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邦到达了咸阳城外的时候,此时天下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初向北进军的项羽取代宋义成为了上将军,并且带领着部队击败了秦军,降服了章邯。随后各地诸侯都归顺了楚霸王项羽,即便是项羽声势浩大,但最终还是比刘邦晚了一步。刘邦成为了第一个到达咸阳城外的起义军领袖。
汉元年(前206年)十月,刘邦的军队先于各路诸侯军到达霸上。秦王子婴乘坐白色的车子,用丝绳系住脖子,封好皇帝印玺和符节,在道路旁投降。刘邦手下的将领有人劝刘邦诛杀秦王子婴。刘邦说:“当初怀王派我来,本来就是因为我能宽容。况且子婴现在已经投降了,还要杀掉他,这样做不吉利。”于是就没有杀掉子婴。
子婴虽然没有被杀,但他必须得搬出咸阳宫,给刘邦腾地方。刘邦从没见过如此豪华的咸阳宫殿,当下就决定在宫殿内享受享受。但得到了张良、樊哙的反对。刘邦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封存秦宫的珍宝和财物,撤军回到霸上驻扎。
刘邦在攻下咸阳之后,除了沉浸在喜悦之外,他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他召集咸阳附近的百姓说:“各位深受秦朝的严苛法令已经很久了,在以前,批评朝政的要灭族,相聚交谈的要被杀掉弃市。当初,我和诸侯约定,谁先进入关中,谁就在这里称王。因此,我应当在关中称王。在这里,我和大家约法三章:杀人的人处死,伤人的按照法令来治罪,抢劫的人依据罪行治罪。除了这三条之外,其余的秦朝法令全部废除。”
“希望大家都能像以前一样安居乐业,我来到这里,就是要为大家铲除祸害,不会有欺凌施暴的行为,大家不要害怕,况且我现在回到霸上驻扎,就是为了等待诸侯一起前来制定法令。从而使大家像以前一样安居乐业。”于是刘邦派人巡视咸阳周围的各个县乡,将这些规定告诉百姓。秦地百姓都十分高兴,争相送来酒食犒劳将士。刘邦推辞不接受,对着前来送酒食的百姓说:“仓库的粮食充足,军队不缺少粮食,我不忍心让大家破费。”当地民众听说这件事后,更加高兴,都希望刘邦能够在关中称王。
关中的百姓受到秦苛政压迫已经很久了,等到刘邦进入关中后,废除了严苛繁琐的法令,只和百姓约法三章,大大放宽了百姓的活动范围。不仅如此,刘邦不准让士兵烧杀抢掠,此举使得关中的百姓生命财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这些措施,使得关中地区迅速平稳,不至于发生动乱,不仅稳住了关中地区,而且还使得刘邦得到了关中百姓的民心。
有人劝刘邦说:“秦地非常富足,而且地形有优势。现在听说章邯已经投靠项羽,项羽还封了他当雍王,统治关中。他们马上就要过来了,如果过来,您怕是无法保住这里了。您应该赶快派兵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入,不仅如此,还要征发关中的士兵来增强实力,抗拒诸侯军。”刘邦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就派人守住函谷关。十一月,项羽率领军队,想要进入函谷关,却被阻拦。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很生气,于是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一个人独吞秦宫的珍宝。”他想以此来得到项羽的封赏。这时候,范增也劝项羽攻打刘邦。之后的故事在前面已经讲过。刘邦在和张良的帮助下,顺利在鸿门宴上解除了危机。在解除危机后,刘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曹无伤。
鸿门宴后,项羽进入咸阳城,肆意焚毁咸阳城和秦朝宫殿。项羽军队所经过之处,没有不被摧毁的。秦地的老百姓对于项羽非常失望。他没有给百姓带来和平,他带来的只是灾难。但因为害怕项羽,没有人不敢不服从项羽。
在进入咸阳后,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自己掌握分封大权,将天下分为十八个诸侯国。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把刘邦封为汉王,定都南郑。
分封完成之后,各路大军从咸阳撤退,分别回到自己的封国。汉王刘邦也率军回到自己的封国。由于刘邦在进入关中之后的举措十分得民心。所以在前往封国时,楚军和诸侯的将士因为仰慕刘邦而追随的多达几万人。汉军在离开之后就烧毁了沿途的栈道,一是为了防备诸侯和盗贼偷袭,二是为了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
在当时,巴蜀地区是偏远地区,刘邦的将领和士卒大多都来自东方,巴蜀之地远离故乡,因此在向西行进的途中,有很多将领和士卒不愿意远离故乡,因此在路上都悄悄逃跑了。韩信劝刘邦说:“项羽分封有功的将领为王,可是大王却被封到南郑,巴蜀自古就是偏远之地,这就相当于是流放。军吏和士兵都是山东(指的是函谷关)的人,日夜盼望能够回到家乡,如果此时利用他们的锐气,就可以建立大功。如果等到他们安定下来,那时候人们都安心了,就不能再利用他们了。不如现在就下令东进,和诸侯争夺天下。”
