾,可以防止外界的细菌过快进入尸体内,防止腐化速度的加快。
此外,尸体在去世之后的72个小时内,遗体中的血液会发生变化,血液会通过血管壁渗透到器官及肌肉中,最后随着人的七孔流出来,如果脸上不盖一块白布,亲友们见到遗体七窍出血的情景,一定会吓得丢了魂魄。
当然,盖上面巾之后,外界的灰尘也不会落在逝者的脸上,这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和保护,毕竟死者为大。
综上所述,在去世的人脸上盖上一层布,有以下几大作用:
1、可以检验死者是否真死,避免出现假死事件。
2、避免亲友直接面对死者的遗容看到令人恐怖的一面,让奔丧的人心里不恐惧。
3、保护遗体不过快腐化,让死者走得体面有尊严。
结语: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尊重使者,保护亲友,是世代以来人们秉承的不变理念。当然,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做法已逐渐消失,现在人去世之后会被安放在冰棺里,停尸三天,遗体也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平安夜被称作圣诞夜,即圣诞前夕(12月24日),在大部份基督教会中是圣诞节日的一部分。传统上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加子夜弥撒或聚会
傣族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另外也是小乘佛教的浴佛节。傣族泼水节历时三至四天。天为"麦日",类似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
童子尿煮鸡蛋,是由生鸡蛋、小便等做成的食物。主要是时兴浙江省金华市的东阳等地区。归属于浙江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都是好
据传,朱元璋儿时家中非常穷,便给一家富翁放牛。某一天放牛回归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富翁恼羞成怒,便把他关入一间
四川归属西南大区,除四川外,西南大区还包括贵州省、云南省、重庆、西藏自治区。而在我国的各高校和中学的教材中,我国的地理被划分分
敬天公是闽南最风靡的闽南民俗文化的一种,再穷的人家每一年正月也需要拜祭1次,除开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外,每到喜事传统节日便会宰猪倒
逝者故去以后,传说故事七天以内,并不了解自身早已身亡,因此也算不上称作亡灵,在头七回家之时,家人肯定不可以其口舌之争。假如头七之日
抬旗是清朝一项褒奖政策,针对有功的人,如果是汉人包衣,可升为汉八旗。若是汉八旗,可变为满八旗。若是下五旗,也有可能提为上三旗,就是将
说起也门这个国家,他们的婚姻习俗是非常有趣的,有着浓郁的文化特色,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社交场合。在也门的婚姻习俗当中包含着各种各样
端午节对于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相信大家也都了解端午节的背景,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日子。那在端午节这天,我们都会吃粽子,不知道各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新生儿抓周的事情,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新生儿抓周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了,那么这个抓周一般在孩子多大的时候进行呢?这
说到这个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肯定很多人对这个小满并不熟悉,毕竟在二十四节气中,这个感觉并不是很大众。但是小满这个节气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杨玉环的事情,很多人对杨玉环的第一次比较感兴趣,很多人都在问,这个杨玉环的第一次到底有没有给寿王李瑁,这个
说到相亲,从古至今都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一直到现在相亲这个事情还是非常普遍的。那么在古代的时候,相亲是个什么体验呢?古人相
近期阿富汗的塔利班极端组织声称因为开斋节即将到来,决定与阿富汗的政府军停战3日。这无疑让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起了开斋节这个节日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宋朝的一些风俗习俗非常的感兴趣,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宋朝的风俗习俗有哪些呢?这些问题也非常值得大家来讨论讨论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将意味的就是夏天的开始。再过几天就是立夏了。那么在这样一个立夏的节气中,有什么样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谷雨的节气,很多朋友肯定都不是很喜欢,因为这就意味着这段时间会有明显的雨水增加!而且也是象征着春季
就在今天,是中国农历三月三传统节日,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今天到底是个什么节日,只是知道有一个三月三,就好比二月二龙抬头是一样的。那
说到这个广西的三月三也还是非常给力,非常有特色的,因为在整个广西地区,这个三月三非常的重要,而且还会放假,那么很多人也都在说了这个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
寒衣节?这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个很陌生的节日,殊不知它可是中国的四大鬼节之一,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寒衣节的一些事
立冬,我国有“迎冬”“补冬”习俗。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皇帝有出郊迎冬的仪式,并赐群臣冬衣,抚恤孤寡。立冬
下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
鬼节的由来和来历 许多人都不知道中国“鬼节”的由来,实际上,“鬼节”源自佛教“盂兰盆会”。 盂兰节源于佛
大雪节气的由来 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
冬至的由来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元旦,也被称为“新年”或“新历年”,是指现行阳历的1月1日。但在古代,“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也就是夏历新年。
2016猴年过年就快要到了,你知道过年的来历吗?关于春节的习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那么下面就给大家整理介绍一下过年的
小寒节气的由来(来历)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slightcold),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
腊八节的由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
大寒节气的由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
小年节日的由来|来历 由来一: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
立春节气的由来(来历)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
除夕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除夕 外文名称:Chinese New Year's Eve 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晚上 别名
情人节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情人节 外文名称:Valentine‘s Day 别称:圣瓦伦丁节 公历日期:2月14日 起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
惊蛰节气由来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
从小我们就知道劳动最光荣,五一劳动节也称“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都知道五一劳动节会放假,但是您知道五一劳动节的
立夏是什么意思 立夏是指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
儿童节的由来 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著名的屠杀--利迪策惨案有关。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我
小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
大暑节气的由来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 《通纬·孝经援神契》:“
立秋由来(什么意思)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
众所周知,每年的建军节都会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一来是庆祝节日的意义,二来是让年轻一代对历史有个更好的认识。据知
处暑节气由来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
七夕节的来历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
国庆节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庆祝的日子。但是你了解2016国庆节的由来和习俗吗?国庆节的由来是什么?国庆节
24节气作为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个节气我们都该如数家珍。秋分作为24节气之一,既意味着当天昼夜平分,又表示平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9月7-9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65°。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 天气渐转凉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重阳节是个意义很重大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意义上,重阳节那天是属于老人的一个节
2013年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
万圣节是西方非常有名的节日,孩子大人都会选择在这一天对自己进行装扮来度过这个节日,那么这个节日有什么特殊的习
立冬是于每年的11月7日,或者是8日,我国古代明间就习惯立冬,就是冬季的开始。那么在民间立冬节也是很重要的,让我们一
正月初三是新的一年的第三天,那么大家知道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下面就让漫漫看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正
农历新的一年的第十天就快到了,就是所谓的正月初十。那么正月初十有什么风俗呢?正月初十是什么日子呢?下面就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