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床头捉刀这个故事,就是讲曹操有一次要见一位匈奴的使者,但是曹操觉得自己的长相太丑,不能震慑到这位试着就让别人替代他。结果见完面,曹操问那使者魏王怎么样,使者却说旁边拿刀的才是大英雄,结果曹操借派人把这使者给杀了。从这个故事里也能看出,大枭雄曹操竟然也对自己的相貌不自信,心里是不是也有一幅曹操的自画像了呢。
《世说新语》曾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最初读这个故事时只是觉得有趣,近年来接触的人事多了,便有了一些感悟。
“自以形陋”一句,很多注释者解释为“自认为形貌丑陋”。其实,这样的解释并不十分贴切。曹操的目的,是要威慑远国,所以他担心的不是自己的颜值,而是气质。
对于政治家而言,气质便是要有威武之气,要有王者之风。只有这样,才能“雄远国。”所以“形陋”之“形”,更多的是神形,而不是身形。
《论语》里面说:“君子不重则不威。”重,是厚重,成于中;威,是威严,形于外。无论是重还是威,其实讲的都是一个人的神形。
曹操不仅是个军事家,同时也是个读书人。对于重和威,是非常了解的。他要崔季圭代替他,其实是对自己的重和威没有信心,而不是对自己的颜值没有信心。要不然,作为乱世枭雄的曹操,也就太肤浅了。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重而有威的人呢?在《法言》中,曾有人问扬雄:“何如斯谓之人?”
扬雄回答说:“取四重,去四轻,则可谓之人。”所谓“四重”,即是重言、重行、重貌、重好。扬雄说:“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
重言,其实就是所谓“非礼勿言”,也就是不要胡说八道;重行,也就是“非礼勿动”,也就是不要胡作非为。
重好,就是要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误入歧途。至于重貌,其实就如曹操那样,重视自己的气质,所以扬雄也说“貌重则有威”,否则将会招致羞辱。
我们常常说不要以貌取人,其实这个“貌”,不仅有皮囊之貌,更有神志之貌。前者是先天的,同时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的;后者是自塑的,但它的保质期却远比前者长久。
并且,对于真正有见识的人,比如那个匈奴使者,往往能够看到真正的“貌”,不为肤浅的表现所蒙蔽。
当然,这位使者不幸因自己善于识人的慧眼而被杀了。但是站在曹操的角度来看,不也说明气质远比外在之貌更为重要吗?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因为萧何把韩信留住,最后才帮刘邦战胜了项羽。不过最先发现韩信的人并不是萧何,而是夏侯婴。
其实青青也不是不敢接近龙王,而是阁主这个人非常容易吃醋。青青的出现让阁主拾回了情感,他对青青表露心声,只是没想到他们前世还有各
说到介子推,大家都知道,因为他晋文公才能得以重反帝位。但是最后没想到的因为一个误会,导致自己将介子推给烧死了。后来介子推也是非
贾岛出生贫寒,为了生计选择出家。贾岛为人好学,并且颇具才华,他此后离开自己出生的地方,来到洛阳想要拜见孟郊,但因为孟郊出游所以错过
《滑稽列传》是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章。看到“滑稽”二字,可能大家会想到那个红遍网络的表情包,不过在古代滑稽是指能言善辩之人,并非
唐朝出土的十大文物是那十大呢?其实这个答案不太好说,因为大家也知道的,唐朝出土的文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各个都能算得上是精品,所以你
今年语文考高,有一道古诗词题目引起了一些讨论。题目是一首辛弃疾写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其中诗词里的“绣衣”给出的解释是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我们都学过,而且也算是非常熟悉的了,那大家到底了不了解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的典故是什么样的呢?其实指鹿为马背后有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也有非常知名的历史著作。我们知道莎士比亚有四大悲剧,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十大悲剧,而且很多都是家喻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东晋末期已经掌控着朝廷实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为帝,灭晋建宋,成为南朝刘宋开国皇
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期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其中伯夷是长子,叔齐是三子。当时孤竹国国君是要把位置传给三子叔齐,但叔齐此后却把君主之位
孙楚是西晋大臣,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不过孙楚虽然有才,但为人比较傲慢,不怎么合群,对待自己看不上的人基本不会给好脸色。孙楚曾和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等管仲去世后,齐桓公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朝内奸臣横行,公子
《蝶恋花·春景》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这句“天涯何处无芳草”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苏轼作词以豪放著称,但这首词却展现了他清新
茅焦是战国末期非常出名的谏臣,也是嬴政统治时最后一位敢于直谏的大臣。相信大家通过《大秦赋》已经了解了“茅焦谏秦王的故事”,不
元稹是唐朝大臣,著名文学家,他和白居易是挚友,两人共同支持新乐府运动。不过今天并不是给大家介绍有关元稹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而是要讲
随着《风起霓裳》的播出,很多观众对裴行俭这个角色感到好奇。那裴行俭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并非虚构。只不过剧中裴行俭的部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谚语,出自《晋书》。如果光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没办法理解整句话的精髓的,所以了解背后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一卷的作文题目,讲述了春秋时期发生在齐国的一件事,题目要求围绕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写一篇自己的感受。不少网
泼水节是傣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国西双版纳地区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泼水节。相信大家都对这个节日有所耳闻,就算没亲自参与过
《火王之破晓之战》最近正式开播,各位观众又能看到一部非常精彩的玄幻剧了。《火王之破晓之战》的世界观非常浩大,直接从宇宙开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