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各路起义军揭竿而起,秦国也不得不派出军队前往镇压,但是数量庞大,即便镇住了这一路,另一路却已经在前面了。情况危急之时,起义军被分为两路,一路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另一路则是刘邦的队伍,约定谁先入关谁就是关中王。结果是刘邦先入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一、 宽大长者,仁义之师
秦朝末年,农民及六国旧贵族的起义风起云涌,形势瞬息万变,陈胜的起义部队刚被章邯镇压,另一支起义军首领项梁又战死。这时,起义军的大本营彭城又传来赵王偈、张耳被秦将王离围于巨鹿的消息,形势十分危急,求援的使者已到。起义军首领集结于彭城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主力北上救赵。这一路以宋义为统帅,号为“卿子冠军”。另一路则由刘邦率军向西挺进,直攻关中。会上决定两路大军先入关者,立为关中王。
在会上虽然项羽表示“愿与沛公西入关”,但怀王与老将都说:“项羽为人僄悍猾贼。”并列举事例,项羽曾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所过之处没有不被项羽杀光的。他们认为西入咸阳的人必须符合一个标准:“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符合这个标准的是谁呢?“独沛公宽大长者,可遣”。
这个会议的重点,是应赵王的求援而召开,从宋义、项羽率领的部队号称“卿子冠军”可以看出这是一支主力部队,而刘邦向西挺进率领的是非主力部队。实际上,宋义、项羽的部队只要击退秦军的主力,向西入关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彭城会议作如此的安排,叫做“人尽其能”而已。可以说,当时楚怀王及诸老将虽然看到刘邦是“宽大长者”,但谁也没有想到名不见经传的刘邦真的能先入关。
人们到后来才发现:两路军打得都很出色,一个是发挥了强攻的作用,一个是发挥了智慧的作用。仁义之师并不比威猛之师逊色。
二、 拒绝危道,封官西进
刘邦向西入关之路荆棘丛生,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和作战能力,先入咸阳只能是一句空话。
刘邦率领一支起义军从砀郡出发,在白马(河南滑县南)、曲遇(河南中牟)以东大破秦将杨熊军。接着攻洛阳失败,又转军向南,大败秦南阳郡守吕齮。吕齮退守宛城(河南南阳)。刘邦企图放过宛城,率领部队向西,这时张良说:“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而且占据险要的地形。今攻不下宛城,宛城的秦军就会从后方打击你,又有强秦在前,此危道也(这是最危险的用兵方法)。”于是刘邦半夜率兵,偃旗息鼓,从另外的一条道路返回,到黎明时分,即围宛城三匝。
南阳太守欲自杀,他的门客陈恢劝他说:“事情没有完全绝望。你先让我出城去见一下沛公,到时再死也不为晚。”陈恢见了沛公说:“我听说将军(您)与诸将相约,先入咸阳的就使他为关中王。今将军却在进军途中激战,欲夺取宛城。宛城,是大郡之都,连城数十,人口众多,积累也多,人们自以为必死,因此会拼死坚守城池。今如果将军连夜攻城,死伤者必多;如果率兵离去宛城,宛城人民必定听从你跟随你。为将军着想,不如约他投降,封宛城的郡守为侯,让他守宛城,然后整编秦军和自己的军队一齐向西。所属南阳郡的各座城池,如果还有不投降的,闻声必定争相开门迎接你,将军您向西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沛公接受了陈恢的提议。于是就封宛城郡守吕齮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刘邦的部队一路向西,不停地封官,长驱直入。
三、诱战结合,乘势破敌
在刘邦西进的过程中,项羽已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破秦将王离军,使秦大将章邯投降,诸侯皆附。此时,在京城咸阳,赵高已杀秦二世,派人与刘邦联系,欲分王关中。刘邦认为其中有诈,就用张良的计策,派郦食其、陆贾往说秦将,以利引诱他们投降,乘势夺取了武关。
诱降固然重要,但是顽固之敌还是有,那就摆开战场,比战斗力,比计谋,比民心。在蓝田南,沛公的部队与秦兵激战,布置疑兵,虚张声势,以旗帜麻痹敌军;刘邦的军队所过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百姓爱戴,结果“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蓝田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这样,在汉元年十月,沛公部队先于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上述三点共同构成了刘邦西进先入咸阳的要素:
如果刘邦没有“宽大长者”的名声,说不定会让项羽西进,那么下面的一切就无从谈起。
如果张良不指出“此危道也”,那么刘邦的部队就真的会腹背受敌,被秦军剿杀。围宛城三匝,是杀的回马枪,秦郡守措手不及,恨不得立即自杀,但是如果硬行攻打,定有死伤,逗留于此,就不能先入咸阳。陈恢所说的正是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这也是一种上策。在进军途中,即行封侯,在历史还没有过,刘邦开了个头。但就是这样的虚有其名,却为刘邦部队的西进打开了道路。
在攻克武关前,刘邦用张良的计策收卖秦将以瓦解敌军在西进中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羽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动摇了秦的军心,客观上也帮助了刘邦,使得张良以利诱降之计能够成功实施。“诱”又是以“战”为后盾的,没有“战”为后盾诱降不可能取得胜利。蓝田南北之战,刘邦用张良的巧布疑兵计,大获全胜。都说秦军会打仗,但此刻的秦军已不堪一击。起义军势如破竹,秦军“兵败如山倒”。
说到这个项羽大家也了解江东霸主,有关他的一些事情也特别多,也是英雄一样的人物,项羽这么厉害实际上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厉害,也是有很
刘协是刘邦的十六代孙,他们之间相隔十四代,刘邦过后是刘恒,然后是刘启、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刘秀、刘庄、刘炟、刘开、刘
1、爱了秦汉这么多年,那么多人追求的林青霞,为什么最后嫁给了邢梨园?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主持人问林青霞当年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她却
