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资讯 > 热门人物

刘邦其实并没有杀几个功臣,为什么一直有人说他杀功臣呢?

时间:2021-02-26 00:40:21 栏目:热门人物

我们总会看到各种言论说杭州刘邦斩杀功臣,说他不近人情甚至是忘恩负义,可是真的要细数下来,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多了去了,他杀的说来说去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可见他真正杀的人并不多,那么,为什么还一直都有人这样说,甚至因此给刘邦打上标签呢?

刘邦其实并没有杀几个功臣,为什么一直有人说他杀功臣呢?

中国历代开国帝王之中,汉高祖刘邦的名声不好,遭骂不少;历史演义中常把其塑造成小人得志之嘴脸。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游手好闲、好酒及色。2、弃父抛儿女。3、卸磨杀驴,诛杀功臣。

其实,细读刘邦,会发现他并没有那么不堪;历史对其有刻意矮化之嫌,实有不公。

首先,诛杀功臣这个事,最有名的莫过于韩信、彭越之死了。刘邦确有忌惮怀疑韩、彭二人之心;但抓了韩信,也只不过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并没杀他。抓了彭越,也只是把他贬为平民,流放蜀地,并没有杀他。韩、彭二人之死,实在是吕后之力。韩信死于吕后、萧何二人阴谋的算计,当时刘邦在外平叛。彭越是在被流放的半路上,倒霉催似的碰巧遇见了吕后,被其哄骗带回去设计弄死了。当然,被冤枉的功臣还有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燕王卢绾。刘邦让其回长安述职,并解释有无谋反之事,他害怕而逃到了匈奴,并老死于匈奴;卢绾死在刘邦之后。至于英布、陈豨臧荼、韩王信等,有造反之实,死得其所。而一向与刘邦不和的雍齿被封候;豁免并升迁、教唆韩信反叛的辩士蒯通则显示出了刘邦大度的一面。

刘邦其实并没有杀几个功臣,为什么一直有人说他杀功臣呢?

再来多说一说刘邦其它被世人误解的地方。关于刘邦的“弃父抛儿女”,其实应该区别客观来看待;如纯粹以感性来评论,难免会得出有失公允的结论。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欲烹刘邦之父以迫其退兵,刘邦说:我们早已结为兄弟,我父即你父,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听罢,无奈放弃要胁。此事件,从感性来说,刘邦冷血无情;如果稍微理智点来看,这是一场政治的谈判,智慧的对决。刘邦看穿了项羽的威胁目的,看透了项羽的人性弱点。这么一句话,从结果来看,在军事战略上立于不屈之地,让项羽有所忌惮,反而保全了其父亲的性命。试想一下,如果刘邦真的退兵投降,连一个放羊娃都容不下的项羽会放过刘邦一家子吗?那他爹可真的要被煮了!

彭城大战,刘邦战败逃跑。项羽追兵甚急,刘邦几次把自己的儿女(鲁元公主和汉惠帝)踹抛下车。这是有名的刘邦“抛儿弃女”典故。首先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都很值得怀疑:飞驰逃命的马车上,六七岁的小孩被一脚踹下车,竟然没摔死或者摔成脑震荡,而且还几次三番的被踹下去,这俩孩子可真是命大!“好司机”夏侯婴竟然几次三番的又停下车,把俩孩子捡起来,重装上车,项羽的追兵依然没追上!这故事明显脑洞太大,漏洞不小。

刘邦其实并没有杀几个功臣,为什么一直有人说他杀功臣呢?

坊间有另一种解释也许有一定道理:刘邦在逃跑之中,认为自己可能被抓。为保住儿女之命,情急之下,把他们放下车,追兵的目标是刘邦,并非孩子。所以,由自己吸引追兵,儿女也许能逃得性命。而“中国好司机”夏侯婴不忍心,认为自己车技好,能带主公逃出生天,故而一再的把孩子重新抱上车。

真相到底如何,已经无法考证,但都无法改变它的事实结果就是:刘太公没有被煮,刘邦也没分到一杯羹;刘老太公被尊为太上皇。被刘邦踹下车的一对儿女没有死,一个成为鲁元公主,一个当了皇帝。反倒是在刘邦回到沛县,和家乡父老围着篝火,一起喝酒跳舞唱《大风歌》时,看到了一位充满人情味,英雄气的仁慈长者。

刘邦其实并没有杀几个功臣,为什么一直有人说他杀功臣呢?

最后,说说刘邦的“好酒及色”。刘邦年轻之时,确实是游手好闲,好酒色,玩无赖。就是起兵之后,好色的毛病依然不改。范增就说过:“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但从刘邦入关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一如范增总结:“其志不在小”。刘邦和吕后为微贱夫妻,虽然后来刘邦做了皇帝有了新欢,但依然对吕后很尊敬。刘邦微贱时的情人——酒馆小寡妇曹氏,在其称帝之后,并没有忘记曾经的朝露之情,把曹氏接进宫内;并把他们的儿子刘肥封为齐王,统辖七十三城,成为西汉王朝最大的诸侯王。由此可见,刘邦并非只好色,却也有情有义。

综上所述,小编只想说,对于刘邦这样的帝王之才,“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平常之眼光测度之,必有失偏颇。

关键词 :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