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吴蜀联军能大胜,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黄盖诈降成功,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可以说因为黄盖出色的演技,孙权和刘备才能赢的这么轻松,不然可能要复出多达几倍的代价。只是黄盖既然立了大功,为什么没有升官呢?而且之后关于黄盖的消息也是越来越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主公们也都怕被抢了功劳?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孙权未及弱冠,便能坐镇江东,与相当于自己父辈的曹操、刘备周旋,不仅是因为他本身能力卓越,也不仅是因为其兄长孙策,为他留下了广阔的地盘,还因为他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为他留下了大量的人才。例如文臣中有擅长内政的张昭等人;文武双全,能统筹大局者有周瑜;骁勇的悍将,则有程普、黄盖、韩当、陈武、周泰等人。
抛开其他不谈,单说这些武将中,虽然地位最高的人是程普,他曾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被大家尊称为程公。但是对江东贡献最大的,却要属黄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众所周知,江东自从被孙策平定以来,经历的第一场大危机,便是赤壁之战。当时的曹操,已经一统江北,又占领了荆州,“将船步兵数十万”,威胁孙权投降。张昭等老臣恐慌不已,皆劝孙权投降,是周瑜坚持请战,鲁肃提出了联刘抗曹的方针,于是有了赤壁之战,也有了江东的未来。
但是喜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周瑜是赤壁之战的总指挥,受演义影响较深的人,则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主要是诸葛亮借东风的功劳。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黄盖在其中的贡献,抛开演义中虚构的苦肉计不谈,单说真实历史——他最先向周瑜提出了火攻之计,然后向曹操献上了诈降书,并亲自实施了这一计划。
《三国志》记载:“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以曹公,欺以欲降。”最终火烧赤壁,使曹操损兵折将,还保南郡,尔后留曹仁守江陵,退回了后方。由此可见,这一战黄盖居功甚伟。然而,说到此处,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惑,那就是黄盖在此之后,便再也没有参与过什么重要战役,反而开始担任地方官职了。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一、功高盖主
众所周知,孙权掌权之后,一直在不断的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有些忌惮父兄留下的元老派,以及江东本地的世家,这一点从他重用鲁肃、吕蒙、甘宁等人,便窥得一二。黄盖在赤壁之战立下大功之后,他虽然欣喜,却不敢再让黄盖,参与到群雄角逐之中。所以,黄盖开始担任一些地方官职,并没有参与后来的合肥之战、濡须之战、夷陵之战等。
二、黄盖的身体条件不支持
除了孙权本身的忌惮之外,赤壁之战后的黄盖,或许已经无力支持他奋斗在第一线了。虽然真实历史上,他没有像演义中那般,实施苦肉计,被打的皮开肉绽,但是《三国志》注引《吴书》记载:“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
意思是说,赤壁之战的时候,已经步入老年的黄盖,中箭落入了水中,当时正值冬季,他虽然很快便被救了上来,但是对于一个长年征战,身上有无数旧伤的老将来说,就算勉强保住了性命,也需要长时间的修养,其健康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三、地方需要他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可能的原因,就是东吴内部不但有反复叛乱的山越人,武陵蛮夷也经常会为他们制造麻烦,这些蛮人个个骁勇善战,只有名将才能镇压,黄盖不但作战骁勇,还有治理地方的经验,负责这类事务,比较适合。《三国志》称:“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可见其理政能力。而他仅率五百人,便能抵御贼寇的战绩,也同样能够证明,他适合这项任务。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1、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品行端正严肃认真,懂得训练士卒,经常征伐,他的部队皆勇猛善
《新三国演义》剧中赤壁之战是在第42集。诸葛亮回到江夏,回营赶忙调兵遣将安排出战事项。刘军将领皆安排工作,却唯有不理关羽。没想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曹操在三国历史上一直都是以精明著称的,正符合了他所说的“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不得不说,他在谋略
说到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那可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的一个,这场战役可是刘孙联盟一起对抗曹操的。最后曹操战败。不得不说,这场战役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三国里面的赤壁之战,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在三国历史上都非常出名的,刘备和孙权联合对抗曹操,曹操战败。而且就因为这
说到赤壁之战,曹操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被火攻计大伤元气,对于这个计谋也是成功的击退了曹操。但是在那个时候,曹操手下那么多谋士,为什
黄盖是东吴第一代领导人孙坚的部下,是孙坚四大猛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之一,当然这个猛将的级别只是东吴范围之内,在魏、蜀、吴三
说到赤壁之战,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赤壁之战就是因为黄盖给周瑜提出了这个“火烧赤壁”的计谋,所以最后才能对曹操予以重创。但是再赤
公元208年12月,在长江上,曹操的大军与孙刘联军爆发了一场决定未来走向和格局的战争,这便是赤壁之战。我们都知道,此战最后是以孙刘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