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法当中,有一个说法“攻心为上”,面对敌人的时候,如果能够让他从心理上首先溃败,会比只是攻城要好很多,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如果一个人的心理防御抵挡不了攻击,结果自然就是不战自败。而今天要说的这个成语“草木皆兵”,虽然不是刻意使用计策击败人的心理防线,但是却让敌人在屡次的战败中达到了这种效果,那么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1.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可以当做是一个成语来用,也可以当做两个,但是前后的意思其实都是一样的。这个词说的是,人在极度惊恐的情况之下,不管听到什么风声鹤唳,看到什么草木成群,都会以为那是士兵,是军队,用来形容失败者的一种极度恐惧的心理,紧张的状态之下的疑神疑鬼,也是一种在心理上击溃对方的结果。
2.苻坚
这个词出自《晋书·苻坚载记》,那么这个苻坚是什么人?晋朝时期的混乱,差点导致汉人灭族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东晋时期,有很多外族人建立的政权,苻坚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前秦皇帝。他在位期间,前秦一度达到了与东晋对峙的地步,前秦在北,东晋在南。面对这样的局面,苻坚自然想要一举灭掉东晋,于是就发动了一场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我们稍后再说,总之苻坚战败,那么原本被他纳入版图的那些国家纷纷瞅准机会脱离前秦的控制,又分裂出很多个政权,东晋也借此机会向北推进,这一场战争中看似占尽优势的前秦却落得惨败,国家也由此走了下坡路,十一年后,前秦与后秦交战,苻坚被斩首,太子虽然继位却也被伏击斩杀,前秦的历史就此结束。
3.淝水之战
再来说淝水之战。据记载,东晋派出兵力八万,对抗八十万大军的前秦,看似没有胜算,但谁也没想到会是那样的结局。东晋主战和指挥战争的是谢安等人,他们从地势、人心、战术等方面,将所有的优势都发挥了出来,涣散前秦的军心,组织民间力量对抗,再加上苻坚好大喜功,认为自己此一战定然不会失败,没有做好充足的战略准备,才终于落败。
先头部队失败之后,苻坚慌了,于是在观察晋军时,竟然恍惚的以为那些山上草木全都是士兵。心理上的溃败比什么都可怕,苻坚就这样一路败下去,直到造成再也挽不回的局面,前秦就此走向末路。
自隋唐以降,文人雅士们在诗词歌赋中,常常描述魏晋名士。“田园之间,挥洒天地雨露。庙堂之上,数尽魏晋风流。”惹得后人羡慕不已。而这
王猛出生时,后赵政权逐渐崛起,在和东晋之间的较量中不落下风。而王猛一家因为战乱,被迫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来到魏郡定居。王猛从
苻坚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前秦帝国的第三位君王。不过作为最后一个君王,他在历史上还是非常受争议的。反正就是做了很多好事,但是
说起淝水之战,了解过我国古代史的小伙伴们多少都会有听说过了,这是发生于公元383年时期,由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的东晋发起的侵
宣昭帝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皇帝。苻坚在位前期坚持推行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策略,使得前秦国力逐渐强盛。此后再出兵顺利消
东晋名士似乎都有种坦率、通脱的行事风格,饮酒、清谈、玩乐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他们向往的生活状态。这种风气被称为“魏
在古代,造反这种事情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是皇帝能够容忍的,而造反成功自然自己当皇帝,但如果失败,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但是历史上
王猛人如其名,在十六国时期是一位著名的猛将。王猛虽然出生一般,但从小就喜好各种兵书,能够熟练掌握兵法和谋略。后来同苻坚结识,两人
说到苻坚,很多人对他应该都有一定的了解,苻坚是我国古代十六国时期前秦的一位君主,而与苻坚相关的有一些非常为人所熟悉的成语,比如风
说到桓温应该是有很多人比较了解熟悉的了,桓温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大将,晋明帝的驸马。但当时的朝廷皇权已经逐渐旁落,桓温手握大权,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