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虽然最终成为了一位开国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名垂千古,再加上他是平民出身,他的经历更是成为无数追求成功的人的模范。然而,这样一个模范,毕竟出身很低,没有太多的教育背景,面对事情的时候不能看得更加长远,就好像他攻入咸阳,之后在皇宫里吃喝玩乐,放任士兵在外面作乱。还好,他的手下总有看的明白的人,想办法讲话说出来告诉刘邦,但是,不同的方式也有不同的效果,来看看最终是谁把他劝住了?
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有私、有恶、有暴、有贪,只不过有的人外露,有的人内敛;有的人抑制,有的人放纵;有的人志向远大,面对欲望抑制如困兽囚笼,有的人意志薄弱,面对欲望放纵如疆场跑马;有的人忍得一时之气,最终实现了鸿鹄之志;有的人事事追究、计较、逞能、使性,拿大炮轰蚊子,把精力和才华在一些鸡毛蒜皮的意气小事上挥洒殆尽。然而,不同的过程就有不同的结果,有的成功了,有的因此而最终失败。成功固然有千万种理由,但有一个理由是必须的,那就是面对终极目标,始终一心,忠贞不渝,坚守该坚守的,放弃该放弃的。
207年十月,秦王婴以绳系颈,乘素车白马,跪接他大秦王朝最基层的一个小吏——沛县泗水亭长刘邦进京,历史有时是残酷的,有时也是荒诞的,刘邦作为秦朝最基层的小吏,现在秦王跪接,不知公子婴当时作何感想。
刘邦入咸阳后,立刻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处理公子婴;二是如何对待秦朝府库里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后宫三千美女佳丽;三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去留问题。
当时,确实有部将向刘邦建议杀掉公子婴,以绝后患。不过,在这一点上,刘邦头脑异常清醒,立场异常坚定。他对提这一建议的部将们说,怀王之所以能够委我以西征暴秦的重任,关键是看中了我宽容的品性,不会随意杀戮,不会得了城池留下骂名,何况如今秦王已降,任性而为地杀他,恐会招致不祥。随后,他让左右看管好公子婴,自己就率众将们入秦宫殿去了。
楚军入咸阳后,很多将领乘刘邦入宫殿之机,跑去打开秦朝府库,大秤分金银。只有萧何一不看金银,二不看美女,他专程赶往秦丞相府和御史府,把二府所藏的秦朝律令、图籍等珍贵资料拿到手中。这可是可以按图索骥的国家机密文件,掌握它如同掌握了最重要的情报,比珍宝不知要珍贵多少倍去了,自此,大秦的山川要塞、郡县户口,尽在萧何眼底。
而刘邦去了哪呢?刘邦也是凡人,而且有点爱色,所以他去了香气袭人美女如云的后宫。他一排排、一群群、一个个看将过去,估计他一辈子以来从没见过这么奢华的地方见过这么成堆的美女,他开始有或有点晕眩,转身就进了秦王寝殿,一入醉乡不复还,他不出来了。
这下可急坏了一人,谁?樊哙,刘邦姨夫。他见刘邦入秦王寝殿半天不出来,便直闯了进去,劝谏刘邦如今大事未成,不要贪恋奢华和美色,赶快还军灞上,否则秦王就是榜样。刘邦还在云里雾里,说暂歇片刻,有啥关系?樊哙见说不动刘邦,他又火急火燎地跑去把刘邦最听其话的张良找来,张良听完情形,非常赞同樊哙的意见,赶快进来向刘邦进谏,说秦朝之所以灭亡,正是因为这奢糜的享受,公若贪图享乐,恐会自取其咎,成为昨日之秦。张良不愧为“谋圣”,他一番话说得刘邦如一盆冷水浇到了头上,登时醒了。
当年十一月,刘邦召集诸县父老和豪杰集会,慨然陈词道:“父老们苦于秦的严刑峻法已经够久了,诽谤者灭族,偶语也弃市,简直暗无天日。诸侯相约,谁先入秦关谁为秦王,如今我已入关,当为关中王。在此与众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及抢劫者抵罪。除此以外的秦朝严刑峻法,一律革除。我来是为父老除害,救大家于水火,所以不必惊慌。我将马上还军灞上,等待诸侯到来,共定约束。”
随后,刘邦派专人和秦朝旧吏一起巡行各县乡,广泛宣传楚军的政策,让百姓安居乐业,稳定民心。老百姓听后十分欣喜,争相以牛、羊和酒食来犒劳楚军。刘邦坚决推辞,还说仓库中粮食多的是,不想破费大家。老百姓更加欣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于是,刘邦封好府库,关闭宫门,干干净净地还军灞上,等待诸侯军的到来。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造反者进京的姿态常常可以直接决定他们在历史上的最后姿态。比如刘邦,比如项羽,还比如李自成。刘邦也并非高尚之人,他在金钱美色面前也曾动摇过,但他最后还是从谏如流地放弃了自己内心的狂躁和冲动,冷静地决定了自己进京的姿态,而且这个姿态很不一般,这也是他最后能成就大业的关键之一。项羽进京的姿态如何?李自成进京的姿态如何?一个暴狂,另一个狂暴。
