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曹操派曹仁进攻刘备,刘备不敌又回到袁绍旗下,但刘备是想离开袁绍投奔刘表。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趁势往投刘表,只不过后来刘备在新野屯兵引起刘表怀疑,此后刘表也是对刘备多了几分防备。此后刘备个曹操开战,算是第一次正式打败了曹军。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自相践踏”,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发生在博望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夏侯惇、李典、于禁和关羽。原文如下:
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又无月色;昼风既起,夜风愈大。夏侯惇只顾催军赶杀。于禁、李典赶到窄狭处,两边都是芦苇。典谓禁曰:“欺敌者必败。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倘彼用火攻,奈何?”禁曰:“君言是也。吾当往前为都督言之;君可止住后军。”李典便勒回马,大叫:“后军慢行!”人马走发,那里拦当得住?于禁骤马大叫:“前军都督且住!”夏侯惇正走之间,见于禁从后军奔来,便问何故。禁曰:“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可防火攻。”
夏侯惇猛省,即回马令军马勿进。言未已,只听背后喊声震起,早望见一派火光烧着,随后两边芦苇亦着。一霎时,四面八方,尽皆是火;又值风大,火势愈猛。曹家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火而走。且说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时,火光中一军拦住。当先大将,乃关云长也。李典纵马混战,夺路而走。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战不数合,张飞一枪刺夏侯兰于马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听说刘备在新野扩充实力,派夏侯惇、于禁、李典等人率部进犯。初出茅庐的诸葛亮采用诱敌之计,刘备和赵云故意诈败,将曹军引入了包围圈。关平、刘封等人趁机放火,令曹军猝不及防。此后,赵云、关羽、张飞等人顺势杀出,最终打败曹军。此战也令原本关羽和张飞二人对诸葛亮刮目相看。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自相践踏”, 意为自己人互相踩,形容军队溃败时各自仓皇逃命的狼狈情形。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提到的此次博望坡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但时间并非如小说所言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而是在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关于这场战斗的详情,在《三国志·李典传》中还有更为详细的记载。该传称:“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这段记载来看,这场战斗的规模并不大,夏侯惇战斗失利,李典及时赶到,刘备兵力不足而撤退,战斗到此结束。在这场战斗中还出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名叫夏侯兰。《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载:“先是,与夏侯惇战于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
按照记载还原了真实的博望坡之战后,我们再来谈谈小说中的这场战斗。从小说描述的战争场面来看,获得战争胜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群起而攻之,两军决战,从而决定战争的胜负。另外一种是双方主将领之间的单挑,往往是一方主将战败或被杀,战斗也就结束了。而在小说描述的博望坡之战中,赵云两度与夏侯惇单挑。一次是双方单挑几个回合后赵云诈败,第二次是“云约走十余里,回马又战,不数合又走”。
众所周知,在小说当中,赵云的武艺远胜夏侯惇,在十个回合之内定能将夏侯惇斩于马下。如此简单的取胜之法,作者却偏偏不用,非要设计出诱敌深入的战术,赵云只能按照诸葛亮的指令两度败给夏侯惇,其目的无非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情节虽然热闹、精彩,但却总觉得是多此一举。这大概也是古代小说作家的一个通病吧。
说到这个项羽大家也了解江东霸主,有关他的一些事情也特别多,也是英雄一样的人物,项羽这么厉害实际上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厉害,也是有很
说到古代的一些成语,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很多成语都是通过一些人物和事情来变换而来的。比如说这个“房谋杜断”,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
说到鸿雁传书,大家应给都知道,作为一个成语,又名是飞鸽传书,就是指的用鸿雁来指代书信。很多现在的成语都是通过历史故事来传递故事的
说到这个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吧,对于这个柳下惠,他是周朝时期的鲁国人,很多人提到这个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关于他
说到衔环结草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过,毕竟这个成语也是蕴含了两个故事,而且这两个故事都是关于感恩的。“衔环结草”这个成语
最近不少人也都在说这个尾生抱柱的事情,很多人也不知道这个尾生抱柱的意思和典故,其实这个典故非常的有意思,简直能把人给看傻了,那么
“班姬团扇”的典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是专门来形容失宠遭到冷落的人,同时也比喻一种凄凉哀怨的情感。班姬团扇的主人公就是一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班姬团扇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班姬团扇的历史故事是什么,还有班姬团扇的出处,这些问题也都还是值得我们去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都是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延伸出来的。那么关于这个“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大家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徐娘半老”的成语,很多人其实只是知道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女性。其实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风韵犹存”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瓦岗一炉香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瓦岗一炉香的典故是什么,其实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的典故出处非常的感兴趣,想知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是用的哪个
喜欢吃饺子的人很多,但了解饺子起源的朋友就不多了。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一般被认为起源于东汉年间,是由“医圣”张仲景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爱知道,关于历史典故的一些成语真的是很多,而且每个成语基本上都代表了一个主人公,那么关于“燕然勒功”指的是历史
说到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他们俩是商末时期一个贵族世家的两个亲兄弟。不得不说,这两个人可是非常受尊重的。而且关于他们两的典故被史
说到历史上的的一些富豪,相信大家应该都多多少少的了解一些,毕竟不管从古到今,只要是富豪,那么精彩事迹肯定是少不了的。比如说这个石
说到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的熟悉,毕竟在网上很多这种成语故事都是通过历史上来拓展的,而且又的还是通过历史来完成成语创造。那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讲信用,诚信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品质,所以一诺千金的分量是很重的。那你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故事吗?如
说到成语故事,在历史上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而且大部分的意思都是通过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传出来的。比如说这个噤若寒蝉,其实这
说到这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也还是比较给力的,很多人也都说这个典故,那么这个典故到底是什么内容呢?下面给大家简单的带来相关的内容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饺子的事情,关于饺子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今天就说一个北方比较常见的一个习俗,那就是进门饺子然后出门面这个说
说到这个“二桃杀三士”,本来是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不过后来变成了成语“二桃三士”。其实还是又很多关于这样的成语历史故事。但是
说到三国里面的郭嘉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真的是有点英雄惜英雄的感觉,郭嘉在曹操手下当谋士的时候,诸葛亮是处于隐士的状态。那么关于这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在以前也是经常能够用到的,但是关于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并不是很了解,而且
说到一些成语的故事,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毕竟在历史上,很多成语的故事典故都是从一些历史上流传开来。那么关于成语“羊车望幸”,是什
历史上的曹操那可真的是有仇必报,如果惹到曹操,或者有什么事情迁怒到了他,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要被自己给赐死的。但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
说到成语高山流水,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这个成语主要也是用于中国的十大古曲之一。而且这个词语也是让人有一种非常清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