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文化大全

《乱世靡音》讲的什么内容?《乱世靡音》短评

时间:2021-02-25 23:48:23 栏目:文化大全

《乱世靡音》是秋原的最新作品,这本书将主视角放在了近代中国的“乱世江湖”上。从清朝到民国,很多人喜欢把这段时期当成是一个江湖,各种复杂的结构关系,不仅是内部还夹杂了很多西方势力。从封建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各种生态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只是这种江湖气息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浓厚了许多。喜欢历史的朋友当然不要错过这部好作品,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乱世靡音》讲的什么内容?《乱世靡音》短评

《乱世靡音》短评一:

一年之前读过秋原先生的《茶馆之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当时还没有看完书说两句的习惯,很遗憾没有记录下与秋原先生的初识。

《清代旅蒙商述略》却没有引起我太高的热情,匆匆读了几页,就放下了。

在快忘记秋原先生的时候,爱人买来了新出版的《乱世靡音》。住院之前,特意挑了秋原的书,想必不会让我失望。十天住院,病痛之下,感谢这本书的陪伴。

《乱世靡音》一点都不乱。全书结构清晰,线条流畅。内容上,主要分为两大块内容来写,一是娱乐,另一是青帮。时间上,作者从清末写到民国,叙述了这两个领域的起步、发展、壮大以及相互之间的交融。

《乱世靡音》视角独特。全书表达有理有据,让读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娱乐、青帮,清末、民国,这些词汇都让人很熟悉,但作者在叙述的时候,讲的很透彻。

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还是对青帮的描写。“船帮-盐枭-城市流氓-毒枭”,这是对青帮最好的表达,但并不是总结。青帮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时间内,发展壮大。不仅只有“许文强”,“杜月笙”,更是参与了很多历史时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乱世靡音》讲的什么内容?《乱世靡音》短评

禁烟这个话题的视角,也让我为之一振。可能是被洗脑的比较严重,亦或是读书少,在我印象里,毒品一直是被全世界全人类否定的东西,害人害己。不曾想,全球禁毒竟是要跨入了20世纪。林则徐虎门销烟一直是正面教材,没想到在那之后中国竟然有过这么长时间的大烟合法化,税收化。

对娱乐的描写,印象最深的则是三六九等。京剧、昆曲是国粹要到清末守内廷侍奉才发展起来,评书作为含有教育意义的娱乐算作是二等公民。而现代最为熟悉的相声、杂技、选秀表演等等却是发展最晚的九等公民。

《乱世靡音》很认真。全书多处出自史料、著作、口述材料等等。论据有故事,有数据,有详细,有前后呼应。通过作者的视角,带领我从另外的洞口去看待、理解这段历史。历史书本上写了很多,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其中一条就是有文化的新青年学生踏上了历史舞台。但之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谁在舞台上表演呢?竟然是青帮、洪帮这些帮派。孙先生居然入了洪帮,靠社会力量发起了革命。

文笔不好,简言简语,表达对这本书的喜爱。敬秋原先生。

作者:低调的喵呆(来自豆瓣)

《乱世靡音》讲的什么内容?《乱世靡音》短评

《乱世靡音》短评二:

从晚清到民国的社会是激荡的乱世,也是真正的“俗世”。因为这一时期,“官方”对社会的控制力量变弱了,社会“自行治理”的力量更强了,民众的角色和活动也更丰富了,而这些也是作家秋原在《乱世靡音》中描绘的世界。

社会的自行治理实际上就是帮会势力的抬头。官方力量因为内忧外患而收缩,民间稳定也因时局动荡而破坏,于是“灰色力量”就自然站到前台,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既然大背景是灰色的,那么原先被禁止或不敢堂皇登台的事物就跃跃欲试,乃至繁盛一时,比如贩私盐、贩毒、公然组织帮会等。

在民国时期,这些活动集中的代表区域就是上海,代表人物则是黄金荣、杜月笙。拜近年民国题材电视剧和小说“普及”所赐,这两位大亨如今已人尽皆知,要讲好他们的故事并不容易,但秋原却能讲得很有味道。举他说黄金荣为例,除了讲述大家熟悉的主要事迹,还详细结合黄的成长环境和社会背景,既是在讲人,更是在讲聚焦于一角的时代。黄金荣和杜月笙的身上浓缩了这片天地在当时的特点,他们的“灰色”乃至“黑色”取自时代,也作用于时代。

与上海多为“灰色产业”相比,彼时的北京则发展出红火的“文化产业”。天桥是这些产业的集中地,相声、口技、杂耍、洋片等一应俱全,这些产业也有突出特点——“俗”。所谓“娱乐无极限”, 撂地艺人们的出发点是“拿人”,也就是吸引观众,而聚集于此的观众大多是劳苦民众、社会底层,所以曲艺和杂技也就以“生猛”为主,“很黄很暴力”在这里是优点而非缺点,要免“俗”,这里的人民不答应。

《乱世靡音》讲的什么内容?《乱世靡音》短评

这似乎也同本书吸引力的来源相似。《乱世靡音》并未选择这一时期风起云涌的“大主题”,如洋务、变法、辛亥等,而将视线转到鱼龙混杂的上海滩、喧嚣凶猛的北京天桥,却也格外地引人入胜,就像现在人们吃惯了大米白面,野菜、窝头等“非传统”食物反而成为诱发食欲的佳肴,或者换个比方,想想当下年轻人喜欢剧场相声胜于电视台相声就能体会——“俗”拉近了距离,甩掉了平日中不敢说但一直在想的假正经,引起了共鸣,轻松和欢乐自然接踵而至,俗得有趣。

本书的“趣”还来自它丰富的“料”。秋原的写作和研究风格从《清代旅蒙商述略》就可见一斑:作品选题并不算恢弘,但秋原能够沿着这根细细的丝线为读者揪出整段历史,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事件。与之相比,《乱世靡音》延续了研究上的深入精神,而在覆盖面上更为广泛,作者引用和比照大量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民国报刊、具有时代印记的文学作品,搜集的内容与作者的联想都极丰富;另外,本书的“有料”还得益于秋原作为“内行人”与“当地人”的天生优势,秋原在影视业中摸爬滚打多年,写作时自然能看到更多娱乐业自古一脉相承的特点,而身为北京人,他特别在京城民俗、民风、方言方面显出熟稔。这些都自然使本书的内容更为绚烂。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当秋原把有趣、有料、认真组合起来,所谓的俗也熠熠生辉,回味悠长。

作者:夜鱼(来自豆瓣)

关键词 :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