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是三国时期东吴大臣,虞翻早期是王朗的部下,后来选择投奔孙策,从此在东吴扎根。虞翻学识渊博,而且还精通医术,被人们称为文武全才。虞翻的口才的确有一番功力,曾帮助孙权不费一兵一卒就拿回了荆州的控制权,只能说虞翻的能力被很多人小看了。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三寸不烂之舌”,就和虞翻有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发生在东吴偷袭荆州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孙权、虞翻和麋芳。原文如下:
(孙)权谓吕蒙曰:“今荆州已得,但公安傅士仁、南郡麋芳,此二处如何收复?”言未毕,忽一人出曰:“不须张弓只箭,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公安傅士仁来降,可乎?”众视之,乃虞翻也。权曰:“仲翔有何良策,可使傅士仁归降?”翻曰:“某自幼与士仁交厚;今若以利害说之,彼必归矣。”权大喜,遂令虞翻领五百军,径奔公安来。却说傅士仁听知荆州有失,急令闭城坚守。虞翻至,见城门紧闭,遂写书拴于箭上,射入城中。军士拾得,献与傅士仁。
士仁拆书视之,乃招降之意。览毕,想起“关公去日恨吾之意,不如早降。”即令大开城门,请虞翻入城。二人礼毕,各诉旧情。翻说吴侯宽洪大度,礼贤下土;士仁大喜,即同虞翻赍印绶来荆州投降。孙权大悦,仍令去守公安。吕蒙密谓权曰:“今云长未获,留士仁于公安,久必有变;不若使往南郡招麋芳归降。”权乃召傅士仁谓曰:“麋芳与卿交厚,卿可招来归降,孤自当有重赏。”傅士仁慨然领诺,遂引十余骑,径投南郡招安糜芳。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吕蒙“白衣渡江”占领荆州后,孙权也来到荆州奖赏文武。孙权提出,虽然占领荆州,但公安和南郡仍在关羽部将傅士仁和麋芳手里,应该尽快设想夺取。谋士虞翻主动请缨前往公安劝降傅士仁。面对虞翻的劝降,傅士仁当即应允,并立即与虞翻一起前往荆州面见孙权。随后,傅士仁又来到南郡劝降了麋芳。至此,关羽的荆州大本营全部落入了孙权之手。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虞翻口中的“三寸不烂之舌”,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中的“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小说中这段吕蒙占领荆州的故事情节,有诸多情节与历史不符。首先,小说中说吕蒙“白衣渡江”攻陷了荆州就是一个错误。《三国志•吕蒙传》载:“蒙至寻阳……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这也就意味着吕蒙“白衣渡江”后,仅仅是兵临江陵和公安城下,而此时的江陵和南郡尚在傅士仁和麋芳之手。因此,小说中描述的所谓孙权前来劳军的说法就不能成立。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虞翻前往公安劝降守将傅士仁及傅士仁劝降麋芳,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吕蒙传》注引《吴书》载:“将军士仁在公安拒守,蒙令虞翻说之。翻至城门,谓守者曰:‘吾欲与汝将军语。’仁不肯相见。乃为书曰……仁得书,流涕而降。翻谓蒙曰:“此谲兵也,当将仁行,留兵备城。”遂将仁至南郡。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遂降。”
与傅士仁镇守的公安相比,镇守的江陵更为重要。它不仅是荆州的州治,同时也是关羽防御东吴进犯的屏障。即便公安落入吕蒙之手,只要麋芳能坚守江陵,吕蒙要拿下该城还是有巨大难度的。那么,身为刘备大舅子的麋芳为何要背叛关羽投降东吴呢?
