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文化大全

风行草偃是什么意思?风行草偃典故出处介绍

时间:2021-02-26 13:27:48 栏目:文化大全

风行草偃这个成语可能大家会感到比较的陌生,风行草偃的第一个字读“yǎn”,意思是用道德文教是可以感化人的。那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风行草偃这个成语,还有他的典故出处。一般我们可能都不喜欢听大道理,但是等我们长大以后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就能分辨哪些是对我们有用的道理道德,这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而在古代这些就被看的更重了。

风行草偃是什么意思?风行草偃典故出处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张纮传》注引《吴书》,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主人公是江东谋士张纮。原文如下:

纮至,与在朝公卿及知旧述策材略绝异,平定三郡,风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诚,乃心王室。时曹公为司空,欲加恩厚,以悦远人,至乃优文褒崇,改号加封,辟纮为掾,举高第,补侍御吏,后以纮为九江太守。纮心恋旧恩,思还反命,以疾固辞。

风行草偃是什么意思?风行草偃典故出处介绍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张纮来到许县后,向朝中的文武百官和之前的好友们介绍孙策的才能国人,谋略出众,平定江东三郡时,当地百姓被徳教感化,纷纷归顺。同时,孙策对朝廷非常忠心。当时曹操担任司空,他想给张纮施以恩惠,以便让孙策高兴,于是便夸赞张纮,加封他的官职,先是任命他为曹掾,又将他的考绩列为优等,授予侍御史之职,后来又任命张纮为九江郡太守。但张纮心系故主孙策,想回去复命,于是便称病拒绝。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该段记载中的“风行草偃”,意为百姓被徳教所感化。这个成语最早的出处见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风行草偃是什么意思?风行草偃典故出处介绍

说完了成语,再来说说这个故事的相关人物和历史背景。张纮,是汉末淮泗名士,后加入孙策集团被参与平定江东之战。到了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张纮接受了一项重大使命,作为孙策集团的使者前往曹操控制的汉末朝廷。张纮来到许县后,在曹操及其手下面前夸赞孙策的骁勇善战和管理有方,故此才出现了“风行草偃”这句成语,目的是介绍江东整体形势的稳定。

不过,张纮的这个介绍其实有很多的水分。孙策所发送的江东之战,其实并没有这么一帆风顺,遭到了江东世家大族和百姓的强烈反抗。为了稳定局势,孙策采取了高压手段,诛其名豪,导致江东局势动荡,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孙权掌权初期。

风行草偃是什么意思?风行草偃典故出处介绍

对于孙策在江东的一举一动,曹操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正如后来郭嘉所说的那样:“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只不过此时他正在集中精力对付袁绍集团,无暇染指江东。故此,曹操也就顺水推舟,加封张纮的官职以安抚孙策。

关键词 :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