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是忠臣,但他的品德和才能都不足以支撑他担任唐朝相位。在如此重要的官职上,杨国忠没为国家带来正面影响不说,还专权误国,败坏超纲,他和安禄山之间的矛盾,也是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之一。在安史之乱这起事件当中,杨国忠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可能以往大家会把注意力放在杨贵妃还有唐玄宗身上。那今天正好就来聊聊杨国忠,看看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杨国忠,本是无赖子,品行不端,放浪不羁,嗜酒赌钱,在家里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向来为族中人鄙视。后来,族妹杨玉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得了唐明皇李隆基宠幸,荣升贵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人都跟着沾光,几个姐姐都封为国夫人。
杨国忠善于钻营,拉紧族妹杨贵妃的衣襟,随之飞黄腾达,一路扶摇直上,李林甫死后,当上了右相,爵位卫国公,权高位重,声名显赫。
身位高位,杨国忠的才德不配显现出来,没有治国才略,趾高气扬,卖官鬻爵,跋扈专权,任用私人。两次征讨南诏,皆大败,使南诏脱离唐王朝的统治。
对内,由于开始站队李林甫,屡屡发难太子李亨,与太子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对外,和安禄山结怨,在唐玄宗面前打着安禄山的小报告,说他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
你天天在皇上面前说安禄山谋反,没有制约机制,军事上又毫无防范,这不是逼他造反吗?
势力的不断壮大,逐渐滋长了安禄山的野心。安禄山造反前兼统三道节度使,拥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兵权,还兼理民政和财政。安禄山也担心哪天唐玄宗真的听了杨国忠的话,把自己给免了,就像对待名将王忠嗣一样,落个暴死的下场。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起兵造反,名为诛杀杨国忠,实夺取唐朝政权。“渔阳鼙鼓动地来”,强大的唐王朝由盛转衰,开始走下坡路。之后,藩镇割据,中央权威江河日下,再也不复“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
安禄山造反,杨国忠不以为忧,反洋洋自得,说安禄山造反,没有人会跟从,自寻死路。等叛军到了潼关,又惊慌失措。哥舒瀚坚兵蹲守,李光弼等突击安禄山的老窝,形势有所好转时。杨国忠逼哥舒瀚出兵迎敌,结果兵败,失去了潼关,关中大门敞开,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唐玄宗仓皇而逃,向蜀郡避难。走至马嵬,太子李亨和高力士等人暗中谋划,唆使乱兵杀了杨国忠全家、杨贵妃的几个姐姐,杨玉环也被逼自缢身亡。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尽当时的凄凉。
“安史之乱”长达8年,给中国北方带来巨大的灾难,“数百里州县,皆为废墟”。据《唐会要》记载,战乱伊始,全国在籍人口900多万户,5年后,就剩下190多万户口。
安禄山的谋反,与唐玄宗的纵容、缺乏制约有很大关系。
李林甫为排斥异己,任用蕃将,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李林甫在位时,老谋深算,无德而有才,将安禄山看得死死的。安禄山见李林甫,“每见,虽盛冬,常汗沾衣”,并将李林甫的喜怒当作对他的态度,惶惶不可终日。到了杨国忠时,安禄山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杨国忠看不能制服他,就将矛盾激化,导致安禄山怕被玄宗猜疑,狗急跳墙,造反谋乱。杨国忠,德不足以服众,才不能治国,尸位素餐,天怒人怨,不死其何?
说到唐朝的安史之乱,大家肯定都非常清楚吧?毕竟这个安史之乱可是把唐朝给害惨了。而且安史之乱的元凶就是安禄山。一度让唐朝由盛转
提起安史之乱,大部分朋友第一个想到的人应该都是安禄山。不过引起这场叛乱的核心人物,除了安禄山还有一位,他就是史思明。史思明是辽
说到安禄山造反发动安史之乱,不得不说,这一次的动乱确实是让唐朝直接从强盛变成了衰弱。但是最让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当时的唐朝那么
安禄山虽然起兵造反后一年多就死了,但大唐朝廷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彻底歼灭叛军,平定叛乱。安禄山死后先后三个叛军首领安庆绪、史思
其实说到杨贵妃和安禄山,大家肯定都知道,在历史上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的混乱,一开始安禄山还认了杨贵妃为母亲。但是历史上
说到历史上的安禄山,他可是唐朝时期的叛臣。当时的安禄山可是唐玄宗非常看好的人,而且是深信不疑的那种,虽然是个胖子,但是还是非常又
了解过我国古代唐朝历史的小伙伴们相信对“安禄山”这个名字一定都不会太陌生,我们在很多反应唐朝历史的电视剧中可以听到这个名字
我们可以记不全那个朝代的皇帝,但是这个名字却比那些皇帝还要出名,因为他所造成的历史事件是十分巨大的甚至比那些皇帝还要出名,虽然
安禄山我们都知道,发动了安史之乱,将发展到了盛世的唐朝拉入了一个无底深渊,之后的唐朝就一下子跌了下去,即便小有成就,也实在是无法再
安禄山可以说是唐朝历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历史人物了,尤其对于他发动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给唐朝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让唐朝一下子从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