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这一点很多人都是认同的。书中将刘备和蜀汉作为主角,对他们的描写也是非常的“正义”,但是曹操成了反贼,成了反派人物。不过 同样是写他们,陈寿在《三国志》里面所写的,却完全是另一种样子,和罗贯中是完全相反的了,可以说是尊曹贬刘的。那么,为什么陈寿会这样写,他所写的是事实,还是处于一些政治因素呢?
看过某位专家的演讲,很多人对三国这段历史,有了一个非常新的理解。过去大家都停留在《三国演义》的认知层面上,这才察觉到,原来还有一本书,好像比《三国演义》更加贴近真实的历史,那就是《三国志》。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那是蜀汉帝国末期的大臣,也是蜀汉灭亡后,投降曹魏政权的大臣。在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后,陈寿摇身一变,又成了西晋王朝的大臣。
所以说陈寿所撰写的《三国志》似乎更加贴近那段历史,以此作为依据,专家们开始各种推测当年的真实情况。那么陈寿到底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去写这段历史的呢?
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刘备十分同情,认为他才应该夺取天下。后来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因为作者罗贯中对刘备比较有好感,所以故意把他写得如此传神。至于曹操,在演义里面,简直就是一个大奸臣,大家都不喜欢。褒刘贬曹的思想非常明显。
其实我们在读《三国志》的时候,会发现,陈寿对刘备集团丝毫没有什么好感,反倒是对曹操集团的好感比较深,这是为什么呢?
在曹魏时期,曹操那是正统的象征。而司马炎所创立的西晋王朝,也是以曹魏作为基础创建的。只有曹魏成为了正统,那么司马炎正统才有说服力。
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晋书》
所以陈寿迫于当局的压力,自然是要把曹魏描写得异常强大才是。我们看曹魏的传记,很多不知名的小卒都给写上去,可见拜托陈寿写传记的人,不在少数。
曹魏在《三国志》的篇幅那是最多的,难道其他两国的历史就没必要去大书特书一下吗?当然是有必要的,只是陈寿当时已经代表了司马家来写这本书。
也就是说这本书不光光是史书,更是维系着陈寿身家性命的一本书,他当然要仔细写,写好一点。
蜀汉帝国最关键的时刻,那就是邓艾杀到了成都城下,向刘禅招降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刘禅压根就没什么主意,只能听大家的意见。
当时诸葛瞻已经战死在了绵竹,跟他一同战死的,还有蜀汉集团最后的几万人马。这个时候蜀中大儒谯周站了出来,他主张投降。
他投降的言论十分犀利,意思就是先投降总比后投降待遇好。这种悖论,在谯周嘴里说起来,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
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耆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华阳国志》
所以刘禅听从了谯周的建议,选择了投降。那么谯周是何许人也呢?他是益州本地人,也是一直被压迫的益州派系中的主要人物。
谯周这帮人,一直都走不到蜀汉的核心管理层,总是处于一种被重用,却又不十分被重用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谯周选择投降,自然是可以得到理解的了。陈寿作为谯周的弟子,在蜀汉做官的时候,其实也面临相同的处境,那就是不受重用。
所以陈寿对蜀汉本身是有很大偏见的,在他的文章中对蜀汉人物的描写,其实也能够看到一些端倪,那就是不待见的感觉。
在《三国志》中,蜀汉的历史为什么如此短?为什么只有那么几个人是被陈寿立传来写的呢?按照陈寿自己的说法是,蜀汉立国的时候,并没有史官,所以自然就没有人做一些详细的记录。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于是大赦,该年。---《三国志,后主传》
这里忽然就出现了史官两个字,当然也会有学者强行附会地说这里的史官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那我就没什么办法了。
其实陈寿对蜀汉高层了解的如此之少,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陈寿的等级太低了。作为蜀汉的大儒,谯周都没能够走进核心圈子,陈寿作为他的徒弟,又怎么可能走的进去呢?
