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都是汉景帝时期酷吏,他是西汉最早用严刑峻法维护秩序的人。不过要对付这些豪强必须要拿出强有力的手段,不然根本毫无效果。可能后人对郅都的评价褒贬不一,但郅都的确为汉景帝做了不少事,或者说背了不少锅,但景帝最后却没能保住郅都。郅都因为得罪窦太后遭到罢免,然后以汉朝法律将他处死,其实郅都死的挺冤的,还让后人对他造成误解。那郅都到底是个怎样的“酷吏”呢?
郅都,生卒年不详,西汉时期河东郡杨县(山西省洪洞县)人。主要活动于汉景帝时期,是西汉最早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维护封建秩序的酷吏。
郅都最初是以郎官的身份服事汉文帝,他为人勇敢,有气力,公正廉洁,私人求情的信件他从不打开,别人给他送礼他也不接受。他常常勉励自己说:“既然背井离乡出来当官,我就应当在官位上恪尽职守,保持节操而死,不能顾及儿女私情。”
到汉景帝时,郅都当了中郎将,这个职务就是皇帝侍卫中的一个首领。在皇帝身边,说明皇帝看得上他,也给予他充分的信任。
但是有一次在关键时刻,他却差一点掉链子。
一日,景帝和贾姬游猎上林苑。这个上林苑其实就是古代的皇家园林,那时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所以园林里经常出现各种野生动物。
这天,陪皇帝游览了一会,贾姬有些尿急,她要上洗手间。谁知她刚进洗手间,赶巧有一头野猪也随后进去了。
事发突然,此时在现场不远处只有汉景帝和郅都俩人。看到这个情景,汉景帝马上目视郅都,他的意思非常明显,现在已经到对你进行生死考验的时候了。
但郅都的反应却让汉景帝大出意外。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是关键时刻了,他还在那里无动于衷。
情急无助之下,别指望别人了,还是自己来个英雄救美吧,汉景帝拎着兵刃就要往里冲——本来嘛,这是我的女人呀!
如果说郅都刚才的举动还只是让汉景帝失望的话,下面的举动简直就让那贾姬绝望了。他一把拦住汉景帝,请求道:“死掉一个小妾陛下完全可以再娶一个小妾,天底下缺了贾姬难道就不过了吗?陛下为救人去和野猪搏斗,就算陛下不在意自己的生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国家谁来治理?窦太后谁来照顾?”
就这么地把汉景帝给生生的拦下来了。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是啊,自己肩负的是国家社稷的重任,怎么能轻易以身试险,干这冒险的事情呢?太鲁莽了,太鲁莽了。
罢罢罢,贾姬呀,既然不能救你,到时候把你厚葬就是了。
想到这里,汉景帝住了手,心里也不再那么愧疚了。
也不知是贾姬命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野猪没伤害人自己跑走了,这真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郅都自己都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立刻赢得了帝国最高领导的肯定(“由此重都”)。尤其是那句“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窦太后闻听后也大为感动,她很快把这种感动变成了行动,赐郅都金百斤。汉景帝一看母后都出手了,自己也不能小气了,同样是赐金百斤。
大家注意,这个“金”可是如假包换的黄金,而不是通常所说的黄铜,由此郅都一下子进入到国家的巨富行列中。
现在名望有了,钱也有了,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
别着急,人交好运了挡都挡不住,下面官运也接踵而至。
济南郡是朝廷下面的一个重要治所,许久以来这里的治安状况一直不好,换了好几茬郡守都无功而返。这一年,汉景帝提拔郅都,让他来这里当郡守。
郅都来到济南郡所,采取了以暴制暴的手段。刚到任就把瞷氏等几个大姓家族的首恶分子全家都杀了,其余的大姓坏人一提他都吓得大腿发抖,不敢再与官府对抗。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济南郡的社会治安到了路不拾遗的程度。不得不承认,这都是郅都采取了乱世用重典后所取得的成绩。
公元前150年,郅都晋升为中尉,掌管京师的治安警卫,由他亲领北军。
此时的他一如往常,执法不阿,不趋炎附势,也不看权臣脸色行事。连丞相周亚夫那样倨傲的高官,郅都见到他只是作揖,并不跪拜。因为郅都心中只有一个皇上,眼里再没有其他人。
