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之所以能够被拥立为皇帝,成为宋朝开国国君,自然是和柴荣早逝有很大关系。不少朋友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如果柴荣不死赵匡胤还敢反吗?其实答案很明了,柴荣只要活着,赵匡胤无论如何都是没机会的。当然,影响每件事定性的因素都有很多,赵匡胤能够“黄袍加身”,柴荣的离世只是原因之一。柴荣作为后周第二位皇帝,可以说他的一生成就显赫,可惜最后壮志未酬,实属遗憾。
柴荣出生在邢州(今河北邢台)的一个富户家庭,因家道中落,就投奔他的姑父郭威。郭威见他学习和练武十分努力,聪慧机灵,办事谨慎,加之本身膝下无嗣,就收他为养子,并改名郭荣。
当时郭威家也并不富裕,柴荣就和其他的商人一起到南方去贩卖茶叶等物,以贴补家用,逐渐成为一个文武全才、且具有相当实践经验的少年俊彦。后来郭威成为军中大将,柴荣于是弃商从戎,跟随养父转战四方。
郭威建立后周后,柴荣任澶州节度使,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治理能力,在地方上赢得了好名声,深受郭威赞赏。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逝,柴荣奉遗诏继位,是为周世宗。
殊不知继位不到10天,北汉刘崇趁后周国丧、新君年轻、内部不稳之机,亲率精兵3万,会同辽兵5万余,号称大军10万,侵犯后周。柴荣召集群臣商量对策,殿前意见纷纭,柴荣力排众议,亲自领军出征。
3月19日,敌我双方在高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北汉与辽军兵马雄壮,气势很盛,后周军中不少人感到惊慌,樊爱能、何徽率领的右军溃败,千余步兵解甲投降。
柴荣见形势危急,亲自率亲兵冒箭石督战。宿卫将军赵匡胤和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军分左右两路强攻。后周兵士见皇帝和将军身先士卒,胆气倍增,奋勇杀敌。北汉和辽军无法抵挡后周军队猛烈的攻击,兵败如山倒,刘崇仅率领百余骑狼狈地逃走。
此战之后,柴荣整顿军队,首先严明纪律,奖励有功将士,将临阵脱逃的两个将军和兵士斩首示众。其次裁汰老弱者,充实精壮勇猛之士,建立了一支所向无敌的禁军,在以后的征战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高平之战,柴荣既打出了国威,也树立起了自己执政的权威。
柴荣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当时后蜀割据四川、并占据了陇西的秦、凤、阶、成四州。显德二年五月,柴荣指挥部队攻取了陇西四州。之后的三年中,进行南征,先后攻取了淮南、江北十四个州,势力达到长江。显德六年(959年)三月,他开始北征辽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瀛、莫二州。由于在征战途中得了重病,含恨无力完成统一事业。
在对外用兵的同时,柴荣很注意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当时战乱频繁,民户多离乡背井四散逃亡,他主持制订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民户回乡定居,颁布了逃户田土的处理办法,田主在三年内回乡的,归还一半土地,五年内回归的,归还三分之一。五年之后回归的,除坟茔地外,一律不归还。尔后他依据元稹《均田表》所说的均田租的办法,制成《均田图》,颁发诸地官员,作均田准备。另派出朝廷官员34名到各州,均定田租,取消特权。扫除了唐朝以来的弊政。
后周以前一直沿用过去的律令等有一百五六十卷,文字难懂,条目繁杂不一,一些贪官污吏舞文弄墨,借此陷害民众。柴荣指定专人整理法制。经整理评定为《刑统》二十一卷。显德五年(958年),颁布《大周刑统》,使全国遵守统一的法律。以后宋沿用《刑统》,成为继承《唐律》的一部重要律书。
柴荣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还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在整理历法、音乐、典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诏令枢密使王朴,会同司天监等机构,修订历法,制成并使用《显德钦天历》,考雅乐,重定音律,使失传多年的唐代音乐得以恢复并流传到宋代。修编太祖郭威,后梁末帝朱友贞,后唐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等人的实录,填补五代书史上的空白,此外下诏搜求遗书,将散落在民间的典籍保存于国家史馆。
柴荣作为一代历史明君,还集中表现在关心民众的疾苦上。有一次他和文武百官在皇宫中会餐,指着桌上丰盛的菜肴说:这几天很冷,吃了这么好的热饭菜就不觉得冷了,这是百姓们用劳动换来的啊。我们不能亲自去种地,那就要亲临战场,去为民除害。
有一年皇宫中的永福殿坏了,柴荣下令修缮,指派宦官孙延希、董延勋等4人具体负责。某天柴荣到工地视察,看见工匠们吃饭用瓦片盛饭菜、拿木片当勺子用,很是生气,把孙延希叫来当场严加斥责,并定为死罪,对董延勋等3人免职。从此群臣无不心生惧意,再没人敢玩忽职守了。
唐末以来,佛教发展迅速,僧人享有免役免赋待遇,大量的劳动人口和土地流入寺院。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力,显德二年(955年),柴荣下诏废除诸道州府县镇的一切未经朝廷批准成立的寺院,并严格控制出家和受戒,并明确规定出家者必须得到父母、祖父母的同意,还要能诵读或背诵定量的经文。他下令将寺院的铜佛像收归官府,用以铸造钱币。据史载,这一年共废除寺院3万余所,还俗僧尼多达6万余人。
显德二年(公元955年)柴荣下令对开封城的内外皇城和民宅做了系统规划,发动10万民工前后干了3年,将开封城的规模较之以前拓展了一倍多,使之成为全国当时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经济最繁荣的城市,据说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定都于此,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柴荣精明强干,继位后有着远大的理想,他曾说过,如果我能再活30年,我当以10年开拓天下,10年养百姓,10年致太平。可叹的是天不遂人愿,他仅在位5年,便于959年6月19日病逝于“开拓天下”的道路上,时年仅39岁。真格是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赵匡胤在49岁突然去世,其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宋朝历史上的第一次权力交接不是父子相继,而是兄终弟及。难道赵匡胤就没有考虑自己