李自成当年也有类似的“约法三章”,所以老百姓说:“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只是,他进京后,早把约定丢到爪哇国去了,他和他的大顺将士,羞辱明朝旧官、抢夺金银财宝、霸占豪华住所、瓜分嫔妃美女,骄奢淫逸,无恶不作,这种“流寇”作派,怎么可能得到天下?所以,对比项羽和李自成的进京姿态,可看到刘邦真正与众不同的一面。
刘协是刘邦的十六代孙,他们之间相隔十四代,刘邦过后是刘恒,然后是刘启、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刘秀、刘庄、刘炟、刘开、刘
1、爱了秦汉这么多年,那么多人追求的林青霞,为什么最后嫁给了邢梨园?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主持人问林青霞当年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她却
1、刘邦子孙关系:刘邦有多少子孙?刘邦共有8个儿子,按从高到低排列:齐悼回王刘飞(曹继生)汉徽帝刘英(卢侯生)赵寅王刘如懿(齐夫人的一生)副王
说到这个白马之盟,大家应该都会知道,这个是刘邦推出的一个盟约。这个可是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不得不说,刘邦作为一代帝王,生前制定这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秦汉时期,也就是秦朝和汉朝两个大一统王朝的合称。在这两个朝代,可以说是非常强盛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期,我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历史上,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抗争真的是非常的激烈,而且最后项羽被刘邦逼在乌江,最后项羽自刎。一般情况下,历史上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广积粮缓称王”是谁最先提出来的,有人说是刘邦,有人说是明朝的朱元璋,也有人说三国时期的这个孙权,那么到底是谁
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各位应该有所耳闻。有人问,斩蛇起义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个典故在古代也十分有名,最早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至于
大家都知道,刘邦在病死之后,太子刘盈登基,这个时候吕雉就直接独揽大权了,在第二年的时候,吕雉就直接将戚夫人的儿子毒死,还把戚夫人做成
其实关于韩信究竟有没有叛变这个问题,是带有一定争议的。根据一些古文上的记载,韩信是被告密,所以吕后才得知他会叛变。不过韩信真有
其实在正式当中,刘邦根本就没有答应过韩信什么“三不杀”,这么有文艺范,包含着艺术气息的话,绝对不会出现在正史当中的。所谓的“三不
了解西汉历史的朋友,应该会知道彭越这个人物。彭越是西汉开国功臣,他在秦末起义,后加入刘邦,期间立有不少战功,和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
刘邦死后,戚夫人失去了庇护伞,她最后也是被吕后整的很惨。那刘邦生前为什么没有想办法保下戚夫人呢?刘邦虽然喜欢戚夫人,但维护汉朝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相信了解战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了,他是这四个人当中最厉害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君子。信陵君的才能、眼
嬴政和刘邦实际上只差了三岁,两人是同一年代的人物,但似乎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嬴政要比刘邦大很多。刘邦算是大器晚成,他和嬴政在当时完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吕后杀死韩信这个事情,本来很多人都认为是刘邦杀的,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刘邦,而是吕后杀的。只不过刘邦是默许吕
说到历史上的张良,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可是“汉初三杰”之一。在他年轻的时候可是一个非常豪侠的人物,甚至是在博浪沙阻击过秦始皇,不过
