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湖北省,很多人都会想起湖北地区非常有代表性的楚文化,这里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地区,而且现如今也有很多出土文物,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楚文化,可以说楚这个字对于湖北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但是为什么湖北的简称不是楚,而是另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生僻的鄂字呢?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历史原因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从鄂字的词源上来看,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鄂”字来源于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的鄂字写法为“噩”,秦汉以后“噩”逐渐写成了“鄂”。“噩”和“鄂”最初的意思是什么呢?按照古籍记载的解释,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鳄鱼大张着嘴吼叫,鳄鱼的两只眼睛在上,头上又有角状皮质凸起,因此鳄鱼吼叫时如同四口同开,而鳄鱼吼叫之声也发“鳄”,所以鳄的原本意思就是吼叫的鳄鱼。以湖北为中心的扬子江一带,自古是扬子鳄的栖息地,古人以鳄命名这是第一个原因。
此外,湖北以鄂为名,还以西周诸侯国有关。大约在西周早期至周成王时代,湖北有一诸侯国名为鄂国。据《史记·殷本纪》记载,鄂国国君曾担任殷商“三公”之一(鄂候、姬昌、九侯)的大官。商纣王时期,纣王杀死鄂侯,鄂国灭亡。2007年,湖北随州出土了三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分别为“噩侯驭方鼎”、“噩侯罄”、“噩侯盘”三件青铜器的出土,证明了“鄂侯国”真实存在。随州鄂侯国与周王朝有着姻亲关系,周王朝衰落之后,鄂候国趁机东扩,成为一方大诸侯国。鄂侯国及其建立的鄂王城便是湖北简称为“鄂”的又一个历史来源。
东周时期,有两首诗让“鄂”字声名大显,为后世所知。一首是《鄂君歌》又称之为《越子歌》,此诗为鄂君子皙所写,全诗为:
今夕何夕兮 ,搴舟中流 ,今日何曰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 ,不訾诟耻。心 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君兮君不知。
这首诗的意思大体是鄂君子皙泛舟而上,遇见楚地之女,并且爱上楚女的经过。另外一首诗则是屈原的《九章·涉江》,屈原在这首诗里写道: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 乘鄂渚而反顾兮 ,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
如果说鄂君子皙的《鄂君歌》,主要是诗的名字体现了鄂字,那屈原的《九章·涉江》里则直接出现了“鄂渚”两个字,屈原的涉江流传甚广,鄂国(鄂渚)名声大振,为世人皆知。鄂代表古鄂候国在内的广大土地,更加深入人心。
虽然前后古鄂侯国,后有屈原“鄂渚”诗歌,但鄂字被作为湖北简称却历尽坎坷,多次被废又多次被立,如同一个多灾多难、命运坎坷的太子。三国魏黄初年(221年),孙权将都城从公安迁到鄂,以鄂县城为都城,孙权取“以武而昌盛”之意,将鄂县改为武昌县(今天的湖北鄂州市),随后又设置了武昌郡,治所也在今天的鄂州。同年八月,孙权扩建武昌城,从此鄂州得名武昌城,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才废弃。孙权向魏称臣之后,被赐为吴王,因而武昌城又称之为“吴王城”。
孙权将鄂都改名为武昌,又扩建武昌郡、吴王城,历经千余年的鄂侯古国被迫改名为武昌,这是鄂字作为湖北代称第一次上被废弃。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三月,西晋灭掉吴国,攻入武昌,西晋又恢复了鄂国地名,将原来的武昌县恢复为鄂县。原来扩大的武昌郡依旧称武昌郡,武昌郡下辖两个县,一个为武昌县,一个为鄂县。
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建立郢州,夏口城为郢州治所所在地,郢州又取代了鄂州,鄂州再一次从历史上消失。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实现大一统,隋朝于是将原来的郢州又改回鄂州,鄂州下辖四个县:江夏(今武昌)、武昌(今鄂州市)、永兴(今阳新县)、蒲圻(今赤壁市)。治所依然在江夏城,江夏城又改名为鄂州城。隋朝之所以选择“鄂”字为州名,主要是因为屈原提出的“鄂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籍《晏公类要》记载道:“隋平陈 ,立鄂州以鄂渚为名”。