据《三国志•吕蒙传》注引《吴书》载,早在关羽出兵樊城之前,“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此举令关羽大为光火,多次指责麋芳。另据《三国志•关羽传》称:“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这两段记载说明,关羽对麋芳的不满是因为麋芳玩忽职守所致。麋芳自知罪责难逃,因此才铤而走险,背叛关羽投降了东吴。
不过,就在公安、江陵失守后,关羽仍有翻盘的机会。据《三国志•虞翻传》载:“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这就说明在江陵城中,除了麋芳投降东吴之外,其余将领并不愿因此成为蜀汉的罪人。他们曾密谋除掉麋芳和吕蒙,让江陵城重新回到自己手中。
一旦行动成功,江陵便回到了关羽的手中,不仅吕蒙大军将被牵制在江陵城下,关羽南撤也有了安身之地。只可惜此事被虞翻一眼看穿,这场尚未开始的行动很快便被吕蒙挫败,关羽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最终兵败被杀。
说到这个项羽大家也了解江东霸主,有关他的一些事情也特别多,也是英雄一样的人物,项羽这么厉害实际上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厉害,也是有很
说到古代的一些成语,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很多成语都是通过一些人物和事情来变换而来的。比如说这个“房谋杜断”,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
说到鸿雁传书,大家应给都知道,作为一个成语,又名是飞鸽传书,就是指的用鸿雁来指代书信。很多现在的成语都是通过历史故事来传递故事的
说到这个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吧,对于这个柳下惠,他是周朝时期的鲁国人,很多人提到这个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关于他
说到衔环结草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过,毕竟这个成语也是蕴含了两个故事,而且这两个故事都是关于感恩的。“衔环结草”这个成语
最近不少人也都在说这个尾生抱柱的事情,很多人也不知道这个尾生抱柱的意思和典故,其实这个典故非常的有意思,简直能把人给看傻了,那么
“班姬团扇”的典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是专门来形容失宠遭到冷落的人,同时也比喻一种凄凉哀怨的情感。班姬团扇的主人公就是一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班姬团扇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班姬团扇的历史故事是什么,还有班姬团扇的出处,这些问题也都还是值得我们去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都是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延伸出来的。那么关于这个“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大家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徐娘半老”的成语,很多人其实只是知道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女性。其实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风韵犹存”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瓦岗一炉香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瓦岗一炉香的典故是什么,其实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的典故出处非常的感兴趣,想知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是用的哪个
喜欢吃饺子的人很多,但了解饺子起源的朋友就不多了。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一般被认为起源于东汉年间,是由“医圣”张仲景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爱知道,关于历史典故的一些成语真的是很多,而且每个成语基本上都代表了一个主人公,那么关于“燕然勒功”指的是历史
说到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他们俩是商末时期一个贵族世家的两个亲兄弟。不得不说,这两个人可是非常受尊重的。而且关于他们两的典故被史
说到历史上的的一些富豪,相信大家应该都多多少少的了解一些,毕竟不管从古到今,只要是富豪,那么精彩事迹肯定是少不了的。比如说这个石
说到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的熟悉,毕竟在网上很多这种成语故事都是通过历史上来拓展的,而且又的还是通过历史来完成成语创造。那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讲信用,诚信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品质,所以一诺千金的分量是很重的。那你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故事吗?如
说到成语故事,在历史上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而且大部分的意思都是通过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传出来的。比如说这个噤若寒蝉,其实这
说到这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也还是比较给力的,很多人也都说这个典故,那么这个典故到底是什么内容呢?下面给大家简单的带来相关的内容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饺子的事情,关于饺子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今天就说一个北方比较常见的一个习俗,那就是进门饺子然后出门面这个说
说到这个“二桃杀三士”,本来是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不过后来变成了成语“二桃三士”。其实还是又很多关于这样的成语历史故事。但是
说到三国里面的郭嘉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真的是有点英雄惜英雄的感觉,郭嘉在曹操手下当谋士的时候,诸葛亮是处于隐士的状态。那么关于这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在以前也是经常能够用到的,但是关于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并不是很了解,而且
说到一些成语的故事,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毕竟在历史上,很多成语的故事典故都是从一些历史上流传开来。那么关于成语“羊车望幸”,是什
历史上的曹操那可真的是有仇必报,如果惹到曹操,或者有什么事情迁怒到了他,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要被自己给赐死的。但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
说到成语高山流水,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这个成语主要也是用于中国的十大古曲之一。而且这个词语也是让人有一种非常清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