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执政晚年,有一次找人进行占卜,结果得出“女主昌”,表示未来可能有女主取代天下。当时真宗病情越来越严重,大权逐渐转移到刘娥手上,此时真宗便担心武代唐重演,于是秘密和寇准商量太子监国的事情。虽然这件事进行的十分隐秘,但还是被刘娥知道了,真宗不想把事情闹大,便将责任都推到了寇准身上,这样太子监国便彻底失败,刘娥离掌权之路又近了一步。
《续资治通鉴》记载刘娥勤谨恭密,有参与朝政的热情。①也就是说赵恒让刘娥参与到了朝政。并将自己的治国理念等潜移默化地传给了这位“红颜知己”,而刘娥就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机遇,染指朝政,逐渐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只不过这样的朝堂气氛肯定不是文武百官能接受的,特别是对于赵恒执意立刘娥为后以及刘娥参与政事等,令寇准等人相当反感。最终在与寇准、李迪的争斗中刘娥基本上掌握了最高权力。史料《东轩笔录》完整地记载了这段过程。②
然后在真宗病重之时,对刘太后干预朝政,寇准很不满意,这也加剧了寇与刘的斗争,可见真宗的态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寇准等人了解到真宗不满的态度后,就想废掉刘娥以推行太子监国,而自己与李迪、杨亿、曹玮、盛度、李遵勉等从旁辅佐,进而掌控政权,维护赵宋王朝。没想到的是因为李迪漏言,有人抢先一步报告给了刘娥,而已经掌握大权的刘娥立即以真宗的名义进行了清算,寇准也由此被贬,直到刘娥去世、仁宗亲政以后才得以昭雪平反。
对于这个历史事件,自古以来讨论者甚多,褒贬都有。
但说到底这就是一场典型的宫廷夺权斗争,可惜的是夺权的发起者虽然抢占先机,却反而落了个失败的结局,刘娥为实现当皇后的理想,提高自己的地位,面对不利的复杂环境,采取了以柔克刚的策略,比如在真宗欲加封之时,一再推辞忍让,当真宗欲给其兄刘美加官进爵也是如此恳辞。
这正是“欲擒故纵” 手段运用得当的体现,而其柔顺更非指她温文尔雅、逆来顺受,而是在真宗的培养下、在政治斗争中形成了内敛深沉、胸有城府的性格,这也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必备的素质。这种性格的表现就是对政敌的打击一般都无声无息,但处理果断,成功率往往较高,因为这是后发制人。
例如对另一政敌李迪,《宋史》记载“上将立章献后,(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可是这样的弹劾逼的刘皇后这种在你死我活的争斗中奋起反击,李迪很快就被贬谪。③
可能此前刘皇后更畏惧寇准,也没对李迪过多关注,而寇准被赶下台后,面对李迪的弹劾,恼火的刘皇后很快采取了措施并大功告成,当然这与李迪自己也有一定关系,但在刘皇后卓越政治才能面前,李迪的分量明显还不如寇准。
此后不久,54岁的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时,仁宗即皇帝位,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淑妃杨氏为皇太妃。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13岁,很显然真宗把最高决策权交给了刘太后。
事实上宋真宗在位时,刘皇后就有学习理政。比如说针对宋太宗路设置不规范的情况,真宗于咸平四年(1001年)三月对行政管辖机构进行了调整,此举措就被刘皇后学习,在其执政时,就根据形势来了个如法炮制,类似的情况很多。特别是积极纳谏,培养人才方面。
真宗曾为巩固统治曾多次下诏鼓励进谏, 重视选拔地方官吏, 对敢于直言者进行提拔使用,这些举措也被刘皇后牢记心中,在其垂帘之后即被采用,如对地方官吏的选拔她就特别注意, 宰执除真宗留下的旧臣外,基本上是她从地方优秀官员中提拔上来的。
再来就是调整官僚机构,发展手工业。
针对宋初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各设使、副作为其长官,因职责不够清晰,时常发生矛盾的情况,宋真宗设立三司使统管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三司各设副使,作为三司使的下属。这样财政权集中到三司使一人手中,而三司使对皇帝负责。
