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星期制,这个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文化中了,这个制度随着事件以及文化的进展,后来又传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等地区。在古罗马则是用自己信仰的神灵为7天一周而命名。星期制最早是有君士但丁大帝左制定的,在公元321年正式实施,此后星期制就开始慢慢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以至于到现在全世界都开始通用星期制。中国古代并没有七天一周的说法,基本就是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那星期制度是怎么传到中国的呢?下面就为大家做一番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星期制是个舶来品。在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就有“七日一周”的历法。到了公元321年3月7日,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七天为一个星期。
据说,它起源于公元前约2000年的古代两河流域。巴比伦人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这七个星神是轮流值日,各管一天。“星期”即为星的日期的意思。另一传说则与《圣经》有关。说连续工作六天创造世界的上帝,在第七天“歇了他的工,安息了”;于是,这天就成了星期天。称作“礼拜”,是这天与基督徒的“礼拜日”同日。如当时上帝早吃力了或是提前完成创造万物,恐怕就做五休二,那一周双休就始于那时了。
在中国,也有如同星期制的作息制度。在西汉,“吏五日得一休沐”;但这个休息日不固定不统一,轮到哪就休到哪。而且只对公务员,不对社会全体成员。到了唐朝,官员的休息间隔被拉长成“旬假”(一说是与“休沐”并存),也就是十天一休。至明清,“旬假”就没了。而对平民百姓来说,共同的休息日则是在节庆里,主要有新年的春节、大如年的冬至以及皇上的生日。
开埠后,上海人看到了身边外国人享受星期制的快乐和惬意。
在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5月8日出版的《申报》上,有《论西国七日各人休息事》一文。其中写道:“每届七日,则礼拜休息之期,一月则四行之。是日也,工停艺事,商不贸易,或携眷属以出游,或聚亲朋以寻乐,或驾轻车以冲突,或策骏马以驱驰,或集球场以博输赢,或赴戏馆以广闻见,或长田猎以逐取鸟兽为能,或设酒筵以聚会宾客为事。”
这好处是明摆着的:“六日中之劳苦辛勤而此日则百般以遣兴,六日中之牢骚郁闷而此日惟一切消愁。游目骋怀,神怡心旷,闲莫闲于此日,逸莫逸于此日,乐莫乐于此日。”反观自己,“中国日日不息,而不息者不过行为无功之举动,卒之心劳日拙,身劳日疲,万事蹉跎,一生废弃,可不惜哉!何若振作精神,日进无疆。”
由此,上海人得出的结论也是鲜明的:“西洋诸国礼拜休息之日,亦人生不可少而世事之所宜行者也。”提出“亦仿西人七日之期而少息,其余日月愿奋勉以图功,无使日日不礼拜休息,反同日日皆礼拜休息,悠悠忽忽,一事无成以了结此生也。”
葛元煦在1876年(清光绪二年)写成《沪游杂记》,其《第一卷·礼拜》也有如此感受:“七日一礼拜,为西人休息之期。即中历虚、房、星、昂四宿值日。是日也,工歇艺事,商停贸易,西人驾轻车、骑骏马,或携眷出游,或赴堂礼拜。华人之居停西商者,于先一日礼拜六夜,征歌命酒,问柳寻花。戏馆、倡寮愈觉宾朋满座云。”不知《申报》那文,是否是葛先生投的稿。
《论西国七日各人休息事》发表之日,上海开埠仅二十九年。星期制影响的扩大和增强,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由于租界里的外国人日益增多。在1865年,居住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外国人已过2000人。据统计,到1870年,住公共租界的英国人有894人,美国人为255人,德国人在200人左右;居两租界的法国人达297人。在这一时期,以英国人最多,占在沪外国人的一半。二是由于在外国人开办的银行、洋行、企业和学校等处工作的中国人日益增多。与洋人有工作关系和业务联系的华人,作息制度只能与其同步。三是与华洋共处有关。尤其是在1853年小刀会爆发,不少华人逃入租界,使在租界居住的华人从原来的500猛增至20000以上,大大超过了洋人,由此奠定了租界内华人多于洋人的格局,自1865年起,租界所居华人通常是洋人的40到50倍。华洋生活共处,耳闻目睹,潜移默化;所受影响更为直接,所起作用自然是更大了。
心动化作了行动。星期制(礼拜制)开始进入上海人的生活,由租界延至华界。时间就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至19世纪80年代。
首次见到中央政府关于实行星期制的规定,还是在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史称“壬寅学制”的文件里。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8月15日,朝廷颁布的《钦定中等学堂章程》《钦定高等学堂章程》里,其中规定全国的中等、高等学堂,一律实行星期制,逢星期天休息。
不出四年,星期制就走出校门。在京城的中央机关,先采取的是与学堂有关联的学部,之后是分管经济和外交的商部和外务部;到后来,被视为最保守的礼部和吏部也过上星期制了。与此同时,在步伐更快的民间,特别在城市里,作息制度已经易帜,融入生活。
不曾想到,1926年的星期制,并未占领上海的每一个角落。1月23日,名列“四大公司”之一的新新公司开业。因为人多,从上午11时起,每隔十分钟开门放人一次,后来挂起免战牌:“停止参观,各界见谅。”开业的第二天是星期日,面对如此好的客流和生意却关门休息。在当时,上海滩只有新新一家华人公司实行星期日停休。
提起巴比伦王国,人们总会想到空中别墅。相传在公元前六百年左右,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加固与米底王国的同盟,娶了米底的公主
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古代孕育了一个强大的王国,那就是古巴比伦帝国。古巴比伦王朝成立于公元前19世纪,在他