正当刘邦谋划东进时,项羽正在处理义帝,他派人将义帝迁徙到郴县,在迁徙的过程中,又命令英布袭击义帝,将他杀死在江南。虽然在南方杀死了义帝,但北方的齐国此时出现了变故,田荣杀死了项羽所立的齐王,自立为齐王,他还帮助彭越在梁地反叛。陈馀怨恨项羽没有封自己为王,于是向田荣借兵,攻打赵王张耳。
这些人的反叛,摧毁了项羽分封诸侯的初衷,这些人的反叛,使得天下又进入混乱之中。作为主持分封的项羽来说,他决不允许诸侯的反叛,于是,他亲自带兵向北进攻齐国。趁着项羽向北进攻齐国时,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从新郑返回关中,打败章邯、司马欣、董翳,重新夺取汉中地区。
汉二年(前205年),刘邦率军攻下河内,设置河内郡。在到达新城时,当地的一个名叫董公的老人拦住刘邦,告诉他义帝的死因。刘邦听说后,脱掉上身衣服大哭,为义帝举行葬礼,致哀三天。他派遣使者告诉诸侯说:“天下诸侯共同拥立义帝,都听从义帝的号令,现在项羽流放义帝,在江南杀害他,这是大逆不道。我亲自为义帝举行葬礼,诸侯都要身穿丧服。众诸侯都要调发军队,集结士兵,向南渡过长江和汉水,一起讨伐楚国杀害义帝的人。”
胡善祥电视剧《大明风华》中角色,由邓家佳饰演。建文朝御史景清女儿,孙若微的亲妹妹,在靖难之役时与姐姐失散,后被皇太子朱高炽所救,交
汉代的建立给国人注入了一个反抗和不屈的精神。1、因为汉代是第一个由最底层人民建立的王朝;2、并且给以后所有的被压迫的人民一个
在《三国演义》中,刘协自小就作为傀儡皇帝生存着。佞臣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曹操坐上丞相,才稳定下来。可是曹操却不是为了做丞相而稳
说到这个项羽大家也了解江东霸主,有关他的一些事情也特别多,也是英雄一样的人物,项羽这么厉害实际上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厉害,也是有很
汉灵帝晚年时期,遭遇着选取皇太子问题。何皇后生要皇子刘辩,自小送养在坊间一个姓史的道长家中。刘辩比刘协年老,并且是皇后娘娘所生
刘协是刘邦的十六代孙,他们之间相隔十四代,刘邦过后是刘恒,然后是刘启、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刘秀、刘庄、刘炟、刘开、刘
1、刘邦子孙关系:刘邦有多少子孙?刘邦共有8个儿子,按从高到低排列:齐悼回王刘飞(曹继生)汉徽帝刘英(卢侯生)赵寅王刘如懿(齐夫人的一生)副王
说到这个白马之盟,大家应该都会知道,这个是刘邦推出的一个盟约。这个可是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不得不说,刘邦作为一代帝王,生前制定这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脏唐臭汉”四个字并不怎么陌生,多多少少也都听过,但是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是唐朝和汉朝在历史上都是出了名的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历史上,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抗争真的是非常的激烈,而且最后项羽被刘邦逼在乌江,最后项羽自刎。一般情况下,历史上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项羽手下可是有五大虎将的,分别是龙且、钟离眛、英布、季布、虞子期。这五位都是骁勇善战的武将。但是在项羽乌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广积粮缓称王”是谁最先提出来的,有人说是刘邦,有人说是明朝的朱元璋,也有人说三国时期的这个孙权,那么到底是谁
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各位应该有所耳闻。有人问,斩蛇起义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个典故在古代也十分有名,最早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至于
大家都知道,刘邦在病死之后,太子刘盈登基,这个时候吕雉就直接独揽大权了,在第二年的时候,吕雉就直接将戚夫人的儿子毒死,还把戚夫人做成
其实关于韩信究竟有没有叛变这个问题,是带有一定争议的。根据一些古文上的记载,韩信是被告密,所以吕后才得知他会叛变。不过韩信真有
其实在正式当中,刘邦根本就没有答应过韩信什么“三不杀”,这么有文艺范,包含着艺术气息的话,绝对不会出现在正史当中的。所谓的“三不
了解西汉历史的朋友,应该会知道彭越这个人物。彭越是西汉开国功臣,他在秦末起义,后加入刘邦,期间立有不少战功,和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
