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在历史上很出名,在刘邦死后执掌汉朝政权十多年,将吕家的地位抬得非常高,同时又极力打压刘家,刘邦的儿子们几乎被她杀光。那么在这中间,有两个值得一提的人,他们面对吕雉的行为,进行了截然相反的选择,这不同的选择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结局呢?
吕后执政时期,刘邦的后代们被极力打压,吕家的人则扬眉吐气,好像西汉的江山是他们打下来的,怎么折腾都理所当然似的。在这样的屋檐下,有的刘家后代还抱着以前的老黄历,结果只有死路一条。而有的人则懂得变通,懂得保存实力。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刘恢,刘邦的第五个儿子,本来封地在梁,后来被吕后挪到了赵,他本人也就从梁王成为赵王。不知道是换了地方刘恢心里不乐意,还是他对吕后的种种做法不满意,总之,成了赵王的刘恢从此就没有痛快过。
让刘恢想不到的是,更不痛快的事还在后面。吕后把侄子吕产的女儿嫁给他作王后。有一个强大的娘家人做后盾,王后和她侍从们在赵王宫里那是说一不二,别人说句话都难。不仅如此,那些下人还起着奸细的作用,暗中监视刘恢的一举一动,稍有不如意就打小报告。在家里时刻都要提心吊胆,这让刘恢怎么能痛快起来。
母老虎般的王后虽然是正牌老婆,但刘恢不爱她,更不去招惹她。他有一个宠爱的姬妾,心情郁闷时就到那里喝喝酒,叹叹气,大概偶尔也会发几句牢骚。去的次数多了,王后生气了,毒死这个狐狸精!
一壶毒酒,赵王刘恢的爱妾死了。为此,赵王很伤心。没有了倾诉的对象,生活又如此沉重,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六个月后,刘恢自杀而死。
吕后听说刘恢为一个女人自杀,非常生气,不但废了他的封地,剥夺了他后代的继承权,还让人按平民百姓的规格胡乱埋了他。
和刘恢相反的是刘章。当时的刘章20多岁,内心也对吕后的一系列打压刘氏的行为不满,但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寻找机会报复。
机会来了。有一次,刘章奉命入宫侍候吕后饮宴。宴会上,吕后让刘章做酒令官。刘章要求,我是武将的后代,请以军法行酒令。吕后点点头。一会儿,有一个吕家的人喝醉了,逃离了酒席。刘章赶紧追上去,拔出剑就把他杀了。
杀了人,刘章才回来报告吕后:有一个人逃避喝酒,我按照军法把他杀了。吕后和周围的人大吃一惊,但因为开局前已经同意他按军法行酒,吕后和吕家的人也只有打碎牙齿往肚里吞。宴会不欢而散。
从那以后,吕家的子弟都怕了刘章,一些刘邦时期的大臣也都和刘章走得近了。最终,在铲除诸吕的斗争中,刘章立下大功,使西汉江山重回刘邦的子孙手中。
两个人,两种态度,得到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可是,这就又涉及到另一个终极问题: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是站着死还是委屈着生?这又是个问题。历史给了我们例子,但历朝历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吕氏名雉,是汉王朝创办人汉高祖刘邦的正配妻子。早些年父亲为避仇移居沛县,在1次宴席上喜欢刘邦不凡的风范,刘邦任亭长时吕后嫁给了
其实关于韩信究竟有没有叛变这个问题,是带有一定争议的。根据一些古文上的记载,韩信是被告密,所以吕后才得知他会叛变。不过韩信真有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吕后杀死韩信这个事情,本来很多人都认为是刘邦杀的,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刘邦,而是吕后杀的。只不过刘邦是默许吕
说到韩信之死,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吕后派萧何引诱其进宫之后将其杀死。对于这个行为,刘邦是默认的,并没有怪罪于吕后。然而吕后杀韩信的
说到这个吕后,大家应该都知道,她可是一个非常心狠手辣的人,而且最关键的是。有一个人公然羞辱了她,而且那个人还能安然无恙的。这是怎
刘邦称帝立汉后,开始对功臣进行封赏,其中萧何被封为酂侯,他的食邑是功臣中最多的。由此也能体现出萧何地位之高,不过此后萧何还是有些
韩信之死,到底是刘邦的想法,还是吕后擅自决定?当然,刘邦和吕后是同一战线的人,以吕后的才能,她必然已经察觉到韩信会给他们带来的风险
刘邦死后,吕后总览大权,刘盈身为皇帝,在母亲面前呈弱势一方。吕后原本差点被戚夫人取代,所以手中握有权利后,对戚夫人施加报复,手段残忍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邦和吕后,大家都知道,吕后的心狠手辣毕竟戚夫人就是吕后一手造成的。那么这么一个心狠手辣的吕后,刘邦既然
刘邦为什么登基不久之后天天念叨要换太子?特别是到了晚年更是把换太子挂嘴上,临终前还要叫陈平去杀樊哙,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吕后,吕
刘邦带着56万大军打下了彭城之后,着屁股都还没坐热,项羽就带着三万骑兵将其杀了个片甲不留。打不过的刘邦就只能选择跑路了,还在身边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大宋供词》电视剧,最近确实是非常的火爆啊,尤其是里面刘娥刘太后,确实是非常的辉煌和传奇啊,所以正因
刘邦死后,吕后下令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还用非常残忍的手段对付戚夫人,可见吕后对戚夫人是有多么的痛恨。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刘邦在世
刘邦建立汉朝统一了中原,而冒顿单于完成了北方草原的统一,也就是此后和汉朝战争不断的匈奴帝国。冒顿单于具有出众的军事才能,还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