国不置史,注记无官。---《三国志》
没有办法接触到高层的资料,但是到了西晋王朝以后,自己又不能承认自己原来的地位很低,那该怎么办呢?那只有告诉大家,蜀汉本来就没有史官,所以就没写什么史料了。
邓艾劝降了刘禅以后,其实是答应刘禅,丝毫不动成都城内百姓和官员的了。可是邓艾本人身不由己,他被人给办了。
邓艾自己都被人给收拾了,他哪里还有本事去管其他人的事情呢?所以邓艾被杀了以后,钟会的人马冲入了成都城。
钟会在这个时候恰好又死了,他的部下全都乱了套了。在这种情况下,钟会的部下们在成都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这些人都是什么人呢?都是后来西晋的武将,比如说庞德的儿子庞会,为了给父亲报仇,把关羽全家都给杀光了。
杜预将之镇,复荐之于帝,宜补黄散,由是授御史治书,以母忧去职。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竟被贬议。初,谯周尝谓寿曰:“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寿至此再致废辱,皆如周言。---《晋书》
刘禅的太子刘璇也死于这场灾祸,姜维全家也都遇难了。这对蜀汉来说,其实是真正的灭顶之灾。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去相信,蜀汉的史料也在这场灾祸中,被付之一炬了呢?在那种情况下,人命尚且不足贵,又何谈区区几张纸呢?
那么这段历史能够被记录下来吗?可以倒是可以,只不过这帮人的名字是不会被记录档案的,毕竟当时陈寿跟这帮人可是同僚,而且人家还是手握兵权的武将。
这就好像让英国人把当年抢掠圆明园的士兵名单都列出来一样,其实列出来去他们后人家里找一找,肯定能找到不少宝贝,可是人家不会这么做,这叫做保护。
让很多人不能接受的是,在撰写蜀国篇章的时候,陈寿将刘焉和刘璋父子俩的传记排在了刘备前面。
这代表什么呢?难道说陈寿是为了表现出自己对司马家的忠心,故意贬低刘备的吗?我认为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真正的原因或许是,他们那个流派,从始至终都没有承认刘备的合法性。
尽管他们在刘备成立的政府里上班,纵然他们拿着刘备和刘禅给他们发的工资过日子,可是他们就是打心眼里不承认刘备集团的合法性。
所以才会侮辱性地把刘焉和刘璋排在刘备前面。很多人说益州是刘焉第一个称霸的,这就太没意思了。那东汉末年,董卓还是第一个称霸天下的呢,为什么不把董卓排在曹操跟前?再不济,袁绍是真正的河北霸主吧?为什么他也要排在曹操后面?
由此可见,陈寿自始至终都没有承认过刘备的合法性。而陈寿跟刘备是没有打过交道的,所以他这种思想,是从上一代人那里学来的,尤其是从老师谯周那里学来的。
谯周对刘备不感冒,所以谯周集团的所有学生,对刘备当然都不感冒了。陈寿在写史书的时候,自然也不会太重视刘备。
大家都知道,古代帝王登基,都非常重视名分。若是名不正言不顺,反对者就有可能会以政治改革的幌子向其帝位发动冲击。事实上,每逢天下大
说到这个廖化,大家可能认识他都是通过一句俗语,那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得不说,这句话真的是在三国中,证明蜀汉没有大将。
说到蜀汉的平安三侯,大家可能并不怎么熟悉,毕竟最出名的还是要属五虎上将了。但是在蜀汉后期的时候,还有魏延、姜维、廖化、向宠、王
东汉末年之所以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是因为蜀汉和吴国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此后两国长期处于盟友关系,共同对抗曹魏,因此才会有三国
蜀汉之所以会第一个步入衰落,除了夷陵之战惨败带来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部人才凋零。特别是在诸葛亮病逝后,蜀汉匡扶汉室的
大家对于三国里面的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人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且这两个人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不过两个人都是那种非常讲义气,性子直的武将
蜀汉五虎将的知名度在三国武将中属于独一档,很多没看过三国的朋友也能说出这五位将领的名字,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马
说到这个邓艾,可能有些人并不知道他是谁,在三国时期,他可是曹魏灭蜀的功臣。对于曹魏来说,邓艾就是一位大将。也正是他最后兵临城下迫
关羽虽然名气大,但他性格有些傲慢,不易与他人相处。其实三国中有不少人内心是不服关羽的,他们有些和关羽有矛盾,有些是觉得关羽名不副
不知道大家在读三国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江州都督”这个官职呢?那今天的专题内容,就打算和大家介绍下江州都督到底是干什么的,还有
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可能会对傅肜这个人物比较陌生。他的名气不如关羽、张飞等人,但他也是蜀汉历史中的一员名将,他一生为蜀汉
说到张飞的儿子张绍,他是蜀汉的大将,刘备死后,就跟随了刘禅。但是作为蜀汉的人,而且还是名将张飞的儿子,为什么最后张绍会投降自己的敌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曹魏的政权可是非常的稳定。不过对于曹操来说,司马懿可是非常忠心的。但是除了曹操和曹丕之外
夷陵之战是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战后,蜀汉遭受重创,元气大伤。东吴一方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孙权依然忌惮蜀军,因此派遣使者议和,刘备同
