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年,袁术率兵攻打徐州,和刘备部队互有胜负。吕布趁势想要分一杯羹,便率军想要夺权徐州。在演义中,袁术攻徐州是因为吕布把韩胤交给了曹操,后来便带领大军杀向吕布腹地。随后陈登献策,让吕布联合刘备一起对抗袁术,最后集多人之力才成功抵挡了袁术的攻势。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化为乌有”,就和这起事件有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发生在袁术征讨吕布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陈登、吕布、杨奉和韩暹。原文如下:
陈登曰:“将军若用老夫之言,徐州可保无虞。”布曰:“试言之。”登曰:“术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我以正兵守之,出奇兵胜之,无不成功。更有一计,不止保安徐州,并可生擒袁术。”布曰:“计将安出?”登曰:“韩暹、杨奉乃汉旧臣,因惧曹操而走,无家可依,暂归袁术;术必轻之,彼亦不乐为术用。若凭尺书结为内应,更连刘备为外合,必擒袁术矣。”布曰:“汝须亲到韩暹、杨奉处下书。”陈登允诺。
布乃发表上许都,并致书与豫州,然后令陈登引数骑,先于下邳道上候韩暹。退引兵至,下寨毕,登入见。暹问曰:“汝乃吕布之人,来此何干?”登笑曰:“某为大汉公卿,何谓吕布之人?若将军者,向为汉臣,今乃为叛贼之臣,使昔日关中保驾之功,化为乌有,窃为将军不取也。且袁术性最多疑,将军后必为其所害。今不早图,悔之无及!”暹叹曰:“吾欲归汉,恨无门耳。”登乃出布书。暹览书毕曰:“吾已知之。公先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之。但看火起为号,温侯以兵相应可也。”登辞暹,急回报吕布。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吕布将袁术派到徐州的使者韩胤交给了曹操,袁术大怒,随即调遣七路大军合集二十多万兵马杀向徐州。吕布随即找到陈登商议对策。陈登认为只要劝降袁术的降将杨奉、韩暹,然后再联合刘备一起发动进攻,就能够战胜袁术。此后,陈登来到杨奉军营,成功说服了二人。在此后的战斗中,吕布与刘备及杨奉、韩暹等人一起重创袁术,终于保住了徐州。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陈登口中的“化为乌有”,意为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比喻全部消失或全部落空。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袁术调遣七路大军入侵徐州的故事情节,并非历史的真实,而是小说作者的虚构。据《三国志•袁术传》载,在吕布控制徐州期间,袁术的确想通过联姻的方式拉拢吕布。该传称:“(袁)术欲结布为援,乃为子索布女,布许之。”但在陈珪的劝说下,吕布不但放弃了这个念头,还将袁术派来的使者韩胤押往许昌。最终,韩胤也在许昌被曹操斩首示众。此后,袁术虽然派人入侵徐州,但却并非如小说所言的七路大军及二十多万人马,而是仅仅派出了将领张勋。战斗的结果也非常简单,不但张勋很快被吕布击退,吕布大军还杀到了袁术的老巢——寿春。
至于小说中出现的杨奉,不仅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来自汉末的一支神秘武装——白波军。这支武装由原黄巾军将领郭太创建,成立于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在《三国志•董卓传》中,时任谒者仆射皇甫郦曾经提到:“杨奉,白波帅耳。”由此可见,杨奉原本也是白波军的将领。在李傕、郭汜控制汉末朝廷期间,杨奉却突然投靠了李傕,并从此由一支叛军变成了朝廷的官军。
据《后汉书•董卓传》载,李傕与郭汜爆发内讧时,杨奉曾经出兵协助李傕击退郭汜。但不久之后,杨奉又突然与李傕反目。《三国志•董卓传》称:“傕将杨奉与傕军吏宋果等谋杀傕,事泄,遂将兵叛傕。傕众叛,稍衰弱。”此后,杨奉多次击退李傕、郭汜等人的追击,使得汉献帝刘协摆脱李傕、郭汜的控制,重新回到了故都洛阳。可以说如果没有杨奉,汉献帝刘协能否平安回到洛阳都是一个巨大的额疑问。至此,杨奉又成了汉献帝的大功臣,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一职。
曹操奉诏来到洛阳后,秘密将汉献帝迁至许昌。杨奉发兵追赶,但为时已晚。此后,杨奉又企图袭击曹操,却被曹操击溃,不得不投靠袁术。在张勋入侵徐州期间,杨奉也随军参战,但又被陈珪说服,战前哗变,与吕布一起重创张勋。不过,杨奉的结局非常悲惨。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后汉书•董卓传》亦称:“奉、暹奔袁术,遂纵暴杨、徐间。明年,左将军刘备诱奉斩之。”到头来,杨奉还是死于当年的盟友之手。
说到这个项羽大家也了解江东霸主,有关他的一些事情也特别多,也是英雄一样的人物,项羽这么厉害实际上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厉害,也是有很
说到古代的一些成语,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很多成语都是通过一些人物和事情来变换而来的。比如说这个“房谋杜断”,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
说到鸿雁传书,大家应给都知道,作为一个成语,又名是飞鸽传书,就是指的用鸿雁来指代书信。很多现在的成语都是通过历史故事来传递故事的
说到这个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吧,对于这个柳下惠,他是周朝时期的鲁国人,很多人提到这个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关于他
说到衔环结草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过,毕竟这个成语也是蕴含了两个故事,而且这两个故事都是关于感恩的。“衔环结草”这个成语
