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登机称帝,史称东吴大帝。孙权在当上皇帝之后,跟很多皇帝的做法很类似,那就是各种大肆封赏,对于东吴的奠基者孙坚、孙策以及自己的母亲都进行了追封。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讨逆将军策为长沙桓王。"那么,为什么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不封同样很有功绩的孙策为皇帝呢?这是为何呢?
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而南方的孙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可惜的是,还没来得及出发,孙策就被许贡的门客埋伏重伤,不久便因受伤过重而去世,孙策去世后,孙权接过了江东的领导权,他在父兄的基础上用心治理,管理国政,奠定了东吴的牢固地位。
而孙权称帝后,便"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孙策自己被追封为王,而其子孙绍则被封为侯,对于孙权的这一举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道:"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义俭矣。"
在陈寿看来,江东的基业大多是孙策打下的,孙策对于江东的建立有着无法磨灭之功,而孙权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尊敬,只是封他的孩子为侯,在道义上讲,孙权太过于吝啬了。孙权对于孙策及其后代的处理真就有欠妥当吗?
我认为,其实并非如此。先说孙权之所以不封孙策为帝的问题。孙权这么做,很可能是因为孙策还有后代。试想,要是孙权称帝后,又追封孙策为帝,那么孙策的儿子岂不也是皇子,而且按照顺序,孙权死后更适合的继承人应当是孙策的孩子。孙权辛辛苦苦经营江东,死后却是孙策的孩子继位,他当然不会乐意。
除了孙权的私心,笔者认为,封孙策之子孙绍为侯,是一种保护性的措施,既是对自己孩子的保护,也是对孙绍的保护。何出此言呢?孙策被追封为王,是孙权害怕孙绍成为皇子,会危害日后自己孩子的统治,如果孙绍被封为王,地位尊崇,也会对自己孩子的统治有威胁。
那么,为什么说也是对孙绍的保护呢?孙权死后,吴国历任孙亮、孙休两个皇帝,孙休死后,出于吴国需要年龄较长君主的因素,孙皓被拥立为帝,而孙皓继位后,却残暴不仁、喜好杀戮。于是民间渐渐流行起了应该立孙策之孙孙奉为君的舆论,孙皓听说后,毫不犹豫地处死了孙奉。
孙奉只是侯位,比孙权许多封王的皇子皇孙们地位还要低,但仅仅因为被民间认为适合代替孙皓继位就被杀死,如果孙绍、孙奉被封为王,那么地位更高,也就更容易出于风口浪尖了,说不定孙绍时就已经因为被皇帝猜忌而死了。
在我看来,以孙策、孙权兄弟的融洽关系,孙权不会吝啬于给孙策一个更加显耀的名分,不会吝啬于给兄长的后代,自己的侄子更好的爵位和待遇。所以孙权并不是忘恩负义,以他的智慧,在封赏时肯定是经过慎重思考的,这些虽然都是猜测,但孙权当年很可能也经过这样的斟酌。
相信大家对于三国中周瑜的死因赶到非常的好奇和疑问,毕竟他的死确实是比较蹊跷,而且也非常的让人不得不怀疑。那么关羽周瑜的死到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不管是刘备,曹操还是孙权,他们三个人的身边总会有一些非常厉害的人。比如说孙权身边的三位大都督,他们三个可是孙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对于刘备“借荆州”这一段肯定不会陌生了,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刘备和孙权因为此事而结成了盟友关系。不过在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中,东吴又四大英杰,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这四位被封为东吴四大都督。不得不说,这四位对东吴都是起到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历史上从古至今,一般情况下,都是子承父业,或者就是嫡长子继承皇位。所以一般情况下,皇帝在有子嗣的情况下,一般都是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论知名度,诸葛瑾远不如诸葛亮,没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也知道诸葛亮的故事,但诸葛瑾就不一定了。诸葛瑾和诸葛亮虽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之所以会发动这个夷陵之战,不仅仅是因为孙权偷袭了锦州,更重要的是因为孙权还杀了关羽!毕竟关羽对于刘备来说
说到三国里面孙权借给刘备荆州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对于这个故事,看上去孙权借给刘备荆州,但是实际上是孙权必须要和
夷陵之战是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战后,蜀汉遭受重创,元气大伤。东吴一方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孙权依然忌惮蜀军,因此派遣使者议和,刘备同
孙登是孙权长子,孙权称帝后就将他立为太子,此后还将一些政务交给他处理。孙登有自己的思想,他经常劝谏孙权,在国事上也有自己的见解,工
说到孙策,大家应该都知道,他的外号就是江东小霸王。作为孙坚的长子,他的实力不容小觑,不然也不会有这样一个勇猛的称号。那么这样看来
今天的三国专题,我们打算和大家重点讲讲孙策这个人物。三国历史中,孙策还是比较可惜的,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那东吴的皇帝便会是他,可能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权可是战胜了刘备,当时就想要派陆逊去乘胜追击刘备,但是刘备并没有回成都,而是驻扎在白帝城。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八王之乱的事情,当时八王之乱那么乱,所以蜀汉和东吴的残留是不是可以选择乘机复国呢?这个问题也还是值得讨论
