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益州之争,关羽负责镇守荆州。庞统死后,刘备召集诸葛亮,诸葛亮放心不下关羽便告诉他如果曹操和孙权来犯,尽量跟孙权求和,然后出兵抵抗曹操。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关羽选择主动出击,导致败走麦城还丢了荆州。或许诸葛亮还在关羽身边的话,就不会让他如此冲动。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如之奈何”,就跟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发生在诸葛亮离开荆州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和关羽。原文如下:
孔明大哭,众官无不垂泪。孔明曰:“既主公在涪关进退两难之际,亮不得不去。”云长曰:“军师去,谁人保守荆州?荆州乃重地,干系非轻。”孔明曰:“主公书中虽不明言其人,吾已知其意了。”乃将玄德书与众官看曰:“主公书中,把荆州托在吾身上,教我自量才委用。虽然如此,今教关平赍书前来,其意欲云长公当此重任。云长想桃园结义之情,可竭力保守此地,责任非轻,公宜勉之。”云长更不推辞,慨然领诺。
孔明设宴,交割印绶。云长双手来接。孔明擎着印曰:“这干系都在将军身上。”云长曰:“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孔明见云长说个“死”字,心中不悦;欲待不与,其言已出。孔明曰:“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云长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荆州危矣。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州。”云长问:“那八个字?”孔明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云长曰:“军师之言,当铭肺腑。”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庞统在落凤坡被杀,刘备连忙写信让诸葛亮率部进入益州增援。临别之际,留守荆州的关羽向诸葛亮表示,自己将竭尽全力保护荆州。诸葛亮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曹操和东吴同时向荆州发动进攻,关羽将如何处理,关羽的回答是分兵拒之。诸葛亮认为,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荆州将危在旦夕。他送给了关羽八个字: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诸葛亮口中的“如之奈何”, 意为怎么办。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故事情节,有一处与历史的真实不符,这便是诸葛亮入蜀与庞统阵亡的时间。据《资治通鉴》载:“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刘备围雒城且一年,庞统为流矢所中,卒。”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率部入蜀并非如小说所言是在庞统阵亡之后,而是在庞统尚未阵亡之前。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嘱咐关羽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这八个字,也并未出现在真实的历史记载当中,而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不过,这个虚构非常符合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也符合当时的局势。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通过占据荆州四郡及借南郡,获得了荆州大部地区,而东吴集团却在荆州一无所获。对此,以周瑜为首的强硬派非常不满,极力主张限制刘备集团的发展。尽管此后周瑜因病去世,以鲁肃为首的主和派缓和了与刘备集团的关系,但在东吴集团内部仍有以吕蒙为首的一批强硬派将领对荆州虎视眈眈。
在这种局面下,诸葛亮为了增援益州战争不得不离开荆州,但对荆州的局势感到非常担忧。因此,如何与孙权保持良好关系也就成了坐镇荆州的关羽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诸葛亮在临别之际嘱咐关羽要继续保持与东吴的良好关系也是非常可能的。
不过,诸葛亮希望出现的与东吴保持良好关系的愿望并没有维持多久。随着刘备占领益州,东吴集团内部夺取荆州的声音越发强烈,以吕蒙为代表的强硬派占据了主导地位。到了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率部强行占领荆州三郡,孙刘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关羽对丢掉了荆州三郡耿耿于怀,经常在与东吴交界地区制造摩擦。而吕蒙终于说服了孙权改变战局扬州的国策,取而代之的是夺取荆州。
到了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东吴集团利用关羽主力远征樊城之际向荆州发动突袭,不仅占领了荆州,还将关羽斩杀。有过了三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企图夺回荆州,但最终被陆逊击败。至此,荆州之争才以东吴的完胜告终。
后人谈及荆州问题时,大都认为是因为关羽的大意才导致荆州的失陷,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东吴集团经过数年的扬州战事后,已经清醒地意识到通过扬州深入中原腹地是行不通的,而夺取荆州不但能保证西部疆域的稳定,巩固长江防线,同时也可以从荆州方向向中原渗透。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不是关羽镇守荆州,而是诸葛亮本人坐镇荆州,孙刘之间的矛盾依然会爆发。届时只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诸葛亮主动退出荆州,第二也同样会出现关羽面临的情况,即东吴集团与曹操集团短暂联合,共同夺取荆州。面对这两大集团的夹攻,就算是诸葛亮也绝对无法守住荆州。
说到这个项羽大家也了解江东霸主,有关他的一些事情也特别多,也是英雄一样的人物,项羽这么厉害实际上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厉害,也是有很