1、刘邦子孙关系:刘邦有多少子孙?刘邦共有8个儿子,按从高到低排列:齐悼回王刘飞(曹继生)汉徽帝刘英(卢侯生)赵寅王刘如懿(齐夫人的一生)副王
说到这个白马之盟,大家应该都会知道,这个是刘邦推出的一个盟约。这个可是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不得不说,刘邦作为一代帝王,生前制定这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秦汉时期,也就是秦朝和汉朝两个大一统王朝的合称。在这两个朝代,可以说是非常强盛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期,我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历史上,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抗争真的是非常的激烈,而且最后项羽被刘邦逼在乌江,最后项羽自刎。一般情况下,历史上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项羽手下可是有五大虎将的,分别是龙且、钟离眛、英布、季布、虞子期。这五位都是骁勇善战的武将。但是在项羽乌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广积粮缓称王”是谁最先提出来的,有人说是刘邦,有人说是明朝的朱元璋,也有人说三国时期的这个孙权,那么到底是谁
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各位应该有所耳闻。有人问,斩蛇起义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个典故在古代也十分有名,最早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至于
大家都知道,刘邦在病死之后,太子刘盈登基,这个时候吕雉就直接独揽大权了,在第二年的时候,吕雉就直接将戚夫人的儿子毒死,还把戚夫人做成
其实关于韩信究竟有没有叛变这个问题,是带有一定争议的。根据一些古文上的记载,韩信是被告密,所以吕后才得知他会叛变。不过韩信真有
其实在正式当中,刘邦根本就没有答应过韩信什么“三不杀”,这么有文艺范,包含着艺术气息的话,绝对不会出现在正史当中的。所谓的“三不
了解西汉历史的朋友,应该会知道彭越这个人物。彭越是西汉开国功臣,他在秦末起义,后加入刘邦,期间立有不少战功,和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
刘邦死后,戚夫人失去了庇护伞,她最后也是被吕后整的很惨。那刘邦生前为什么没有想办法保下戚夫人呢?刘邦虽然喜欢戚夫人,但维护汉朝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相信了解战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了,他是这四个人当中最厉害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君子。信陵君的才能、眼
嬴政和刘邦实际上只差了三岁,两人是同一年代的人物,但似乎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嬴政要比刘邦大很多。刘邦算是大器晚成,他和嬴政在当时完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项羽和这个鲁智深的事情,今天要说他们两位的故事就是比他们谁的力气大,这个项羽能扛鼎,鲁智深能倒拔杨柳,这样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吕后杀死韩信这个事情,本来很多人都认为是刘邦杀的,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刘邦,而是吕后杀的。只不过刘邦是默许吕
说到汉高祖刘邦,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而且刘邦和樊哙之间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樊哙可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但是在刘邦重病回到长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楚汉之争的项羽一直有话说,大家也知道范增还是非常的厉害的,非常的聪明,智谋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但是最后项羽中了
在大部分网友的眼中,可能都会认为项羽是英雄。因为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项羽基本都是英雄形象,而刘邦虽然是胜者,但给人的感觉却是阴
最近很多人想起来了这个刘邦和项羽的事情,那就是当时刘邦是有列举项羽的十宗罪的,那么这十宗罪是否有历史记载呢?当时这十大罪又是不
白登之围是刘邦命里的一道坎,他差点就没能越过去。公元前200年,刘邦率领30多万大军亲征匈奴,刚开始汉军气势如虹,匈奴军根本不是对手
最近的欧洲洪灾是真的多啊,而且各个地方似乎都不太好过,很多人也都感觉到了,那就是天气很热很热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是不是预示着长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刘邦上位当上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就直接下令杀了诸多的功臣。对于这些功臣刘邦直接以“谋反罪”定其罪名。所
说到刘邦,大家都知道,他在当上皇帝之后,就杀了很多开国的功臣,当然这些功臣可以说是和刘邦平起平坐,刘邦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就对其
在秦末乱世之中,项梁项羽为代表的项氏家族,原本是实力最强大的一方,但是项梁在定陶之战中战败身亡。项羽虽然称霸天下,但最后却又被刘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项羽自刎乌江这个事情,在历史上已经很出名了,而且都知道项羽是一个真汉子,宁愿战死也不愿意苟活。但是如果项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项羽的称号,一直都是“西楚霸王”。但是很多人肯定都很想知道,为什么项羽在当时没有称帝,只是自称“西楚霸王
