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朝代或国家建立之初,也是比较凶险的时候,无论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所以有一些皇帝不仅会加强防御,同时也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怀疑,尽管很多都是跟随自己一同打天下的“兄弟”。汉朝时期的刘邦就是如此,他身边的功臣们,有一些是真的谋反了,有一些却是有力无心,可一旦拥有谋反的能力,就一定会成为皇帝忌惮的人,萧何便是其中之一。那么,萧何是怎样做,才打消了刘邦这样的怀疑呢?
萧公俯仰系安危,功业君王心独知。犹道邵平能缓颊,君臣从古固多疑。——张耒《萧何》
功臣和主公,是相爱相杀的两类人,互相成就,又互相提防。艰苦创业时有共同的目标和敌人,双方尚能保持均衡,主要是相爱;而成事之后,共同的敌人消失,双方的均衡随之打破,往往就得相杀。当然,主要是主公杀功臣。
如果遇上了汉光武帝、宋太祖、唐太宗这样能驭人,又能容人的君主,那真是莫大的幸运。可惜多数皇帝,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气量。要是碰上刘邦、朱元璋这样非把功臣赶尽杀绝的坑货,那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萧何,就摊上了刘邦。刘邦的重臣日子是不好过的,武将出身的英布、韩信、彭越都死于非命,张良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就玩起了隐身,跟刘邦同乡的周勃还莫名被投入过监狱……萧何长期身处朝堂位高权重,风险可想而知。靠着自己的政治手腕和旁人的提醒,他一次次地化险为夷。
保命绝招一:拥军
楚汉战争,刘邦和项羽在荥阳长时间对峙。此时刘邦的地盘主要是陕西和四川,四川当时还是蛮荒之地,陕西虽然是当年秦国的故地,但毕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的荼毒,残破不堪。多亏有萧何帮他管理着根据地,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粮饷供应。刘邦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却能一直正面死扛项羽,主要是萧何的功劳。
根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刘邦的使者一批又一批地来慰问萧何。一位被称为“鲍生”的人对萧何说,现在您在后方坐着,大王在前线打仗,是谁更苦呢?吃苦的反而来慰问不吃苦的,这是怀疑您啊!
那怎么办?鲍生说,我给您想个法子,把您家族能当兵的男人全都送去汉王军中,汉王就相信你了(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这是把亲人都变相送去做人质。做人质也就罢了,只要自己不是真要谋反就不会有危险。不过也得看送到谁的军中,还得看对手是谁。
送到刘邦军中,对手项羽。这就麻烦了,刘邦不止一次被项羽团团包围,也不止一次扔下队伍自己一个人溜了。去给刘邦拥军,是要冒极大风险的。然而萧何别无选择,咬咬牙,只好听从鲍生的计策。汉王刘邦什么反应?“大悦”。
保命绝招二:捐钱
国家富足的时候,要钱可以自保,国家困难的话,就得捐钱。
当上皇帝的刘邦对萧何的赏赐不可谓不丰厚:将萧何列为第一功臣,不但萧何拿到了爵位和封地,他的父子兄弟十多人也都拿到了可观的封地,而且特批能“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就是能带着剑面见皇帝,而且上朝可以昂首挺胸,大摇大摆,而不是像其他大臣只能低着头,小步快走着进去。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萧何很快又有了被猜疑的机会。一个叫陈豨的地方大员造反了。已经是皇帝的刘邦亲自带兵去平定,跟往常一样,留下萧何把守根据地关中地区。
被贬为淮阴侯而心怀不满的韩信涉嫌谋反,其实他到底反没反这事已经说不清了,萧何和吕后联手将韩信骗进宫中杀死。刘邦在前线听说后,下令将萧何从丞相提升为相国——丞相有左右两个,相国可只有一个,又增加了五千户的封地,并给他配备了一支500人的卫队。
皇恩浩荡,大家都来向萧何道喜,只有一个叫召平的人过来表示哀悼。他说,你的祸患要开始了(祸自此始矣)。皇上在外头打仗,您在这看守后方,又没什么危险,皇上却给你配备卫队,这是怀疑你啊!劝您这些封赏都别要,把自己的全部家产拿出来资助军队,皇上一定会开心的。萧何照做了,刘邦什么反应?“大喜”。损失了家产,却保住了性命和皇帝的信任,太划算了。只要性命和信任在,钱总是还能赚来的。
保命绝招三:自污
第二年,昔日的项羽手下第一猛将,后来投降刘邦而被封为淮南王的英布谋反了。刘邦又一次御驾亲征,萧何也又一次镇守长安,一如往常。不久,刘邦的使者又一批批地来到长安,致以领袖的亲切问候并关心总理同志的日常工作。萧何心想,又来了吧,就跟一年前一样,一边兢兢业业地干活,一边又将家产全数捐出。
然而有个门客告诉他,您离灭族不远了(君灭族不久矣)!为什么?您已经做了相国,还有什么能赏给你的吗?而且您这么十几年来在关中执政,百姓都归附你。皇上怕的是你在关中的威望无人能比啊(畏君倾动关中)。