当时汉景帝一意恢复国家的经济实力,实行“减轻徭役、降低赋税”的政策,因而人民安居乐业,极少有百姓触犯法律之事,犯法者多为皇亲国戚、功臣列侯。
他从不不畏避权贵和皇亲,凡犯法违禁者,不论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惩之。列侯和皇族之人见到他,都侧目而视,背地里给他起个外号叫“苍鹰”。
公元前148年,汉景帝的庶长子,废太子临江王刘荣,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而触犯了皇家的忌讳,汉景帝下诏,令中尉府审理。
临江王刘荣被下狱后,郅都责讯甚严,恐惧中的刘荣索要书写工具,他要直接给父皇写信,以表示谢罪。但是这个请求却被剥夺了,郅都交待狱卒,不得提供给他。
还是窦太后的堂侄魏其侯窦婴,他派人暗中给刘荣送去书写工具。刘荣向父皇写信谢罪后,便在中尉府自杀身亡。
窦太后得知长孙死讯后,大怒,对郅都的执法严苛恨之入骨,准备严厉处置郅都。汉景帝一看母亲出面,知道事不好了,那就让郅都避避风头吧。于是马上将他罢官还乡,顺利躲过了窦太后的严责。
郅都还没回到家乡呢,刚走到半途,皇上的新命令就下来了,任命郅都为雁门郡太守,诏令吩咐不必到长安领旨,直接赴雁门上任,并授予他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处理政事的权力。
汉景帝时期,匈奴铁骑连年南侵骚扰边境,边境数郡始终不得安宁。后来得知郅都就任雁门太守,匈奴人却惊恐万分,骑兵全军后撤,远离雁门。
匈奴曾用木头刻成郅都之形的木偶,立为箭靶,令骑兵奔跑射击。谁知郅都的威名,竟然达到士兵因心生畏惧而无一人射中的地步。
汉景帝以为此事做得是神不知鬼不觉。但是你想那郅都历来都是严苛执法,得罪的仇家一定不少。此时的窦太后虽然已经目盲了,但她的耳朵却很好使,于是就有有心人给窦太后打了小报告。
得知郅都再次得到重用,窦太后怒火万丈,立即下令逮捕郅都。汉景帝闻讯后亲自过来解释,但都无济于事。
那窦太后痛失长孙之痛难以泯灭,最后在她的强烈干涉下,郅都终于被杀。
郅都死后不久,匈奴骑兵重新侵入雁门。
结语:
汉景帝这个皇帝当的是幸运的,但是也够窝囊的。一个皇帝,有好几次,在最关键的时刻保护不了手下的臣子,由是他的形象要大打折扣了。
他当上皇帝的第二年,采纳老师晁错的建议进行“削藩”,但当削藩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这一下汉景帝立刻麻爪了。
在外部叛军的强大攻势下,在朝廷内部一片强烈呼声中,不得已腰斩了晁错。
后来周亚夫率兵3个月就平息了叛乱,事后每每回想起冤死的晁错,他总是悔恨不已。
这一次,长子刘荣违制的事情,按正常程序应该交由廷尉审理,因为重大案件一般需要丞相等最高一级的官吏会同审理。
公元前174年的淮南王刘长谋反,即是由丞相张仓、典客冯敬、宗正逸、廷尉贺、备盗贼中尉福五人会同办案。
从来就没有单独交由中尉审办的前例。
但是为何越过这么多程序,直接交给自己办理此案?郅都非常清楚,自己作为帝国头号酷吏,汉景帝却断然将临江王一案单独交由中尉府审讯,这其中的暗示是不言自明的。
因为刘荣曾经做过四年的皇太子,但是目前的太子是刘彘。汉景帝怕自己死后影响帝国最高权力的顺利交接。他要居安思危,提前清除一切潜在危险。
因为汉景帝首先是皇帝,然后才是父亲。即位以来的惊涛骇浪,已经使他心如铁石,哪怕牺牲掉自己的儿子也在所不惜。说实在的,刘荣的罪可生可死,主要就是看皇上的意思了。
当年晁错就擅作主张扒了太上皇宗庙的外墙,开通了一扇直通皇宫的门。丞相申屠嘉以大不敬之罪请求诛杀晁错。
但汉景帝却说晁错所凿的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而是宗庙的外围短墙。况且是自己让他这样做的。由于皇帝的包庇,晁错一下子就没事了。事后申屠嘉气得吐血而亡。
现在汉景帝认真追究刘荣的过失,并且把他交给郅都来审理,那必定是死路一条了。
这次郅都是秉承汉景帝的意志完成了使命,但是却得罪了窦太后。汉朝提倡以孝治国,尤其是先帝汉文帝,更是立下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这个标杆,所以,汉景帝再有想法,也不敢和窦太后对着干,那怎么办?只好忍痛割爱,牺牲郅都了。
郅都的悲剧就是,他以为抱住了帝国一把手的粗腿,就可以横行天下了,岂不知皇帝还真不是万能的,他也有不得已的时候。
在他这个罕见的不得已的时候,那牺牲的只能是为他真心卖命的那些跟班了。
这是否是一切做臣子的悲哀呢?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历史上关于窦太后和王太后直接的关系,在那个时候都有很多关于女子干政的存在。但是窦太后却在她临死的时候告诉
