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皇后,历来对她的评价都有很多是负面的,认为她心狠手辣,铲除异己,几乎要让整个西汉都改姓了吕。但是,吕后专权这件事情,刘邦还在世的时候其实也是知道的,还因此怀疑樊哙谋反,想要杀了他,但是,知道事情的刘邦为什么并没有在生前就把吕雉杀掉呢?这样做岂不是给自己的王朝留下了很深的隐患吗?
1.刘邦为什么没杀吕雉
这事,晚年的刘邦,早就以一句深情表白解释了:“吕后真而主矣”。不愿意动吕后?没能力动吕后?刘邦去世后,能撑起汉朝开国家业的,只有一个吕后。那是根本“不能动”。
汉高祖刘邦驾崩后,独揽大权十五年的吕后,把“情敌”戚夫人砍断手脚做“人彘”。非己出的几位刘邦儿子,也大多被她往死里整。各种血雨腥风,叫好些后世读史者都看得打哆嗦。
吕家八竿子打的着的亲戚们,各个大模大样把持王爵要职,眼看就是要改朝换代的模样。嚣张了十五年的吕后,也被后世骂做制造“外戚之祸”的“毒妇人”。
但是,倘若没有这位“毒妇人”,初建的汉王朝,恐怕在汉高祖过世后,立刻就是天下大乱。
2.吕后真这么重要?
首先一个原因,就是西汉王朝开国时,那几乎摇摇欲坠的帝王权力。
汉朝虽说是“封建王朝”,但建国时的国情,却远非“中央集权”。刘邦弥留之时,西汉国土上有九个同姓诸侯王外加长沙王吴芮,国家体制十分松散,朝中则是一批开国战争时打出来的公侯勋贵们,皇帝的威权其实比后世封建王朝差得远。
所以,就连“非刘姓不能封王”这类事,刘邦都要召集各路勋贵重臣们杀白马盟誓。如此状况,套历史术语说,就是“脆弱的权力平衡”。
这样的“脆弱权力平衡”,必须是强力人物,才能稳稳压住。汉高祖刘邦当然没问题,可刘邦执政七年就过世,西汉王朝权力真空,这样的权力体制,也就成了火药桶。换成刘邦的懦弱太子汉惠帝刘盈,或是跳舞撒娇很在行的戚夫人,甚至是当时还未成年的儿子刘如意,这几位任谁独掌大权,都要把这复杂局面折腾乱。类似西晋“八王之乱”这样的战祸,基本可以想。
在那个历史关口,能够稳住国家局势的,唯有吕后。
3.吕后有这么强?
且不说能力,可以先看看履历。刘邦开国打天下的征程里,吕氏家族本就是重要助力。比如当年刘邦被项羽揍得全军覆没的彭城大战里,正是吕后的两个哥哥带兵援救,才叫几乎光杆司令的刘邦成功续命。
吕后本人呢?一度被抓入项羽的营里,也曾被项羽五花大绑立在阵前做人质,替刘邦受够了苦,也磨练出了坚毅心性。刘邦君临天下后,她就成了得力助手,以司马迁的话说“佐高祖定天下”。权位根基早已扎牢。
这样的情况下,晚年明知吕后手握大权的刘邦,如果要“动吕后”,势必当时就闹得朝野动荡。就算他能稳住局面,待到他不久后撒手人寰,皇权暗弱的西汉,要么是权臣专权,要么是诸侯混战。乱起来?可能性百分百。
而刘邦驾崩后,掌握大权的吕后,也确没辜负刘邦的“好评”。别看“上位”后就是凶相毕露,把刘邦生前的后宫外加诸侯勋贵,家家闹得鸡飞狗跳。但西汉的皇位权力,却完成了平稳过渡。朝堂上下乱,但是国家没乱。
接下来汉惠帝在位七年里,更是“天下事皆决于高后(吕后)”。这个汉朝最穷困且风雨飘摇的年代,国家社稷,由她稳稳扛起。
更重要的原因是,吕后,不止是个心机深沉手腕狠辣的女强人,更是中国古代史上能力卓越的政治家。
当时对于吕后来说,最大的麻烦事,就是治国。
就在十五年的“吕后专权”时代,刘邦生前来不及破解的难题,几乎都是她来破局。她独创的“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的国策,以多种地打粮作免除徭役条件,激发全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汉朝的田租也被她减为十五税一,新型的“戍卒岁更”,令大批士兵每年可以返家生产。每一件,都在给汉朝经济民生松绑。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这位被后世诸多文人骂做“毒妇人”的吕后,废除了秦代起的著名恶政“挟书律”。从此“私藏禁书治罪”在汉朝成为了历史,大批“焚书”时代不幸散失的华夏典籍重见天日。汉朝文化从此蓬勃发展,只此一条,光耀千秋。
尤其见证吕后政治家担当的,更有“冒顿致书吕雉”事件:刘邦去世后,匈奴单于冒顿致书吕后,扬言要娶吕后为妻,如此赤裸裸侮辱,叫汉朝顿时炸锅。不少愤怒的官员纷纷表示喊打。
但横遭羞辱的吕后呢?这个平日手段狠辣的女人,却是出乎意料的忍了,反而写了一封言辞低下的回书,给匈奴送上粮米礼物,咬牙憋下了这口气。然后厉行马政,出台政策鼓励养马与骑兵建设,数十年后那支吊打匈奴的汉朝铁骑,就是从吕后时代孕育。
为国家民族,能以坚韧的心性,忍下一切羞辱。这样的表现,可见吕后负责的政治家素质。
于是,吕后专权的十五年,这个叫西汉刘氏宗族们连呼暗无天日的年月,却是《史记》上“政不出户,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的繁荣时代。汉朝长安也正是在吕后执政时有了“长安市”,各地工商业蓬勃发展。开国满目疮痍的汉朝,正是在这十五年里,开始振兴之路。