这次准备和各位网友介绍一位比较冷门的人物,他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来敏。估计很多朋友对这个名字十分陌生,可能是第一次听到。那在演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中,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真的是一对“鸳鸯”,互相牵扯着对方。正因为有诸葛亮,司马懿才能安稳的在曹操身边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八王之乱的事情,当时八王之乱那么乱,所以蜀汉和东吴的残留是不是可以选择乘机复国呢?这个问题也还是值得讨论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其实关于蜀汉无大将这个说法,其实就是因为当时的蜀汉,完全就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说到蜀汉,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在三国中也是一个强国。但是大家对于蜀汉这个名字可能并不是很了解。毕竟只是知道蜀汉是刘备,诸葛亮所
三国中,曹操手上出色的文武大臣最多,他也是最不用担心自己会人才枯竭的一方,想必这点会让刘备和孙权感到羡慕。那曹操重用的将领,基本
曹操本有机会完成全国一统,但是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的失败,使得曹操生前没能达成这一目标。三国鼎立局势成型后,虽然曹魏实力要强于吴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这个蜀汉伐吴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个事情发生在蜀汉称帝后的三个月,当时刘备想要给关羽报仇,所以就直接挥兵准备
曹操用人只有四个字“唯才是举”,只要是能力突出者便可得到提拔和重用,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身边的人才才能络绎不绝,和东吴、蜀汉相比
张嶷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可能听过他名字的朋友不是很多,和五虎将、魏延、姜维等人相比,张嶷名气的确不大,但他的生平事迹令人感到敬佩
说到吏官,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官职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能够胜任这个官职的人一定是要非常客观公正的,而且是很勇敢的才能。很多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陈寿写的《三国志》还是非常的厉害的,但是也还是有很多个人感情在里面,很多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说到法正这个人,可能很多人对他并不熟悉,甚至是这个人是谁都不知道,毕竟在蜀汉,被刘备重用的诸葛亮人气太高。那么这个法正是谁呢?对于
刘备拿下益州后,接着又打赢了汉中之战,便让刘封和孟达占据上庸,此时刘备势力达到顶峰。曹操虽战败,但最紧张的人还不是他,而是孙权,因为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时期,诸葛瞻和诸葛尚为了抵抗邓艾大军结果双双战死,所以因为这个事情,后人也是为他们建立了一个诸葛双忠祠
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会有人认为刘备仁义,对汉室忠贞不二。事实上,刘备并没有那么高尚,他的所谓"复兴汉室″不过是一个
据说在蜀汉灭亡后的底48年,刘禅的后代就夺走了司马家族的江山,建立起了一个“汉赵”政权。其名字叫做刘渊,自称是蜀汉后主刘禅的后代
曹魏一共有五代皇帝,分别是曹丕、曹睿、曹芳、曹髦和曹奂。不过其中真正掌权的皇帝只有曹丕和曹睿,曹睿死后司马懿发动了政变,将大将
说到夏侯惇,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在曹魏可是地位很高的,而且曹操非常看好他,很喜欢他。但是在三国时期,夏侯惇并没有什么可观的战绩,然而还
说到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次的战役是刘备对东吴发起的战争。然而在这一次的战役中,刘备损失惨重,但是为什么东吴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每个朝代或者每个国家都是需要史官的,毕竟史官是一个可以记载一个国家的各种事宜,但是在三国历史中,蜀汉就没有设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荆州和汉中的事情,再三国历史上还是非常著名的。作为蜀汉的一部分,刘备和曹操两边为了争夺汉中,也是损失不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在当时的汉中之战。刘备作为蜀汉的领头人,成功击败了曹操。但是在汉中之战之后,刘备手下大将关羽在襄樊之战失败
三国志系列游戏一个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喜欢的战略游戏吧,扮演三国的角色,指挥军队,统一三国。据了解三国志13已经发售
三国志剧情简介 电视剧《三国志》起于184年黄巾起义前夜的豪门世家秘密会议,核心故事展开在190年(关东义军起
说到司马懿,大家对他肯定都非常熟悉了,在三国演义中,他的能力可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人很的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谋士。可是就
龚自珍有一句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一拘不格降人才”,这句诗句反应了人才的重要性。时势造英雄,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格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