最近不少人也都在说这个尾生抱柱的事情,很多人也不知道这个尾生抱柱的意思和典故,其实这个典故非常的有意思,简直能把人给看傻了,那么
“班姬团扇”的典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是专门来形容失宠遭到冷落的人,同时也比喻一种凄凉哀怨的情感。班姬团扇的主人公就是一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班姬团扇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班姬团扇的历史故事是什么,还有班姬团扇的出处,这些问题也都还是值得我们去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都是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延伸出来的。那么关于这个“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大家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徐娘半老”的成语,很多人其实只是知道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女性。其实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风韵犹存”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瓦岗一炉香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瓦岗一炉香的典故是什么,其实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的典故出处非常的感兴趣,想知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是用的哪个
喜欢吃饺子的人很多,但了解饺子起源的朋友就不多了。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一般被认为起源于东汉年间,是由“医圣”张仲景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爱知道,关于历史典故的一些成语真的是很多,而且每个成语基本上都代表了一个主人公,那么关于“燕然勒功”指的是历史
说到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他们俩是商末时期一个贵族世家的两个亲兄弟。不得不说,这两个人可是非常受尊重的。而且关于他们两的典故被史
说到历史上的的一些富豪,相信大家应该都多多少少的了解一些,毕竟不管从古到今,只要是富豪,那么精彩事迹肯定是少不了的。比如说这个石
说到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的熟悉,毕竟在网上很多这种成语故事都是通过历史上来拓展的,而且又的还是通过历史来完成成语创造。那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讲信用,诚信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品质,所以一诺千金的分量是很重的。那你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故事吗?如
说到成语故事,在历史上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而且大部分的意思都是通过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传出来的。比如说这个噤若寒蝉,其实这
说到这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也还是比较给力的,很多人也都说这个典故,那么这个典故到底是什么内容呢?下面给大家简单的带来相关的内容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饺子的事情,关于饺子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今天就说一个北方比较常见的一个习俗,那就是进门饺子然后出门面这个说
说到这个“二桃杀三士”,本来是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不过后来变成了成语“二桃三士”。其实还是又很多关于这样的成语历史故事。但是
说到三国里面的郭嘉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真的是有点英雄惜英雄的感觉,郭嘉在曹操手下当谋士的时候,诸葛亮是处于隐士的状态。那么关于这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在以前也是经常能够用到的,但是关于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并不是很了解,而且
说到一些成语的故事,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毕竟在历史上,很多成语的故事典故都是从一些历史上流传开来。那么关于成语“羊车望幸”,是什
历史上的曹操那可真的是有仇必报,如果惹到曹操,或者有什么事情迁怒到了他,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要被自己给赐死的。但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
说到成语高山流水,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这个成语主要也是用于中国的十大古曲之一。而且这个词语也是让人有一种非常清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