虽然吕后去世后,一场“诸吕之乱”,令吕后生前强大的家族灰飞烟灭。但她十五年的苦心,却终于留下一个初见强盛的汉帝国,给“文景之治”做了好家业。
所以,对于吕后的评价里,也许私生活等各方面,永远都有说不完的争议。但没有争议的却是一条:吕后,是一位以负责精神与卓越才能,为汉王朝实现国家崛起的英雄。
吕氏名雉,是汉王朝创办人汉高祖刘邦的正配妻子。早些年父亲为避仇移居沛县,在1次宴席上喜欢刘邦不凡的风范,刘邦任亭长时吕后嫁给了
刘协是刘邦的十六代孙,他们之间相隔十四代,刘邦过后是刘恒,然后是刘启、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刘秀、刘庄、刘炟、刘开、刘
1、刘邦子孙关系:刘邦有多少子孙?刘邦共有8个儿子,按从高到低排列:齐悼回王刘飞(曹继生)汉徽帝刘英(卢侯生)赵寅王刘如懿(齐夫人的一生)副王
说到汉朝时期,大家应该都知道,汉朝是分为西汉和东汉的,在这两个时期,很多人可能了解的更多的是西汉的皇帝,但是对于东汉的皇帝并不是很
说到这个白马之盟,大家应该都会知道,这个是刘邦推出的一个盟约。这个可是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不得不说,刘邦作为一代帝王,生前制定这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历史上,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抗争真的是非常的激烈,而且最后项羽被刘邦逼在乌江,最后项羽自刎。一般情况下,历史上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广积粮缓称王”是谁最先提出来的,有人说是刘邦,有人说是明朝的朱元璋,也有人说三国时期的这个孙权,那么到底是谁
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各位应该有所耳闻。有人问,斩蛇起义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个典故在古代也十分有名,最早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至于
大家都知道,刘邦在病死之后,太子刘盈登基,这个时候吕雉就直接独揽大权了,在第二年的时候,吕雉就直接将戚夫人的儿子毒死,还把戚夫人做成
其实关于韩信究竟有没有叛变这个问题,是带有一定争议的。根据一些古文上的记载,韩信是被告密,所以吕后才得知他会叛变。不过韩信真有
其实在正式当中,刘邦根本就没有答应过韩信什么“三不杀”,这么有文艺范,包含着艺术气息的话,绝对不会出现在正史当中的。所谓的“三不
了解西汉历史的朋友,应该会知道彭越这个人物。彭越是西汉开国功臣,他在秦末起义,后加入刘邦,期间立有不少战功,和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
刘邦死后,戚夫人失去了庇护伞,她最后也是被吕后整的很惨。那刘邦生前为什么没有想办法保下戚夫人呢?刘邦虽然喜欢戚夫人,但维护汉朝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相信了解战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了,他是这四个人当中最厉害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君子。信陵君的才能、眼
嬴政和刘邦实际上只差了三岁,两人是同一年代的人物,但似乎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嬴政要比刘邦大很多。刘邦算是大器晚成,他和嬴政在当时完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吕后杀死韩信这个事情,本来很多人都认为是刘邦杀的,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刘邦,而是吕后杀的。只不过刘邦是默许吕
说到韩信之死,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吕后派萧何引诱其进宫之后将其杀死。对于这个行为,刘邦是默认的,并没有怪罪于吕后。然而吕后杀韩信的
说到汉高祖刘邦,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而且刘邦和樊哙之间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樊哙可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但是在刘邦重病回到长
