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史之乱是从155年12月至763年2月,一共持续了7年多的时间才被平定下来。实际上安史之乱本可以提早结束,却被拖延了好几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759年发生了一件比较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从史书上的描述来看也十分诡异。当时安庆绪已经被打的节节败退,就快有破城的风险,但最后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导致这场战事变成了一场拉锯战。当时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呢?
战场上出现的诡异的事件很多,但是在“安史之乱”中发生的一次诡异事件,却让人疑惑不解。
唐肃宗元年(758年)八月,唐朝九个节度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围歼安庆绪。先是在获嘉打败安庆绪,斩首4千人。接着在卫州,郭子仪等人用计大败安庆绪,斩首4万人。同时还获得叛军十万甲胄,杀掉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再接着,安庆绪收拾残军与唐军作战,唐军又斩首安庆绪3万人。
唐肃宗二年(759年)二月,安庆绪不得不逃入相州(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邺城)城里。安庆绪弹尽粮绝,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接着,郭子仪引水灌溉相州,相州岌岌可危,眼看就要破城了。
这时候,史思明率军前来救援。当时史思明的人数还是不少的,有30万大军。不过,唐军是九路节度使,人数更多。唐军和史思明军队在交战过程中,一开始打得比较胶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史思明的军队渐渐落于下风。如果这样打下去的话,史思明一定会被打败。就算不会被完全消灭,但是救相州的计划也就落空了。安庆绪肯定也就死了。安庆绪一死,九路节度使围攻史思明,他也不会坚持多久了。
然而,这时候,忽然吹来一阵大风,一时间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这样一来,唐军只得撤退,史思明也逃走了。但是史思明逃走,实际上称得上是反败为胜。最重要的,还是相州之围被解,安庆绪活了过来。这样,“安史之乱”又继续往前推进,再延续4年,一共打了八年才结束。
对这件事,《资治通鉴》上是这样记载的:“未及布陈,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另外,《新唐书》和《旧唐书》也做了类似的记载。
那么,当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诡异的事情呢?
当然了,我们不否认当时可能确实出现了一场大风,但是,一场大风就吹散了一场战争,这确实是咄咄怪事。
所以,很可能这并非是自然现象造成的,而是人事造成的。为什么是人事造成的呢?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于是他成为天下共主,肩负起了带领天下兵马,平定“安史之乱”的重任。
不过,唐肃宗毕竟能力有限,他也不是军事指挥官,不可能调集天下兵马指挥作战。而当时唐朝的平乱,实际上是各节度使自发起来,带着各自的人马进行的。这样做,虽然是一种全民皆兵的样子,但是,却也因为缺乏统一指挥,显得有些一盘散沙。
唐肃宗当时最好的做法,是确立一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由这个兵马大元帅统一指挥调度。全国各节度使形成一盘棋,这样才能做好协调配合,协同作战。但是,当时唐肃宗却以郭子仪和李光弼功劳都比较大,不好选择为由,没有确立兵马大元帅。
其实,这并不是唐肃宗真实的想法。唐肃宗之所以不愿意确立一个兵马大元帅,是因为他担心确立了这么一个大元帅后,这个人会成为第二个安禄山。这样的话,就算平定了“安史之乱”,可能又会出现一个新的“安史之乱”。
但是,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各军无法协同配合的现象。唐肃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让他身边的亲信宦官鱼朝恩来协调。鱼朝恩懂得什么,他怎么可能指挥打仗?同时,那些将军们也不服他,不愿意听他的指挥。
因此,可能当时确实有一场大风,不过,这场大风并没有记载的那般厉害,但是,那些节度使们可不愿意在风中瞎打。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最终都赶紧命令自己的部队撤退。也因此,一场好好的围歼战,就这样被一场风给“吹散”了。
节度使们都纷纷带着自己的部队,回到自己的藩镇,史思明松了一口气,安庆绪活了一条命。
这场围歼战被风吹散以后,鱼朝恩把责任推在郭子仪身上,认为是郭子仪的兵力没有及时到位的缘故。实际上,郭子仪是这场战斗中,是出力最多的一个。但是鱼朝恩为了打击他,因此这样污蔑他。而唐肃宗趁机夺了郭子仪的兵权。直到后来,“安史之乱”无法平定,唐肃宗不得不又让郭子仪出山。
同时,宦官干政和藩镇割据的局面,也就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渐渐形成。最终“安史之乱”平定了,但是唐朝出现的矛盾反而更多,更不好解决了。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郭子仪的父亲叫什么名字这个问题,其实也还是比较简单的,一查就知道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问题不大的,小编下面给大家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此后他又攻破吐蕃,立下了多项重要战功。等国内局势稍稍稳定后,郭子仪除掉了李辅国、鱼朝恩还有
安史之乱是唐朝最为重要的转折点,经此动乱,盛唐一去不复返。唐玄宗见证了唐朝的极盛期,也见证了大唐走向衰落,所以大家对安史之乱的发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郭子仪比较的感兴趣,很多人或许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郭子仪生前非常的厉害,但是死后好像非常的惨烈,那就是郭子仪死
说到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非常的艰苦了,因为安史之乱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开元盛世就这样结束了。不过后来,郭子仪还是平
说到唐朝的名将郭子仪,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了,这个人可是七朝元老,最后八十五岁了才完美谢幕。不得不说,这个郭子仪的一生都是在
说到唐朝的安史之乱,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了,毕竟安史之乱可是意味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是很多人都表示为什么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安史之乱这个事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对于唐朝来说确实是影响很大。然而发起叛乱的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
说起郭子仪,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尤其是对唐朝历史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在历史上,郭子仪的功劳是非常大的,可以说已经是功高盖主了,并且还被
大唐荣耀安庆绪也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作为安禄山的儿子,在后期与李俶进行了最后的决战,那么他结局是怎么样?喜欢谁呢?
对于唐朝的记忆和印象,相信很多人都停留在了那个充满生机的初唐以及空前繁华的盛唐时期。也许是愿意看到辉煌时代的落幕,所以我们很
说起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地方叛乱之一。这场叛乱从公元755年12月开始爆发,一直持续到了763年才平定,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