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打赢汉中之战以后,集团势力发展至顶峰。当时就有人劝说刘备进封汉中王,但刘备却犹豫不决。实际上,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汉室迟早会被曹氏顶替,而刘备的目标则是延续汉室血脉,所以刘备封王称帝之路似乎早已注定好。所以此时推辞可能也只是想走个过场。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事不宜迟”,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发生在汉中之战结束后,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刘备和张飞。原文如下:
且说玄德命刘封、孟达、王平等,攻取上庸诸郡,申耽等闻操已弃汉中而走,遂皆投降,玄德安民已定,大赏三军,人心大悦。于是众将皆有推尊玄德为帝之心;未敢径启,却来禀告诸葛军师,孔明曰:“吾意已有定夺了。”随引法正等入见玄德,曰:“今曹操专权,百姓无主;主公仁义著于天下,今已抚有两川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事不宜迟,便请择吉。”
玄德大惊曰:“军师之言差矣。刘备虽然汉之宗室,乃臣子也;若为此事,是反汉矣。”孔明曰:“非也。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愿主公熟思之。”……张飞大叫曰:“异姓之人,皆欲为君何况哥哥乃汉朝宗派!莫说汉中王,就称皇帝,有何不可!”玄德叱曰:“汝勿多言!”孔明曰:“主公宜从权变,先进位汉中王,然后表奏天子,未为迟也。”玄德再三推辞不过,只得依允。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在定军山一役斩杀夏侯渊后,曹操亲率大军来到汉中与刘备交锋。经过连番恶战,曹操深感难以战胜刘备,下令全军撤出。至此,汉中被刘备多占领。不久后,刘封与孟达又占据了上庸诸郡,令刘备集团的实力达到顶峰。此时,众多文武都有劝说刘备称帝的念头,诸葛亮和法正随即拜见刘备,建议刘备称帝。不过,此举却遭到了刘备的断然拒绝。最终,诸葛亮提出了一个这种方案,让刘备进位为汉中王,此举也得到了刘备及众文武的赞同。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诸葛亮口中的“事不宜迟”,意为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贾仲名所撰杂剧《萧淑兰》第四折中的“事不宜迟,收拾了便令媒人速去”。
小说中提到的刘备称王之事,是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先主传》载:“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遂于沔阳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于先主。”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法正等人建议刘备称帝之说,只是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如果刘备称帝,不但会引发天下震动,就连孙权都会与之反目,可谓得不丧失之举。严格来说,作者的这个设计漏洞颇多,且不符合刘备、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形象在作品的定位,是作者的一个巨大失误。
在这段成语故事中,小说作者还故意漏掉了一个事实,那便是孟达与刘封二人在夺取包括上庸在内的东三郡期间所发生的意见蹊跷事。据《三国志•刘封传》载:“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
刘备此举,等于是夺走了孟达的指挥权,让刘封统领进攻东三郡的军队。在刘封前来之前,孟达进展顺利,已经夺取了房陵郡。这个时候刘备突然临阵换将,显然一句“阴恐达难独任”是解释不通的。更有甚者,在刘封率众夺取东三郡之后,“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完全不把孟达放在眼里,最终导致了孟达的投敌。《三国志•费诗传》载,多年以后,诸葛亮对当时刘封与孟达之家的矛盾有过一次表态。诸葛亮认为:“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显然诸葛亮认为完全是刘封的错误举动才导致了孟达的投敌。
不过,由于史料的缺失,单凭这几个记载似乎难以完全解释刘封与孟达矛盾激化的原因。从两人的地位来看,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位高权重。但孟达也并非等闲之辈,他不但与法正与密友,也是第一批投靠刘备的刘璋部下。如果没有刘备的暗中支持,很难想象刘封是否敢如此肆意妄为。试想,以当初法正的跋扈,连诸葛亮都只能听之任之,刘封又怎么敢得罪法正的密友孟达呢?
更为蹊跷的事,也就在孟达投敌的同一年,法正也突然去世,年仅四十五岁。这究竟是一次巧合还是蜀汉内部发生了一次不为人知的权斗呢?一千八百年过去了,这依然是一个难解之谜。
说到这个项羽大家也了解江东霸主,有关他的一些事情也特别多,也是英雄一样的人物,项羽这么厉害实际上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厉害,也是有很
说到古代的一些成语,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很多成语都是通过一些人物和事情来变换而来的。比如说这个“房谋杜断”,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
说到鸿雁传书,大家应给都知道,作为一个成语,又名是飞鸽传书,就是指的用鸿雁来指代书信。很多现在的成语都是通过历史故事来传递故事的
说到这个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吧,对于这个柳下惠,他是周朝时期的鲁国人,很多人提到这个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关于他
说到衔环结草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过,毕竟这个成语也是蕴含了两个故事,而且这两个故事都是关于感恩的。“衔环结草”这个成语
最近不少人也都在说这个尾生抱柱的事情,很多人也不知道这个尾生抱柱的意思和典故,其实这个典故非常的有意思,简直能把人给看傻了,那么
“班姬团扇”的典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是专门来形容失宠遭到冷落的人,同时也比喻一种凄凉哀怨的情感。班姬团扇的主人公就是一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班姬团扇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班姬团扇的历史故事是什么,还有班姬团扇的出处,这些问题也都还是值得我们去学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都是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延伸出来的。那么关于这个“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大家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徐娘半老”的成语,很多人其实只是知道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女性。其实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风韵犹存”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瓦岗一炉香的典故是什么,还有这个瓦岗一炉香的典故是什么,其实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的典故出处非常的感兴趣,想知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是用的哪个
喜欢吃饺子的人很多,但了解饺子起源的朋友就不多了。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一般被认为起源于东汉年间,是由“医圣”张仲景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爱知道,关于历史典故的一些成语真的是很多,而且每个成语基本上都代表了一个主人公,那么关于“燕然勒功”指的是历史
说到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他们俩是商末时期一个贵族世家的两个亲兄弟。不得不说,这两个人可是非常受尊重的。而且关于他们两的典故被史
说到历史上的的一些富豪,相信大家应该都多多少少的了解一些,毕竟不管从古到今,只要是富豪,那么精彩事迹肯定是少不了的。比如说这个石
说到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的熟悉,毕竟在网上很多这种成语故事都是通过历史上来拓展的,而且又的还是通过历史来完成成语创造。那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讲信用,诚信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品质,所以一诺千金的分量是很重的。那你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故事吗?如
说到成语故事,在历史上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成语,而且大部分的意思都是通过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传出来的。比如说这个噤若寒蝉,其实这
说到这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也还是比较给力的,很多人也都说这个典故,那么这个典故到底是什么内容呢?下面给大家简单的带来相关的内容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饺子的事情,关于饺子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今天就说一个北方比较常见的一个习俗,那就是进门饺子然后出门面这个说
说到这个“二桃杀三士”,本来是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不过后来变成了成语“二桃三士”。其实还是又很多关于这样的成语历史故事。但是
说到三国里面的郭嘉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真的是有点英雄惜英雄的感觉,郭嘉在曹操手下当谋士的时候,诸葛亮是处于隐士的状态。那么关于这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在以前也是经常能够用到的,但是关于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并不是很了解,而且
说到一些成语的故事,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毕竟在历史上,很多成语的故事典故都是从一些历史上流传开来。那么关于成语“羊车望幸”,是什
历史上的曹操那可真的是有仇必报,如果惹到曹操,或者有什么事情迁怒到了他,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要被自己给赐死的。但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
说到成语高山流水,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这个成语主要也是用于中国的十大古曲之一。而且这个词语也是让人有一种非常清晰的含义