张汤是西汉酷吏,他曾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关于张汤是忠臣还是奸臣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有一些争议的,可能不能简单的做出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楚汉之争的项羽一直有话说,大家也知道范增还是非常的厉害的,非常的聪明,智谋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但是最后项羽中了
最近很多人想起来了这个刘邦和项羽的事情,那就是当时刘邦是有列举项羽的十宗罪的,那么这十宗罪是否有历史记载呢?当时这十大罪又是不
说到这个吕后,大家应该都知道,她可是一个非常心狠手辣的人,而且最关键的是。有一个人公然羞辱了她,而且那个人还能安然无恙的。这是怎
白登之围是刘邦命里的一道坎,他差点就没能越过去。公元前200年,刘邦率领30多万大军亲征匈奴,刚开始汉军气势如虹,匈奴军根本不是对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刘邦上位当上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就直接下令杀了诸多的功臣。对于这些功臣刘邦直接以“谋反罪”定其罪名。所
陈平作为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的知名度和存在感算是比较低的。大部分不太关注历史的朋友,应该也听说过萧何、张良、韩信,但他们可能并
说到刘邦,大家都知道,他在当上皇帝之后,就杀了很多开国的功臣,当然这些功臣可以说是和刘邦平起平坐,刘邦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就对其
刘邦称帝立汉后,开始对功臣进行封赏,其中萧何被封为酂侯,他的食邑是功臣中最多的。由此也能体现出萧何地位之高,不过此后萧何还是有些
说到白登之围,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事件就是讲的汉高祖刘邦呗匈奴围在白登山。当时那个时候,刘邦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的危险了。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西汉的时候,那可是战乱不断,而且在那个时间也是出现了很多非常厉害的武将,比如说“汉初三杰”等等,它们可都是刘
刘邦底层出身,也没什么背景,却能成为首领,乃至于一代开国皇帝。像刘邦这样的人,或许是有天生的领袖气质,对于领袖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自
刘邦在建立了大汉王朝之后就活的有些飘了,自以为是天下无敌了。当他听说了韩王韩信(不是兵仙韩信)准备投降匈奴的时候感到极其气愤
刘邦和项羽虽然是对手,但或许到了刘邦晚年,他会想起项羽,思考他当年在乌江为何选择以自刎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都知道一句话
不知道各位是否了解王陵这位历史人物。王陵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很早就认识刘邦,还曾多次和刘邦一起协同作战,等刘邦攻破咸阳后,王陵
万户侯是汉朝侯爵中最高等级,因为食邑有万户以上,所以被称为“万户侯”。刘邦一统天下后,总共分封了143个位次的彻侯,如此之大的分封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邦这个皇帝,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土皇帝”。毕竟他是从最底层一点一点做起来的。所以这样的一个皇帝,肯定会
韩信之死,到底是刘邦的想法,还是吕后擅自决定?当然,刘邦和吕后是同一战线的人,以吕后的才能,她必然已经察觉到韩信会给他们带来的风险
刘邦一统天下后,他废除了秦朝使用的礼法,很多礼节都十分简化。后来刘邦觉得这样也不太对,君臣之间在利益方面还是要有严格的区分,所以
相信大家应该都对项羽和虞姬非常熟悉了,但是说打了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关系,就有点扑所迷离了。毕竟,虞姬是之后才到来到刘邦这边的。甚
