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观众都对《大宋宫词》中,寇准这个角色感到印象深刻,能看出寇准和包拯属于同类人,他们都不畏权贵,敢于谏言,哪怕是面对皇帝也毫不畏惧,实话实说。历史上,寇准曾力主真宗亲征,此后促成澶渊之盟,此举有功,而对于澶渊之盟相关争议,我们暂且不谈。寇准和包拯虽然性格相像,但他们此后遭受的待遇截然不同,寇准要惨得多,最后遭贬,客死他乡。
1、寇准是忠臣吗
后世对于寇准的评价有争议,但整体还是以正面居多,认为他是一位忠臣。
《大宋宫词》中,大臣寇准直言不讳、敢于谏言、锋芒毕露,不但在朝中得罪了很多人,连皇帝宋真宗也不待见他,屡次有升迁的机会也不考虑寇准。寇准的家世清白、且富有书香世家气息。在宋太祖还没打下江山前,他的祖宗就曾高中过状元,不幸的是赶上了兵荒马乱的年代,也没发挥啥才干,不过寇准很争气,年纪轻轻就光耀门楣,没丢老祖宗的脸。
或许是出于年少成名,寇准多少有些心高气傲,在与别人意见相左时总是据理力争、分毫不让,就算面对的是天子,也同样如此。但没让人想到的是,寇准第一次得到宋太宗点赞,恰恰是因为他的据理力争。
有一次,寇准和赵光义因为一件事两人意见不一,在大殿内讨论良久,两人还是不能达成一致。赵光义心里不舒服,想着自己是皇帝,是大宋的天,寇准居然如此固执不肯听自己的,于是就生气了,也不想和他继续争论,就愤然佛袖而去。
但寇准实在是胆大包天,他居然拉住赵光义的衣袖说到:陛下别走,今天这事不掰扯清楚,我们两谁都不能离开!赵光义拿他没办法,只得留下来继续和他争论,最终还是寇准胜利,让赵光义同意了自己的意见。关于这段历史,《宋史-寇准传》是这么描述的: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宋朝皇帝重文轻武,尤其是对言官格外宽仁。经过这件事,虽然赵光义当时心里很不爽,但是事后思考过后,觉得寇准这样的人,才是大宋的忠臣。就大大的给寇准点了一个赞,说寇准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2、寇准生平
公元1003年9月,辽国萧太后亲率20万大军,压境宋朝边境,准备南下攻打。赵恒继位以后,没有经历过战事,听到这个消息实际上是有些担忧的,并且朝中有很多大臣都主张议和,这正中了赵恒的意。
不过寇准这股清流可不这么想,他主战不主和。于是在朝堂上力谏,让赵恒御驾亲征,迎战大辽!并且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表示要将主和的人斩首示众,这实际上就是在告诉赵恒,你要是不去,你就是懦夫畏战,和那些主和的人一样贪生怕死!
之后宰相也站出来,主张皇帝御驾亲征,宰相一出很多大臣也纷纷附议。就这样赵恒近乎被逼迫似的走上了御驾亲征的道路!
要说这场御驾亲征的效果,还真挺好。后世也评说赵恒这次御驾亲征,挽救了大宋灭亡的命运,是扭转局面的关键,其实也是在夸寇准,因为没有寇准的力挽狂澜,就不会有那样的好结果,不过赵恒可不这么想!
战场回来后,之前主和的那些大臣们又开始搞事情,在赵恒的面前说寇准拿皇帝当自己的筹码,全然不顾及陛下安危,并且让皇帝御驾亲征只为了成全自己的美名。还说定下的”澶渊之盟“是耻辱条约。
除了将寇准在本次战役中的功劳说成过错与外,主和的大臣还说寇准居功自傲,功高盖主,有取而代之的嫌疑。
赵恒一听说自己被寇准当成成名的垫脚石,气不打一处来,再加上听说寇准有想取而代之的想法,就不免得开始对寇准怀疑起来,君臣之间生了嫌隙。没过多久,赵恒就罢免了寇准的宰相职位,直接贬到小地方上去了。
3、寇准的结局
寇准被罢相以后,赵恒就病了,并且病的还挺严重。于是丁谓和王钦趁机把持朝政,粉饰太平,将赵恒耍的团团转。不过老丞相死后,朝中无人有资格担任,丁谓自知自己还不够格,于是向赵恒建议,把寇准接回朝中,担任宰相!