说到古代的一些成语,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很多成语都是通过一些人物和事情来变换而来的。比如说这个“房谋杜断”,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
说到鸿雁传书,大家应给都知道,作为一个成语,又名是飞鸽传书,就是指的用鸿雁来指代书信。很多现在的成语都是通过历史故事来传递故事的
说到这个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吧,对于这个柳下惠,他是周朝时期的鲁国人,很多人提到这个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关于他
说到衔环结草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过,毕竟这个成语也是蕴含了两个故事,而且这两个故事都是关于感恩的。“衔环结草”这个成语
最近不少人也都在说这个尾生抱柱的事情,很多人也不知道这个尾生抱柱的意思和典故,其实这个典故非常的有意思,简直能把人给看傻了,那么
“班姬团扇”的典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是专门来形容失宠遭到冷落的人,同时也比喻一种凄凉哀怨的情感。班姬团扇的主人公就是一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班姬团扇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班姬团扇的历史故事是什么,还有班姬团扇的出处,这些问题也都还是值得我们去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都是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延伸出来的。那么关于这个“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大家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徐娘半老”的成语,很多人其实只是知道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女性。其实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风韵犹存”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瓦岗一炉香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瓦岗一炉香的典故是什么,其实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的典故出处非常的感兴趣,想知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是用的哪个
喜欢吃饺子的人很多,但了解饺子起源的朋友就不多了。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一般被认为起源于东汉年间,是由“医圣”张仲景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爱知道,关于历史典故的一些成语真的是很多,而且每个成语基本上都代表了一个主人公,那么关于“燕然勒功”指的是历史
说到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他们俩是商末时期一个贵族世家的两个亲兄弟。不得不说,这两个人可是非常受尊重的。而且关于他们两的典故被史
说到历史上的的一些富豪,相信大家应该都多多少少的了解一些,毕竟不管从古到今,只要是富豪,那么精彩事迹肯定是少不了的。比如说这个石
说到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的熟悉,毕竟在网上很多这种成语故事都是通过历史上来拓展的,而且又的还是通过历史来完成成语创造。那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讲信用,诚信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品质,所以一诺千金的分量是很重的。那你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故事吗?如
说到成语故事,在历史上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而且大部分的意思都是通过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传出来的。比如说这个噤若寒蝉,其实这
说到这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也还是比较给力的,很多人也都说这个典故,那么这个典故到底是什么内容呢?下面给大家简单的带来相关的内容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饺子的事情,关于饺子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今天就说一个北方比较常见的一个习俗,那就是进门饺子然后出门面这个说
说到这个“二桃杀三士”,本来是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不过后来变成了成语“二桃三士”。其实还是又很多关于这样的成语历史故事。但是
说到三国里面的郭嘉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真的是有点英雄惜英雄的感觉,郭嘉在曹操手下当谋士的时候,诸葛亮是处于隐士的状态。那么关于这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在以前也是经常能够用到的,但是关于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并不是很了解,而且
说到一些成语的故事,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毕竟在历史上,很多成语的故事典故都是从一些历史上流传开来。那么关于成语“羊车望幸”,是什
历史上的曹操那可真的是有仇必报,如果惹到曹操,或者有什么事情迁怒到了他,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要被自己给赐死的。但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
说到成语高山流水,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这个成语主要也是用于中国的十大古曲之一。而且这个词语也是让人有一种非常清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