刘邦死后,戚夫人失去了庇护伞,她最后也是被吕后整的很惨。那刘邦生前为什么没有想办法保下戚夫人呢?刘邦虽然喜欢戚夫人,但维护汉朝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相信了解战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了,他是这四个人当中最厉害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君子。信陵君的才能、眼
胡善祥第一个孩子是汉王的。胡善祥是《大明风华》剧里面的角色。景清的女儿,孙若微的亲妹妹,在靖难之战的时候和姐姐走散,后来被皇太
嬴政和刘邦实际上只差了三岁,两人是同一年代的人物,但似乎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嬴政要比刘邦大很多。刘邦算是大器晚成,他和嬴政在当时完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项羽和这个鲁智深的事情,今天要说他们两位的故事就是比他们谁的力气大,这个项羽能扛鼎,鲁智深能倒拔杨柳,这样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中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汉奸,其中很多人说这个“中行说”就是其中之一了,话说这个中行说直接是影响了这个汉朝当时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吕后杀死韩信这个事情,本来很多人都认为是刘邦杀的,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刘邦,而是吕后杀的。只不过刘邦是默许吕
说到汉高祖刘邦,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而且刘邦和樊哙之间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樊哙可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但是在刘邦重病回到长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楚汉之争的项羽一直有话说,大家也知道范增还是非常的厉害的,非常的聪明,智谋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但是最后项羽中了
在大部分网友的眼中,可能都会认为项羽是英雄。因为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项羽基本都是英雄形象,而刘邦虽然是胜者,但给人的感觉却是阴
说到这个汉承秦制,相信对于秦朝和汉朝的制度都有所了解,就是因为秦朝在大一统之后,建立了一个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那么这个
最近很多人想起来了这个刘邦和项羽的事情,那就是当时刘邦是有列举项羽的十宗罪的,那么这十宗罪是否有历史记载呢?当时这十大罪又是不
白登之围是刘邦命里的一道坎,他差点就没能越过去。公元前200年,刘邦率领30多万大军亲征匈奴,刚开始汉军气势如虹,匈奴军根本不是对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刘邦上位当上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就直接下令杀了诸多的功臣。对于这些功臣刘邦直接以“谋反罪”定其罪名。所
最近看到一些人留言,他们也都说了,这个汉朝的皇帝好像都比较喜欢寡妇,仔细一分析好像还真的有这样的一个现象,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
说到刘邦,大家都知道,他在当上皇帝之后,就杀了很多开国的功臣,当然这些功臣可以说是和刘邦平起平坐,刘邦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就对其
在秦末乱世之中,项梁项羽为代表的项氏家族,原本是实力最强大的一方,但是项梁在定陶之战中战败身亡。项羽虽然称霸天下,但最后却又被刘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项羽自刎乌江这个事情,在历史上已经很出名了,而且都知道项羽是一个真汉子,宁愿战死也不愿意苟活。但是如果项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项羽的称号,一直都是“西楚霸王”。但是很多人肯定都很想知道,为什么项羽在当时没有称帝,只是自称“西楚霸王
要说鲁智深跟楚霸王的力气谁大?一个能倒拔垂杨柳,一个能扛巨鼎,就这么看还真不少下定论。为了这个问题,咱们请了曹操的儿子曹冲,毕竟
说到白登之围,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事件就是讲的汉高祖刘邦呗匈奴围在白登山。当时那个时候,刘邦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的危险了。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西汉的时候,那可是战乱不断,而且在那个时间也是出现了很多非常厉害的武将,比如说“汉初三杰”等等,它们可都是刘
