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气”这个字,甲骨文的“气”字仅为三横画,金文和小篆的“气”字像云气舒卷,漂浮升腾,是个象形字,其中没有“米”。何时以及为何加上“米”字已无从可考,或可推断这是从原始的云气,转变为有米之气,与人食米得以继续存活有关。
“气”的古字是“气”,宋代道家将这两个字分别对待,“气”是先天的,“气”是后天的,先有“气”,后有“气”。“气”是构成天地万物,一切生命的最原始物质,也是推动生命运行的最基本能量。人出生时,从婴儿口中吐出的元气,就是“气”。但人长大后,要通过修行,才能实际感知“气”与生命的关系。
最早将“气”的观念引进艺术理论的是南齐的谢赫,他在《古画品录》首度提出“气韵生动”的观念, 可惜“气韵”二字连用,终究还是停留在有说无解的状态,引起众说纷纭。“气韵”的“韵”字,刘勰《文心雕龙》的说法:“同声相应谓之韵”。“气韵”连用,应指“气”的“调和圆润”,与老子的“冲气以为和”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