寇准重返朝廷后,赵恒依然卧病不起,朝中大事都由皇后刘娥做主,寇准害怕出现第二个“武则天”,于是向赵恒上书,建议让太子监国,并且要选择品行好、有才能的人去辅佐太子,要远离丁谓和王钦这样的小人。
丁谓知道后,自然不能让寇准的谋划得到实施,那样的话就会大权旁落,甚至还会有性命之忧。于是丁谓又去赵恒面前,诬告寇准,说他勾结太子和权臣,准备逼赵恒让位。赵恒一听,也不管真假,直接下令将寇准流放,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
后来太子赵祯继位以后,寇准的妻子乞求他,允许寇准回乡,赵祯允了。不过由于寇准年事已高,经不起长途颠簸,还没到京城就病逝了。
宋神宗是一个有想法敢作敢为的第4位,据史书资料记载宋神宗曾经对王安石说过他想做唐太宗那样的第4位,没想到王安石却说要做就做尧舜
王旦是北宋名相,曾掌权18年,为相12年,深受当时的皇帝宋真宗信任。不过后来,宋真宗却做出了一件很荒唐的事情,为了封禅事宜竟然暗中贿赂
寇准结局病故于雷州。寇准,宋朝政治家、著名诗人。字平仲,下邽人。唐太宗初期进士。1004年契丹军南侵时,他任丞相,抵制王钦若等南迁的
说到这个宋真宗,大家肯定都比较熟悉,他的一次经历也是非常的厉害。他竟然和一个尼姑扯上了关系,甚至是结婚生子!这个尼姑就是李宸妃,因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泰山的封禅的事情,但是好像到了这个宋真宗之后好像就没有帝王再到这个泰山封禅了,那么很多人也都问了,这到底
说到泰山封禅这个事情,大家肯定都清楚,在历史上只有6位帝王成功泰山封禅。毕竟这个事情是非常神圣的,甚至是对于一个皇帝的肯定。所
寇准被贬,王钦若上位。客观来说,寇准遭贬肯定冤枉,但在《大宋宫词》中,是皇帝不喜欢他,所以寇准也没办法,只能默默接受。不过在历史上,寇
历史上,宋真宗并没有打算废掉刘娥,但他的确担心过刘娥会像武则天那样做出越界的事情。因为真宗了解刘娥的能力,她的才智不输武则天,太
自从宋真宗在泰山封禅之后,泰山的名声就臭了,导致后来的皇帝都不屑跟宋真宗这种货色一个样,还前往泰山封禅。因为每个皇帝都认为,只要
说起宋真宗一生最重要的作为,那就是和辽国签订檀渊之盟,换来了长久的和平。不过这个条约也没那么平等,宋朝每年都要向辽国送上一笔不
在狸猫换太子的民间版本中,宋真宗是不知情的。但这件事明显不合理,刘妃不可能瞒着皇上把李妃的孩子用狸猫给换走。所以《大宋宫词》
刘娥好不容易怀上孩子,结果这个孩子还是没能保住,得知这个消息后刘娥和皇上都很难过。真宗明白,大宋的皇后之位只能交给刘娥来做,所以
《大宋宫词》的播出,让很多观众了解了寇准这个人物。寇准算是宋朝一代名相,他促使宋辽签订檀渊之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但寇准晚年
宋真宗执政晚年,有一次找人进行占卜,结果得出“女主昌”,表示未来可能有女主取代天下。当时真宗病情越来越严重,大权逐渐转移到刘娥手
历史上,宋真宗后宫妃子不少,但他的儿子只有一个,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宋真宗身为皇帝儿子怎么会这么少?根据宋史记载,宋真宗共有六个儿子,但
严格来说《大宋宫词》这部剧中有很多内容,都并非正史,而是由编剧虚构出来的。例如刘娥生下赵吉、赵德昭被毒死等,而赵恒能成为太子,也
很多网友并不理解,宋真宗为何如此喜欢刘娥,那宋真宗内心的真实想法,史籍中也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大宋宫词》可能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说起宋朝皇帝,可能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宋太祖赵匡胤、宋仁宗赵祯等,那在《大宋宫词》中,是主要讲述宋真宗赵恒这位皇帝的生平故
提到中国古代影响力最大的女性,其中肯定会有刘娥。如果对宋朝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相信对刘娥会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刘娥的地位和
封禅,我们知道,这在古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一件只有皇帝才能做的事情。古代封禅的皇帝总共也就只有六个人,其中不乏秦始皇汉武帝这
说到大宋其实也还是人才的辈出啊,也有很多的故事可言的,最近也有不少的网友说了其实大宋有一位叫寇准的人他呢很有个性的,而且这个人
寇准,是北宋时期名相,而且在古代的“十大忠臣”与“十大名相”当中,都有寇准的一席之地,可见寇准在历史上地位非常高,名声也很好。寇准
寇准是北宋名臣,虽然人们对他的评价不一,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却是人人都看得到的,知道寇准其实是一个忠心为国的忠臣。而题目中所说的“
《大宋北斗司》将于今晚正式播出,因为这部剧采用了很多新生代演员,所以对于演员们的演技如何也是十分期待。太岁是剧中的男一号,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