现今的意大利在古代就是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发源地,今天的意大利首都也就是古代著名的罗马古城。说起古罗马,这个话题就像是三国时期的
说起古罗马帝国,大家都会比较熟悉,那是欧洲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一度统治着大半个欧洲以及北非地区。在古代的罗马帝国中,每
说起古罗马帝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百多年的罗马王政时代。古罗马是一个历史非常久远的古国,到了公元元年左右的时候,罗马进入了
从古到今,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最耻辱的那一天,而那一天就会被定做该国的国耻日。就比如中国的9月18日,日本第一次发起侵华战争的那一
说起古罗马,相信大家都不会特别的陌生。古罗马是欧洲历史上非常强大的一个帝国,曾经有着几百年的时间里统治了整个欧洲,给整个欧洲带
古巴比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能是大家最陌生的文明古国了。因为中国、印度、埃及这三个国家还存在,但古巴比伦已经在历史上消失
在漫长的世界历史长河里,出现了非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其中有着辉煌历史的超级大国。这些帝国军事实力强大,版图辽阔,统治着各地不同的
说起古罗马和古希腊,相比大家肯定都比较熟悉了,这两个都是历史非常悠久,并且曾经一度空前强大的国家。这两个国家在文明,建筑风格,穿着
在我国各族中的穆斯林群体都是勤劳善良、富有创造力的人民。其中回族人民在中国历法中有这非常巨大贡献,中国是最早创造历法的国家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大家也都知道的是非常早的文明了,中国早期也有这样的文明,但是我们知道中国的早期文明出行了很多青铜器,但
在人类历史上,古代有一些文明比较发达的民族都非常注重身体的清洁,同时也大力发展了公共洗浴的事业,然而无论从规模和程度上,任何国家
在公元前255年,古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已经过去了需求,然而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共和国之间的争斗却没有任何停歇的迹象
在公元元年前后,罗马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战争洗礼,已经磨炼成为了一个战无不克的超级大国。古罗马军队的单兵战斗力这个不用多说,非常的
说起古罗马帝国,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在欧洲古代,古罗马帝国曾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其国土面积一度涉及到整个欧洲范围,算的上
我们都知道,古罗马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物产的品种。早古罗马本地缺乏着很多食物原材料。例如,今天罗马人菜单上的西红柿与土豆,是
我们都知道古罗马帝国是欧洲古代时期最强大的帝国,曾经一度几乎将整个欧洲都征服了。不过后来随着历史的进展,罗马也走向了衰败。逐
说起匈奴,相信大家对这个名词不会陌生,一个在历史上与东西方都有过交战的游牧民族。尽管匈奴曾经盛极一时,不过那个时候的匈奴可并不
古代人兵戎相见,大打出手的原因主要就是为了权力、土地、财富以及女人。毕竟有句老话说的很对,“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能够得到
了解过古罗马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古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王朝便是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开国皇帝便是屋大维,拥有着高尚的品德,是古罗马时期
相信了解过古罗马历史的小伙伴们经常会看到一句出自古罗马人口中的一句话,那就是“幸运的苏拉”。苏拉和很多人不同的是,他一向都是
说到美食,相信很多小伙伴就会想到咱们自己国家了,舌尖上的中国可不是白叫的,一个美食云集的国家。当然了,美食不仅仅只有中国有,在国外
说起厕所的样式,相信现在很多人们都会想到了一格一格的蹲厕或是坐便器或是单开或是经常在公园景点附近出现的可移动式厕所。然而在
在古罗马的文化当中有一句谚语:“斗兽场如有倾塌之日,那么罗马帝国必亡。”然而事实上却正好反过来了,当年那个战无不胜、傲视整个欧
在古罗马时期,角斗士并不完全都是男性,也有一部分是女性所组成的角斗士。我们都知道,角斗士一般来自于奴隶或是农民,在我们眼中,女角斗
尤里乌斯·凯撒大帝是古罗马共和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晚年时期的改革给古罗马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凯撒遇刺之后,作为凯撒养子的屋
在这个世界上,有谁会不想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呢?谁会不想处万人之上,君临天下呢?然而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苏拉
在人类历史上,掌权者为了显示出自己的权威,为了自己的国家安稳,震慑那些不遵纪守法之人,于是便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刑罚。刑罚的存在就是
番茄酱作为一种调味品,原先只是西餐当中会使用到的,来到我国之后,很多人也发明了一些用番茄酱做出来的中餐菜品,有很多小孩子都很喜欢
在欧洲历史上,日耳曼人被称之为北人,主要生活在北方的黑森林当中,平均身高在1.8米左右,提个非常的高达壮硕,有着超强大爆发能力。日耳
在如今的人们生活的城市当中,生活压力巨大,交通十分拥挤,但若是真的让人回到乡下去居住的话,估计有很多人是呆不了多长时间的。因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