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文化大全

嚎啕大哭什么意思?嚎啕大哭典故介绍

时间:2021-02-26 13:21:45 栏目:文化大全

宋谦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将领。早年和黄盖、韩当等人一同跟随孙策,后与太史慈相遇。根据演义中的描述,合肥之战,张辽和太史慈正在交战,乐进突然杀入孙权阵中,此时宋谦打算和乐进交锋却被李典一箭射中,死于马下。孙权得知宋谦的死讯后,悲痛万分,毕竟宋谦也算是东吴的一员老将了。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嚎啕大哭”,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嚎啕大哭什么意思?嚎啕大哭典故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发生在孙权进攻合肥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孙权、宋谦、李典和乐进。原文如下:

两边布成阵势。孙权金盔金甲,披挂出马;左宋谦,右贾华,二将使方天画戟,两边护卫。三通鼓罢,曹军阵中,门旗两开,三员将全装惯带,立于阵前:中央张辽,左边李典,右边乐进。张辽纵马当先,专搦孙权决战。权绰枪欲自战,阵门中一将挺枪骤马早出,乃太史慈也。张辽挥刀来迎。两将战有七八十合,不分胜负。曹阵上李典谓乐进曰:“对面金盔者,孙权也。若捉得孙权,足可与八十三万大军报仇。”

嚎啕大哭什么意思?嚎啕大哭典故介绍

说犹未了,乐进一骑马,一口刀,从刺斜里径取孙权,如一道电光,飞至面前,手起刀落。宋谦、贾华急将画戟遮架。刀到处,两枝戟齐断,只将戟杆望马头上打。乐进回马,宋谦绰军士手中枪赶来。李典搭上箭,望宋谦心窝里便射,应弦落马。太史慈见背后有人堕马,弃却张辽,望本阵便回。张辽乘势掩杀过来,吴兵大乱,四散奔走。张辽望见孙权,骤马赶来。看看赶上,刺斜里撞出一军,为首大将,乃程普也;截杀一阵,救了孙权。张辽收军自回合淝。程普保孙权归大寨,败军陆续回营。孙权因见折了宋谦,嚎啕大哭。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赤壁之战结束后,孙权又亲自率部向合肥展开进攻。合肥守将张辽、李典、乐进出城迎敌。在两军的首次较量中,张辽与太史慈单挑了七八十个回合不分胜负。乐进见状,飞马而出直扑孙权。东吴将领宋谦、贾华急忙上前招架。在混战中,李典射中宋谦,曹军随即发动猛攻,大败孙权。

嚎啕大哭什么意思?嚎啕大哭典故介绍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孙权得知宋谦被射死后的表情,叫做“嚎啕大哭”,意为放开声音大声的哭。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已不可查,但应该很早便已经出现。

小说中描述的这次合肥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底至次年,但过程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按照小说的描述,此战是由孙权亲自挂帅,对阵张辽、李典和乐进,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情况却并非如此。按照《三国志•乐进传》载:“荆州未服,(乐进)遣屯阳翟。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可见此时的乐进驻扎在荆州襄阳,并没有出现在合肥。从《张辽传》及《李典传》来看,此时这两人也并未在合肥驻守,当时真正的合肥守将也没有留下姓名。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被李典一箭射杀的宋谦,其结局也并非如此。关于宋谦的记载,散见于《三国志》的相关传记中,下面就来作一个综合介绍。

嚎啕大哭什么意思?嚎啕大哭典故介绍

宋谦上东吴集团的元老级将领,当时曾与跟随孙策参与平定江东之战。孙策与太史慈在神亭单挑时,宋谦就在现场。《三国志•潘璋传》载,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进攻合肥时,宋谦也随军参战,“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到了夷陵之战难爆发期间,宋谦再度出现在战场。《三国志•吴主传》载:“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

从这些记载来看,宋谦不仅没有像小说中所言早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死在李典箭下,反倒是直到黄武二年(公元222年)仍活跃在战场上,为东吴集团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