此外,针对与辽、夏处于战争状态、财政紧张的情况制定了“和预买”的交易方式, 这些措施同样使刘皇后获益匪浅,并且在其真正执政时针对具体情况,也在相应领域继续推进,如果没有这一阶段的学习,就不会有下一阶段刘娥诸多重视经济的诸多举措。
注:
①《续资治通鉴》:“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本末。帝每巡幸,必以从。衣不纤靡,与诸宫人无少异。庄穆既崩,中宫虚位, 上即欲立之,后固辞。良久,将降诏,而宰相王旦忽以病在告,后疑旦有他议,复固辞。于是中书门下请早正母仪,后卒得立。凡处置宫闱事,多引援故实,无不适当者。帝朝退,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之。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信焉。”
②《东轩笔录》:“天禧末,真宗寝疾,章献明肃刘太后渐预朝政,真宗意不能平。寇莱公探此意,遂欲废章献,立仁宗,侧真庙为太上皇,而诛丁谓、曹利用等。于是引李迪、杨亿、曹玮、盛度、李遵勉等叶力。处画以定,凡诰命,尽使杨亿为之,且将举事。会莱公因醉漏言,有人驰报晋公,晋公夜乘犊车往利用家谋之。"
③《续资治通鉴》:“先是,上久不豫,语言或错乱,尝盛怒语辅臣日:‘昨夜皇后以下皆之刘氏,独留朕于宫中。’众皆不敢应,迪进日:果如是,何不以法治之? ……后适在屏间,闻之,由是恶迪, 迪所以不得留,非但谓等媒孽,亦宫中意尔。”
作者:吹雪
古代历史刘娥最终是病逝的。明道2年3月,甲午,刘娥崩逝。宋仁宗在皇仪殿召见臣子,哭道:“皇太后临死前数次牵扯身上服装,是何意?”参知
在历史上,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任皇后,刘娥籍贯太原,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曾任右骁卫将军,爸爸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
宋神宗是一个有想法敢作敢为的第4位,据史书资料记载宋神宗曾经对王安石说过他想做唐太宗那样的第4位,没想到王安石却说要做就做尧舜
长期使用麝香。历史上,刘娥与赵恒相处30多年,15岁便跟赵恒在一块了,可是两个人一直没有子嗣,对于刘娥没有生育的原因历史上没有明确记
真正历史上的刘太后,与民间故事《狸猫换太子》中的刘娥,完全不同。她被人赞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她虽然出身低微,但最后却能
王旦是北宋名相,曾掌权18年,为相12年,深受当时的皇帝宋真宗信任。不过后来,宋真宗却做出了一件很荒唐的事情,为了封禅事宜竟然暗中贿赂
说到这个宋真宗,大家肯定都比较熟悉,他的一次经历也是非常的厉害。他竟然和一个尼姑扯上了关系,甚至是结婚生子!这个尼姑就是李宸妃,因
看来很多网友对刘娥二婚这件事感到好奇,那今天正好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有关刘娥的故事。刘娥从小经历悲惨,她出生不久父母便离世,刘娥
《大宋宫词》这部剧主要讲述,宋朝时期宋真宗赵恒和刘娥之间的故事。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刘娥是北宋前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女性
《大宋宫词》开播后吐槽声不断,目前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4.4分,看来观众对该剧剧情并不满意。首先台词方面雷语频出,内容也有很多虚构
刘娥是宋朝第一为临朝称制的皇后,她本有机会达成武则天那样的成就,连帝王龙袍都穿过,但刘娥并没有踏出最后一步。刘娥一生经历十分具
刘娥并没有高贵的出身,但赵恒就是看上了刘娥,并对他非常的好。只是早期,赵恒身边的人都不怎么喜欢刘娥,宋太宗得知赵恒和一名民间女子