说起刘邦,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汉高祖,汉朝的开朝皇帝,是秦末汉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刘邦在蜀汉争霸中能够战胜项羽,夺得天下,那么肯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历史上又很多比较长寿的人,都但是能够过百的长寿老人真的是屈指可数,比如说这个西汉的丞相张苍,他就活到了一百
刘邦立汉后,分封了143个位次的彻侯,封侯的规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功臣们除了能获得一个荣誉称号,实质的奖励也很多,例如对自己的封邑
刘邦死后,吕后总览大权,刘盈身为皇帝,在母亲面前呈弱势一方。吕后原本差点被戚夫人取代,所以手中握有权利后,对戚夫人施加报复,手段残忍
刘邦十四、五岁完成学业后,便投身张耳门下,当时张耳非常喜欢刘邦,便带着刘邦四处云游。大概张耳当时是在联络抗秦势力吧。这可让刘邦
说到古代的皇帝,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基本上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庙号,毕竟这是对于每个时期每个皇帝的代号。但是在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有
说起韩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在我国历史上,韩信被奉为“兵仙”或“战神”。萧何曾经说过:“国士无双”,刘邦也曾评价到:“战必胜、攻
其实韩信不见得真的会造反,他应该只是想得到一个王位。不过刘邦一方还是决定提前动手,以防万一。从刘邦的角度来说,无论韩信是否真有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韩信当时被刘邦杀就是因为他的权利过大,功高盖主。所以刘邦觉得他的存在自己受到了威胁。那么如果韩信当时放弃
最近很多人也都说这个东汉和西汉之间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东汉和西汉之间有很多位皇帝,那么这些皇帝都有多少位呢?这些皇帝又分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刘邦杀韩信这个事情,存在很多的争议,很多人觉得刘邦不应该杀韩信,但是刘邦再历史上,作为一个开国皇帝,诛杀功
说起汉高祖刘邦,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了,从最初的一位小亭长成为了九五至尊的皇帝,他所建立的汉朝也成为了之后华夏民族的称呼,说不伟大肯
初汉三杰中,很多人最敬佩的就是张良,对他的评价特别的高。其实了解张良和刘邦这两人后,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例如张良当年为什么会选择
汉高祖的嫡孙被托孤大臣给杀光了?你还别说,真有这么回事。汉高祖刘邦留下的这帮子托孤大臣,不亏是腥风血雨里头走出来,在刀尖上舔过
其实封国制和分封制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皇帝把土地分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还有异姓王。刘邦称帝后,他采用封国制有些是出于被迫
章邯被称为是秦朝最后一位将领,但他最终难敌项羽大军,在巨鹿之战中败下阵来。项羽认为章邯是个人才,所以并没有杀他,此后章邯投靠项羽
网上一直有种声音,称刘盈的生父可能并不是刘邦,不然刘邦不可能多次作出抛弃刘盈的决定,两人根本就不像亲生父子。而且从刘盈出生的时
刘邦没有显赫的家室,也没有用不完的钱财,但他却能在一个看重背景的年代,成为被千万人拥戴的领袖,这究竟是为何呢?刘邦身边的兄弟愿意
伴君如伴虎,一点都没错,李靖如果一句不慎,以后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挂。多亏李靖脑子灵活反应快,用刘秀来暗指李世民仁慈。李世民一世
说到刘邦这个皇帝,大家都知道,他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小混混,但是后来竟然混到了开国皇帝,这搁谁都不敢想的吧?毕竟这中间的跨度确实是从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昭宣中兴,完全就是西汉的汉昭帝和汉宣帝所处的时期,两个皇帝的治理有方多带来的盛世。那么关于这个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