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在多数人眼里,是一位昏庸、暴虐的皇帝,父亲杨坚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这样亡在了杨广手里。不过我们仔细研究隋炀帝的一生,发现他在位前期还是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事,他本人也是斗志高昂,不过到了后期便开始沉迷享乐,意志消沉,最终还加剧了与民众的矛盾,他的这个皇位也就难以继续做下去了。可以说,隋炀帝的才能不足,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够严格。
隋炀帝在当皇帝的时候,为了确保北边的安定,三次发动了征讨高句丽的战争,可见隋炀帝有多么大的雄心壮志。可是到了隋朝末年的时候,面对国家出现的农民起义与诸侯造反之事,隋炀帝却意气消沉。
其实说起来,就算农民起义爆发,隋炀帝其实还是很强大的,要想扑灭这些农民起义,也并不是一件难事。比如杨玄感起义后,当时声势十分浩大,同时隋朝大军还正第二次征讨高句丽的途中。但一旦隋炀帝把这些军队调回来,迅速就把杨玄感的起义军给消灭了,而且隋炀帝还接着准备第三次征讨高句丽。
隋炀帝和高句丽死磕到底这事,也看出了他的雄才大略。古代的中原政权都不会放任北方政权做大。因为一旦北方政权做大,都会对中原政权构成强大的威胁。汉武帝当年拼命打匈奴,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隋朝作为一个400年来,第一次实现了大统一的国家,要想让国家保持长治久安,他也必须这样做。而且后来唐朝建立以后,唐太宗和唐高宗也一直在这样做,虽然唐太宗表面上对别人说,他征讨高句丽有些冒失,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征讨高句丽的步伐。唐高宗更是一鼓作气把高句丽给灭了。由此也可以佐证,当年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确实是一种雄才大略的考虑,同时也是一种关乎隋朝未来长治久安的考虑。
既然隋炀帝那时候,就在着眼于隋朝的未来,可见其雄才大略。可是隋朝末年,为何隋炀帝的表现截然相反呢?
隋朝最后的几年,隋炀帝开始变得意志消沉。他很少再组织全国性的对农民起义军的平定。他还准备把都城迁到江都,不愿意再回北方了。同时,他对朝政也漠不关心,只关心修建宫殿,饮酒作乐。甚至还经常拿镜子照自己的脑袋说,这是一颗好头颅,谁会把这个头颅砍去呢?这话听起来,显然是非常悲凉,而又非常消沉的。
应该说,隋炀帝之所以迅速变得意志消沉,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料到天下会乱得那么快,动乱的幅度会那么大。
当隋炀帝消灭了杨玄感的起义军,逼迫杨玄感自杀以后,他其实对国家的形势,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认为杨玄感起义,只是一种很偶然的现象。只要严厉处罚,就不会再爆发。也因此,他还在考虑继续征讨高句丽的问题。他没有料到,紧接着就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那么,为什么这时候全国性的农民起义会爆发起来呢?
从西晋之后,中国就爆发了长达400年的动乱。虽然隋文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但是并没有消除所有的矛盾,动乱浪潮的余波还在。只不过因为隋文帝励精图治,善于用人,能够摆平各方矛盾,所以各方诸侯势力以及地方老百姓都得到了短暂的安抚。这种安抚也就让动乱浪潮的余波暂时停歇下来。当然了,也只是停歇下来,并没有消除。一旦有了土壤,这种余波还将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隋炀帝上台以后,如果继续坚持隋文帝的政策,加强国内的休养生息,自己也注重节俭,就能够消解余波的能量。汉朝前期的几代皇帝,都不去惹匈奴,而是注重休养生息,同时皇帝也知道节俭。一直等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开始解决边关的问题。所以汉朝发展得很好。很显然,隋炀帝操之过急,从而使得之前被暂时压平的动乱的余波,又高涨起来。
另外,在处理矛盾的时候,隋炀帝不是有效地安抚矛盾,而是使得矛盾更加激化。比如他在扑灭杨玄感起义这件事情上,对于所有参加过杨玄感起义的士兵,一律诛杀。这样做显然激起了更大的矛盾。当然了,虽然说激起了更大的矛盾,但我们多少还可以理解。但是隋炀帝对于那些接受过杨玄感开仓赈粮的老百姓,也一律诛杀,这显然就太过分了。老百姓不过是接受粮食而已,而且老百姓当时实在贫困都不得了,没吃没穿。难道别人送粮食给他们,他们还不要吗?所以说隋炀帝的这种做法,不是化解矛盾,反而是增加矛盾。
由于隋炀帝激化了矛盾,所以很快,农民起义变成了波及全国的大动乱。而且他派去镇压农民起义的地方官员,反而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新的反击朝廷的力量。
正是看到这样的局面,隋炀帝才会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他觉得留在江都过上几年好日子,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谁知道他其实连这一点目标都没法达到,因为他带到江南的那些部队,并不愿意跟着他在异国他乡安住扎下来。他们都想回老家去见亲人,也因此,最终宇文化及造反,隋炀帝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萧氏出身高贵,父亲是西梁孝明帝,母亲是皇后,她如假包换的西梁朝公主,因为她出生时辰不太好,先后被寄养在叔叔家和舅舅大,身为西梁贵族,瘦
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接唐朝的大一统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1个国势比较短的王朝,隋朝的伟大和短命跟秦朝也有的一拼。隋一共有四位帝王