《大宋宫词》虽然服化道算得上精致,但剧情设定槽点太多,节奏把控的也不是很好。赵恒和刘娥认识不久,就发生了一系列紧迫的事情,刘娥甚
《大宋宫词》中,有关刘娥的早期经历并没有完成按照正史来描写,例如她的儿子赵吉,还有从辽国来的质子耶律康都是虚构角色,在史上并不存
历史上,刘娥入宫后并没有马上被封皇后,而是15年后才将册立为后。当时,有很多大臣阻止宋真宗这番打算,甚至拒绝拟写立后的诏书,这让宋真
《大宋宫词》中,刘娥和李婉儿之间的友谊令不少观众感到羡慕,她们经历了诸多磨难,刘娥入宫还让赵恒封婉儿为妃子。其实刘娥这样做一方
刘娥小产的孩子是她前夫的。娥前夫名叫龚美,是一位老银匠,受战事危害生活艰难,之后到京城混饭吃,没想到生活更为不易,恰好王府招人,因此
刘娥是北宋的。刘娥为蜀地孤女,后至京中,15岁入三皇子赵恒王爷府。宋真宗登基后,景德年间,刘娥封佳人。大中祥符5年,立为皇后娘娘。宋
刘娥结局是病死。刘娥籍贯太原市,刘娥出世没多久,便父母双亡,婴儿襁褓中的刘娥成为了孤女,收养在妈妈庞氏的娘家。刘娥一辈子,喜用君王
《大宋宫词》中,宋仁宗并不是刘娥的亲生儿子。刘娥的一辈子充斥着传奇色彩,刘娥原是孤女,仍在襁褓之中就失去了父母,在姨母家里成长,被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泰山的封禅的事情,但是好像到了这个宋真宗之后好像就没有帝王再到这个泰山封禅了,那么很多人也都问了,这到底
说到泰山封禅这个事情,大家肯定都清楚,在历史上只有6位帝王成功泰山封禅。毕竟这个事情是非常神圣的,甚至是对于一个皇帝的肯定。所
大宋宫词皇帝的遗诏是他并不信任刘娥,他害怕在自己死后,年幼的孩子会被刘娥所左右,到那个时候,刘娥不仅仅是临朝
《大宋宫词》刘娥之所以坚持让赵祯娶郭氏,是为了能够稳住朝堂,也为了能够让赵祯的皇帝之位坐得更稳。要知道郭
电视剧中刘娥和赵恒情投意合,之后又生下了小孩,事实上在古代历史上刘娥未怀孕小孩,赵恒本来想立刘娥为皇后,可是遭受了臣子们的坚决
其实在《大宋宫词》中,苏义简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可能比赵恒还要更加深刻一些。虽然苏义简从来没有透露他对刘娥是何种感情,但能看出,苏
宋真宗身体每况愈下,他立受益为太子,提前做好准备。原本皇帝还很信任刘娥,后来皇帝在刘娥背上发现了一个图腾状的纹身,他此后便生出一
历史上,宋真宗并没有打算废掉刘娥,但他的确担心过刘娥会像武则天那样做出越界的事情。因为真宗了解刘娥的能力,她的才智不输武则天,太
宋真宗封禅前,单独和婉儿见了一面,还给了婉儿一封遗诏,应该是有非常重要的内容。推测遗诏可能写下了有关赵祯身世的真相,这样可以保住
历史上,赵祯可能恨过刘娥,但他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事后会慢慢理解当初父皇还有刘娥做出的这番决定,也就释怀了。不过这种事放在谁身上,肯
历史上,刘娥病逝后,赵祯才得以亲政。也就是说,刘娥在世的时候,她并没有还政的打算,这可能令很多人感到不解。赵祯得知自己生母是李宸妃
自从宋真宗在泰山封禅之后,泰山的名声就臭了,导致后来的皇帝都不屑跟宋真宗这种货色一个样,还前往泰山封禅。因为每个皇帝都认为,只要
说到刘娥,这是北宋首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其权利是非常大的。在我国历史上,刘娥与武则天和吕雉是齐名的,刘娥当时的权势完完全全可以碾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狠狠的贬低了刘娥,不过后世对于刘娥的评价很高,为什么在民间还会出现这样的故事,并且广为流传呢?《大宋宫词》给我
虽然赵祯一早就表示自己不喜欢郭清悟,但刘娥还是坚持让他取郭氏,最大原因还是在于郭清悟背后的势力,可以帮助赵祯稳固朝政。但赵祯年
《大宋宫词》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了,刘娥目前在替赵祯考虑她的终身大事。很明显,刘娥更加心仪郭清悟,但赵祯并不喜欢她,所以他们之间也是
说起宋真宗一生最重要的作为,那就是和辽国签订檀渊之盟,换来了长久的和平。不过这个条约也没那么平等,宋朝每年都要向辽国送上一笔不
《大宋宫词》是讲述宋朝传奇女性刘娥的一生,不过剧中的刘娥,似乎和大家认知中的刘娥有很大区别。宋真宗封禅驾崩后,刘娥第一时间稳定
