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致师在古代是一种比较冒险的举动,其主要作用是为了鼓舞军队士气,展示出己方的必战之心。两军交战,双方将领出面单挑,这便是致师。一旦致师获胜,便能有效打击敌方士气,在交战时也能取得先机。这在春秋之前被当做是一种礼仪,大家在看古代小说时,应该也有读到过这样的场景。不过随着战斗规模的扩大,致师能起到的作用是越来越小,而且还会徒增伤亡,所以这项作战方式也就慢慢消亡了。
小时候看小人书,被《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水浒传》《杨家将》中那些每逢战事,两军对垒,将与将单挑独斗,大战多少回合,胜利者斩对方于马下所吸引,十分憧憬古人那种金戈铁马,摇旗呐喊,金鼓大振的场景。那么,古代真实的战场会是什么样呢?是否真的如演义小说中那样单挑呢?
留意史料,在春秋以前,人们古朴的思维讲究礼仪,就是打仗也要师出有名,两将“单挑”分个高下叫作“致师”。
《周礼》中说:“环人掌致师。”
《兵筹类要》中说:“两军既丘,各以其将出斗,谓之挑战。”
致师,可以解释为挑战,两军对垒,为了激发己方的斗志,派出武艺高强的将士,来到对方的阵营前挑战,用以侮辱激怒对方,沮灭对方的士气,震慑敌人。
东汉末年的郑玄解释说:“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
《左传》中记载:“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许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代御执辔,御下两马,掉鞅而还。摄叔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
这段记载是说公元前597年,诸侯晋国与楚国之间爆发邲之战,临战,楚国的大将许伯、乐伯与摄叔三人交流“致师”的看法,并且按照自己的理解付之行动。
许伯驾驭着战车飞驰到晋军的军营前兜了一圈之后,耀武扬威地快速返了回来;随后乐伯乘着战车逼近晋国军营前,开弓射敌,他的车夫还从容地走下战车,整理了一番战马的辔绳,便后安全返回;接下来摄叔驾驶战车,直接冲入晋军大营,挥戈杀敌,并且割下敌人的耳朵,捉了一个俘虏回返。晋国军队分两翼追来,乐伯左边射马,右边射人,箭无虚发,阻止了晋军的夹击。
当乐伯的箭仅剩一支时,恰在此时一只麋鹿撞入,乐伯一箭射中麋鹿的背部。此刻,晋国将领鲍癸率部队追了上来,乐伯就让摄叔拿着麋鹿献给鲍癸,对他说:“由于今年还不到时令,应当奉献的禽兽还没有来,就把它奉献给你和你的随从作为膳食吧!”
于是,鲍癸命令部队停止追击,感慨地说:“他们的车左善于射箭,车右善于辞令,都是君子呀!”
最终邲之战也以楚国大胜晋国告终,从而奠定了楚庄王称霸诸侯的基础。
《史记•周本纪》中说:“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到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是说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伐商纣王之时,两军在牧野大战,周武王命尚父姜子牙带领百余名勇士致师扬威,震慑商纣王,在牧野之战中商朝的军队许多临阵倒戈,归顺了周武王,最终夺取天下。
看来在春秋之前,讲究仁人君子,遵循周礼,致师还时有发生,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礼崩乐坏,致师这种传统的方式逐渐消失了。
每逢战事,将领们也会在战场上厮杀,冲锋陷阵,更重要的是指挥战斗,特别是高级别的将领,是一军的灵魂,不会冒险到一线战场上去拼命。
到了秦末,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较量逐渐处于下风,两军在广武附近对阵之时,项羽激昂地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二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为也。”
项羽的意思是说:如今天下不定,都是你我之间连年争斗不止,让老百姓处于兵荒马乱之中,所以,我们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你我单挑好了,一决胜负。
刘邦听了,诡异地笑了:“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意思是说:我才不与你比武,军事讲究韬略。
项羽望着刘邦那熊样,派出一队“壮士”出阵挑战,刘邦军中有楼烦善于射箭者,项羽前来挑战的将士都被射杀,“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看来这项羽就是天地英雄,那大无畏的精神镇住了这楼烦射射者,不敢发箭了,真乃世之英豪。
历史上单挑杀敌者有之,比如三国时期的小霸王孙策与太史慈,旗鼓相当,英雄对英雄,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但不是每战都是两将交锋,如真的如演义所说,军队中的士卒也就失去作用,真实的战场,单挑的事发生的可能性很少。