客观来讲,其实郢州之名并不比鄂州影响力弱,因为楚国曾以郢为都城,在历史相当有名。那为何隋朝还要用鄂州取代郢州呢?除了屈原提出的“鄂渚”影响力很大之外,再一个就是隋唐时期人们普遍信奉“鄂王神”,由此“鄂”字又比“郢”字更有内涵,更有文化气息。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下令在内地设置节度使、团练使等地方军政长官制度,用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鄂州地区因此被设置起了“鄂岳观察使”,鄂岳观察使覆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了鄂州、沔州 、安州 、黄州 、蕲州 、岳州 ,共二十五县,这就相当于是一个省级单位了,“鄂”字第一次成为省级单位的代称,便是由此而来。这就是湖北省简称为“鄂”的源头。
元朝时期,朝廷开始建立行省制度,在朝廷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三个机构组成。在地方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朝时期的湖北,主要由河南江北行省所管辖,省会在汴梁。西北部地区属于四川行省,湖广行省两个地方管理。
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开始设置荆湖地为行省,省会在鄂州,因此简称“鄂省”或者“鄂州行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原四川行省、湖广行省管辖的部分湖北地域归入鄂州行省管理,鄂州行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湖北行省的代称。
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朝廷以“鄂州首来归附 ,又世祖亲征之地”改鄂州路为武昌路,武昌城取代鄂州城,作为省会名称一直沿用到武汉出现。由于省会再度变成武昌,所以鄂州再次从历史上被抹去,这是“鄂”字作为湖北简称的第四次波折。
明朝时期,朝廷在湖北设立湖广布政使司,行省制度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制度。明朝时期,湖北的布政使司(省) 简称不是鄂,而是楚。因此湖北省又被称之为“楚省”。实际上,元朝时期朝廷对湖北的称呼,也多用“荆楚”取代鄂省。这个时期,无论是单说“楚”还是“楚省”指的都是湖北广大地域。这一称谓一直延续到清朝初年,“鄂”字再一次从历史上被淡去,这是第五次。
清朝初年,清代依然沿用明朝旧制。在康熙三年(1664年),清朝承袭的湖广布政使制度中,湖广开始分家。当时湖广(湖北、湖南)的名称叫湖广左布政使司(湖北)、湖广右布政使司(湖南),湖南湖北两地开始分家成独立的省份。当时湖北分得八府,湖南分得七府二州,历史上湖北、湖南第一任省长分别是湖广巡抚(湖北)刘兆麒、偏沅巡抚(湖南)周召南,武昌为湖北老省会继续沿用,定长沙为湖南新省会。
康熙六年(1667年),两地正式改名为湖北布政使司、湖南布政使司,湖广巡抚为湖北巡抚,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湖南湖北从此分家独立成为一个省份。虽然湖北、湖南分家,但在省的简称上,依然共用一个简称,即元明时期传下来的“楚省”。两省都称自己为“楚省”,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
明朝时期人们普遍将湖广称之为“楚省”,鄂省之名再度被淡去,这也引发了后世对湖北简称的争端。几百年来,一些人在湖北简称楚还是鄂上争论不休,甚至一度吵得沸沸扬扬,楚鄂之争就是从这里来的。
清咸丰四年(1854年),咸丰皇帝在手谕中亲自写下了鄂省二字,用以指代湖北省。鄂省被正式写入圣旨之中,从此湖北简称鄂省再也没有问题,湖北也不再和湖南共用一个“楚”的简称。也在同一年,湖南也放弃了“楚省”的简称,而自称为“湘省”。咸丰皇帝带头在圣旨中用了“鄂省”、“湘省”指代湖南、湖北,从此湖北、湖南的简称之争画下了句点,并且一直沿用到了今天。今天的湖北省简称鄂,湖南简称湘,而楚却已经不存在了。
长达数百年的楚鄂之争,为何最终选择了鄂而不是楚?通过上面的分析其实已经很明了,一是“鄂”的历史渊源更长,可以追溯到西周鄂侯国;二是楚国人屈原提出的“鄂渚”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后世沿用至今;三是历经数千年鄂、武昌、郢、楚之争,鄂沉浮五、六次,最终还是笑到了最后,可见鄂字的生命力极强,已经成为了湖北省历史沿革的代表,而楚却无法达到这个高度,从历史长度上来讲,古鄂侯国远远在楚国之前。楚代表不了全部的湖北历史,只有鄂才可以;四是近代以来,湖南湖北分家,楚字被湖南分去一段时间,最后又被放弃。所以继续沿用废弃的楚,对于湖北来说是不合适的。
