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珩是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曾出使魏国,巧妙的化解了曹丕想要以孙登牵制孙权的计谋,不仅是保住了孙登还让魏吴保持了联盟的关系。可见沈珩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在三国历史中有点被埋没了。沈珩年少时便博览群书,据说最擅长的是《春秋》,孙权也是看中他的博学和口才,才敢将他派往曹魏。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言归于好”,就和沈珩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吴主传》注引《吴书》,时间是在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主人公名叫沈珩。原文如下:
珩字仲山,吴郡人,少综经艺,尤善春秋内、外传。权以珩有智谋,能专对,乃使至魏。魏文帝问曰:“吴嫌魏东向乎?”珩曰:“不嫌。”曰:“何以?”曰:“信恃旧盟,言归于好,是以不嫌。若魏渝盟,自有豫备。”又问:“闻太子当来,宁然乎?”珩曰:“臣在东朝,朝不坐,宴不与,若此之议,无所闻也。”文帝善之,乃引珩自近,谈语终日。珩随事响应,无所屈服。
珩还言曰:“臣密参侍中刘晔,数为贼设奸计,终不久悫。臣闻兵家旧论,不恃敌之不我犯,恃我之不可犯,今为朝廷虑之。且当省息他役,惟务农桑以广军资;脩缮舟车,增作战具,令皆兼盈;抚养兵民,使各得其所;揽延英俊,奖励将士,则天下可图矣。”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沈珩字仲山,吴郡人氏。少年时期学习过各种经史典籍,对《春秋》内、外传尤为精通。因为他足智多谋,能担当重任,孙权便派他出使曹魏。魏文帝曹丕问他:“吴国是否担心我们向东进攻?”沈珩回答:“不担心。”曹丕问:“为什么呢?”沈珩答:“我们信守已经签订的盟约,彼此关系重新和好,所以并不担心。假如魏国背弃盟约,我们自有防御之策。”魏文帝又问:“听说吴王的太子本来要来做人质,是不是真的?”沈珩回答:“我在吴国既不上朝,也不参加宴会,并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传闻。”曹丕对沈珩非常欣赏,便将他叫到身边,一谈了一整天。沈珩随问随答,不卑不亢。
沈珩返回东吴后对孙权表示:“我私下与曹魏侍中刘晔有过接触,发现他经常为曹丕出谋划策,估计他很快会建议曹丕进攻江东。我听说兵家过去有这样的说法: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会进攻,而是要有使得敌军不敢发动进攻的实力,要立足于备战。如今我深深为江东感到担心。我们应当减免百姓的徭役,着重发展农桑,储备更多的军用物资;还要修缮战船和战车,增加武器,以便做好充分准备;要重视军队和百姓,让他们各得其所;还要招揽人才,鼓励将士,这样才能保全自己并图谋天下。”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沈珩口中的“言归于好”,意为彼此关系重新和好。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左传·僖公九年》:中的“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沈珩这个人物,是三国时期东吴惊鸿一现之人。有关他的事迹在《三国志》及裴注中也就出现过这么一次。不过,从这短短的介绍来看,沈珩不愧为足智多谋之士,出使魏国期间不卑不亢,让曹丕不敢小瞧江东。同时,沈珩对曹魏谋士刘晔的认识也非常准确,认定他将会是曹魏集团中极力主张入侵江东的大臣,也知道自己虽然能忽悠曹丕,却难以瞒过刘晔。因此,他建议孙权加强战备,准备抵御曹魏的入侵。
说到这个项羽大家也了解江东霸主,有关他的一些事情也特别多,也是英雄一样的人物,项羽这么厉害实际上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厉害,也是有很
说到古代的一些成语,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很多成语都是通过一些人物和事情来变换而来的。比如说这个“房谋杜断”,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
说到鸿雁传书,大家应给都知道,作为一个成语,又名是飞鸽传书,就是指的用鸿雁来指代书信。很多现在的成语都是通过历史故事来传递故事的
说到这个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吧,对于这个柳下惠,他是周朝时期的鲁国人,很多人提到这个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关于他
说到衔环结草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过,毕竟这个成语也是蕴含了两个故事,而且这两个故事都是关于感恩的。“衔环结草”这个成语
最近不少人也都在说这个尾生抱柱的事情,很多人也不知道这个尾生抱柱的意思和典故,其实这个典故非常的有意思,简直能把人给看傻了,那么
“班姬团扇”的典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是专门来形容失宠遭到冷落的人,同时也比喻一种凄凉哀怨的情感。班姬团扇的主人公就是一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班姬团扇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班姬团扇的历史故事是什么,还有班姬团扇的出处,这些问题也都还是值得我们去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都是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延伸出来的。那么关于这个“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大家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徐娘半老”的成语,很多人其实只是知道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女性。其实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风韵犹存”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瓦岗一炉香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瓦岗一炉香的典故是什么,其实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的典故出处非常的感兴趣,想知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是用的哪个
喜欢吃饺子的人很多,但了解饺子起源的朋友就不多了。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一般被认为起源于东汉年间,是由“医圣”张仲景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爱知道,关于历史典故的一些成语真的是很多,而且每个成语基本上都代表了一个主人公,那么关于“燕然勒功”指的是历史
说到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他们俩是商末时期一个贵族世家的两个亲兄弟。不得不说,这两个人可是非常受尊重的。而且关于他们两的典故被史
说到历史上的的一些富豪,相信大家应该都多多少少的了解一些,毕竟不管从古到今,只要是富豪,那么精彩事迹肯定是少不了的。比如说这个石
说到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的熟悉,毕竟在网上很多这种成语故事都是通过历史上来拓展的,而且又的还是通过历史来完成成语创造。那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讲信用,诚信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品质,所以一诺千金的分量是很重的。那你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故事吗?如
说到成语故事,在历史上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而且大部分的意思都是通过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传出来的。比如说这个噤若寒蝉,其实这
说到这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也还是比较给力的,很多人也都说这个典故,那么这个典故到底是什么内容呢?下面给大家简单的带来相关的内容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饺子的事情,关于饺子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今天就说一个北方比较常见的一个习俗,那就是进门饺子然后出门面这个说
说到这个“二桃杀三士”,本来是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不过后来变成了成语“二桃三士”。其实还是又很多关于这样的成语历史故事。但是
说到三国里面的郭嘉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真的是有点英雄惜英雄的感觉,郭嘉在曹操手下当谋士的时候,诸葛亮是处于隐士的状态。那么关于这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在以前也是经常能够用到的,但是关于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并不是很了解,而且
说到一些成语的故事,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毕竟在历史上,很多成语的故事典故都是从一些历史上流传开来。那么关于成语“羊车望幸”,是什
历史上的曹操那可真的是有仇必报,如果惹到曹操,或者有什么事情迁怒到了他,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要被自己给赐死的。但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
说到成语高山流水,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这个成语主要也是用于中国的十大古曲之一。而且这个词语也是让人有一种非常清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