要说鲁智深跟楚霸王的力气谁大?一个能倒拔垂杨柳,一个能扛巨鼎,就这么看还真不少下定论。为了这个问题,咱们请了曹操的儿子曹冲,毕竟
说到白登之围,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事件就是讲的汉高祖刘邦呗匈奴围在白登山。当时那个时候,刘邦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的危险了。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西汉的时候,那可是战乱不断,而且在那个时间也是出现了很多非常厉害的武将,比如说“汉初三杰”等等,它们可都是刘
刘邦底层出身,也没什么背景,却能成为首领,乃至于一代开国皇帝。像刘邦这样的人,或许是有天生的领袖气质,对于领袖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自
刘邦在建立了大汉王朝之后就活的有些飘了,自以为是天下无敌了。当他听说了韩王韩信(不是兵仙韩信)准备投降匈奴的时候感到极其气愤
刘邦和项羽虽然是对手,但或许到了刘邦晚年,他会想起项羽,思考他当年在乌江为何选择以自刎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都知道一句话
不知道各位是否了解王陵这位历史人物。王陵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很早就认识刘邦,还曾多次和刘邦一起协同作战,等刘邦攻破咸阳后,王陵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邦这个皇帝,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土皇帝”。毕竟他是从最底层一点一点做起来的。所以这样的一个皇帝,肯定会
韩信之死,到底是刘邦的想法,还是吕后擅自决定?当然,刘邦和吕后是同一战线的人,以吕后的才能,她必然已经察觉到韩信会给他们带来的风险
说到西楚霸王项羽,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他可是一名硬汉,项羽乌江自刎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传遍了大街小巷。但是很多人都纳闷,为什么项羽都
刘邦一统天下后,他废除了秦朝使用的礼法,很多礼节都十分简化。后来刘邦觉得这样也不太对,君臣之间在利益方面还是要有严格的区分,所以
相信大家应该都对项羽和虞姬非常熟悉了,但是说打了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关系,就有点扑所迷离了。毕竟,虞姬是之后才到来到刘邦这边的。甚
说起刘邦,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汉高祖,汉朝的开朝皇帝,是秦末汉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刘邦在蜀汉争霸中能够战胜项羽,夺得天下,那么肯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历史上关于项羽举鼎的这个事情可是非常的出名,正因为这个故事让大家了解到项羽的力大无比。当然了,这个故事的真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楚汉时期,刘邦和项羽那可是绝对的主角,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斗争非常的激烈,但是往往主角之间很激烈,配角肯定会比较惨
刘邦立汉后,分封了143个位次的彻侯,封侯的规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功臣们除了能获得一个荣誉称号,实质的奖励也很多,例如对自己的封邑
刘邦死后,吕后总览大权,刘盈身为皇帝,在母亲面前呈弱势一方。吕后原本差点被戚夫人取代,所以手中握有权利后,对戚夫人施加报复,手段残忍
刘邦十四、五岁完成学业后,便投身张耳门下,当时张耳非常喜欢刘邦,便带着刘邦四处云游。大概张耳当时是在联络抗秦势力吧。这可让刘邦
说起韩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在我国历史上,韩信被奉为“兵仙”或“战神”。萧何曾经说过:“国士无双”,刘邦也曾评价到:“战必胜、攻
其实韩信不见得真的会造反,他应该只是想得到一个王位。不过刘邦一方还是决定提前动手,以防万一。从刘邦的角度来说,无论韩信是否真有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韩信当时被刘邦杀就是因为他的权利过大,功高盖主。所以刘邦觉得他的存在自己受到了威胁。那么如果韩信当时放弃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刘邦杀韩信这个事情,存在很多的争议,很多人觉得刘邦不应该杀韩信,但是刘邦再历史上,作为一个开国皇帝,诛杀功
说起汉高祖刘邦,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了,从最初的一位小亭长成为了九五至尊的皇帝,他所建立的汉朝也成为了之后华夏民族的称呼,说不伟大肯
说到项羽,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毕竟在历史上,关于他的评价可是非常的多,尤其是他的勇猛让很多人都为之佩服。而且他还是有史料记载中最
初汉三杰中,很多人最敬佩的就是张良,对他的评价特别的高。其实了解张良和刘邦这两人后,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例如张良当年为什么会选择
汉高祖的嫡孙被托孤大臣给杀光了?你还别说,真有这么回事。汉高祖刘邦留下的这帮子托孤大臣,不亏是腥风血雨里头走出来,在刀尖上舔过
章邯被称为是秦朝最后一位将领,但他最终难敌项羽大军,在巨鹿之战中败下阵来。项羽认为章邯是个人才,所以并没有杀他,此后章邯投靠项羽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这个项羽是楚国贵族,对于贵族的认知,肯定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吧?那么项羽真的是贵族吗?然而为什么现在又
网上一直有种声音,称刘盈的生父可能并不是刘邦,不然刘邦不可能多次作出抛弃刘盈的决定,两人根本就不像亲生父子。而且从刘盈出生的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体质也变得越来越不同了,与古人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了。我们会发现,古人在农业社会中,基本都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