刘邦底层出身,也没什么背景,却能成为首领,乃至于一代开国皇帝。像刘邦这样的人,或许是有天生的领袖气质,对于领袖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自
刘邦在建立了大汉王朝之后就活的有些飘了,自以为是天下无敌了。当他听说了韩王韩信(不是兵仙韩信)准备投降匈奴的时候感到极其气愤
刘邦和项羽虽然是对手,但或许到了刘邦晚年,他会想起项羽,思考他当年在乌江为何选择以自刎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都知道一句话
不知道各位是否了解王陵这位历史人物。王陵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很早就认识刘邦,还曾多次和刘邦一起协同作战,等刘邦攻破咸阳后,王陵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两汉时期也就是东汉和西汉,都有实行一个制度,那就是“察举制”。很多人对于这个制度并不是很了解,那么这个察举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因为萧何把韩信留住,最后才帮刘邦战胜了项羽。不过最先发现韩信的人并不是萧何,而是夏侯婴。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当中,没有任何一场战争会想这一场战争那般充满着魔力,因为这场战争的胜负直接决定了伟大王朝的诞生。在这场战争当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刘邦这个皇帝,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土皇帝”。毕竟他是从最底层一点一点做起来的。所以这样的一个皇帝,肯定会
韩信之死,到底是刘邦的想法,还是吕后擅自决定?当然,刘邦和吕后是同一战线的人,以吕后的才能,她必然已经察觉到韩信会给他们带来的风险
说到西楚霸王项羽,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他可是一名硬汉,项羽乌江自刎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传遍了大街小巷。但是很多人都纳闷,为什么项羽都
刘邦一统天下后,他废除了秦朝使用的礼法,很多礼节都十分简化。后来刘邦觉得这样也不太对,君臣之间在利益方面还是要有严格的区分,所以
相信大家应该都对项羽和虞姬非常熟悉了,但是说打了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关系,就有点扑所迷离了。毕竟,虞姬是之后才到来到刘邦这边的。甚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是经历了各种洗礼的,要么是被灭亡,要么就是被取代了。但是历史上这个汉朝,虽然有很多,比如说西
说起刘邦,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汉高祖,汉朝的开朝皇帝,是秦末汉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刘邦在蜀汉争霸中能够战胜项羽,夺得天下,那么肯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历史上关于项羽举鼎的这个事情可是非常的出名,正因为这个故事让大家了解到项羽的力大无比。当然了,这个故事的真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楚汉时期,刘邦和项羽那可是绝对的主角,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斗争非常的激烈,但是往往主角之间很激烈,配角肯定会比较惨
刘邦立汉后,分封了143个位次的彻侯,封侯的规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功臣们除了能获得一个荣誉称号,实质的奖励也很多,例如对自己的封邑
刘邦死后,吕后总览大权,刘盈身为皇帝,在母亲面前呈弱势一方。吕后原本差点被戚夫人取代,所以手中握有权利后,对戚夫人施加报复,手段残忍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汉朝,自从把秦朝给灭了之后,也是发展的不错。但是一般情况下,一个朝代灭了一个朝代,都会有一些新的制度
刘邦十四、五岁完成学业后,便投身张耳门下,当时张耳非常喜欢刘邦,便带着刘邦四处云游。大概张耳当时是在联络抗秦势力吧。这可让刘邦
说起韩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在我国历史上,韩信被奉为“兵仙”或“战神”。萧何曾经说过:“国士无双”,刘邦也曾评价到:“战必胜、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