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很常识性的问题上,很多人的思维都是一样的,比如,过去发生的事情当然就被放在“昨日”之前,将来的自然就在“明日”之后,因此有这样一个词,用来表示过时的消息,没有时效性的新闻的时候,很多人根据惯性思维,都会认为应当是“昨日黄花”,而看到“明日黄花”的时候,都会认为这是错误的,不能这么说。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1.明日黄花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这一句诗来自于苏轼的《九日次韵王巩》,在他的另一首词当中也出现过,“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这就是“明日黄花”这个词的出处。既然知道了出处,成语的本意自然要从诗词的含义当中来提取了,那么,这两句诗都是什么意思?
我们知道,古代在重阳节一直有赏菊花的习俗,秋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然而过了重阳节,这些菊花尽管还会盛开,但是却一天不如一天娇艳,人们也已经没有任何观赏的兴致了,就连蝴蝶也一定会犯愁的。这一点与新闻很相似,尽管事情是一直都摆在那里的,但是过了这个时间,人们失去了兴趣,那就只能成为过去,很难再引起关注了。
久而久之,人们也就用“明日黄花”来表示一种过期的意思,虽然这个词看着像是“新鲜”的,但实际上都已经被抛之脑后了。
2.昨日黄花
至于“昨日黄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词,在2001年的一部电视剧《因为爱你》当中有过这样一句台词:“那,早已是昨日黄花了!”这句话应该不是第一个用到“昨日黄花”这个词的,而且说明“昨日黄花”甚至早已经为人所知,随便拿出来用,大部分人都不会对它产生什么怀疑。
其实,昨日黄花本身是并不存在的,属于对原词明日黄花的误用,事实上这样的误用的例子并不少见,根本原因自然是人们对于词语本身的不甚了解,或者说人云亦云,从而造出了很多新词,但是偏偏这个新词流传度更广,以至于很多人听到正确的词,还以为是错误的,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记忆和理解。
3.能否接受“昨日黄花”?
“昨日黄花”既然诞生了,它又是什么意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才能够表示“过时”,毕竟人们的一般思维就是如此。也有人认为,它应当与“明日黄花”相反,也就是说用来表达“新鲜”“生机”。不过这些都是别人的观点,小编在此也说说自己不接受“昨日黄花”的看法。
作为一个成语,“明日黄花”即便是存在一些很容易令人误解的成分,但是它已经存在了,除非让苏轼改一改诗词,或者让古代人都改一改重阳赏菊的习俗。这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如此,古人从苏轼往后过了数百年,都没有在这个词的用法上面出过什么问题,怎么到了我们就问题百出呢?说到底,还是人们不求甚解,不去追求更高的境界与学识了。
从理解上来看,明日黄花的确很容易被误解,但产生误解的是人,而不是词,为什么不能去了解一下它本身的背景呢?花在昨日还没有开放,当然是新鲜的,今日盛开,所以观赏,而明日凋谢,可不就是过时了。你认为呢?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囊萤映雪”和“卧雪眠霜”这两个成语相关内容,这两个成语非常的相近,所以它们的意思是怎么样的呢?这两个成语那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瞻云陟屺这个成语非常的感兴趣,那么很多人也要问了,这个瞻云陟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而且主要是它的这个读音很不好认
最近很多人在问一些成语的事情,很多人或许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很多成语话说是存在的但是很多成语话说不存在的,我们以为是成语的四字句
《花影》这首七言绝句,是苏轼在公元1076年写下的。当时王安石再度担任宰相,苏轼些《花影》的目的,其实是在暗讽王安石,表达对新政的不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苏轼和苏澈,在古代都是非常有名的诗人。据了解,苏轼除了是文学家之外,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地方官员。苏
说到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大家都知道,这个变法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同为诗人的苏轼,为什么会反对王安石变法呢?王安石变法在推进的过
说到苏轼,大家都知道他的别名叫东坡居士,也有很多人叫他苏东坡。但是对于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苏轼会叫苏东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潘嘎之交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什么梗的问题,其实也比较好理解,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的解析,我们一起来简单的
近日,央视《中国成语大会》女选手张钰桦近日在网络上走红,被封为“成语女神”台上霸气御姐范儿,私下自拍也温婉小女
《欢乐颂》播到现在这个阶段,剧情即将发生大反转,对于住在22楼的五个姑娘,你有什么看法呢?五个成语足够概括小编的
最近创造101的王菊可谓是逆袭了,从旁听生逆袭到现在点赞榜飙升,可谓是相当的实力啊。那么王菊菊话宝典是什么梗呢?
最近有首歌很轻快很有古风,这首歌有一句歌词是苏轼的笔江月带愁花楼夜影蘸溪水在流,那么这首歌是什么歌呢?下面就
鸡年年就就快到了,可以说是一眨眼就要过新年了。那么鸡年到了一定要给亲朋好友企业客户祝福一下,想文艺点的就可以
说到这个千古第一回文诗是哪一首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解谜看看,这个问题的核心也非常简
《游金山寺》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当时,苏轼原本在京城为官,后来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表达了不满,最后决定主动请求到外地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