萧何终于看明白了。主公会不会怀疑你,除了在于你有没有谋反的意愿,还在于你有没有谋反的能力。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一个有谋反意愿却没有谋反能力的人,主公完全可以不把他当回事,至少不用急着收拾他。然而一个人如果有了谋反的能力,那么他就是个不定时的炸弹。今天不反,不代表将来不反。主公活着时不反,不代表主公死后不反。既然如此,对主公来说只要一个臣子有了谋反的能力,那么不论他有没有谋反的意愿,把他干掉就是最安全的。何况天下已定,一流能臣干掉了,来个二流的治国也没什么。
所以彭越、韩信、英布,一个个猛将要么被冤杀,要么被逼反。坐等被冤杀肯定不行,那如果真的谋反呢?萧何不想也不敢。那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废掉自己谋反的能力。萧何谋反最大的资本就是百姓都爱戴他,那么就让百姓不再爱戴自己吧。
不久,告状信雪片一样飞到前线,都控告萧何及其家人欺压百姓、霸占田地、强买强卖、投机倒把,刘邦这才放心。刘邦得胜凯旋路上,老百姓拦下刘邦的车子,控诉萧何的罪行,刘邦把控告信全部不动声色地收下了。等到了宫中,面对前来迎接的萧何,刘邦笑道:“相国真是为民请命啊!”然后拿出一大叠控告信放在萧何面前,说,“相国自己向百姓谢罪吧。”然后开怀大笑。
财产捐出去,还能再赚回来,名声臭掉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萧何看着刘邦的笑脸,心中一定很悲苦,甚至悲愤吧。不过那些名声没臭掉的人,像韩信、彭越等,也一定悲苦和悲愤,只是跟萧何的悲苦和悲愤不一样,而且只能在地底下发泄自己的情绪了。
刘协是刘邦的十六代孙,他们之间相隔十四代,刘邦过后是刘恒,然后是刘启、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刘秀、刘庄、刘炟、刘开、刘
1、刘邦子孙关系:刘邦有多少子孙?刘邦共有8个儿子,按从高到低排列:齐悼回王刘飞(曹继生)汉徽帝刘英(卢侯生)赵寅王刘如懿(齐夫人的一生)副王
说到汉朝时期,大家应该都知道,汉朝是分为西汉和东汉的,在这两个时期,很多人可能了解的更多的是西汉的皇帝,但是对于东汉的皇帝并不是很
说到这个白马之盟,大家应该都会知道,这个是刘邦推出的一个盟约。这个可是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不得不说,刘邦作为一代帝王,生前制定这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历史上,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抗争真的是非常的激烈,而且最后项羽被刘邦逼在乌江,最后项羽自刎。一般情况下,历史上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广积粮缓称王”是谁最先提出来的,有人说是刘邦,有人说是明朝的朱元璋,也有人说三国时期的这个孙权,那么到底是谁
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各位应该有所耳闻。有人问,斩蛇起义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个典故在古代也十分有名,最早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至于
大家都知道,刘邦在病死之后,太子刘盈登基,这个时候吕雉就直接独揽大权了,在第二年的时候,吕雉就直接将戚夫人的儿子毒死,还把戚夫人做成
其实关于韩信究竟有没有叛变这个问题,是带有一定争议的。根据一些古文上的记载,韩信是被告密,所以吕后才得知他会叛变。不过韩信真有
其实在正式当中,刘邦根本就没有答应过韩信什么“三不杀”,这么有文艺范,包含着艺术气息的话,绝对不会出现在正史当中的。所谓的“三不
了解西汉历史的朋友,应该会知道彭越这个人物。彭越是西汉开国功臣,他在秦末起义,后加入刘邦,期间立有不少战功,和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
刘邦攻入咸阳后,项羽并没有遵守此前的约定,而是将刘邦封为汉王。此后项羽又把关中一分为三,这让刘邦十分恼怒,决定和项羽开战。当时刘
刘邦死后,戚夫人失去了庇护伞,她最后也是被吕后整的很惨。那刘邦生前为什么没有想办法保下戚夫人呢?刘邦虽然喜欢戚夫人,但维护汉朝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相信了解战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了,他是这四个人当中最厉害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君子。信陵君的才能、眼