说到汉高祖刘邦,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而且刘邦和樊哙之间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樊哙可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但是在刘邦重病回到长
说到樊哙,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一个屠夫出身的,本来是卖狗肉的。不过后来樊哙就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了。但是,最后刘邦却因为闲言碎语就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楚汉之争的项羽一直有话说,大家也知道范增还是非常的厉害的,非常的聪明,智谋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但是最后项羽中了
最近很多人想起来了这个刘邦和项羽的事情,那就是当时刘邦是有列举项羽的十宗罪的,那么这十宗罪是否有历史记载呢?当时这十大罪又是不
白登之围是刘邦命里的一道坎,他差点就没能越过去。公元前200年,刘邦率领30多万大军亲征匈奴,刚开始汉军气势如虹,匈奴军根本不是对手
最近的欧洲洪灾是真的多啊,而且各个地方似乎都不太好过,很多人也都感觉到了,那就是天气很热很热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是不是预示着长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刘邦上位当上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就直接下令杀了诸多的功臣。对于这些功臣刘邦直接以“谋反罪”定其罪名。所
说到刘邦,大家都知道,他在当上皇帝之后,就杀了很多开国的功臣,当然这些功臣可以说是和刘邦平起平坐,刘邦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就对其
说到白登之围,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事件就是讲的汉高祖刘邦呗匈奴围在白登山。当时那个时候,刘邦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的危险了。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西汉的时候,那可是战乱不断,而且在那个时间也是出现了很多非常厉害的武将,比如说“汉初三杰”等等,它们可都是刘
说到这个张良,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人是汉初三杰,就是因为想法独特,谋略高潮,因此还被称之为“谋圣”。但是他可是一直都想推翻秦朝的,但
影视剧中,樊哙多为一个英勇无惧的武士形象,他为人忠诚、威猛,是刘邦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史记》中,其实司马迁对樊哙的评价很高,称
刘邦底层出身,也没什么背景,却能成为首领,乃至于一代开国皇帝。像刘邦这样的人,或许是有天生的领袖气质,对于领袖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自
刘邦在建立了大汉王朝之后就活的有些飘了,自以为是天下无敌了。当他听说了韩王韩信(不是兵仙韩信)准备投降匈奴的时候感到极其气愤
刘邦和项羽虽然是对手,但或许到了刘邦晚年,他会想起项羽,思考他当年在乌江为何选择以自刎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都知道一句话
不知道各位是否了解王陵这位历史人物。王陵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很早就认识刘邦,还曾多次和刘邦一起协同作战,等刘邦攻破咸阳后,王陵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邦这个皇帝,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土皇帝”。毕竟他是从最底层一点一点做起来的。所以这样的一个皇帝,肯定会
韩信之死,到底是刘邦的想法,还是吕后擅自决定?当然,刘邦和吕后是同一战线的人,以吕后的才能,她必然已经察觉到韩信会给他们带来的风险
刘邦一统天下后,他废除了秦朝使用的礼法,很多礼节都十分简化。后来刘邦觉得这样也不太对,君臣之间在利益方面还是要有严格的区分,所以
相信大家应该都对项羽和虞姬非常熟悉了,但是说打了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关系,就有点扑所迷离了。毕竟,虞姬是之后才到来到刘邦这边的。甚