那动不动两军阵前大战多少多少回合,纯纯是小说家为了塑造英雄人物把古代战争简化了。
所谓的“回合”,是指古代两将战马冲刺,两将兵器相交的刹那叫“合”,如果都没能击中对方,带马回头转弯的过程叫“回”,因之,所谓一个回合需要马匹加速、冲击,兵器对刺,随后减速,带马回转,这有一个过程。
如演义中那样,势均力敌的两将,动不动斗上百十余合,或三百合,这是不可能的,纵使人不累,那马也累死了。由之,那单挑是小说家给读者的误区,不要当真就好。
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垒,厮杀充盈着血淋淋的故事,是智慧与胆识高下的对比与较量,谁赢得生存权,谁就赢得最后的胜利。
致师,横贯天际的壮举,分明是古人在灵魂深处点燃的一束豪情的光芒。
作者:陈二虎
说到这个廖化,大家可能认识他都是通过一句俗语,那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得不说,这句话真的是在三国中,证明蜀汉没有大将。
蜀汉之所以会第一个步入衰落,除了夷陵之战惨败带来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部人才凋零。特别是在诸葛亮病逝后,蜀汉匡扶汉室的
赵佗是南越国的建立者,虽然他当时在南越的地位和皇帝无异,但其身份并不被认可。赵佗原本是秦朝将领,曾奉命攻打百越,当时秦军士气正猛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打仗,很多将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胖!但是大家应该都知道,打仗难道不应该找一些身手敏捷的人吗?太胖的
刘荣是明朝初年名将,他曾参加靖难之役,协助朱棣继位。等朱棣称帝后,刘荣开始逐渐发力,他在望海埚之战中大破倭寇,保卫沿海,立下很大的功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很多镇守边关的将领他们可是手握重兵的,毕竟是要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以防外人的侵略。但是对于这样的将领,如果
说到这个吕文焕,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他是南宋后期的将领。在宋蒙的襄樊之战任宋朝的守将。在南宋和元军对峙6年之久,最后吕文焕却
说到三国将领田豫,他是在刘备投奔公孙瓒的时候加入到刘备的阵营中。但是在刘备阵营的这段时间,田豫也是有很多想法,所以才有了后面投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应该都不是很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李勣这个人是唐朝初期的名将,他的原名叫徐世勣。很多人对于他并不是很熟悉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战国时期秦国是一个人才非常多的地方,所以很多非常厉害的将领其实并没有被大众所知道,比如说这个秦国将领李信
每当我们在讨论三国将领的时候,吕布就像一把标尺,大家都会和吕布拿来作对比。吕布算是公认的三国第一武将,他的实力在单挑方面应该无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其实可以算半个男主角,另外半个是诸葛亮。演义里,关羽基本就是无敌的存在,无人能在沙场上战胜他。关二爷无论是
张嶷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可能听过他名字的朋友不是很多,和五虎将、魏延、姜维等人相比,张嶷名气的确不大,但他的生平事迹令人感到敬佩
都说赵云在刘备麾下不受重视,但赵云也是蜀汉五虎将之一,并且他的个人人气一直很高。那这次我们来做个假设,如果赵云是曹魏将领,那以他
说到太平天国,大家都知道,在这场运动中,真的是出来了很多非常厉害的将领,但是这些将领真的是很少可以活下来的,基本上都是被凌迟处死了
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曾出现过很大的失误,例如北伐期间,他让马谡镇守街亭,结果马谡擅自违背指令,导致北伐出师不利,所以很多人对诸葛亮用人
说到这个陈玉成,他是太平天国的一位高级将领,这个人的一身本领都是在太平天国练就的。所以说,他也算是太平天国的元老级人物了。同时
今天的古代人物专题,我们准备和大家介绍下唐朝中期将领田承嗣的故事。田承嗣的经历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富,他早年跟随安禄山发动叛乱,此
石珪在历史上属于一个比较冷门的人物,绝大多数网友可能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石珪生于南宋后期,他的一生经历,可以说颇具传奇。南
秦二世继位后,正是吴广陈胜起义之际,而当时秦朝中的大将只剩章邯一位。章邯早期迎击起义军可以说是屡战屡胜,但后来在巨鹿之战和漳纡
董卓本有改朝换代的机会,但他手段太过粗暴,导致遭受天下诸侯的讨伐,最后栽在了司徒王允的计谋下,被自己的义子吕布杀死。看来,董卓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