嬴政和刘邦实际上只差了三岁,两人是同一年代的人物,但似乎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嬴政要比刘邦大很多。刘邦算是大器晚成,他和嬴政在当时完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吕后杀死韩信这个事情,本来很多人都认为是刘邦杀的,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刘邦,而是吕后杀的。只不过刘邦是默许吕
说到汉高祖刘邦,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而且刘邦和樊哙之间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樊哙可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但是在刘邦重病回到长
张汤是西汉酷吏,他曾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关于张汤是忠臣还是奸臣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有一些争议的,可能不能简单的做出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楚汉之争的项羽一直有话说,大家也知道范增还是非常的厉害的,非常的聪明,智谋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但是最后项羽中了
最近很多人想起来了这个刘邦和项羽的事情,那就是当时刘邦是有列举项羽的十宗罪的,那么这十宗罪是否有历史记载呢?当时这十大罪又是不
白登之围是刘邦命里的一道坎,他差点就没能越过去。公元前200年,刘邦率领30多万大军亲征匈奴,刚开始汉军气势如虹,匈奴军根本不是对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刘邦上位当上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就直接下令杀了诸多的功臣。对于这些功臣刘邦直接以“谋反罪”定其罪名。所
陈平作为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的知名度和存在感算是比较低的。大部分不太关注历史的朋友,应该也听说过萧何、张良、韩信,但他们可能并
说到刘邦,大家都知道,他在当上皇帝之后,就杀了很多开国的功臣,当然这些功臣可以说是和刘邦平起平坐,刘邦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就对其
刘邦称帝立汉后,开始对功臣进行封赏,其中萧何被封为酂侯,他的食邑是功臣中最多的。由此也能体现出萧何地位之高,不过此后萧何还是有些
说到白登之围,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事件就是讲的汉高祖刘邦呗匈奴围在白登山。当时那个时候,刘邦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的危险了。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西汉的时候,那可是战乱不断,而且在那个时间也是出现了很多非常厉害的武将,比如说“汉初三杰”等等,它们可都是刘
刘邦底层出身,也没什么背景,却能成为首领,乃至于一代开国皇帝。像刘邦这样的人,或许是有天生的领袖气质,对于领袖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自
刘邦在建立了大汉王朝之后就活的有些飘了,自以为是天下无敌了。当他听说了韩王韩信(不是兵仙韩信)准备投降匈奴的时候感到极其气愤
刘邦和项羽虽然是对手,但或许到了刘邦晚年,他会想起项羽,思考他当年在乌江为何选择以自刎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都知道一句话
不知道各位是否了解王陵这位历史人物。王陵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很早就认识刘邦,还曾多次和刘邦一起协同作战,等刘邦攻破咸阳后,王陵
万户侯是汉朝侯爵中最高等级,因为食邑有万户以上,所以被称为“万户侯”。刘邦一统天下后,总共分封了143个位次的彻侯,如此之大的分封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邦这个皇帝,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土皇帝”。毕竟他是从最底层一点一点做起来的。所以这样的一个皇帝,肯定会
韩信之死,到底是刘邦的想法,还是吕后擅自决定?当然,刘邦和吕后是同一战线的人,以吕后的才能,她必然已经察觉到韩信会给他们带来的风险
刘邦一统天下后,他废除了秦朝使用的礼法,很多礼节都十分简化。后来刘邦觉得这样也不太对,君臣之间在利益方面还是要有严格的区分,所以
相信大家应该都对项羽和虞姬非常熟悉了,但是说打了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关系,就有点扑所迷离了。毕竟,虞姬是之后才到来到刘邦这边的。甚