赵匡胤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而不是儿子的缘故,跟杜太后死前的嘱咐有关系。宋朝皇帝之一赵匡义就是欺负后周的孤儿寡母才上位的,他的
赵匡胤传弟不传子,这其中不光有他跟弟弟赵光义兄弟情义的缘故,当然更多的还是来自杜太后生前对赵匡胤施加的压力。杜太后担心今后类
赵匡胤传弟不传子,这其中不光有他跟弟弟赵光义兄弟情义的缘故,当然更多的还是来自杜太后生前对赵匡胤施加的压力。杜太后担心今后类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宋朝作为历史上经济发展最鼎盛的朝代,甚至超越了唐朝。但是对于古代封建王朝中,宋朝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重文轻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赵匡胤和赵普之间的关系,在一开始的时候赵普可是赵匡胤最信任的人,毕竟在陈桥兵变的时候,赵普可是帮助到赵匡
事实上赵匡胤并没有传位给任何人。赵匡胤死的时候只有50岁,作为一员武将,身体一直算是好的,也许也从来没有思考过传位给谁的问题。作
赵匡胤死后,他的儿子没能继位,而是由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历史上,对于赵光义这位继承人的合理性其实存在不少争议,只是我们想获取真相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轻易夺取皇位,和后周末代皇帝柴宗训年纪小,有着直接关系。柴宗训继位时只有7岁,放在现代才刚刚上小学,可能字都不认
论功绩自然是赵匡胤更大,毕竟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而赵光义本身继位的合理性就一直存在争议,这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件比较迷离的事件。和
李煜是南唐的末代皇帝,不过当皇位传到他手上时已经取消了“帝号”,对外称国主。他自幼出生于帝王之家,聪明好学,精于诗词歌赋,是一个才
说到宋太祖赵匡胤,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他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开国君主。然而,赵匡胤的死却充满着谜团,突然在一夜之间猝然离世,留给历史
说到赵匡胤的陈桥兵变,那可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而且最后也是因为这个,赵匡胤才能得以成为宋太祖。那么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兵力上面完
太祖誓碑上有这样一句话,“不得滥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之人”,所以便认为赵匡胤是重文抑武,然而真相真是这样吗?实际上赵匡胤的确抑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典故吧?正因为这个,赵匡胤才成功改立后周为宋,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个黄袍加身的把戏是宋太祖
说到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对于他大家一直都不理解的是他的死因。为什么在斧声烛影之间就直接驾崩了。然而他
说到宋朝时期的赵匡胤,当时的他是最信任赵普的,因为当时在陈桥兵变的时候有拥戴之功,而且后来还为宋朝出谋划策,所以赵匡胤当时非常看
在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期,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都会将那些与自己南征北战,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杀掉一批,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种
说到宋太祖赵匡胤,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他建立大宋王朝可以说是非常的厉害。但是关于他的死,在历史上可是众说纷纭,但是并没有一个确定
说到孟昶,他是后蜀皇帝,本来是一个好皇帝,但是最后过渡沉迷文艺和女色,让自己的国家走向了灭亡。最后赵匡胤攻破后蜀,孟昶也投降于北宋
赵匡胤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和王彦超的故事中就能知晓。赵匡胤的父亲和王彦超是好友,此后赵匡胤想凭借这层关系,让王彦超帮忙提携他。
我们仔细的回顾一下柴荣和宋太祖所制定和实施的统一策略,不难发现,两人的总体思路是非常一致的。不过这两个人都是务实主义者,通过实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赵匡胤,可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关于赵匡胤的死,在史记中的记载,关于赵匡胤的死确实是有点离奇,而且是轻描
瓷皇柴荣这部电视剧题材是古代传奇,于2017年3月开始拍摄,想知道瓷皇柴荣电视剧的剧情介绍吗?还有一共多少集?下面
瓷皇柴荣什么时候播出大家知道吗?瓷皇柴荣的播出时间、更新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呢?几点更新?每周更新几集呢?主演
周世宗柴荣虽然只当了六年不到的皇帝,但他却完成了一番伟大的成就。柴荣一生都致力于统一大业,他曾立下“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
说到这个赵匡胤想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非常的厉害,但是一个人厉害再历史也就那么回事,所以赵匡胤也有自己的得力助手的,话说赵匡胤旗下
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死的十分蹊跷,有关他的死因在民间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很多都指向赵光义,因为赵匡胤死后他是最受益的人。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