汉景帝时期爆发的七国之乱其实是不可避免的,而这跟汉高祖刘邦当初的宗室王国制有着直接的关系。秦国郡县制速亡国,为了避免重走秦国
说起汉朝时期的邓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他是我国历史上汉朝时期的富豪,也是我国古代十大富豪之一,是西汉时期的首富。那么邓通到
郅都是汉景帝时期官员,他为人忠诚,为官清廉,且不畏豪强,敢于和权贵抗争,因此在朝中颇受尊重,甚至在匈奴一方都有着极强的震慑力。起先,窦
窦太后想让汉景帝传位梁王刘武只是一厢情愿,实力单薄,不合情不合理,决策者汉景帝在逗她和梁王玩,除了汉武帝幸运外,汉景帝和五个女人成
汉景帝削藩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诸王叛乱。当时刘濞私自铸钱,贩卖食盐,还偷偷招纳犯人,为自己积攒力量,其心思汉景帝也是
说独揽朝政便是有点言过其实了,更不用说有多久。实际上真相与文题所问大相径庭,窦太后除却在宠溺她小儿子梁孝王刘武犯了点错外,大多
名臣周亚夫的结局可谓是十分悲惨,他因无法承受羞辱,最后绝食抗议,结果五天后病逝身亡。一代功臣周亚夫,导致他走向悲剧的应该是这两件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历史上,一般情况下皇帝都是有自己的庙号和谥号的,但是唯独这个汉朝的汉景帝在死之后一直都没有庙号,只有一个谥
王娡是千古一帝刘彻的母亲,其实王娡能成为皇后,是有一定运气成分的。王娡没有出众的出生,而且在成为汉景帝妃子之前还有一段婚姻,有朋
说到晁错,大家肯定都不是很熟悉吧,这个人在汉景帝面前真的是死的很冤。这个汉景帝就是听了袁盎之计,直接把晁错腰斩了!这可是非常残忍
说到这个邓通,大家可能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就是这个邓通和汉文帝之间关系可是不一般啊。本来邓通家庭条件就是比较富裕的。那么
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两人关系非常的亲密。邓通正是凭借与文帝的关系,垄断铸钱业,富甲一方。不过等文帝病逝后,邓通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对汉朝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汉武帝刘彻是窦太后的孙子,按照咱们中国人的隔代亲的习惯,这祖孙俩应该是关系非常亲近的。但是事
汉景帝刘启是西汉评价比较高的一位皇帝,他在位16年时间,期间开创文景之治,平定七国之乱,维护国家统一。因为汉景帝下一任皇帝是大名鼎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汉武帝当时在位的时候,窦太后还活着,汉武帝可是非常怕窦太后的。很多人都非常纳闷,为什么你一个皇帝这么怕一个老
说到这个汉景帝很多人应该是知道的,也是很厉害的一位皇帝了,文景之治就是汉景帝当时的,但是文景之治话说做了一件让人非常不理解的事
窦太后曾权倾朝野,汉景帝死后,汉武帝和窦太后之间有过非常大的矛盾。当时汉武帝打算推行新政,但因动了权贵的奶酪,加上窦太后好黄老学
说到汉景帝其实大家也是认识这个人的,但是他也还是很有故事的一个人的,话说汉景帝其实死了之后好像没有庙号的,有的人说是他的子孙不
西汉的历史上,也有一次诸侯王因为皇帝削藩而爆发的“七国之乱”,不过好在有大将周亚夫,没用多久,这一次的叛乱就被平息掉了,可以说,周亚
说到汉景帝刘启其实大家也知道,说到建文帝朱允炆想必大家也知道的,把这两个帝王放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两个帝王都经历过削藩,但
汉景帝刘启的母亲,是历史上有名的窦太后,她虽然不像吕雉那样心狠手辣,但是在她的时期,仍然是一个掌权者。只不过,在自己的两个儿子中,她
我们知道,汉景帝刘启的皇位是汉文帝刘恒传的,但是在这之前,窦皇后就一直希望让自己的小儿子,也就是刘武成为太子,这份心思即便到了大儿
窦太后可以说也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她出身普通平民,从最初被选入宫中侍奉吕后,到后来一步一步成长,最终成为西汉时期权倾一时的掌权人
现代人的观念中,对于生育的时间概念自然是不再像以前那样那么苛刻,而大部分其实还是认为二十多岁生育最好,但事实上三四十岁生育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