《大宋宫词》中,皇上是在泰山顶驾崩,不过在历史上并非如此。宋真宗泰山封禅后,又过了几年才驾崩。宋真宗死后,对于刘娥来说是一次重大
赵祯原先一直把刘皇后当做自己生母,后来李宸妃去世后,他才得知自己身世真相,这也导致他最后都没能见上母亲一面。实际上,刘娥原本是想
刘娥好不容易怀上一个孩子,结果却意外滑胎,这让她十分难过。潘良一直不安好心,刘娥喝下的那杯甘露,其实就是他在背后设计的陷阱,目的是
说到刘娥想必大家也知道的,宋朝非常知名的皇后,她也是宋朝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主。前后垂帘听政了11年,那么很多人也都问了,这都
刘娥很小的时候曾有过一段婚姻,她嫁给一位叫龚美的银匠。但此后因为生活过于困苦,龚美是选择把刘娥给卖掉,刘娥也因祸得福,和赵恒有了
在狸猫换太子的民间版本中,宋真宗是不知情的。但这件事明显不合理,刘妃不可能瞒着皇上把李妃的孩子用狸猫给换走。所以《大宋宫词》
虽然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假的,但李宸妃的儿子过继给了刘娥却是真的,而且几位当事人应该都是知情者。《大宋宫词》中,李婉儿以为皇帝是
原来这次刘娥滑胎并非是意外,而是有人陷害。刘娥太想替皇上生一个儿子,所以轻信偏方,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背后的主使自然是潘氏兄妹
《大宋宫词》中,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终于要上演了。不过和我们熟知的狸猫换太子不同,这件事并非由刘娥主导,宋真宗才是真正的操控者。在
刘娥好不容易怀上孩子,结果这个孩子还是没能保住,得知这个消息后刘娥和皇上都很难过。真宗明白,大宋的皇后之位只能交给刘娥来做,所以
《大宋宫词》中,李沆临终前把刘娥叫到自己床边,让她发誓今后绝不临朝称制。李沆是北宋一代明臣,他的这番举动不得不说很有先见之明,但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大宋供词》电视剧,最近确实是非常的火爆啊,尤其是里面刘娥刘太后,确实是非常的辉煌和传奇啊,所以正因
宋真宗死后,刘娥临朝称制,她是最有机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女性,但刘娥始终没有跨出这一步。刘娥连龙袍都穿了,说她不想当皇帝也不可能
《大宋宫词》的播出,让很多观众了解了寇准这个人物。寇准算是宋朝一代名相,他促使宋辽签订檀渊之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但寇准晚年
历史上,郭皇后驾崩后,宋真宗打算立刘娥为皇后,但不少大臣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刘娥出生太低,不足以担当一国之母。不过真宗在这件事上一
之前就有不少观众询问,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会不会在《大宋宫词》中出现。现在狸猫终于现身了,这也在暗示刘娥即将封后。其实历史上并没
在《大宋宫词》这部剧中,苏义简和刘娥产生了不少交集,对于刘娥来说,苏义简算是她的恩人。苏义简对刘娥好,让很多人觉得他是不是喜欢刘
历史上,宋真宗后宫妃子不少,但他的儿子只有一个,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宋真宗身为皇帝儿子怎么会这么少?根据宋史记载,宋真宗共有六个儿子,但
看过狸猫换太子的朋友,肯定会认为刘娥是个坏人,为了上位不择手段。然而,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就像《大宋宫词》一样,都是戏剧产物,经过了
因为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导致不少人认为刘娥是一个坏人,李宸妃最后也是被刘娥给害死。历史上刘娥的确收养了李宸妃的儿子,但她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