说起刘邦,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汉高祖,汉朝的开朝皇帝,是秦末汉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刘邦在蜀汉争霸中能够战胜项羽,夺得天下,那么肯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历史上又很多比较长寿的人,都但是能够过百的长寿老人真的是屈指可数,比如说这个西汉的丞相张苍,他就活到了一百
刘邦立汉后,分封了143个位次的彻侯,封侯的规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功臣们除了能获得一个荣誉称号,实质的奖励也很多,例如对自己的封邑
刘邦死后,吕后总览大权,刘盈身为皇帝,在母亲面前呈弱势一方。吕后原本差点被戚夫人取代,所以手中握有权利后,对戚夫人施加报复,手段残忍
刘邦十四、五岁完成学业后,便投身张耳门下,当时张耳非常喜欢刘邦,便带着刘邦四处云游。大概张耳当时是在联络抗秦势力吧。这可让刘邦
我们都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时候,韩信其实这个时候并没有什么战功,但是萧何却笃定韩信是将帅之才。那么萧何为何这么盛赞韩信呢?他
说到古代的皇帝,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基本上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庙号,毕竟这是对于每个时期每个皇帝的代号。但是在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有
说起韩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在我国历史上,韩信被奉为“兵仙”或“战神”。萧何曾经说过:“国士无双”,刘邦也曾评价到:“战必胜、攻
其实韩信不见得真的会造反,他应该只是想得到一个王位。不过刘邦一方还是决定提前动手,以防万一。从刘邦的角度来说,无论韩信是否真有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韩信当时被刘邦杀就是因为他的权利过大,功高盖主。所以刘邦觉得他的存在自己受到了威胁。那么如果韩信当时放弃
最近很多人也都说这个东汉和西汉之间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东汉和西汉之间有很多位皇帝,那么这些皇帝都有多少位呢?这些皇帝又分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刘邦杀韩信这个事情,存在很多的争议,很多人觉得刘邦不应该杀韩信,但是刘邦再历史上,作为一个开国皇帝,诛杀功
说起汉高祖刘邦,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了,从最初的一位小亭长成为了九五至尊的皇帝,他所建立的汉朝也成为了之后华夏民族的称呼,说不伟大肯
初汉三杰中,很多人最敬佩的就是张良,对他的评价特别的高。其实了解张良和刘邦这两人后,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例如张良当年为什么会选择
汉高祖的嫡孙被托孤大臣给杀光了?你还别说,真有这么回事。汉高祖刘邦留下的这帮子托孤大臣,不亏是腥风血雨里头走出来,在刀尖上舔过
其实封国制和分封制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皇帝把土地分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还有异姓王。刘邦称帝后,他采用封国制有些是出于被迫
章邯被称为是秦朝最后一位将领,但他最终难敌项羽大军,在巨鹿之战中败下阵来。项羽认为章邯是个人才,所以并没有杀他,此后章邯投靠项羽
网上一直有种声音,称刘盈的生父可能并不是刘邦,不然刘邦不可能多次作出抛弃刘盈的决定,两人根本就不像亲生父子。而且从刘盈出生的时
相信大家应该都直到,关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出名的,毕竟这个成语也是讲述了一个典故,而且这个典故非常经
刘邦没有显赫的家室,也没有用不完的钱财,但他却能在一个看重背景的年代,成为被千万人拥戴的领袖,这究竟是为何呢?刘邦身边的兄弟愿意
伴君如伴虎,一点都没错,李靖如果一句不慎,以后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挂。多亏李靖脑子灵活反应快,用刘秀来暗指李世民仁慈。李世民一世
说到刘邦这个皇帝,大家都知道,他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小混混,但是后来竟然混到了开国皇帝,这搁谁都不敢想的吧?毕竟这中间的跨度确实是从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昭宣中兴,完全就是西汉的汉昭帝和汉宣帝所处的时期,两个皇帝的治理有方多带来的盛世。那么关于这个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