最后一点,从字本身的含义上来讲,“鄂”比“楚”更富有生命力和内涵,“鄂”是“噩”的演变写法,代表了中国独特的物种扬子鳄,而扬子鳄在古代又被称之为“鼍”、“土龙”、“猪龙”,楚国人虽然崇拜凤凰不崇拜龙,但随着大一统的出现,龙图腾已经成为民族共同的信仰,湖北以鼍龙为省的简称,映照了这一特殊物种,又映照了古鄂国,又映照了屈原的“鄂渚”,“鄂”字的原形为“噩”代表张大嘴的扬子鳄,其生命力、战斗力呼之欲出,自古楚人除了善于诈谋,也善于战斗,无论是外战还是内斗,这也是一种荆楚之地人民性格的写照。
而“楚”字呢?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而不强,最终也被秦所灭。而“楚”字本身的意思,就是河边长的带刺的小灌木。两相对比可以看出,“鄂”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其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楚”,因此“鄂”字能成为湖北的简称,而且是唯一简称,这是当之无愧的。
这就是湖北简称“鄂”而不叫“楚”的原因所在。一个小小的简称背后,蕴含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和文化内涵,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也是中华文明能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所在。
屈原由于变法遭到了皇室势力的反扑。1.失去楚王的信任,开始脱离政权中心;2.此后,屈原只能通过讲学的方式宣传“变法”的主张;3、公元
屈原(约公元前三百四十年-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我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战国晚期楚国归家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
屈原由于变法遭到了皇室势力的反扑。失去了楚王的信赖,逐渐摆脱政权核心;从此以后,屈原只有利用讲学的方式宣传策划“变法”的主张;公
众所周知,屈原不单单是一个杰出的绝代风华的诗人,也是凝聚了不少爱国理想的政治家。对于他的事迹,那是家喻户晓,我国为了纪念他,专门设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学家,是杰出的爱国志士,他创作了楚辞,被称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他把自己的亲身遭遇都写进自己的
对楚怀王的评价:著名纵横家苏秦说“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意思是怎样都会出现一个独霸的霸主,或秦或楚。并且项羽抗秦时曾找出楚国
宣太后又被称为芈八子、秦宣太后。春秋战国时代秦君王皇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登基之初,宣太后以皇太后之职掌权
在战国之前,只有皇室有姓式,皇室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来源于领地,氏区别区别高低贵贱,皇室有氏,姓区别区别婚姻生活,同姓中间不能通婚。
最近在网上有看到一篇文章,那就是有人说其实真正统一中国的不是这个秦国,真正统一秦国的是当时的楚国,所以这个说法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说到管仲,大家对这个人应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是春秋时期非常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大名早已响彻历史。在当时,管仲是辅佐齐国的。然而明明
说到当时的楚国,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他们国家的实力确实是非常的强盛,但是在强盛过后,楚国也是一点点的慢慢衰弱,不仅如此,春秋五霸中的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湖南和湖北里面都带有个湖字,而且湖南和湖北也都是挨着一起的,那么这个湖南和湖北的湖是不是有联系呢?如果是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化习俗,传统节日,这一天在全国都会上演着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只要说去
战国时期,楚怀王被骗入秦,后被软禁,最终忧愤而终。虽然楚国人对于楚怀王评价有高有低,不过他在被软禁期间,始终不肯割地求和,也是彰显了