说到于禁,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曹操的手下,而且是五子良将之一。和曹操一起可以说是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于禁在襄樊之战战败,投降于关羽
贾诩有才能,但品行并不是太好,所以后人在看待贾诩时,基本也是分开来说。三国时期,孙权就不怎么看得上贾诩,他得知曹丕要任贾诩为宰相时
对于东吴来说,杀关羽毫无意义,但是对于吕蒙来说,杀关羽就意义非常大了。虽说关羽是一员猛将,但是最多也就算是个打手,没有什么经天纬地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其实可以算半个男主角,另外半个是诸葛亮。演义里,关羽基本就是无敌的存在,无人能在沙场上战胜他。关二爷无论是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霸主,毕竟是统治一方的王。所以他在选择自己的接班人的时候还是非常谨慎的,但是一般情
其实但凡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不会干这事,说好听是联姻,说不好听的这等于是把自己女儿变成人质了。再说了如果二爷这么干你让刘备怎么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三国时期,刘备攻打孙权的东吴可以说是非常的仇恨啊,刘备不管怎么样都要把孙权的东吴给打下来。但是关于这
江东孙氏虽传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人,但到了东汉末年,孙家已然没落,孙坚只是县里的一个小吏。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平定黄巾起义和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孙权的一些事情,大家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孙权其实比曹操还有刘备多活了好多年的,但是最后大家或许也都
原因很简单,因为孙权根本就不想天下一统。在三分时代的大boss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中,只有孙权是坚决反对统一的。曹操希望一统天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东吴的四大都督,那可是非常的出名啊,很多人对于他们这个四个人都是非常崇拜和喜欢的。毕竟在三国时期,那个时
大小乔是东汉末年有名的美人,姐姐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妹妹小乔是周瑜的妻子,这两对都是才子配佳人的典范。曹操听闻大小乔的故事,也动了
公元208年12月,在长江上,曹操的大军与孙刘联军爆发了一场决定未来走向和格局的战争,这便是赤壁之战。我们都知道,此战最后是以孙刘联
军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不论是繁荣昌盛的强大的王国,又或是穷困潦倒艰难自保的小国,都会有一只保家
《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有看过了,里面关羽走麦城的那一段可以说是看碎了不少观众的新。关羽在逃亡的路途中了埋伏,被潘璋的部将领马
说到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次的战役是刘备对东吴发起的战争。然而在这一次的战役中,刘备损失惨重,但是为什么东吴
说到孙策这个人,可能大家应该都直到,在三国历史可是声名显赫的,而且还是人称“小霸王”,作为一代头领,为什么后人都说“孙策不死,便无三
历史上,关于孙绍的具体生卒年月日不详,不过孙策死时只有25岁,所以孙绍年龄应该不会太大。所以孙策在思考继承人的时候,应该也有年龄方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东吴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东吴当时其实已经把荆州拿回来了,为什么还是杀了这个关羽呢?杀这个关羽就真的非常
《三国演义》中,孙策是被许贡的三位门客所伤,最后不治身亡。那这三个门客到底是谁,名字叫什么呢?演义里关于这三人的信息很少,连基本
东汉末年,出现了三国鼎立局势,不过当时曹魏实力最强,蜀汉和东吴大部分时间都是结盟之势,共同抵抗魏国。不过蜀汉被灭后,为什么东吴还能
说到孙权这个人,大家肯定都会想到三国历史,毕竟他在三国历史里面是一代帝王。而且大家所熟知的盗墓笔记里面的摸金校尉就是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这是人类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惨败。在这场战争当中,刘备败在了陆逊的火攻,被迫退守到了永安,刘备率领出川的蜀军大多
在三国历史上,关于孙权和陆逊的故事还是挺多的。陆逊在很小的时候,差不多21岁吧,就已经成为孙权的军师了。所以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襄樊之战,这是关羽一生中最后一次进攻型战役。在此之间的长时间里,关羽都坐镇荆州。为了保卫刘备的大后方,一直处于防御姿态。在这场
古代民间曾流传出一个和三国时期吴国有关的神秘故事。据说当时有一位自称来自火星的青衣童子,他去到东吴告诉人们三国接下来的命运
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人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时期魏蜀吴的领袖人物。这三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做事方法,每个都是在当时有
龚自珍有一句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一拘不格降人才”,这句诗句反应了人才的重要性。时势造英雄,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格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