张良、萧何、韩信被称为初汉三杰。只是刘邦击败项羽称帝后,这三位也并不是说就可以安享富贵了,其中韩信的下场是最惨的。吕后找到萧
说起刘邦,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汉高祖,汉朝的开朝皇帝,是秦末汉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刘邦在蜀汉争霸中能够战胜项羽,夺得天下,那么肯
刘邦立汉后,分封了143个位次的彻侯,封侯的规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功臣们除了能获得一个荣誉称号,实质的奖励也很多,例如对自己的封邑
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张不疑,次子叫张辟疆。今天准备和大家讲讲有关张辟疆的故事,可能是因为父亲太出名,导致很多
刘邦死后,吕后总览大权,刘盈身为皇帝,在母亲面前呈弱势一方。吕后原本差点被戚夫人取代,所以手中握有权利后,对戚夫人施加报复,手段残忍
刘邦十四、五岁完成学业后,便投身张耳门下,当时张耳非常喜欢刘邦,便带着刘邦四处云游。大概张耳当时是在联络抗秦势力吧。这可让刘邦
说起韩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在我国历史上,韩信被奉为“兵仙”或“战神”。萧何曾经说过:“国士无双”,刘邦也曾评价到:“战必胜、攻
其实韩信不见得真的会造反,他应该只是想得到一个王位。不过刘邦一方还是决定提前动手,以防万一。从刘邦的角度来说,无论韩信是否真有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韩信当时被刘邦杀就是因为他的权利过大,功高盖主。所以刘邦觉得他的存在自己受到了威胁。那么如果韩信当时放弃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刘邦杀韩信这个事情,存在很多的争议,很多人觉得刘邦不应该杀韩信,但是刘邦再历史上,作为一个开国皇帝,诛杀功
说起汉高祖刘邦,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了,从最初的一位小亭长成为了九五至尊的皇帝,他所建立的汉朝也成为了之后华夏民族的称呼,说不伟大肯
初汉三杰中,很多人最敬佩的就是张良,对他的评价特别的高。其实了解张良和刘邦这两人后,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例如张良当年为什么会选择
汉高祖的嫡孙被托孤大臣给杀光了?你还别说,真有这么回事。汉高祖刘邦留下的这帮子托孤大臣,不亏是腥风血雨里头走出来,在刀尖上舔过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都是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延伸出来的。那么关于这个“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大家
章邯被称为是秦朝最后一位将领,但他最终难敌项羽大军,在巨鹿之战中败下阵来。项羽认为章邯是个人才,所以并没有杀他,此后章邯投靠项羽
网上一直有种声音,称刘盈的生父可能并不是刘邦,不然刘邦不可能多次作出抛弃刘盈的决定,两人根本就不像亲生父子。而且从刘盈出生的时
刘邦没有显赫的家室,也没有用不完的钱财,但他却能在一个看重背景的年代,成为被千万人拥戴的领袖,这究竟是为何呢?刘邦身边的兄弟愿意
伴君如伴虎,一点都没错,李靖如果一句不慎,以后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挂。多亏李靖脑子灵活反应快,用刘秀来暗指李世民仁慈。李世民一世
说到刘邦这个皇帝,大家都知道,他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小混混,但是后来竟然混到了开国皇帝,这搁谁都不敢想的吧?毕竟这中间的跨度确实是从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邦和吕后,大家都知道,吕后的心狠手辣毕竟戚夫人就是吕后一手造成的。那么这么一个心狠手辣的吕后,刘邦既然
功狗功人这个成语其实是刘邦提出的,意指谁才是真正立有最大功劳的人。今天正好借此机会,跟各位讲讲这背后的历史典故。可能有人会说
刘邦为什么登基不久之后天天念叨要换太子?特别是到了晚年更是把换太子挂嘴上,临终前还要叫陈平去杀樊哙,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吕后,吕
刘邦萌生换太子的想法很正常,在刘盈小的时候,刘备就不怎么喜欢他,甚至还弃子逃跑过,要不是夏侯婴将刘盈捡了回来,可能刘邦的这个儿子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