说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都知道,秦国和赵国之间的这个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最为惨烈的一战了,而且这一战也是秦国统一中国的序幕之战。但是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荆州这个地方可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而且也是湖北的中心。荆州在古代是叫“江陵”,那个时候可是很多地方都非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端午节马上要到了,其实大家也知道,端午节和屈原关系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很多人在求这个《端午节》古诗屈原写的那一
大家都知道端午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的影响力是十分深远的。不过在最早的时候,端午节其实是用来驱
在战国时期,当时的楚国可以说是地大物博,而且实力也是非常的强悍。当时的楚国和秦国以及齐国之间的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歇。但是最后还
说到郑袖,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人是楚怀王的最疼爱的宠妃,然而在战国时期,楚怀王手下最器重的就是屈原了。虽然他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
说到春秋时期的楚国和秦国,大家都知道,当时楚国算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地广人多,兵强马壮的。不过最后秦国还是统一了六国,可是相比其
秦亡于二世之手,大家自然会猜想,如果当年继位的是扶苏,那秦朝的命运会不会更好一些呢?不过这毕竟是没有发生过的事,而且史书对于扶苏
古装电视剧《思美人》开拍之前,网友对于TFBOYS中的易烊千玺是否要饰演少年屈原一角心存诸多疑虑,而今从曝光的定妆
屈原马可 青春传奇历史巨制《思美人》目前仍在热拍中,有关千古第一浪漫诗人屈原的别样人生故事正在上演!那么屈原
《思美人》是由梁振华担任总制片人、总编剧,张孝正、丁仰国担任导演,马可、张馨予、乔振宇、梁田、刘芸、斓曦、李
思美人中屈原和屈由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屈原和屈由是兄弟吗?屈由的身份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详情吧。
思美人昭碧霞和屈原有什么关系?昭碧霞是屈原的什么人?屈原之妻昭碧霞是谁?屈原爱昭碧霞吗?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吧。
思美人屈原和楚怀王的君臣关系是如何变化的?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楚怀王后来为什么要打压屈原呢?他们的关系为什
思美人莫愁女和屈原是什么关系?思美人屈原莫愁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莫愁女和屈原他们相互喜欢吗?屈原为什么喜欢
思美人屈原结局是什么?思美人屈原最后和谁在一起?屈原有没有跟莫愁女在一起?屈原怎么死的?为什么会死?下面我们
思美人郑袖和屈原有什么关系?郑袖和屈原有怎么样的纠葛?郑袖和屈原是相爱的吗?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怎么样的呢?下面
思美人为什么屈原喜欢莫愁女却娶了昭碧霞?屈原对昭碧霞是什么样的情感呢?昭碧霞人物历史原型是谁?下面我们一起
2017湖北高考时间是什么时候?在今年的科目考试会怎么安排?很多小伙伴们还不清楚要仔细看了,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具体
湖北高考分数线今年还会高吗?据小编了解今年湖北高考分数线会降低一些哦,下面我们来看看满分会是多少。 湖北
高考成绩出来了大家是不是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那么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湖北大学怎么样,湖北大学有什么好专
最近不少的人也都在说这个湖北和西南官话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非常的好奇,这个湖北好像也是说这个西南官话啊,那么很多人问了,为什么湖北
说到屈原,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他的成就可是非常高的,甚至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要纪念屈原的。可
张仪是秦国著名相国,以能言善辩著称。张仪开创“连横”策略,帮助秦国破解纵横之术,是秦惠文王不可获取的得力助手。张仪有才,不过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