说道隋炀帝杨广,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荒淫无道的皇帝,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真的是不忍直视啊。对于这一点,历史上对杨广真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不过隋朝在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杨广却将国家带入灭亡,他作为皇帝肯
杨玄感和杨广只是君臣关系,两人并没有血缘上的联系。杨玄感父亲杨素和杨广父亲杨坚都是弘农华阴人,杨坚是汉太尉杨震的子孙,在杨素跟
关于杨广和李渊之间的关系,相信很多人其实都比较好奇。虽然他俩并不是一个朝代的君王,但是中间所发生的事情,确实是让人意想不到的,那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两个短命的朝代,这两个朝代其实对于后世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身后都是两个最为强大的政权,这两个政权就是秦朝和
说起宇文娥英,相信很多了解过隋唐历史的小伙伴们都应说过了,她是北周的公主,又是隋文帝杨坚的外孙女。在我国隋朝建立之后,宇文娥英倍
说到“暴君”,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或许会是秦始皇、商纣王、隋炀帝这样的人,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严格来说他们都是被后世黑化了的
说到杨广很多网友都知道其实他就是隋炀帝,隋炀帝有一个特色的啊,那就是杀人不眨眼,而且非常的暴烈了,但是其实这只是他的表面现象而已
对于隋炀帝杨广,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将他与一个词挂在一起,昏君。现在看来,他所做的很多事情,都足以证明这一点,劳民伤财,贪图享乐。就比如
如果要说汉武帝和隋炀帝,可能很多人都会把他们分成两类人群来看待,一个是创立了不朽功业的一代明君,另一个则是只顾自己享乐的亡国之
很多人印象当中的隋炀帝杨广,就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反派坏人的形象,任何可以体现昏庸残暴的词,都会被人用在他身上。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祸
隋炀帝,唐太宗李,这两位皇帝相隔的时间很近,一个是隋朝的亡国之君,一个是唐朝的开国之君,首先从这两个称谓上,就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差别了
说到隋炀帝,你想到了什么?可能大部分人都只与有两个字:昏君。之所以这样认为,无外乎隋炀帝曾经做过的事情。他曾经为了下扬州,命令工
隋唐时期,一直以来也是一个被很多人议论的时期,先后两位皇帝,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很显然,人们对于杨坚很有好感,但是对于杨广就并非
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但是关于杨广上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杨广、杨素等人不断陷害杨勇,所以杨坚废了杨勇的太子位,立杨广为太子。还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的评价和功绩都是非常高的,尽管他的皇位也是得来不正,然而他的功绩却足以证明他是一个非常好非常优秀的皇帝,所
商纣王、秦始皇、杨广,这三位都是史书当中非常有名的“暴君”,在史书中,他们几乎算是“无恶不作”,在他们的统治之下,当时的社会简直就
古代人非常相信会有因果报应轮回这种说法,做了坏事必然会遭受报应。而隋朝时期,当时只是一个皇子的杨广,为了能够当上太子,用尽心机让
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的评价基本是以负面居多,主要还是因为杨广在位期间频繁发动战争,而且滥用民力,导致名不聊生,最后在全国爆发农名起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杨广和这个隋朝的一些事情了,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历史都是在丑化这个杨广和这个隋朝,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伍建章是隋朝开国九老之一,因为功劳极大,因此被封为忠孝王。不过伍建章最后下场却是满门抄斩,当时杨广夺权篡位,多数大臣为了自保不敢
隋炀帝作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暴君,很多人应该都对他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了,不过大多数人认知当中的隋炀帝,就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暴君
《独孤皇后》同样是一部讲述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杨坚与他的皇后独孤氏的故事,不过电视剧的侧重点自然还是在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上,但是
在《独孤皇后》当中,独孤伽罗与杨坚的儿子杨广,从小就被送走,到了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身边当太子陪读。不同于杨勇,也就是后来成为太子
虽然杨勇是伽罗还有杨坚的长子,但伽罗并不喜欢他,甚至还把他的太子之位给废了,转而立杨广为新任太子。不过我们都知道,隋朝基本上就是
伽罗和杨坚虽然有很多孩子,但基本上也没几个能让他们放心的。大女儿杨丽华根本就只顾自己前途,甚至不惜和杨坚反目;而杨广也在觊觎
《独孤皇后》迎来大结局,因为杨坚和伽罗之间的关系,加上杨广在其中作梗,杨勇最后被废,改立杨广为新任太子。等这个消息传到杨勇耳中后
《独孤皇后》最后的结局还是让人挺难受的,伽罗专门为杨坚留了一封遗书,希望杨坚不要因为自己的离世而太过伤心。虽然伽罗和杨坚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